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9654100000059

第59章 2008新闻启示录(2)

3.“把握主流,正确导向”是新闻报道所应坚持的正确方向

“把握主流,正确导向”,这是党和政府对新闻媒体提出的工作要求,也是新闻媒体应当自觉遵循的工作原则。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6月20日考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中,就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实践说明,当突发事件发生,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社会一时间处于混乱无序状态,群众急需获知事件真相,进行思想引导的时候,是否能够把握主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否具有高超的舆论引导能力,是否能够实现有效的舆论引导,是考验一家媒体和一个新闻工作者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准。

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的新闻媒体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决策和部署,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作为新闻报道的主旋律,并以此来引导民众,引导社会舆论,保证了抗震救灾能够始终沿着党和政府所指引的正确方向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新闻媒体在抗震救灾中成功的舆论引导对于扭转震灾初发时期的被动局面,迅速凝聚人心、团结民众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们的表现必将载入中国新闻史和救灾史的史册。而这一成功实践也将成为今后我国新闻媒体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提升舆论引导水平的可资借鉴的范例。

而对奥运会期间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我国新闻媒体也做到了积极应对,冷静处理,将舆论主导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既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也使一些国外媒体失去了炒作的机会。

对奥运会期间网络媒体上引发的一些非理性舆论,我国新闻媒体也能够及时自觉地加以引导,既遏制了非理性舆论的消极影响,又显示出自身的平和与包容,体现出自己的成熟与进步。

4.“遵循规律,不断创新”是新闻工作所应恪守的根本要求

总结2008年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为什么在抗击冰雪和地震灾害的报道中,在奥运会及以后的一系列报道中,我们的新闻媒体会赢得社会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为什么会收到那么好的传播效果,原因当然是各方面的,但从媒体自身来说,能够坚持“遵循规律,不断创新”是其重要原因。

正因为在冰雪和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的新闻媒体能够遵循新闻规律,从满足群众知情需要和配合政府开展抗灾救灾工作需要出发,在第一时间向外界报道灾情信息,全方位地组织起有效的新闻报道,而且在传播观念、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上坚持不断创新,通过鲜活、生动、直观、感人的多样化的报道,来展现灾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共渡难关的英雄壮举和崇高精神,才使得我们的媒体和记者成了灾区群众不可缺离的朋友,成了他们心目中同党政干部、解放军(武警)指战员、医护人员一样的“最值得信赖的人”。

试想,如果我们的媒体在汶川地震灾害来临时还像当年唐山地震时那样无视新闻规律,采取回避事实、隐瞒灾情的做法,墨守成规、四平八稳地组织报道,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传播效果?

虽然汶川地震报道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也有一些问题和教训,需要认真总结和汲取,但总体看是获得了巨大成功。正如李长春同志所指出的,“汶川大地震以来,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坚决贯彻中央决策,统一部署,迅速行动,及时、准确、权威、生动、丰富地宣传报道抗震救灾斗争,唱响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主旋律,掌握了社会舆论的主导权,积极影响了国际舆论,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李长春主持召开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负责人会议,部署近期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工作》,《人民日报》2008年5月24日。

完全可以说,2008年我国新闻宣传工作所取得的一些成绩都与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坚持按新闻规律办事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回顾这一年中我国新闻宣传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教训,也同违背新闻规律有着直接的关系。

5.“政府支持、制度保障”是新闻工作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2008年的一系列宣传报道,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宣传报道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与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及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在汶川地震报道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和突出。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迅即作出抗震救灾的决策和部署,以温家宝总理为总指挥的指挥部随即成立并立即在灾区一线投入工作,对整个抗震救灾过程进行全面部署和有效领导,提出了包括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在内的一系列工作要求。

