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媒体管理概论
9657600000003

第3章 绪论(2)

矛盾7: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矛盾。

依靠现代网络技术缔造的新的传播载体被称为新媒体。新媒体不仅为大众提供信息和娱乐,也为分众提供个性化的内容,使传播者和接受者成为对等的交流者,且众多交流者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即时进行交流。新媒体集各类媒体之优势,让用户随时、随地、随身接收和发布信息。当传统媒体还在用传统的指标去讲述媒体的自身价值时,新媒体所具备的新特性已经赢得广大受众的青睐。所以,近年来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但正如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说,新媒体不会让旧媒体消失,而是不断吸纳旧媒体的特征,更具包容性;而旧媒体也在和新媒体的竞争过程中,更加凸显自己的本质特征。新旧媒体不断互相吸纳、互相补充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新旧媒体发现矛盾、解决矛盾、“新旧共赢”的过程。

矛盾8: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矛盾。

这实际上是坚持社会效益第一还是经济效益至上的矛盾。媒体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在这一点上大家已经达成共识,经济属性是政治属性的基础,政治属性是经济属性的保证。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我们应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但实际的媒体运作中,一些媒体管理者不能清醒地、恰到好处地把握,为了广告收入的增加,不惜牺牲公众或者社会效益,最典型的是对广告商品把关不严,只要交钱就给上广告,甚至在广告用语上不斟酌,有很多夸大其词的做法引起受众反感,甚至造成社会效益严重受损。

矛盾9:中国媒体和境外媒体争夺受众过程中产生的矛盾。

伴随着国际资本进入传媒业的步伐,境外媒体和中国媒体之间的竞争随之产生。境外媒体多为卫星传输,并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灵活的经营方式、成熟的跨国经验,让中国传媒业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尽管中国媒体从业人员积极探讨媒体发展新思路,加快媒体集团化发展,以形成较强实力。但目前在我国若想抑制外国卫星电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只靠行政管理手段,在政策许可下才能收看,不允许电视观众收看外国卫星电视的传统管理办法很难完全奏效。根本的方法是提高我国的电视节目质量,丰富电视屏幕,让观众喜欢看我们自己的电视节目。显然,这是任重而道远的。

矛盾10:中国广播电视技术变革和中国电信内容扩张之间的矛盾。

中国进入WTO后,对媒体关联产业的开放有三项承诺:一是开放书报刊零售服务。在大陆进入WTO后第三年,开放书报刊批发市场。二是开放广告服务。外国媒体可在中国内地经营广告业务,并可承接中国内地企业的广告业务。三是电信市场之开放。其中包括电信增值服务开放,意味着网络等新媒体可以合法在中国内地设立合资公司。中国内地对WTO的上述三项承诺,正显示出今后数年内,新的媒体市场将形成新的发展平台。在当下技术融合业务定性模糊的时候,广电网和电信网彼此的交叉越来越多,尤其是网络电视的盛行,把计算机网也卷入其中,于是各网之间矛盾升级。而技术发展必将加速三网融合的进程,中国广播电视和中国电信传输的人为的体制造成的矛盾如果不解决,就无法实现共同发展。

三、中国媒体管理相对滞后的现状亟须改变

相对于发展迅速的传媒事业,中国的媒体管理在理念、体制和方法上都显得滞后。

1.缺乏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

能否进行有效的管理、高质量地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作指导。总的来看,当下中国的媒体管理过程中,需要引入创新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人才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创优(精品)观念、发展的观念、质量观念、网络思维观念和系统观念等。

2.对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媒体最重要的是采、编、播、策划等业务工作,管理工作并没有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在媒体中,开会的重点放在业务环节上,培训的重点也是提高业务技能,普遍存在“重编播、轻管理”的工作倾向。一些媒体尽管制订了相关的管理文件,却也存在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

3.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乏创新

我国现行的媒体管理体制的特点是“中央与地方多级管理”:地方媒体单位在接受地方政府和党委宣传部双重领导的同时还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

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有优势也有弊端。优势体现在媒体为地方政府服务有力、地方媒体从业人员稳定性强、在大政方针的实行过程中容易把控局面。弊端则是宏观调控力度小,有“系”无“统”。在全面的市场经济格局中,媒体面临多重压力:一是地方政府自我宣传意识极大增强,很多地方媒体成了当地主要领导人的言论空间;二是媒体单位创收的压力使得一些从业者单纯追求收视率或者不惜牺牲节目时段为企业做变相广告,导致频道节目质量下降、观众满意度降低;三是由于各地分头管理媒体资源,致使媒体资源的整体规模效益很难发挥;四是各地均存在媒体资源重复建设、效率低下的问题。

此外,在媒体单位内部,由于运行机制中竞争机制、投入产出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风险机制等的缺乏也制约着媒体事业的顺畅发展。

4.管理方法与手段缺乏现代化

媒体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除了人、财、物的管理,更重要的信息资源的管理。现代化的媒体每天、每时、每分都在处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反馈过程都离不开大量的现代化设备。与此相适应,媒体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也要现代化,从报社的无纸办公到电视、广播的现场直播,从网络的多点链接到多媒体优势整合,媒体的技术更新不断促使媒体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5.管理干部队伍的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强

