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探索与实践
9656900000057

第57章 两年学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难点及问题探讨

孟放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广播电视工程系)

摘要: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学制经历了从两年半/三年到两年的调整,而近两年,又有部分高校恢复了原先的三年学制。对于两年学制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本文着重讨论这种短学制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难点,以及如何改善并提高培养质量。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学制、两年学制、培养质量

资助项目: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教学与科研互动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探讨”。

在短短10年内,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发生了两次明显调整,先是“推行弹性学制”,实质是压缩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两年,以适应不断扩大的研究生教学规模和日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1,2]但是随着这个新体制的运行,一些问题也慢慢浮出水面,更由于去年部分高校又开始“回归”原有的三年硕士学制,更多的人在思索,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学制与培养质量之间到底应该怎样平衡。[3,4]本文首先回顾了近几年硕士培养学制的变化,然后讨论了培养质量与学制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结合工科学生的培养流程,本文着重探讨对于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在培养中所面临的难点和主要问题,最后给出作者的一些想法。

一、硕士生培养年限的变更

在1978年刚刚恢复学位制度时,我国当年录取的研究生仅有一万人左右,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学术型人才,以解决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人才紧缺问题。在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2—3年,但长期以来,我国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直固定为两年半或三年。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展,招生人数的日益增加,特别是随着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硕士毕业生已更多地从事应用型岗位。考虑到国外硕士培养年限的一些相关规定[5],更考虑到对我国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硕士生培养年限的调整工作逐渐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早在199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率先开始了两年制硕士生培养,经过10年的实践,该校已经探索出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相融合的两年培养模式。此外,北京大学在2000年开始在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及法学院等院系进行试点,也取得较好的成效。因此,在2004年,一些高校开始实行以两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如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的部分院系。虽说是弹性学制,但是学生多考虑就业压力,一般都会选择两年的最低年限。2005年1月在哈工大召开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及硕士生学制研讨会”更加确定了硕士生培养年限调整的大方向。之后,很多高校纷纷进行学制改革。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近几年的社会反馈,2007年的学制改革却出现了“回流”。[6]那么,在这个学制改革中,两年制硕士培养到底面临了怎样的难题?

二、培养年限与培养质量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欧美很多国家的硕士生培养年限都在两年之内,且多为弹性学制,不同学位类别学制也不同。我们从1999年扩招之后,也开始尝试推行硕士研究生教学的弹性学制。

但是,“硕士生年限不重要,与国际接轨的是质量”。[7]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培养年限与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

1.硕士学位的性质不同

欧美国家的硕士学位属于从应用型到研究型的过渡性学位,比如,英国一些学校,硕士研究生实际是博士研究生的前期培养,即预备时期,一年时间即可完成。一般认为,真正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需要经过博士培养这个系统工程,因此,一些不准备参与科研活动的学生,在本科毕业后即参加工作,不再读研。选择读研的学生,一般是致力于科研工作并最终会取得博士学位。而我国的硕士学位属于独立的学位,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技术工作的能力,要求较高。

2.培养年限的“弹性”不同

我国的硕士研究生一般为全日制学生,学校需要负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需资源较大;同时,考虑到就业压力和经济压力,学生也希望能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学业,因此,“弹性”学制并不弹性。而国外高校的学习年限却非常灵活,学校只需要负责学生在校的学习资源即可。有些学生选择全身心学习,从而很快毕业;也有的学生会选择边工作边读书,甚至会在读书中间完全就业一段时间再回来继续学业。

3.考核方式不同

欧美国家的硕士研究生由于是过渡性学位,往往要求并不高,修满规定学分并提交毕业论文就可以。但国内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类似于培养一个“小博士”。在硕士期间,学生需要完成学分、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研究选题和开题、学位论文答辩等工作,一些高校还要求学生必须发表论文方有答辩资格。

4.就业目的不同

我们前面提到,欧美一些国家的学生,如果将来不打算从事科研工作,可能根本就不会开始硕士学习生涯。而我国,硕士学位是一个独立学位,在目前本科学历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硕士学位在就业中会凸显一定优势。在就业中,同一个实验室甚至同一个导师名下的硕士生,最终所从事的行业也可能大相径庭。因此,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所兼顾的方方面面,并不一定能提高硕士生在就业中所体现出来的培养质量。

从上面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培养质量和培养年限并没有直接关系,关键在于“培养质量”是怎么定义又是怎样考核的?面对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对于不同的培养目标(或者面向学术,或者面向应用,或者只是单纯学习),如何制订切实可行的考核指标?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科结构能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目标驱动机制,以最大限度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两年学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问题

在三年学制的硕士培养过程中,一年(甚至一年半)的时间是用来完成课程学分的,半年至一年的时间是用来找工作的。此外,学生还会将一部分时间用于英语学习以便出国或参加相关证书考核以增加就业砝码。不考虑学生在此期间内参与社会活动或其他业余爱好,在三年期间内,全身心用于科研活动的时间往往不足一年。在这一年内,学生需要培养多方面的科研素质,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并有所创新,难度非常之大。因此,在实际的培养活动中,为了增加学生实际参与科研活动的时间,一些高校采用了“本硕连读”、“硕博连读”、“直博”等一系列措施,或者是尽早吸收优秀的本科生进入科研团队或实验室。

