书城社科媒体管理概论
9657600000038

第38章 媒体资源管理(4)

五、媒体的兼并与收购

媒体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它的规模经济性,追求大规模客观上就要求大资本,无论从市场、技术还是经济发展角度看,高速发展的媒体必须进行整合和扩张,这种整合和扩张不能依靠单个实体的内部积累来实现,只能借助资本市场的兼并重组来推进。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一般可以通过两种基本方式进行发展:一是通过内部投资新建方式扩大生产能力;二是通过兼并、收购等形式吸收外部资源,通过外部扩张扩大媒体经营规模。在早期商品经济社会中,内部发展方式是媒体发展的主要途径,但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资本的不断集中,通过并购进行外部扩张已成为现代媒体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并购是媒体间的产权交易行为,与并购意义相关的三个概念是合并、兼并、收购。

合并相当于我国《公司法》中的“新设合并”,指两家媒体或多家媒体合并成立一个新的媒体,合并后原来的媒体均告解散,原有的独立的法人资格不再存在。这种合并方式最好在实力相当的媒体之间使用。

兼并相当于我国《公司法》中的“吸收合并”,一家媒体兼并另一家媒体,兼并媒体控制被兼并媒体,并将其资产和负债一并划入兼并媒体。在我国,虽然兼并是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的结果,但一般都是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照顾兼并者和被兼并者双方利益的兼并,对双方都是有益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的发展常常是通过兼并实现的。因为,兼并能促使存量资本流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兼并有利于扩大资本规模,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媒体经营的目的,进而提高媒体的市场竞争力。这在实力相差悬殊的媒体之间实行较为有效。

尽管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在法律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在实际运作上并无实质差异,因此往往统称为兼并。

收购指一家媒体通过出资出股,购买另一家媒体的股票或资产,达到对目标媒体的控制,目标媒体的法人实体地位没有消失。通常,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媒体用收购其他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份的形式,获得对被收购者资源或资产的支配权,实现媒体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实现媒体资本的增值。

通过并购实现媒体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重新组合,可以优化媒体的经济结构,提高媒体的运行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推进媒体的战略性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从单个媒体的层面上看,通过并购可以使媒体迅速扩大资产规模,并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机制形成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规模经济显著的大型媒体,增强媒体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媒体重组和改革的深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印刷媒体之间的并购和整合越来越多。但并购是把双刃剑,媒体如果整合得好,那么其发展之快是一般企业所不能比拟的;相反,如果整合出了问题,那么媒体就会陷入陷阱。因此,媒体在进行相关并购时,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三思而后行。

第四节媒体信息管理

一、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信息分为本体论上的信息和认识论上的信息。本体论上的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这类信息先于人类而存在,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不能够直接为人们所利用。认识论信息即人们所感知和表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人们通常所谓的信息资源主要是指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开发和组织的信息的集合。

信息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信息资源主要是指信息内容。广义的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内容以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信息技术、信息设施、信息人员等。

信息资源可以分为潜在的信息资源和现实的信息资源。潜在的信息资源是指个人在认知和创造过程中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资源,它们虽然能够为特定个人所利用,但一方面容易随忘却过程而消失,另一方面又无法为他人直接利用,因此是一种有限再生的信息资源。现实的信息资源是指潜在信息资源经个人表述之后能够为他人直接利用的信息资源,其主要特征是具有社会性,能够通过特定的符号在时空中传播,能够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广泛地连续往复地为人类所利用,因此是一种无限再生的信息资源。现实的信息资源的4种形态是:口语形态、体语形态、文献形态和实物形态。信息资源的3种类型是:数据、知识、情报。

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首先发展起来,然后渐次在全球传播开来的一种应用理论,是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所催生的一种新型信息管理理论。

信息资源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

信息资源管理过程始于信息人员对用户(在此充当信源)的信息需求的分析,以此为起点,经过信源分析、信息采集与转换、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信息检索、信息开发(即信息再生)和信息传递等环节,最终满足用户(在此充当信宿)的信息需求。

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

①文本管理——信息的物理控制阶段(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50年代)。

②公司自动化技术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③信息资源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

④战略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二、媒体组织的信息化

信息化有很多不同的定义,但归纳总结后可以认为信息化是指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资源,为企业的战略层、战术层、运作层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完整、有效的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

媒体信息化的内涵包括:

