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9654100000082

第82章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报业变革发展的历程、成就及经验(2)

3.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整体实力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我国报业作为国家软实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国家信息传播力、文化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国家与政府的形象、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形象、中国人民的形象都需要借助报纸等媒体来塑造、来传播。

60年来,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领袖,到江泽民、胡锦涛等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其形象传播和思想宣传方面,报纸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中共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政府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良好形象,更是离不开包括报纸在内的各种新闻媒体的传播。在国际交往上胡锦涛的沉稳与智慧令多少中国人感到鼓舞。而在汶川大地震中温家宝总理在灾区充满真情的言行举止又打动了多少国内外读者的心!

另外,汶川大地震中中华民族表现出来的至深大爱,通过报纸等媒体的传播感动了整个中国,也感动了全世界。

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依靠报纸等媒体的传播被世人所知晓,所认可,所称道,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促进了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4.成为国家经济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作出重要贡献

我国报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近些年来在广告经营、产业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绩,成为国家经济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提升国家整体实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2007年的统计,目前我国报业集团中资产总额超过20亿元的有7家,超过10亿元的有11家;主营业务超过10亿元的有7家,超过5亿元的有12家。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深圳报业集团等报业传媒集团的年经营收入和广告收入均已达20亿元左右。特别是《广州日报》市场零售发行量达到了200万份,年广告经营额和经营总收入连续几年超过20亿元,居于全国第一位,为报业传媒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我国报业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创新能力整体不强、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经费技术严重不足、体制机制不够顺畅、人才队伍存在缺口,以及东西部结构失衡、报业集团整合效应欠佳、新媒体的冲击与挑战日益加剧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报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各家报纸认真对待,研究应对的方案。

三、我国报业60年变革发展的经验

我国报业60年的变革与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期后30年的改革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既成就了以往的事业,也为今后中国报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路径,提供了借鉴。

1.努力顺应和满足社会与公众的新闻与信息需要

报纸是信息纸和新闻纸,传播信息和报道新闻是报纸的基本功能。换言之,通过报纸获取新闻及各种信息服务,是读者对报纸的基本诉求。因此,报业要求得发展,就须以满足读者的新闻与信息需要为旨归。

从60年来我国报业变革发展的历程来看,凡是报纸能够满足读者的新闻与信息需要的时候,就会受到读者的欢迎和信赖,就会获得发展,反之,便会受到读者的批评和抵制,就会影响自身的发展。“文革”中的报纸充斥着狂热的政治宣传,却很少读者需要的新闻信息,而且颠倒黑白,信口雌黄,公然造假,遭到了读者的唾弃。而实行新闻改革以来,符合读者需要的新闻与信息成为报纸新闻报道的主体,新闻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大增,读者对报纸的依赖程度也就越来越高。

这些生动的事例说明,报纸应当把顺应和满足读者的新闻与信息需要作为立报之本。今后,报纸也只有在不断提高顺应和满足读者新闻与信息需要方面坚持创新,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

2.严格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市场运行规律

积60年变革发展的经验,我国报业要获得发展就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严格按新闻传播和市场运作的规律行事。

报纸是一种提供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特殊商品,因此,须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做好主体业务,即搞好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同时,报社又是一个生产新闻与信息产品的文化企业,报业是一个以经营新闻与信息产品为主业的文化产业,读者是作为报纸新闻与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存在的,是报业的服务对象,因此,报业生产与服务须遵循市场规律和产业运作规律行事。

总之,报纸的新闻业务需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即要以满足读者的新闻与信息需要为依据;而报纸的产业经营需要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即要以顺应拓展市场的需求为条件。舍此,报业的发展就会偏离轨道,导致不良后果。

3.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60年报业的实践说明,制度形态对于报业的变革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制度先进,报业变革与发展就会比较顺利,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制度落后,报业变革与发展就会受到束缚和桎梏,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执政理念的变化、民主进程的推进、传媒政策的调整等等,从制度安排和机制保障上,为报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中共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深化新闻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决定,为报业实现新的调整和变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制度支持。例如《关于进一步加强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200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意见》(2003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2005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06年)等,从政策上为报纸等媒体按照新闻规律实现良性发展提供了保障。

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加强报业内部的制度创新。近些年来,我国报业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如建立富有经营活力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党委、行政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建立编辑业务与经营业务相对独立的组织结构;建立适应市场需求、调控有力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有利于资源合理流动、统分相宜的资产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科学决策、快速反应与执行的工作流程和秩序;建立有利于多渠道融资、出资,而又能合理规避风险的资本运作机制;建立合理调整发展目标、适时应变的传媒业战略管理控制体系,等等。通过这些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了报业的活力,为其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通过加强和改善报业的组织结构,最终实现既坚持正确方向,又能快速发展的科学机制。

4.努力完善市场体系

自从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报业发展已逐步纳入了市场体系之中,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实践说明,市场是报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市场环境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报业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因此,只有不断优化报业的市场环境,让市场充分显示其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作用,经过市场竞争来实现报纸间的优胜劣汰,才能保证报业的顺利发展。

要完善报业市场体系,就需要规制报业市场主体,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报业市场体系,加强对报业结构的宏观调控,加强对报业市场活动的监督,以及优化报业结构布局,推动报业集约化发展和集团化建设等。

为此,需要区分报纸作为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的不同市场主体;需要打破行政隶属关系对报业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运行所设置的行政和部门规制障碍;需要形成机关报、都市报、行业专业报等各种报纸协调发展的市场结构和报业格局;需要制止不负责任的媒介投机市场,防止一部分报纸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利用行政权力进行权力寻租、谋取私利的行为;需要调整报业结构,推动报业集约化发展和集团化建设,鼓励推动报业以资本、业务、市场为纽带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实行集团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推动报业的发展模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轨,推动报业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全面提升报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5.不断推进科技创新

纵观我国60年来报业变革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技术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近些年来,新媒体技术为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也带来了整个媒体格局的变化。

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引发了信息、新闻、舆论生产方式的全面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传播关系,也改变了整个信息传播的格局和媒体发展的格局。

报纸作为传统媒体需要充分利用并主动推动新媒体技术的变革,探索与新媒体技术结合的多种整合方式,既充分发挥自身原有的优势,又找到多媒体融合并存、协调发展的最佳空间。

当前,需要积极推进“数字报业”发展战略,促进传统报业的整体变革和产业升级,要逐步实现报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报业产业群、产业带,以形成新的增长点,从而推动报业的新一轮发展。

6.不断提升新闻传播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随着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报业实力的增强,其信息与新闻传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在不断增强,在这种状况下,我国报业需要考虑如何在促进国家整体实力、塑造和改善国家形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自己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方面的能力与水平。

为此,我国报业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认清自己所肩负的时代责任,找准自己的时代定位,要适应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传播国际化的需要,努力掌握对外传播和国际传播的话语权与主动权,大力提升新闻传播的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使自己在激烈的世界报业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要为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增强中国的国家软实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述基本经验反映了我国报业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改革发展中所遇到的一些基本矛盾和问题,体现了中国报业改革发展的基本走势和内在规律,也预示着中国报业未来改革发展的趋势与前景,为其今后的科学发展指明了路径,提供了借鉴。

〔文中的一些数据和观点参考了梁衡的文章《新中国报业50年》(《中国新闻年鉴(2000)》,中国新闻年鉴社2000年版)和李东东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李东东:改革开放30年来报业发展五大启示》,人民网2008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