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9654100000041

第41章 十六大以来我国新闻传媒的政策调整与改革创新(3)

九、将传媒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

面对全球化形势下的激烈竞争,中央决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把传媒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力图通过传媒业的发展,赢得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近年来,政府对传媒业不断加大扶持的力度,为其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政府对传媒业的支持,首先是适时地制定一些新的产业政策,通过政策的扶持,来促进传媒产业的深化改革与发展。这表现在,一是对内进行行业改制,促进新闻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改制分离;二是对外加大对业外资本的开放力度,鼓励和支持业外资本投资国家批准的某些传媒业领域。

如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定(试行)》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试行)》,对试点地区和单位包括传媒机构在内的文化机构在财政、税收、信贷、投融资、价格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2004年2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逐步加大广播影视市场的开放力度,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吸引、鼓励国内外各类资本广泛参与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广播影视产业的社会化程度”。

2004年11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又发布了《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允许外资媒体公司入股国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降低了外资进入大型国有媒体集团的门槛。

200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互联网服务、广告、电影电视制作发行等项目在内的文化服务领域;明确了非公有资本可以投资参股出版物印刷、发行,新闻出版单位的广告、发行,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音乐、科技、体育、娱乐方面的节目制作(上述文化企业国有资本必须控股51%以上)。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推动了传媒产业的企业化运作进程,提高了传媒产业企业化运作过程中的市场化程度,激发了传媒产业的内在活力。

政策上的相对宽松,为传媒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了传媒产业的深化改革与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推动下,我国传媒业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据6月间在韩国举行的世界报业协会第58届年会提供的报告显示,2004年,我国报纸的总发行量超过了日本,居世界第一。在发行量进入世界前100名的报纸中,我国占到23家;日本为21家,居第二;印度17家,排第三;美国8家,列第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新闻传媒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十、将新闻学纳入国家重点发展的九大社会科学之一

2004年初,中共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这个文件把新闻学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九大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之一,而且排在文学之前。这是自1997年新闻学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一级学科以来,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又一次被国家权威确认的有力证据,也是新闻学学科发展的又一次大好契机。

中央文件的出台,说明了党和政府对新闻传媒业社会地位及社会影响力的认同和肯定、对新闻学学科发展的期待与要求,这无疑会对新闻学学科地位的巩固和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但是也要看到,近些年来,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新闻学界和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轻估和贬低新闻学学科地位的倾向和观点。例如有的人认为我国新闻学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也有的人认为我国新闻学研究水平低下,许多理论著述缺乏学理性,根本还谈不上是科学;还有的人主张将新闻学并入传播学,成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有的人则干脆提出要用传播学来代替新闻学,等等。这些观点或多或少地都会对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因此,新闻学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首先,要继续消除“新闻无学论”的影响。要批驳那些把新闻学同政治学和宣传学等同起来,或者把新闻学简单地纳入文学范畴,或者认为新闻有“术”无“学”等一些观点和做法。

其次,要注意防止传播学给新闻学带来的冲击和消极影响。既要弄清新闻学与传播学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选题、研究方法、研究人员,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上存在的差异;又要认清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思路,拓宽新闻学的研究视野,从更加宏观的范围和高度上研究新闻传播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以使新闻传播更好地体现为人类生活和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总之,作为同被列在一个一级学科中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应当各扬其长,携手共进,一道为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服务。

另外,还要注意新闻学自身的理论创新。由于经过长期的积累,新闻学研究发展到今天理论创新难度较大,这使得近年来新闻学的研究步伐显得缓慢,有时甚至给人以停滞不前的感觉。如今新闻传媒业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竞争的严峻形势,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新闻传媒要想赢得主动,坚持不断创新是唯一的出路。只有用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思维,在观念、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上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变革,才能促进新闻业的不断发展。要通过创新,坚决摒弃那些不利于,甚至是阻碍新闻业前进和发展的旧传统、旧观念、旧体制和旧机制,代之以能够促进和推动新闻业前进和发展的新观念、新思维、新体制和新机制。

以笔者之见,尽管新闻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比较其他一些历史久远的传统学科,在学科体系的完整、学科内容的完善和学科研究方法的完备上还存在着距离,但新闻学有自己的理论内涵和科学品质,有自己的学术积累和发展基础,它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要求已经具备,其理论体系已经形成,学科内容十分丰富,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只要重视并加强对新闻学的理论研究,坚持不断创新,新闻学就一定会获得新的发展,一个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科学的新闻学理论体系就一定会确立起来。

十一、把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列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任务,而且把它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引导新闻媒体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改进报刊、广播、电视的宣传,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督、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宣传的强势。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所涉及的这些内容对于执政党来说,是其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它们能否得以顺利实现,不但会影响各级党政机关的执政能力,同时也将直接关系到新闻传媒功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

十二、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新闻工作的重要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全会将其作为中国共产党需要加强建设的四项执政能力之一(另三项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对和谐社会的内容作了全面的阐释。他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此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举国上下的热门话题,也成为全党和全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新闻传媒作为信息传媒和舆论机构,中央明确要求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闻传媒自然也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自己在这方面的职责,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新闻传媒借助其信息传播、舆论导向、社会监督、道德教化和文化传承等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在宣传社会民主法治、扶持社会公平正义、倡导社会诚信友爱、激发社会充满活力、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积极功能和有效作用,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它可以通过宣传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推广构建和谐社会的典型、引导构建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承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来当好党和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的助手。从2005年年初的人大、政协会议开始,全国媒体各显神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出色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十六大以来仅仅三年时间,党和政府在新闻传播领域就有这么多的新举措、新政策和新理念,它们的提出,对新闻工作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