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
9654400000001

第1章 数字新媒体概说(1)

2009年底、2010年初,电影《2012》和《阿凡达》一时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如果说《2012》掀起了一股旋风,那么《阿凡达》则掀起了一股飓风。《2012》让观众领略了电脑特技的震撼,而《阿凡达》则展示了一部传统分类上的动画片是如何借助数字技术的翅膀而风靡全球的。

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两则信息:

2010年2月1日,成立了11年的中关村老牌公司汉王科技终于在深圳中小板上市。这家以手写笔而闻名的IT公司在“模糊识别”领域里产品众多,但多年来公司发展一直难见亮点,直到2年前投入重金下注于刚刚问世不久的“电纸书”才见起色。

2010年1月27日,在美国旧金山欧巴布也那艺术中心举行的苹果公司发布会上,传闻已久的平板电脑——iPad由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亲自发布。iPad定位介于苹果的智能手机iPhone和笔记本电脑产品之间,通体只有四个按键,与iPhone布局一样,提供浏览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子书、播放音频或视频等功能。

2010年4月4日,iPad正式上市。

电影《阿凡达》、汉王电纸书和iPad,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它们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在创造、发展着一个新媒体领域的新产业。如果说互联网属于新媒体中的老字号,那么3D电影、电纸书,则是旧媒体开新花,其上升势头和未来规模完全可以构筑一个新兴的产业。

第一节 媒体发展与人类生活变迁

从口语传播时代一直到现在的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信息载体以及信息的数量和传播的质量都在逐步提升到更高的层次。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信息”,从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具体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可以说,每一种新媒体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是影响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

因此,要想更深入地理解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应当理解媒体;同样,对于媒体的理解也有助于理解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

一、什么是媒体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需要和他人进行交流,交流对于世界的感受和认识等等,这种交流就是信息的传播,而媒体就是信息传播的工具或载体。由于媒体内涵太宽,应用领域太广,所以在不同领域有不同说法。英文中用一个词——medium(单数)或media(复数)来表示;而中文对“medium”或“media”的翻译有的为“媒体”,有的为“媒介”。传播类的书刊中常采用“媒介”,如“新闻媒介(news media)”、“大众媒介(mass media)”等;计算机类的书刊中则从一开始就把“multi media”译为“多媒体”。本书采用“媒体”来表示“medium”或“media”。

国内的传播学著作及译著中有很多关于媒体的定义,如:媒介是指承载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包括物质实体和物理能。前者如文字、各种印刷品、记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信息传播器材等;后者如声波、光、电波等。(龚炜,1988)

媒介是一个简单方便的术语,通常用来指所有面向广大传播对象的信息传播形式,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报刊、通俗文学和音乐。(巴勒特,1986)

人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媒体,同时对于人来说,媒体又是他们所面对的这个世界。

(钟以谦《媒体与广告》)

……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对媒体进行了如下的分类:

(1)感觉媒体(Perception Medium),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产生感觉(视、听、嗅、味、触觉)的媒体称为感觉媒体。例如语言、音乐、音响、图形、图像、视频、动画、数据、文字等都是感觉媒体。

(2)表示媒体(Presentation Medium),为了对感觉媒体进行有效的传输,以便于进行加工和处理,而人为地构造出的一种媒体称为表示媒体。例如语言编码、静止和活动图像编码以及文本编码等都称为表示媒体。

(3)显示媒体(Display Medium),即显示感觉媒体的设备。显示媒体又分为两类,一类是输入显示媒体,如话筒、摄像机、光笔以及键盘等;另一类是输出显示媒体,如扬声器、显示器以及打印机等。