温总理在事件发生后两个小时便飞赴灾区,亲临指挥。他那挺拔的身影、坚定的语气和真挚的爱心不但振奋了民心,鼓舞了士气,而且形成了强有力的一线领导,这对于新闻媒体紧跟中央部署,有效引导舆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中央到地方,特别是灾区所在地的各级政府,在这次地震灾害中对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都给予了全力支持,尽可能地为新闻媒体提供现有条件下能够提供的各种采访报道条件,保障新闻媒体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报道任务。

从及时、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第一时间向媒体提供准确信息,到为媒体提供进入灾区采访的交通工具、通讯设备、人员配合、生活保障等条件,中央及各级政府,特别是灾区所在地的政府可以说都做到了尽心尽力。

联系到以往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后,有些政府部门和单位以种种借口封锁消息,阻挠采访,甚至砸毁采访器材,对记者施以暴力等做法,可以说汶川地震报道,新闻媒体在自然环境最艰险、最恶劣、最困难的条件下却获得了相对最宽松、最充足、最自由的采访条件。有人说,过去是一些政府部门千方百计阻挠记者采访,而这次是政府部门主动要求和配合记者采访,这是新闻媒体难得遇到的情况。

另外,制度保障也是这次地震报道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的一系列法令和规章条例,对加强和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做出了明确规定。如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8年5月1日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这些法令和规章条例都为各级政府处理突发事件和实行信息公开提供了法律蓝本和制度要求。这些法令和规章条例中的一些涉及媒体采访报道的内容,为新闻媒体搞好震灾报道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例如在地震前11天,即5月1日刚刚开始正式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就明确规定,要重点公开“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以及“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管理、使用和分配情况”,同时要求“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章第十五条。

正是有了这一条例的明确规制,在地震报道中各级政府对新闻媒体都给予了积极的支持与配合。地震发生后,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第一时间发布灾情信息,此后,国务院新闻办和四川省政府新闻办每天都举行新闻发布会或情况介绍会,通报最新灾情。十余个相关中央部委办的负责人及有关专家也相继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情况,发布信息。一些重大新闻与信息,像震灾中的伤亡人数、损失数额等都统一发布,而且及时提供精确到个位的准确数字,这就为媒体对灾情信息进行真实、客观、充分、全面的报道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也是我国新闻媒体灾害性报道的一次重大突破。

这些由政府部门提供的各类权威信息,通过媒体及时、准确地发布,不仅满足了群众的知情需要,消解了群众的恐慌情绪,同时也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普遍认可与好评,从而为我国新闻媒体地震报道赢得了好的声誉和影响。总之,党和政府实行的新闻开放政策,为突发事件报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客观分析2008年我国的新闻宣传工作,虽然成绩是巨大的,经验是主要的,但在报道理念、运行机制、管理方式、职业伦理、法治建设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教训。

例如有些突发事件报道,我们在时机的把握、策略的运用、稿件的处理上还不够合理、有效;有些地方和部门对新闻传播的管理和规制还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有法不依和以权代法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媒体和新闻从业者在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方面暴露出不少新问题,像山西发生的记者排队领取“封口费”的问题就令人触目惊心,而震灾报道中,一些记者不顾受访者感受和现场的实际条件,任意煽情炒作等缺乏伦理道德的做法,就引起社会颇多非议。

这些问题和教训也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反思。

在回顾和总结2008年新闻宣传工作的时候,我们不能不特别提到胡锦涛总书记6月20日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所发表的重要讲话。

胡锦涛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对当前我国新闻宣传工作中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都作出了新的判断和阐释。他高度评价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地位,强调了新形势下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任务,对新闻宣传战线和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这个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形势下的丰富和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我国新闻宣传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成果的结晶,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胡锦涛同志讲话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后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提出新闻工作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坚持时代性、增强针对性、把握规律性、体现创新性,特别就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问题提出了五点意见,即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必须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对我们总结近年来的新闻实践,进一步提高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2008年已经过去,2009年正在展开自己的画卷,我国广大新闻工作者将同全国人民一道,用更加努力的工作和更加出色的成绩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