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环境哲学
9654500000035

第35章 人口因素(2)

2.控制人口数量可以缓解对环境的压力

控制人口增长可减少就业人数,在单位产品能耗、物耗和污染治理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可减少生产耗能总量和物资消耗总量的增长,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减轻对环境的压力。控制人口增长还可减少生活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减轻生活污染。

3.控制人口数量可以减轻就业压力

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劳动力的增加已超过了经济发展所能创造的就业机会,造成显性失业与隐性失业并存,成为诱发社会危机的重要因素,对经济发展也会造成巨大冲击。所以,控制人口增长,减轻就业压力,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降低农村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有利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加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控制人口增长,降低城市劳动力增长速度,有利于企业冗员裁减,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4.控制人口数量可以缓解城市住房紧张

发展中国家城市住房比较紧张,尽管城市住房面积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当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城市住房面积增加速度时,不仅不能改善城市住房紧张状况,而且还会使城市住房更趋紧张。所以,控制城市人口增长,是缓解城市住房紧张的重要途径。

二、提高人口素质的必要性

1.提高人口素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人口素质,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可充分利用资源,避免对资源造成大量流失和浪费。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采掘、选洗和冶炼的回收率,才能降低单位产品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才能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农业用水效率,从而使资源和能源得到有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排放,保护环境不受污染。同时,开发替代资源是解决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而提高人口素质,构建合理的专门人才队伍和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劳动群体,是开发替代资源的先决条件。

2.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首先,提高人口素质可以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向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转变,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其次,提高人口素质可加快知识存量增长速度,并有效地把知识存量转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只有提高人口素质,才能使知识存量不断递增,才能培养出一批具有高水平管理能力的企业家,才能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劳动群体,把知识存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消除贫困

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可以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交换价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可以摆脱传统的生育观念,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可以增强人口流动频率,促进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产业转移;可以减轻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三、调整人口结构的必要性

1.推迟人口老龄化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推迟人口老龄化,将会降低其负面影响,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避免因人口老龄化而影响生活水平;可保持高比例的劳动年龄人口,减轻社会养老负担;可避免因人口老龄化而使家庭收入降低,有利于全社会的稳定;可减轻对医疗保健事业的压力。

2.合理的人口产业结构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我国人口产业结构滞后于GDP结构,突出表现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过高,以致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直接影响了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尽管劳动生产率低不是导致农民生活水平低的唯一原因,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

调整人口产业结构,还可使人口产业结构趋于合理,避免社会长期出现严重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城市失业现象严重,会形成新的城市贫困阶层。城市贫困阶层比贫困农民的文化程度高,对事物的敏感性更强,对贫富差距更易产生不满情绪,更易于构成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调整人口产业结构,降低城市失业率,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由于企业冗员过多,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可能会增加下岗和失业人员,但这只是暂时现象,从长远考虑,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建立起合理的产业结构,对社会稳定肯定会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节实现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控制人口数量的途径

1.宣传计划生育政策

控制人口增长,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数量前提。人口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也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因素之一。人口生产的惯性和滞后效应,将存在于延续数代人的代际间的外部性,人口过速增长的代际外部性将构成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严峻挑战。因此,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必须长期毫不动摇地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加对计划生育的物质投入和精神投入,促进我国的人口发展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2.完善计划生育法制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0条、第11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人口发展规划,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的日常工作。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负责本管辖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应当规定控制人口数量,加强母婴保健,提高人口素质的措施。”由于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2002年9月1日起才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各地《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起步晚、任务重、责任大,它的制定与实施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贯彻与落实,因此,各地应尽快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依法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细则》,并立即组织实施。

3.提供计划生育服务

全面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人们关心的已不仅是生育子女的数量,而更多的是关心婚姻、家庭、生活、生育的质量和孩子的健康。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向育龄群众提供以避孕节育为主的计划生育全程服务和以生殖保健服务为主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满足育龄群众不断增长的生产、生活、生育服务需求。通过优质服务吸引群众,争取群众,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达到加强管理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广大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稳定低生育水平。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也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保证。要加强与出生人口素质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积极发展生殖健康产业。做好婚前保健、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努力降低出生婴儿缺陷发生率,提高母婴保健水平。要广泛开展“关爱女孩”活动,综合治理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调的严重问题。

二、提高人口素质的途径

1.大力发展教育

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强有力手段。可持续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综合的,是对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的全面要求。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把教育定义为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高度概括了素质教育的内涵。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要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把通才教育和专业培养、文化素质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传授已知和探索未知、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变认知教育为创造教育,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变填鸭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变授业学习型教育为开发研究型教育,变单元学业教育为复合文化教育,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最终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2.完善教育法规

我国教育法制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陆续颁布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等主要教育法律和一系列教育行政法规,为依法治教创造了条件。但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各种矛盾冲突也将不断激化,无规则的竞争会带来混乱和破坏,及时立法,把教育纳入法律调节之中,实现国家依法管理教育,公民依法享受教育,学校依法办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在市场经济复杂环境中健康发展的保证,而且是用法律手段强化教育价值导向,加速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3.搞好环境保护

只有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才能创造舒适环境。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同环境关系密切,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制于生态环境,而当今的环境问题又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存。为此,要搞好环境保护工作,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加强对环境的综合治理,创造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舒适环境。

三、调整人口结构的途径

1.广开就业门路

广开就业门路,实现充分就业或比较充分就业,缓解人口就业压力。中国资金短缺,人均资源贫乏,但是人力资源却极其丰富。因此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人力资源,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对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引导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符合人口产业结构转变的基本规律,对我国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1)应尽快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促进第三产业健康发展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导向,制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证第三产业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创造一个有利的舆论环境,彻底转变人们对第三产业的传统观念,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2)加大第三产业投入力度,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国家应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同时采用多种筹资渠道,如集资、入股、发行债券和引进外资等。(3)依靠社会力量发展第三产业,国家集中力量办好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面影响的基本行业,调动个人、私营和集体办好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4)分清轻重缓急,近期重点发展对社会经济具有全局性和主导性影响的行业和适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新兴行业,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科学技术、教育、农业服务、旅游业、信息业和生活服务业等。

3.完善老年人口社会保障制度

解决我国可持续发展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怎样减少老年人口(因为大量老年人口作为以往时代高出生率的结果,已无法改变),而在于怎样想方设法建立一种老年人口的保障制度。这种制度既能适应老龄化的进程,让老人们安度晚年,又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使国家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因此,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主要应考虑以下几点:(1)彻底改造老年人口保障的筹资体制,坚决落实养老金国家、企业、个人三方负担的原则,个人必须缴纳一定的费用。(2)变养老金的现收现付制为半积累制。以往的养老金是现收现付,不预留储备金,实质上是下一代人养上一代人。这种模式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必然会产生巨大的资金缺口,造成严重的财政困难。采用半积累制的模式,“以收定支,略有积累”,既减轻了国家的经济负担,满足了当前老年人口的养老需要,又可以逐步建立起雄厚的养老储备金,满足未来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的养老需要。(3)改变老年人口社会保障的单一性,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及个人补充性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保险体系,并使之覆盖全社会,包括集体和个体企业。(4)在农村地区,老年人仍以家庭供养为主、社会供养为辅。以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逐步加大社会供养比重,向社会供养为主、家庭供养为辅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