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衰落还是转型: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变化研究
9655300000012

第12章 当代西方国家的选民与“政党衰落”(2)

(五)对政党执政业绩的“回顾性评价”

这是影响选民政党认同的一个理性因素,选民可能依据某一政党在历史上或现今的执政业绩来决定是否拥护它。一般来说,经济增长快、通货膨胀率低、就业率高、社会稳定会使选民对执政党形成较高的认同度;相反,执政业绩差的政党难以赢得选民的认同。有学者对美国1956~1988年的总统选举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可支配性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在职总统候选人的选票份额就能够增加2个百分点。不过必须指出,政党执政业绩的“回顾性评价”只是对当代美国的政党政治有较强的解释力,而不能从总体上解释西方国家选民政党认同发展变化态势,这是因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西欧国家中,尽管执政党的执政绩效相差很大,但选民的政党认同却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

三、选民政党认同的重要作用

政党认同虽然只是一种情感倾向,但一经形成,就能转化为影响政党政治运行的现实力量。选民通过政党认同来认识错综复杂的政治生活,借助政党认同将接收到的各种各样的政治信息整合为统一的政治信仰,利用政党认同对令人眼花缭乱的政治现象进行评价和判断。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政党在选举中所执行的主要功能,即教育公民、创造认同和忠诚的符号、动员选民参与、简化选民的选择等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借助选民的政党认同来实现。

(一)政党认同发挥着对选民进行政治教育的作用

在任何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政治社会化都是政党的主要功能之一。因为选民的政党认同是决定其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所以政党对选民的政治教育效果如何要取决于选民政党认同的水平。在一个国家的政党体制内,选民对各政党的总体认同水平越高,就越是能够接受它们的宣传教育,该国政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就发挥得越充分;反之,选民对政党的总体认同的水平越低,它们对选民政治行为的影响力就越小。对某一个或某一类政党而言情况也是如此。一般来说,左翼政党的选民对党的认同程度要超过右翼政党,因此左翼政党的政治灌输和宣传教育的效果要比右翼政党更为显著。

(二)促使选民参加选举,并把选票投给自己认同的政党西方国家的选举是选民用投票的方式选择领导者的过程,政党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没有政党的领导、组织和参与,选举活动将无法开展。在“群众党”的模式下,选民的政党认同既是促使他们关注政党竞选活动的动力,又是他们在投票时作出决定所依据的标准。政党认同使选民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政党标签而不是政党的具体政策和候选人身上,只要选民认定某个政党代表了自己的利益,就会长期地、不遗余力地支持该党的竞选活动;同样,对那些有比较强烈或者强烈政党认同的选民而言,他们不是在投票前的最后一刻才作出决定,而是早已成竹在胸,投票行为只不过是再次确认自己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党认同而已。这样一来,整个选举过程都以政党划线,最终的投票结果也与政党格局大致吻合,体现了社会分化(尤其是阶级分化)的总体状况。

(三)政党认同简化了选民的投票选择

在现代西方国家的选举中,选民要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就需要掌握包括政策、议题和候选人主张在内的大量政治信息,有时还要涉及一些领域的比较艰深的专业知识。然而,对普通选民来说,搜集并理解足够的信息要么是一项不能胜任的工作,要么因为花费的时间、精力等代价太高而不愿意去做。这时政党的利益表达和整合功能的发挥就十分必要,它们在历史上的政治活动中形成的纲领、章程和意识形态定位以及在过去执政期间的政策倾向,都成为选民今日作出选择的依据。对那些强烈认同某一政党的选民而言,政党认同“提供了做出投票决定的捷径——一个‘长期不变的决定’”,只要政党认同不发生大的变化,在选举中只需考虑候选人所属的政党就足以作出决定了。