在国内很多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学制已经改为两年,学分上也作了相应调整,但是毕业要求却改变不大。仍然要求学生“在硕士学习期间,掌握所选专业的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培养较为全面的科研能力,能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科研活动,并提出自己的想法。能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并给出可靠结论。此外,学生还应该完整清晰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并能够与其他科研人员进行简单学术交流”。但是,在短短两年内达到这样的要求,难度还是相当大的。下面,我们从研究生的生源、学习习惯、读研难关等方面来讨论。

1.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及前期基础

硕士研究生的生源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保研学生和录取的考研学生。

(1)保研学生:各方面素质均较高,且前期专业课学习扎实,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较强。这些学生在确定保研后,即可有大量时间用于科研工作,实际的研究生学习期间可以由原来的两年扩展为近三年时间。并且,这些学生在研究生一年级的课程学习中较为轻松,由于相关的专业课在本科阶段已经接触,因此在后期的专业实验中表现也较为突出。

(2)本校考研学生:各方面素质均较高,前期的专业课学习扎实。但由于保研比例或其他原因,只能参加统考。

(3)外校考研考生:来自同专业的学生,一般专业基础较扎实,学习能力较强,相关课程的实验动手能力也不错。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则需要在一年级补充一些专业知识学习,也就是需要一个短期的调整过程。如何制订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以快速接纳这批学生进入实际的科研项目,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2.学习习惯

在本科教学中,相当一部分课程还主要采用授课教师主讲的方式,学生还处于听懂/学会的阶段,主动参与性不高。因此,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很难形成好的科研习惯。而我国现在的硕士导师,往往身兼多职,要负责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科研项目申请、行政事务等诸多事情,也很难从学习习惯的细微之处指导学生。硕士研究生往往要经历一个“学习断层”,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读研期间的几关

要想顺利完成研究生培养计划,以工科学生为例,在研究生就读期间需要闯过如下几关:

(1)专业基础知识: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必须扎实。在研究生一年级的课程学习中,会安排本专业研究生期间的专业基础课。

(2)程序编写能力:或称之为实验关。工科学生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所提算法或理论的有效性,因此,必须能快速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理论。目前学生在本科期间的程序编写量较小,部分学生上研后,需要花费一段时间专门来学习程序的编写和调试,这样无形中就会拖延整个研究进度。

(3)文献查找阅读:要想在本专业做出创新的工作,对本专业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要进行积极跟进。如何查找相关的科技文献,并对搜索到的文献进行阅读、分析、理解,找到自己的切入点,这一关对理解自己的研究工作以及提出创新观点尤为重要。这项内容是学生在本科期间很难接触到的,需要在研究生就读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展。

(4)实验设计和分析:对于自己所提的算法,必须通过实验验证方可说明其合理性。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尝试自己去设计实验内容、步骤、目标,并积极搭建实验平台,对实验获取的数据,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分析。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学会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5)阐述与交流: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活动,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去实现的。因此,对于学生而言,不但需要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更需要在完成任务中体现自己的价值。研究生应在学习和实验中,明白自己这项研究工作的意义、应用前景、研究现状,自己的研究有什么样的独特之处,研究目标是什么?自己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怎样验证、如何分析,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等等。这些内容的理解,应贯穿在研究生的整个学习期间,并随着工作的进展,学生的理解应该更加深入和透彻。此外,在学习期间,学生应学会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工作,并能与其他研究人员进行工作交流,倾听他人建议,并完善自己的工作。这项任务相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是较为艰巨的,指导老师可以更多干预并促使学生掌握这项技能。

四、讨论

对于两年制的硕士研究生来说,培养质量是硬道理。不同学科应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调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质量考核,但是更重要的是,应该调整本科教学环节:(1)本科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小团队,培养科研后备力量;(2)本科教学环节中应适当增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如文献查找、实验分析、观点陈述等,以弥补两年制学制的时间问题;(3)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多个课题相近的导师联合指导,构建导师指导小组集体指导,或是与企业单位合作指导等。增强师生间、各研究方向间的交流,共同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志伦,陈姝雨。推行弹性学制加快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步伐。中国高教研究,2005(6):25-27.

[2]任兵。缩短硕士研究生学制的探索与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5(3):12-16.

[3]李俊,许紫薇。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的思考。理工高教研究,2007(1):44-45.

[4]刘芳,磁湖。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之痛。教育与职业,2007(22):50-51.

[5]唐拥军,戴炳钦,尹志新。地方综合性高校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初探。高校教育管理,2007(5):43-47.

[6]董柏林。必然性之后应有的求实思维———关于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回流”问题的思考。南通大学学报,2008(2):19-23.

[7]陶短房。硕士生年限不重要,与国际接轨的是质量。新京报,200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