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9654100000107

第107章 论媒介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2)

3.媒介批评的必然诉求

“媒介批评”,是社会与公众依据其价值判断对媒介产品及其传播行为的一种评价活动。它是现代社会公民所应当拥有一种权利,也是其应当承担的一种义务和责任。

媒介批评作为一种社会批评,需要公众的自觉意识和积极参与,需要他们主动地发挥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传媒业的发展,大众媒介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日益扩大,人们对其期待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大众媒介传播中的那些违法、违纪、违规和违反道德的,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传播行为,人们自然要加以评说,要进行批评和监督。

大众媒介要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有效功能,减少传播失误和负面影响,也需要自觉接受社会与公众的批评和监督。这是大众媒介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舍此,它将失去民众的信任,失去存在与发展的根基。

而要让民众具备批评和监督媒体的自觉意识,并掌握正确的方法,对民众进行媒介教育就是不可缺少的。

综上所述,向民众普及媒介知识,实行媒介教育大众化,不仅是社会与民众的自身需求,也是信息传播环境的现实需要,同时还是新闻媒介接受民众批评与监督的必然诉求。

三、媒介教育大众化的内容

面向社会与公众的媒介教育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普及媒介基本知识

媒介教育,首先要让民众了解有关媒介的一些基本知识。例如,大众媒介有哪些特征、属性,有什么功能、作用,大众媒介传播有哪些基本要求、规律,等等。

掌握了这些知识,有助于民众知道怎样识别媒介,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媒介的种类、传播的内容及形式;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媒介能获得最有效的信息;知道在什么样的媒体上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有益的传播内容和自己乐于接受的有效的传播方式;知道怎样才能减少接受媒介传播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知道怎样才能抵制有害的传播内容及传播方式;知道哪些是对媒介传播的合理要求,而哪些要求是大众媒介无法承担和难以做到的,等等。

2.传授媒介运用技能

认识媒介的根本目的还在于运用。媒介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实在民众能够有效地运用媒介上,不但使他们能够从媒介传播中获得对自己劳动、学习、工作、生活及娱乐的有效和有益的信息,更重要的还在于使他们能够知道怎样借助大众媒介来行使自己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有效地参政议政的权利。

具体说,要使民众知道怎样利用大众媒介来维护国家及相关法律所赋予自己的各种权利,如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等,知道怎样运用大众媒介对国家机关及公务人员的决策、工作、作风等情况发表意见,开展批评,实行监督。当然,也包括帮助民众掌握怎样运用大众媒介来维护自己的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等各种合法权益。

这是一个民主和法治国家赋予民众的基本权利,也是一个民主和法治国家的公民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3.传播媒介批评理念

媒介批评理念是一种现代理念。实行媒介批评是现代媒介传播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培养民众对媒介的批评与监督的意识和能力,是媒介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普及媒介教育,要让民众知道在现代社会中,开展媒介批评不但对于规范媒介行为、提升传播质量具有重要实践意义,而且对于培育现代公民、促进社会进步更是有着重大社会意义,进而帮助民众确立对开展媒介批评和监督的自觉意识,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尽到责任,帮助媒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减少缺点失误,更好地为社会与公众服务。

说到底,面向社会与公众的媒介教育,关键在于要让民众掌握识别媒介、选择媒介、运用媒介和批评监督媒介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驾驭媒介,真正成为媒介的主人,这应是媒介教育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任务。

四、媒介教育大众化的实践路径

媒介教育大众化虽然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有先例,但在我国内地迄今仍是一项处在开创阶段的工作。

实施媒介教育大众化,是提高民众文明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是一件益在人民、利在社会、功在国家的事情。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要做好媒介教育工作,实现媒介教育的大众化,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建立媒介教育相应的督导与协调机构

媒介教育大众化,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首先需要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来督导和协调此项工作。例如在香港就有专门的传媒教育协会负责此事。在中国内地要实施此项工作,建议由宣传或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建包括媒体、学校、文化单位等在内共同组成的相应机构,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这需要有关部门对此项工作予以重视,并给予适当投入。

2.形成媒介教育的社会化系统

公民教育的基础在青少年,教育的主要阵地在中小学。普及媒介教育同样需以中小学为基础,同时吸收社会文化及教育机构参加,形成社会化的教育系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此项工作。

同时,还可通过职工文化教育、社区业余教育等多种渠道和形式来开展普及性的媒介教育,使得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群众都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获得媒介知识及运用技能和方法的教育。

3.编写媒介教育的普及教材

开展大众化的媒介教育,关键要有适用的教材。有了好的教材,许多人通过自学的办法同样可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编写适合于向不同人群普及媒介知识的教材。

这种普及性的教材与新闻与传播院校的新闻与传播学专业教材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通俗性和实用性。如果说专业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新闻与传播理念、训练学生掌握为社会与公众服务的媒体操作专业技能的话,那么,面向大众的媒介教育主要在于普及媒介知识,培养民众掌握和运用大众媒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方法。

媒介教育普及教材建设,可以由一些新闻院校牵头,组织有关专家、教授担负教材编写任务。

4.发挥新闻与传播院校媒介教育的骨干作用

媒介知识普及教育应当属于新闻与传播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新闻与传播院校需要将其作为新闻与传播教育的补充,给予支持和配合。有条件的新闻与传播院校可以选择一两所中小学或一两家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共同制订实施方案,先做些试点工作,再逐步推开。

同时,还可在校内面向其他院系专业的学生开设新闻与传播知识的选修课程和课外讲座,向非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普及媒介知识。

特别是在师资培训和教材编写方面,新闻与传播院校更可以多做些工作。如派专业教师为中小学和社会上组织的媒介教育培训班授课;接受中小学和社会上承担媒介教育课程的人员来校参观、访问和进修、提高等等。

5.开发媒体机构媒介教育的丰富资源

媒体机构不仅仅是信息产品的制播机构,同时也可以成为媒介教育的培训机构,因为它有义务帮助公众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媒介知识,以增强媒介收受的有效性,扩大自身的传播影响力。

因此,媒体机构须充分开发自己的丰富资源,建立同教育机构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主动承担媒介教育的相应责任,真正做媒介教育的强大后盾。例如,可以安排一些有经验的记者和编辑承担一部分媒介教育课程,也可以在自己的媒体上开辟专门的栏目或节目,来推广媒介教育。

媒体机构的媒介教育形式除了新闻节目、信息节目外,还可以通过文化娱乐节目等方式,以增强媒介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升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6.加强媒介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媒介教育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十分重要。例如,如何将媒介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和社会教育体系中,如何依靠政府及社会组织的支持与配合搞好媒介教育,如何建立相应的督导与协调机构来促进媒介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的过程中得到启示,求得办法。

另外,我国同行还可以寻求同国外媒介教育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发资源,交流经验,形成合作机制,以促进媒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笔者之见,当前在我国,让媒介教育走出学校和课堂专业教育的象牙塔,将其变为面向社会与公众的一种普及性社会教育的时机已经成熟。

现在的关键是,需要进一步向社会与公众阐释这一工作的意义,以吸引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进一步争取宣传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以获得相应的社会保障;进一步调动新闻与传播院校和媒体机构的积极性,以使其能够在此项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等等。只有这样,媒介教育大众化的工作才会真正得到落实,并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