管理工作的水平、效率与质量主要取决于管理干部队伍的结构和管理者的素质。当管理理论逐渐被公众认可后,管理者的素质问题也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著名管理学家明茨伯格在对五名首席执行官进行相关研究后列出了管理者应体现的十种角色:领头人、指挥者、联络者、监察者、交流者、发言人、企业家、控制者、分配者、谈判者。在我国,即使是一些极具盛名的企业家和政府管理者也很难说全面契合了这十种角色,媒体管理者的差距就要更大些了。

6.基础管理工作水平有待于提高

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追求管理现代化,从一般意义上看,管理现代化是指“用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对管理的客体进行有效管理,使之创造最佳效益”,其主要内容为“先进的管理思想、合理的管理体制、科学的管理方法、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而实际的管理工作过程中,达到现代化的管理必须经过一个夯实基础管理工作的过程,即首先在管理组织内部推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的基础管理。这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石,也是信息时代任何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7.媒体管理理论研究仍很薄弱

与其他行业管理相比,媒体管理既体现着管理的共性,也充满独特的个性。当下,中国媒体管理的特殊性研究还很不足,从国家图书馆的多库管理系统搜索相关书籍后不难发现,媒体管理书籍不超过20本,且大多数书籍中的大部分内容是管理理论、概念和模式的平移,存在明显的针对性不强的特征。由于对媒体管理个性和特殊性研究的不足,使得媒介管理和运营的内在规律不能得到很好的总结和揭示。

四、中国媒体:机遇与挑战并存

作为思想政治传播的载体、党和国家宣传的喉舌,我国的媒体不仅是信息产业,同时也是国家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

中国媒体面临的机遇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二是国家文化建设的全面需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必然要通过一个国家文化产业在对外开放中所确立的足以影响世界的强势国际地位来体现。哈佛大学教授波特在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提出,影响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竞争优势的要素主要有四个:一是发展这一产业需要的高级人才;二是这一产业中具有国际化视野、富有创新追求的消费需求;三是这一产业中企业间的竞争程度;四是这一产业中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竞争力水平。作为文化的载体,媒体的发展必然要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相适应,在这四个方面做出卓越而富有实效的努力。

三是新技术的引进。这里的新技术既包括新媒体所带来的一切传播的新的技术手段,也包含传统媒体中不断引入的新媒体中的技术要素和手段。

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从那时起,基于数字与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IPTV、楼宇电视、移动视听媒体等不断推陈出新,短短十多年时间,这些新媒体的即时播发、多媒体传播、双向传送、信息自由流通、个性化服务的态势越来越明显。传统媒体的单维、直线、平面化的传播在全方位、立体化、多维互动的新媒体传播中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也看到了自身拓展的可能性空间。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时说:“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从上述话语中,我们更能深刻感受到媒体在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环境中所面对的机遇。

挑战与机遇总是相随而生的。如果说,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文化建设的需要、新技术引进在给中国媒体带来极好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挑战1:传播媒体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平面媒体会在新闻来源、广告费用、受众收视份额等方面展开全面竞争。因为传播内容的有限、广告商家的有限势必会引起各路媒体之间的争夺。如何维护良好的秩序,让媒体之间在一种良性环境下各显神通,是政府目前应该关注的问题。

挑战2:受众对传媒传播内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物质条件的极大发展,带来精神需求的极大提高,受众对精神食粮的质量也开始关注。再加上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受众口味也越来越高。媒体传播内容的质量成为媒体发展的力量之源,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国传媒单位面临的最大挑战。

挑战3:高新技术的挑战。

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给传媒事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仅从广播电视技术的角度看,就存在以下七大趋势。

趋势一:天上卫星传送,地面有线电视网覆盖将成为广播电视的主要模式;

趋势二: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出现和普及发展;

趋势三:广播电视技术将全面实行数字化;

趋势四:光记录技术会取代磁记录技术;

趋势五:广播电视将实现多功能化;

趋势六:计算机技术将广泛应用到传媒领域;

趋势七:短波广播将实现单边带化。

这样的发展趋势,不仅对广播电视的壮大是一种助力,对广大受众来说也是一种恩惠。

挑战4: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我国的媒体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面临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理念和体制。理念上,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既是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重点。在国内,由于媒体长期实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人事工作高度计划化,领导和人事部门对“人力是资本”的概念还没有深刻认知。在体制上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制度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进行媒体中的人力资源调整还不是件容易事,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实现。但对人力资源实行有效开发一定是媒体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核心保证。

挑战5:市场经济的挑战。

市场经济给媒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支持,同时也让媒体感受到了竞争的激烈和无情。在我国,全面进入经济转轨是从1992年邓小平南行讲话之后开始的,大众传媒具有“政治上层建筑和经济信息产业”双重属性的认定得到广泛认同。广播电台开始开办系列台,有线电视的兴起带来了电视台频道数量的急速增加,报界扩版热,都市报迅速崛起。同年在江西召开的全国报社经营管理经验交流会上首次提出了“报业经济”的概念。1995年,中国传媒投资主体从政府向媒介自身转变。1996年,国家把广播电视和报刊经营管理列入需要加快发展的第三产业的行列。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三年时间内,报社、电视台在内的大多数事业单位实现自收自支,传媒业进入市场的方向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