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影视表演艺术:创作理论与实用教程
9656700000007

第7章 表演创作中的“节奏”(2)

三、影视表演中节奏的把握

1.剧本的题材、风格是表演节奏不可忽视的因素

历史题材的节奏沉稳厚重,战争题材的节奏跌宕起伏,都市爱情喜剧的节奏轻松、明快……一部戏的题材、风格决定了导演创作风格的走向以及对作品整体节奏的把握,而演员的表演节奏也势必要符合作品的整体节奏。比如电视剧《潜伏》是一部谍战题材的戏,节奏紧凑、层层递进,因此演员的表演也要准确到位,即使抒情的段落也要在高潮时戛然而止,与戏本身的整体节奏相统一。而在“淡化”情节的散文体影视作品如电影《城南旧事》中,由于不强调情节的完整性和因果关系,没有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没有显露完整的矛盾冲突线索,从始至终流露着“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所以其节奏是舒缓平稳的,演员的表演也要遵循这一原则,着重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的细腻变化。

2.剧情的发展决定表演节奏的变化

演员对于剧情把握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演员的表演节奏。大到时代背景、国家民族,小到具体的事件、人物关系、细节等等都需要演员对剧本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人物行动的目的、对人对事的态度都会发生改变,所以说,剧作家对于剧情的安排深深地影响着人物行动的节奏,剧情的发展决定了演员表演节奏的走向。因此演员只有对人物心理欲求进行认真研究,并且真正感觉和唤起内心欲望时,才可能真正地把握住人物行动的节奏。

3.以角色的基调为依据确定表演节奏

我们将“剧中人物性格与气质的基本特征和色彩”称为角色的基调,影视作品的拍摄是非顺序的,尤其是塑造有一定年龄跨度的角色时,需要演员准确地把握住角色的基调,才能使角色保持前后的统一和连贯。而节奏是角色基调最主要的体现,换句话说,把握角色的基调首先要把握角色的内外部节奏特点。

当然,角色的性格是多侧面、丰富立体的,角色的内外部节奏也是随着剧情的起承转合发展变化的,演员可以通过对人物的分析和感受,把握住角色的主基调和节奏特点,在拍摄中自如地在人物不同的时期跳进跳出,较快地实现角色的感觉。

4.长镜头中的表演节奏

在谈到画面中的节奏元素时,往往会谈到景别、色彩、构图等等,而针对表演在整部影视作品中的节奏把握却提得很少,这与影视表演的特性不无关系。影视表演的素材地位决定了总体人物节奏的掌握权不在演员手里。但是镜头内部的人物节奏还是需要演员把握的,这一点在长镜头中更为突出。

如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第一次表现里昂执行任务的一场戏是以短镜头的频繁组接为主的段落,其中有一个长达58秒的镜头,其表演是较难把握的,很容易把精心营造的节奏掉下来。在这个镜头里,里昂的话很少,从演员的表演(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语言的表现)都感受不到起伏和变化,让·雷诺正是用这种内紧外松的表演方式将这个冷面杀手的形象拿捏得恰到好处。

没有剪辑能够改变一个角色的说话速度,或在一个连续的镜头里改变一个角色的反应速度(但是当从多个角度拍摄或者有多个景别时,另当别论)。因而,演员需要对回答、视线的变化、动作和反应的节奏加以控制。在画面中,表演的节奏把握是再现角色的个性节奏,而不是为了突出某个单镜头内部的总节奏而牺牲镜头内某个角色的个性节奏。