(四)政党认同是反映政党体制稳定性的重要标志

政党认同不仅是解读选民个人政治行为的核心指标,而且是考察整个政党体制稳定性的重要变量。选民的政党认同水平很低或比从前大大降低,或者他们认同魅力型政治领袖的程度远超过认同政党的纲领和组织,都是政党体制发育不成熟或者政党体制处在变动时期的征兆。而当一个国家的多数选民对主要政党的认同水平比较高而且对各政党之间的差异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时,在政坛上昙花一现的小党不会频频出现,企图依靠种种煽惑人心的手段牟取权力的人无隙可乘,选举的结果能够较为准确地体现社会分化状况,国家的政党政治的格局也就相对稳定。因此,“开放并且适度的党派性对一个稳定的民主制度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四、政党认同与影响选民投票行为的短期因素

考察选民行为必然涉及到如何区分选民的政党认同和影响选民投票行为的短期因素之间的关系问题。前者基于对某一政党的选民基础长远发展倾向的预测,后者则强调短期因素的影响,这些短期因素包括:选民投票时的具体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以及公职候选人对这些问题提出的政策主张;候选人的个人形象和领导能力。由短期因素造成的选民投票行为一般可以归纳为“按议题投票”或“按候选人投票”以区别于选民出于政党认同而进行的“党性投票”。政党认同对选举具有长期的、稳定的影响,它同社会环境中经常发生变动的具体事件不一样,也不像具体问题或候选人形象那样在每次选举中都不尽相同。对多数选民而言,政党认同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而且这种政党认同会由于他连续投票给同一政党的行为而不断增强。当然,政党认同与选民在某一次特定选举中的投票行为并不完全一致。有时,选民也会因为不满政党在特定议题上的立场,或者对某些候选人抱有反感而作出与其政党认同不一致的投票决定,但这种情形多数是暂时的,大部分选民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政党认同,在经过一两次选举后,随着政党的议题调整和立场转变,他们又会按照原来的政党认同来投票。

只有当经济、社会及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迁,选民的投票行为呈现出大规模、单向度、影响深远、持久的改变,才能证明选民的政党认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例如,在美国历史上,选民的政党认同曾经发生过6次根本性的变化,与此相应,美国政党的选民基础也经历了6次变更,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南方白人选民政党认同的变化。自从南北战争以来,在曾经加入南部邦联的美国南方11个州中,白人基督教徒对民主党的长期忠诚一直是美国政党政治的显著特点之一,人们曾经把南方称为民主党的“稳固的南方”,把南方各州叫做民主党的“一党州”。南方白人对民主党的认同之强烈究竟达到了何等程度呢?有人曾戏谑地说道,即使候选人名单上列出的是一只黄狗的名字,只要贴上民主党的标签,它照样可以当选!20世纪30年代,南方白人对民主党的忠诚又在罗斯福新政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成为民主党的选民基础“新政联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60年代民权运动兴起的背景下,南方白人与民主党渐行渐远。在1960年总统选举中,南方白人基督教徒第一次把手中的选票投给共和党。此后,林登·约翰逊总统领导的民主党政府在1964年通过了《民权法案》,1965年又通过了《选举权法案》,赋予黑人在社会生活中和政治上的平等权利,给了南方“白人至上”的心理以沉重打击。南方白人基督教徒对民主党极为不满,对共和党的支持更加坚定。在1968年以后的总统选举中,南方白人基督教徒对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支持率下降到20%以下,民主党的“稳固的南方”从此不复存在,共和党的“新多数”诞生了,直到2008年的美国总统选举,这些州仍是共和党的“铁票州”。

选民在特定的某一次选举中的投票行为是由其政党认同与候选人和竞选议题等短期因素共同决定的。因此,要了解某一个时期政党政治的准确面貌,需要把政党认同这个长期因素与影响选举变化的短期因素结合起来。政党认同这个长期因素与议题变化和候选人个人形象等短期因素究竟哪一个对选举的影响更大要视各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而定,政党认同的水平越高,选民的浮动性就越低,选举结果受短期因素的影响就越小,可预测性就越强。反之,政党认同的水平越低,短期因素的影响越大,选举中就越是乱象纷呈,选举结果也就愈加难以预料。当然,如果我们要把握政党的长期发展趋势,还是需要强调选民的政党认同,并把它与影响选举变化的短期因素区别开来。

