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9654100000022

第22章 不是“独头蒜”,是“并蒂莲”(1)

——对新闻学与传播学关系的思考

题注:传播学自引入我国以来,发展十分迅速,不但研究成果多,队伍发展快,而且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相比较之下,新闻学的发展不但显得缓慢,常常还给人以滞后的感觉。如何认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如何使得新闻学在同传播学的比较中明确自己的优势,不断实现创新和发展?传播学作为“舶来品”怎样尽快实现本土化,以便更好地为中国传媒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服务?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产生了此篇论文。文章分析了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研究人员、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式上的区别,论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指出新闻学是基础,传播学是由新闻学衍生发展而来的;新闻学可以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传播学也可以借鉴新闻学的研究成果,并主张两者应当各扬其长,携手共进,一道为人类与社会发展服务。

本文发表于《新闻传播》2001年第5期。

随着传播学从西方的引进及其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与扩大,传播学在我国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和接受,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学科地位也越来越高。传播学的发展,对传统新闻学既产生了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近年来,在对新闻学与传播学关系问题的认识上,出现了一些对新闻学的学科发展十分不利的观点。

有人认为,新闻学内容狭窄,完全可以归入传播学,成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

有人主张,将传播学的一些内容引进新闻学,扩充为新闻传播学来替代原先的传统新闻学。

也有人干脆提出,传统新闻学已经过时,应当用传播学代替新闻学。

这些观点的提出,模糊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界限,动摇了新闻学的学科地位,也带来了学科研究中理论上的混淆和实践上的混乱,不但影响了新闻学的发展,对传播学实现本土化,更好地为新闻传播和社会发展服务也带来不利影响。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以笔者之见,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是因为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多涉及社会共同性问题,社会适用性强,扩散力和影响力大,容易引起社会关注。而新闻学却主要囿于本学科的范围之内,不易引起社会关注,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二是传播学研究队伍发展快,科研成果多,在学术界和社会上渐成气候。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一批赴美国和欧洲学习和研修传播学的高层人员(多获得博士学位)在中国香港、台湾以及大陆的一些新闻院系成为教学队伍的主体和骨干,使传播学的教学与科研队伍迅速扩大,影响力日盛。

三是传统新闻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似乎已经难以取得新的突破,因而致使一些研究人员纷纷转向传播学的研究,有的成为“两栖研究者”,有的则干脆放弃新闻学研究,成为专门的传播学研究人员,使得坚守新闻学科传统阵地的人越来越少。

四是国家有关部门对新闻学与传播学作为一级学科的冠名不够准确和贴切。应当说,国家有关部门将过去隶属于语言文学、作为二级学科的新闻学与新兴的传播学一起提升为一级学科,这对于加强和提高新闻学的学科地位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新闻学与传播学共同作为一级学科的冠名却是“新闻传播学”。这个冠名容易使人感觉新闻学只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无形中弱化了新闻学的学科地位。由于冠名的不贴切,也导致了人们认识与实践中的一些混乱。这一点从我国新闻院系的冠名中即可看出。现在全国新闻院系的名称五花八门,很不规范。有的叫“新闻学院”或“新闻系”,有的叫“传播学院”或“传播系”,有的叫“新闻与传播学院”或“新闻与传播学系”,也有的叫“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等等。

大学院系的冠名本来也无须非得完全统一。各院系完全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名称。但要看到,冠名的不统一,从一个方面也反映了人们认识上的差异,而且还会对一个院系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产生一定影响。以笔者之见,新闻学与传播学作为一级学科的名称还是叫“新闻与传播学”为好。这样,下面分设“新闻学”与“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也就更显得顺理成章,协调一致了。

综上所述,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的认识已经直接影响到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和发展前景,有必要从理论上加以认识。下面,笔者将就此问题略陈一管之见,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同人关注,共同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协调发展寻求理想的答案。

一、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区别

国家有关部门把新闻学和传播学作为两个并列的二级学科,这本身就说明它们不是简单的谁涵盖谁、谁取代谁的问题。它们之间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研究人员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式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1.研究对象的区别

新闻学与传播学作为两种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

新闻学是新闻实践经验的高度抽象,是新闻事业客观规律和知识体系的集中概括。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和新闻规律与新闻传播规律的一门科学。“新闻学把一切新闻现象和新闻事业的全部工作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大体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历史新闻学,主要研究中外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外新闻界著名新闻人物、新闻媒体和新闻事件的历史。