1.目标:增强媒体核心竞争力。

2.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

3.涉及的部门:媒体组织的各个部门,包括生产、营销、财务等职能部门。

4.支持层:战略层、战术层、运作层。

5.功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

6.组成:媒体信息化是一个人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等。

7.本质:与信息化对应的是农业化和工业化。农业化的本质是把野生的动植物变成家养;工业化的本质是把能工巧匠的经验抽象提升后标准化、固化;信息化的本质是把管理思想、运作流程抽象提升后优化、标准化、固化。信息化战略必须和企业战略相匹配,为战略目标服务。信息化=“信息”+“化”,信息技术是工具、是手段,“化”是目标,是化学反应,它化“权力、能人的垂直管理体系”为“战略导向、信息驱动、自主管理、动态闭环控制的网络管理体系”。信息化必须要有管理思想做支撑才有灵魂,才能真正发挥其巨大的威力。

三、媒体组织与信息技术管理

职责划分是组织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明确的职责分工有助于各职能的有效运作,并提供监管和控制职能。尤其是对于大型财务系统等重要系统,监管人员需要比下属人员承担更多的责任。IT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独立和信息系统内部职务分工同样重要。

IT部门需要和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职责分工。同时,为保证成功开发和实施新系统,需要关键人员参与到系统开发中,这些需要参与到开发过程中的主要角色也需要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

以流程为导向、客户满意和服务品质为核心的IT服务管理(ITSM,IT Service Management)倡导IT部门的流程再造(ITPR)。为了在媒体组织中实施高效的IT服务管理流程,IT部门组织变革不可避免。

由媒体高层领导委派的IT部门高级管理人员,通常为媒体高层管理成员,他参与媒体高层决策和贯彻编委会的决策,关注IT战略层面。在现实中通常为媒体组织的CIO。

四、媒体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以计算机为基础的MIS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自动化。人机系统的概念说明有些任务最好由人完成,而另一些任务由机器代替。系统设计者应当很好地分析把什么工作交给人做比较合适,哪些交给机器比较合适,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特长,组成一个和谐的、有效的系统。

MIS是一个一体化或集成系统,它从媒体管理的总体出发,综合考虑,保证各种职能部门共享数据,减少数据的冗余度,保证数据的兼容性和一致性。因此具有集中统一规划的数据库及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传统的MIS系统更着重于媒体内部数据和信息的管理,而随着现代经营方式、策略的变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前的MIS系统更多地注意收集、处理和利用媒体的外部信息,这将为MIS系统的发展带来更广阔的空间。

从概念的角度上分析,MIS由四大部分组成,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信息源是MIS的数据来源,它是信息的产生地。信息处理器负责信息的传输、加工、存储,为各类管理人员即信息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信息管理者负责系统的设计、实现、运行和管理。

由于一般的组织管理是分层次的,分为战略计划、管理控制、运行控制三层,为它们服务的MIS也相应可划分为三层,再加上最基础的业务处理一层。而一般管理按职能划分为市场、生产或服务、财务、人力资源等,处于最下层的系统信息处理量最大,最上层的信息处理量最小,横向划分和纵向划分的结合组成了MIS纵横交织的金字塔结构。

五、媒体知识管理

“知识财富是媒体主要竞争优势的来源”,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同样依托于信息技术来实现知识有效管理的基础平台,也成了一个趋势。媒体机构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不断出现的成功案例吸引着更多的人进入这个领域。但是由于对知识及知识管理本身的不同理解、不同的现状和目标,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知识管理系统。这些系统有可能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可能完全不同,有大而全的,也有小而精的。没有哪个系统是最优秀的,最有效解决问题的就是最好的。

知识管理自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组织学、管理学、心理学、技术、法律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从这么多的角度来实现一个系统本身就是复杂的。知识无处不在,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还是让我们老生常谈地说说知识和数据、信息、感知的区别。数据是按照一定结构存储的文字、数字、图形等等,其特点是高度结构化,结构之间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关系;信息比数据高一个层次,它具备了一定的意义,当数据放入一个相关的上下文环境中,表达出的就是信息,例如企业的利润、增长率等;感知只有对应于具体的人才出现,它是信息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只有数据变为感知才具备了指导人行动的能力。知识和感知的联系是很紧密的,但是并不相同。

对于知识,我们并没有一个唯一的解释,哲学上也存在着不同的知识定义。客观主义认识论认为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反映活动的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强调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建构主义认识论把知识定义为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