只有有了单镜头内部的角色个性的真实,才会有总体的人物节奏的真实。

5.与视听手段相呼应的表演节奏

在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依靠演员的表演来完成,观众在剧场里可以直接欣赏到演员的创作。而在影视表演中,“银幕上的人物形象的形成,既受到演员本人既定条件的极大制约,又是演员与其他相应手段——摄影机方位、声画组合和剪辑——的复合。”观众看到的银幕形象是经过后期蒙太奇剪辑、组接后的结果,演员的表演不等于最终的银幕形象,因此在影视表演中,影视表演是作为导演的创作素材存在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影视表演创作就是消极、被动的。恰恰相反,影视表演创作更应积极地与其他创作部门配合,借助于丰富的视听表现手段,合力传达人物内心深邃的情感世界,塑造生动的银幕形象。

(1)表演与剪辑节奏的统一

剪辑节奏:“运用剪辑手段,对影片总节奏进行的最后加工。影片的题材、样式、风格和每场戏的环境气氛、人物情绪、情节的起伏跌宕等,是影片总节奏的依据。”表演与剪辑的节奏是密切相关的,演员表演作为后期剪辑的素材应与剪辑的节奏相统一,这就需要演员要与导演及时沟通,了解导演对这段戏剪辑、节奏方面的总体构想,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表演的节奏。

(2)表演节奏的变化是镜头运动的契机“运动镜头在运动过程中重要的是要设法形成节奏,并使其成为一种视觉语言,以此来参与叙事和塑造人物。……由人物运动和镜头运动共同产生的变化节奏,有合二为一的问题,有运动相互作用关系,这种节奏的产生会更强烈,更丰富,更视觉化。”

再看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片中第一次表现里昂执行任务,有这样一个镜头:“目标”边打求救电话边往后退。这个镜头同样是从背后拍的,一开始摄影机是跟着他一起后退,景别保持不变,然后镜头开始缓缓地推了上去,景别也由近景变为特写,此时的镜头不再是一开始的客观镜头,而变成了杀手里昂的主观镜头,从而形成了“目标”向后退而摄影机向前上的相对运动。在一个镜头里完成了叙事的变化和节奏的递近,同时也表现出角色内在的张力。

演员在拍摄的过程中,不仅要调动自己的情绪,把握表演的节奏,还要了解镜头的运动方向,将镜头的运动与自己的表演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节奏。

(3)表演与音乐的呼应关系音乐、音效也是影视创作中把握节奏、烘托氛围的重要手段。在表现人物内心的波澜时,较常见的是采用声画对位,随着情节的紧张,景别、镜头不断切换,音乐也急促紧张。而少有使用音乐舒缓而情节紧张的情况,比如,库布里克的《发条橙》,人物在行凶作恶时,却使用华丽的交响乐,表现出一种对暴力的冷漠,音乐和画面对位后产生了新的节奏。

还是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表现里昂执行任务的戏。这段戏节奏的把握、氛围的烘托最主要的还是依靠声音。如最后“目标”发现自己的手下都已死于里昂之手,慌乱地在房间里寻找逃跑的途径,声音上夸大他急促的喘息声并隐隐地伴有令人紧张的音乐。当里昂的刀子从他身后伸出来架在他的脖子上时——音乐,音响(“目标”的喘息)都戛然而止。因此,我们说停顿是内心节奏的最高表现形式,而这种戛然而止的处理方式,正是人物内心的准确外化,更将戏剧冲突推到了顶点。

一部影视作品的节奏是其诸多要素结合形成的韵律,尽管音乐、音效是后期制作的工作内容,但是作为演员了解和掌握导演对全剧预期的铺陈设置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引用前苏联戏剧表演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演员说过的一句话:“你们应该为自己建立节奏,如果你们建立不起节奏,或者建立得不正确,那么你们的角色就是一个空白。”如果我们说舞台节奏更多的是依赖演员的表演及舞台调度的话,影视表演的节奏则更多依赖导演的蒙太奇手法及剪辑艺术。演员在影视创作中,以角色的性格逻辑为依据确定节奏基调,适度控制内、外部节奏体现出角色情感的同时,要适应影视表演的特点,适应影视工艺的要求,适度把握节奏的规律性,建立镜头感。演员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与把握“节奏”,就可以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