二是理论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关系,以及新闻事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的社会功能和特点,它的工作原则、方法和一般规律。

三是应用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等新闻业务方面的应用知识。它探讨的是新闻各项业务的技能方法和一般规律。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现象和行为以及传播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和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科学”,它把人类传播活动的过程和效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传播学的奠基者、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其《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的传播过程及其“五要素”说,是对传播过程、结构和功能的全面论述,也是对传播学研究对象的高度概括。

他提出的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要素是:

谁(传播者)——传播什么(传播内容)——通过什么渠道传播(传播渠道)——向谁传播(传播对象)——传播的效果怎样(传播效果)。

研究者在这个过程中分别进行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对象分析和效果分析。

拉斯韦尔在此文中还提出了传播在监测环境、联系社会和传递文化遗产方面的三大社会功能。他关于传播过程的“五要素”模式和传播活动的“三大功能”观点,为后来的传播学研究确定了基本范围和主要对象。后来的一些传播学者,包括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施拉姆在内,虽然在理论上各有建树,但在涉及传播学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上却基本没有离开这些范围和层面,只是更多地借助对传播过程与效果实证研究的不同结论,来分析传播活动对人类及社会的影响,探讨传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新闻学主要从中观和微观上研究新闻的本质特征、社会属性;新闻事业的性质功能、运作规律;新闻工作的原则、方法;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历史;新闻业务的技能及相关知识等。而传播学则主要从宏观上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过程和效果;研究传播活动对人类及社会的影响;研究传播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等。两者的研究对象有些交叉和重叠,但总体看,各自独立的成分很大,存在着许多差异。

2.研究目的的区别

新闻学与传播学在研究的目的和出发点上也存在明显的区别和差异。

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开山鼻祖徐宝璜在其所著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学专著《新闻学》中,一语道破了新闻学研究的目的:

“新闻学者,研究新闻纸之各问题而求得一正当解决之学也。”

可以说,新闻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认识和掌握新闻采写编评制播等业务技能及各种相关知识,以及新闻工作的原则、方法和运作规律,为办好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社等媒体服务,因此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而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认识和了解传播的功能、作用及效果,以便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与形式更好地为人类与社会发展服务。

美国的传播学研究一开始便是为了满足政界、军界和商界的现实需要服务,因而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和商业性。

欧洲的传播学研究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对是谁掌握和控制大众传播机构的研究,弄清媒介所有制关系对传播内容的影响,因而特别关注和重视社会的阶级关系、社会体制、政治与经济制度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比较起来,新闻学研究主要是为自身事业的发展服务,偏重于业务技能、报道技巧及相关新闻理念的研究,相对比较微观。传播学则有着明显的社会服务目的,偏重于解释传播活动对人与社会的影响问题,因而相对比较宏观些。

3.研究课题的区别

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不同,决定了新闻学与传播学在研究课题的选择上也存在差别。

新闻学关注的是新闻实务问题,因此它多以新闻实际工作中所需要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研究课题。

最早的新闻学研究(约起于17世纪)是从探讨新闻选择的标准和要求开始的。新闻价值标准、新闻真实等实务问题成为早期较为集中的新闻学研究选题。

后来的新闻学研究逐步转向报人和报纸的研究,总结办报经验,为新闻实践服务。世界上第一本新闻学专著《德国新闻事业史》(作者普尔兹,1845年出版),就是以德国报业发展历史为内容的。

这种研究课题选择方式延续了几百年。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新闻事业的发展,选题内容不断拓展、充实,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如新闻道德、新闻立法、媒介经营与管理、媒介传播新技术等,但基本和主要的研究选题依然是以新闻实务、业务技能和职业修养的内容为方向。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的新闻学研究出现了与传播学交叉、相融的趋向,许多传播学研究的选题也为新闻学研究者所关注,如新闻传播对社会道德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新闻传播的社会与文化功能等等。

传播学关注的是社会问题,因此,它主要研究传播活动同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变动与发展的关系。它通过对一些传播过程和效果的实证研究来解释传播行为对人及社会的影响,最终服务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早期的传播学研究大多围绕传播的社会效果问题选择研究课题。这种研究直接服务于社会,容易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