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环境哲学
9654500000032

第32章 科学技术(2)

4.整体特征

以上三点是从科学技术系统外部来要求的,科学技术发展要有整体性则是从科技系统内部来要求的。虽然科学被划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又被细化为成百上千的学科,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科的交叉越来越普遍,技术的综合性越来越强,任何学科的创新都需要其他学科的有力支撑,因此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要求科技全方位、整体性地发展。为适应可持续发展产业升级的需要,可以对某一些领域给予侧重,但是决不能就此忽视当前的冷门学科。否则,就难以保证科技的持续、高速、协调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对科学技术具有制约作用

虽然人类真正把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到生产上,并引起社会生产、生活的巨大变革还不到300年的历史,但近50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对人类社会进步起着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要素。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的乘法要素,其作用可用公式表示: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据国外统计资料表明,上世纪初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科技进步所作的贡献率的比重为5.2%;到了上世纪中期,这一比重上升到40%;上世纪70年代进一步上升到60%以上;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达到70%~80%。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永恒的基石和取之不竭的源泉。

但科学技术如果运用不当,也会表现出极大的消极作用。表现为:

第一,对科学技术不加节制地滥用,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最突出的就是军事科学技术的进步,可能被独裁者与野心家利用发动侵略战争,造成战争的惨祸。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于武器制造,可以生产出威力无比的杀人工具。从这个角度看,越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人们的威胁也越大。

1939年德国的哈恩和斯拉曼在轰击原子的实验中,成功地将铀原子分裂为两半,这成为20世纪人类进程中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但是,军事竞争使核技术变为了武器,美国1945年投放在日本广岛与长崎的两颗原子弹,杀死了12万日本人,而且核污染至今仍威胁着人类健康。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拥有的核武器数量之大,可以毁灭地球数次,至此,人类找到了毁灭自己的方法,毁灭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就是把人类推向灭亡。

第二,科学技术的盲目发展,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人工干预人类的繁殖过程(试管婴儿、借宫生育等)、人工干预人类的生命过程(器官移植、安乐死等)等都对社会伦理造成混乱。

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产出它的附属物。从近200年来已发生过的三次工业革命看,每一次革命都给生态环境带来更严重的冲击和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资源枯竭都是工业革命的副产品,它们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第四,科技发展后果的不确定性。例如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是否会导致人脑的退化?能帮助人类解决粮食危机、人口危机、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的生物工程技术,是不是一个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的“潘多拉盒子”?

为了避免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就要用可持续发展对其进行制约,使科学技术朝着造福人类的方向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绿色科技”体系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科学技术,可以用是否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规律为判断依据来界定科学技术,我们可把它们分为“绿色科技”和“非绿色科技”。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认为“绿色科技是能够促进人类长久生存与发展的生产体系和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科学技术”。从理论上讲,“绿色科技”并不是独立的学科或领域,而是科学、技术、经济、社会高度协调的科学技术群,这种科学技术群是各种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技术方法的交互作用,具有多级结构,富有知识的增值性。绿色科技的核心是研究和开发无毒、无害、无污染、可回收、可再生、可降解、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高效、洁净、安全、友好的技术与产品。

“绿色科技”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协调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为最高准则,不断解决人类发展与自然界之间的各种矛盾,即科技发展既不能带来新的生态环境破坏,又要为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排忧解难;二是建立自身有效的科技进步机制,包括科技投入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科技创新机制、科技宏观管理机制及科技内部合理结构确定机制等,其目的是实现科技自身的健康发展;三是科技的可持续发展要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衔接,实现科技与经济发展的一体化。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经济发展又是科技进步的强大后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不仅是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绿色科技”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系统性

“绿色科技”的系统性是由科学本身内在的统一性决定的。科技可持续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我们将科技的发展视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因此,系统内任何一个要素或子系统的单向突进都将使旧有的系统失衡并有可能导致系统的紊乱——科学的退化。尽管科学的发展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人文科学,但是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是一个统一的链条。科学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必须整体优化。

2.协调性

“绿色科技”包括人与科技的协调、科技自身的比例协调、科技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马克思曾深刻指出,科学本质上是人学。与此相应,科技的可持续发展也要以人为本,树立人性关怀的理念和原则,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J·D.贝尔纳认为科学和社会的繁荣昌盛都有赖于科学和社会两者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社会与科技要协调发展。另外,科技自身的各学科之间、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比例也要协调发展。科技可持续发展范式要求确立全面协调发展的观念,协调是多样性的统一,各系统有序地发展才能保持科技发展的持续性。

3.预测性

当前科学技术表现出的生态负效应与现代科学知识结构的不完善有关。任何一项技术本身都有一个演化发展过程,没有一项技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百分之百地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从这一点看,技术对自然的负效应是必然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对其作出预测,使之减少到最小。当前,有些学科的新知识正有效地、强有力地指导着实践,但是,另一些学科却没有产生出比较确定的新见解,无法预言某项技术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因此,“绿色科技”应是在重大决策的可行性分析和未来预测方面具有极高准确率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对生态方面的预测。

4.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标志科技可持续发展核心要义的“绿色科技”只能是科技创新的可持续性。不能把可持续性认定为在传统基础上的简单重复过程,而应该是以大规模的基础科学研究为起点的自觉推进趋势。创新不是阶段性的自在自为过程,而是全局性、整体性和长远性的自觉的持续过程。科技创新决定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及走向,科技发展是可持续性创新的表现形式和结果;而创新则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