(4)传输媒体(Transmission Medium),指传输信号的物理载体,例如同轴电缆、光纤、双绞线以及电磁波等都是传输媒体。

(5)存储媒体(Storage Medium),用于存储表示媒体,即存放感觉媒体数字化后的代码的媒体称为存储媒体。例如磁盘、光盘、磁带、纸张等。

本书中的媒体指所有面向广大传播对象的信息传播形式,包括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这些媒体都是以它们各自的感觉媒体进行信息传播,有的是文字,有的是声音,有的是图像,有的是文、图、声、像的合成;而它们借以记录和传播的存储媒体包括纸张、胶片、录像磁带、硬盘、光盘等。

二、社会发展与媒体变革

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信息交流的工具也在不断进步,在传播的速度上越来越快,在传播的范围上越来越广,在传播的质量上也越来越高。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媒体的发展是同步的,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革命性跨越的历史阶段,都伴随着媒体的巨大变革。

1.前农业社会

在前农业社会,原始部落氏族靠狩猎和采集而生活在一起,他们相互之间交流信息靠的是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他们的经验和记忆也是靠口头语言一代代地传递下去,《荷马史诗》最初就是由口头语言传递下来的。这种口头交流和表达的方式直到现在仍然在某些地方存在着。

口头语言是人类最原始的交流工具。作为一种最初的媒体形式,它和前农业社会人类的生活状况是一致的。在原始部落氏族社会,人的活动范围和交流对象都非常有限,他不可能脱离他的部落氏族而生活。在这样一个有限的活动范围和交流范围中,他只需要利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并把他们的生活经验一代代地传递下去。所以,虽然口头语言比较简单,但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

2.农业社会

在农业社会中,生产力逐步发展,人类社会打破了部落氏族的局限,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人所接触的范围更加广阔,面对自然的经验和社会经验也更加丰富,原来的口头语言难以满足交流的需要,于是文字产生了。文字的产生,为人类文明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也为传播媒体的发展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它使人类的经验和记忆能够以文字的方式记录并传递下来,使交流打破了口头语言时代的人际传播方式。

公元前二世纪到八世纪,人类社会进入到雅斯贝斯所说的轴心时代。在这一时期,世界各地都产生了一些伟大的思想家,在中国有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庄子等,在印度出现了佛陀,在以色列出现了犹太教的先知,在古希腊则出现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上述思想家在相互之间没有影响的情况下,创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他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思考人生的根本问题,由此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基本布局,成为各民族理解自我和世界的精神框架,并且各个民族的宗教、哲学、艺术等精神文化都受到轴心时代的深刻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并不是物质和经济越发达,人类的精神世界就越丰富,精神的发展、艺术的发展和物质的发展并不同步。上述思想家之所以能够在物质经济并不发达的农业社会创造出如此深刻丰富的思想,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属于专注于精神思考和思想创造的阶层,进行思想的探索和创造是他们的职业、志趣和爱好。

他们是思想的创造者,也是思想的传播者。耶稣有他的门徒,佛陀有他的信徒,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有他们的学堂,孔子有三千弟子。这些人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知识阶层,在社会中承担着特殊职能,因为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不能读写。

在早期农业社会中,首要的大众媒体是手抄书,包括竹简、帛和纸张,由于这些东西在当时要么不方便于阅读,要么过于昂贵,所以流通量都非常有限。于是大多数书籍都是为学者、教士这一知识阶层而生产的。知识阶层、贵族阶层和农民阶层构成了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层,共同推动了社会的缓慢发展。社会发展的缓慢与知识传播速度的缓慢是一致的。

在农业社会中后期,出现了早期的印刷术,它开始于中国唐朝的雕版印刷,经宋朝的毕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但并没有大规模的应用。

3.工业社会

虽然人们通常认为工业革命始于1712年蒸汽发动机的发明,但是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前兆却产生于传播领域:1455年,谷登堡版的《圣经》出版,标志着工业化的批量生产在传播领域得到实现。谷登堡是第一个使用活字金属版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书籍的人,与以前的手抄方式相比,极大地提高了书籍印刷的速度、降低了书籍印刷的成本。随着其他领域书籍的印刷,批量生产产生了更大的读者群。