第二节 西方国家选民政党认同的削弱

在“群众党”模式下,一个政党要想在选举中胜出,必须在牢固的选民政党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强大的选民联盟。然而,在从“群众党”向“全方位党”和“卡特尔党”的转变过程中,西方政党的选民基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西方学者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观察到了选民与政党之间的联盟松动的迹象,对过去40年间西方选民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表明,政党认同的削弱是西方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长期的倾向,就某些西欧国家而言,甚至称其经历了一场认同危机亦不为过。美国的两大政党从来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群众党”,但选民政党认同下降的趋势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与美国政党的‘光辉昔日’相比,一个世纪前,你与你的许多朋友可能曾是热忱的党的支持者。政党就像家庭和宗教一样,是你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是事物永恒秩序的一部分。它是你所继承的遗产的一部分。……如今的情况有所不同。在最近四分之一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民众对政党的支持日益衰减。”选民政党认同的削弱引起了选民政治行为的变化,使选举中出现了更多的变数,成为“政党衰落”理论的有力佐证。

一、西方国家选民政党认同削弱的实证考察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选民中的政党”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是:选民的政党认同呈下降趋势,维持了几十年的政党与选民之间的联盟关系发生了动摇。本书将通过对英国、德国、法国、瑞典和美国的实证分析来检验这种说法的正确性,使用的数据来自各国权威的选举研究机构或知名学者对本国选民的政党认同所作的抽样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由于各国进行调查时采用的测量手段不同,故本书提供的数据不宜用于对各国进行横向比较,但对于考察每个国家选民政党认同的纵向变化来说很有价值。

(一)英国

《英国选举研究》(BES)对英国选民政党认同的调查始自1964年。从1964年到1992年,有政党认同的选民(即对任何一个政党表示认同的选民)在接受调查的选民总数中所占比例从93%下降到86%,变化幅度为7%。其中,具有强烈政党认同的选民比例从44%下降到了17%,降幅达到了2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政党认同不强烈的选民比例从11%上升到了29%,无政党认同者从7%上升到了14%。

(二)法国

1978年,法国选民中依附某一政党者和同情某一政党者的百分比合计为69%,其中紧密依附于政党的选民比例为28%。1994年这两个百分比分别下降到56%和18%,降幅分别为13%和10%。

(三)德国

1972-1994年的数据可以看到,有政党认同的选民占选民总数百分比从75%下降到67%,降幅为8个百分点。

其中,有非常强烈和强烈政党认同的选民从55%下降到36%,降幅高达19%;政党认同弱的选民从20%增加到31%;无政党认同的选民比例也从20%增加到了31%。

(四)瑞典

从《瑞典选举研究》公布的数据来看,1968年瑞典有政党认同的选民占选民总数的65%,其中有强烈政党认同的选民所占比例为39%,1985年这两个百分比的数值下降到了52%和30%,降幅分别为13%和9%。

(五)美国

根据《美国国家选举研究》(ANES)提供的资料,1960年接受调查的美国选民中,有政党认同的选民(包括“强烈认同民主党者”、“对民主党的认同较弱者”、“强烈认同共和党者”和“对共和党的认同较弱者”)和倾向于政党的选民(包括“倾向于民主党者”和“倾向于共和党者”)总计90.5%,其中对两党有强烈政党认同者占39%;独立选民占9.4%。1980年,有政党认同的选民和倾向于政党的选民占选民总数的84.8%,其中对两党有强烈政党认同者占26.2%;独立选民占14.2%。自1980年以后,美国选民的政党认同开始回升,1996年,有政党认同的选民所占百分比为91.6%,其中对两党有强烈政党认同者占31.2%;独立选民的百分比为8.2%,各项指标已经接近或超过了1960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