在某种意义上说,工业革命就是把谷登堡在书籍印刷领域的批量生产方式扩展到几乎所有商品的生产。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大规模的、批量生产的、标准化的、流水作业的,它需要集中生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工业生产集中在大城市里,不像农业生产那样分散于地域广阔的农村。这就引发了从乡村到城市、从农业劳动到制造业的大众迁移。从18世纪到20世纪,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和制造业的就业人口超过农业就业人口,城市居民超过乡村的农民。

农业社会有适合农业社会特点的生活方式和传播方式,工业社会则有工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传播方式。在农业社会,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分散居住于广阔的农村,每一个地域都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娱乐方式,例如山东的吕剧、河南的豫剧、陕北高原上的信天游、江浙一带的越剧;他们的语言都是方言,相互之间难以方便地交流。由于居住的分散,没有先进的通信工具,信息的传递速度非常缓慢,即使遇到紧急的军情,也只能依靠烽火台和驿站传递信息。所有这一切都与工业社会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工业社会,由于居住地集中于大城市和中小城镇,信息的传递就非常快捷;由于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都集中在一起,所以容易形成共同的生活习惯和娱乐方式;由于新的传播媒体不断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变化。享受文化和知识教育不再是僧侣、贵族和知识分子的专利,图书价格的低廉使大多数城市居民都有能力享受到文化和知识教育;另外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也需要产业工人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社会开始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教育。于是,城市居民逐渐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阶层,原来阶层之间的壁垒和鸿沟逐渐被打破。当城市居民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和知识之后,他们就不再仅仅关注自己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而是对自身的权利、对社会的民主和自由有了更多的关注。都市报纸、广播、电影和电视这些大众媒体使他们能够获取更深入、更充分的外部世界信息,也使他们能够从自己的狭隘世界中解放出来,睁开眼睛看世界。可以说,正是现代媒体使城市居民成为世界公民,使城市居民逐步形成了社会共同体,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共领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三、数字化革命与信息社会的到来

尽管在什么是信息社会,如何判断一个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等问题上,人们之间还存在很大分歧,但是,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加,无线通讯的日益普及,我们获取信息以及传播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丰富、方便、快捷,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媒体把整个地球上的居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将会一直持续下去,这一点是人们普遍公认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社会已经来临。我们能够感受到信息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视和收音机24小时不间断播放,广告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报纸和书刊铺天盖地而来,数字化产品随处可见。我们的社会日益为媒体所左右,而信息的渗透还不止于此。信息不仅包围着我们,而且日益成为我们内在的组成部分,从身体的着装到讲话的方式,人们越来越看重自身所发出的信息,只要看看时尚的流行就可以知道,我们今天的社会交流所包含的信息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符号和象征已成为我们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1.数字化革命

(1)模拟技术与数字技术

符号、文字、语音、图像等不同的信息必须转换为相应的信号才方便进行处理和传输。模拟信号表示在时间和幅度上都连续变化的信号,例如广播电视中一系列连续变化的电磁波、电话传输中的音频电压信号等都属于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表示信息,对模拟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存储、传播的技术被称为模拟技术。

与模拟信号相对应,数字信号表示在时间上不连续、幅度固定不变的信号,它用二进制数1、0记录信号,如用恒定正电压表示二进制数1、用恒定负电压表示二进制数0的一系列断续变化的电压脉冲就属于数字信号。使用数字信号表示信息,对数字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存储、传播的技术被称为数字技术。

在数字信号中,每一个0或1被称为bit,音译为“比特”,意译为“位”。由于1比特太小,无法用来表示数据的信息含义,因此又引入了Byte(字节)、KB(千字节)、MB(兆字节)、GB(吉字节)、TB(太字节)等作为数字信号的数据单位。

在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曾提到过“比特”的重要性:最近,我参观了一家公司的总部,这家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集成电路制造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