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9653900000088

第88章 试谈《北京日报》品藏版

张浩

一、《北京日报》品藏版坚守文化价值的现实意义

作为地方党报,《北京日报》于1997年开设了品藏版。它不仅是国内综合性报刊中较早关注艺术品收藏领域的报刊,而且13年来,面对艺术品收藏报道良莠不齐的混乱状况,它一直坚持表现贴近普通读者生活的收藏的文化价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版面内容,引人关注。

近年来,随着国内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收藏活动逐渐成为了一项大众娱乐。与此相适应,一方面国内媒体有关收藏的报道数量大幅增加,报道类型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2001年前,我国除了一些介绍艺术品收藏的专业性报刊,很少有综合性报刊开设专门的收藏版,甚至连关于收藏的新闻报道数量也很有限。如今的状况则是:收藏类专业性报刊已超过30余种,综合性报刊也纷纷开设了专门的收藏版。更令人关注的是,《第一财经日报》《中国证券报》等财经类报纸在理财专刊中开辟了收藏版,将其纳入了财经报道的范畴中。另一方面,收藏报道的娱乐化倾向开始凸显。比如央视《百家讲坛》中“马未都说收藏”系列讲座和《鉴宝》节目,对收藏知识的介绍从内容到形式都娱乐化了。

然而,在多样化和娱乐化的趋势下,收藏类报道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问题。首先,如今收藏版在不同的报纸中分属文化生活副刊和财经专刊两种定位相差较大的版面中,于是很多收藏版的定位不清,文化价值往往被其经济价值所掩盖,或是将两者混淆,让读者感觉到收藏和人们生活的联系往往存在于经济价值上。事实上,虽然收藏的文化价值可以用经济价值来体现,但艺术品的经济价值高,并不一定代表它的文化价值高;反之,一些经济价值不那么高的收藏品,其蕴藏的文化价值也不能被忽略。

其次,媒体的收藏报道多局限在拍卖上,忽略了收藏作为休闲活动的本质。事实上,艺术品的文化价值只有在个人的研究把玩中才能认识清楚。媒体通常关注收藏界“一夜暴富”的故事,而很少提及收藏的文化内涵,导致很多人不能把它当作一项积极健康的生活爱好,屡屡出现为收藏而倾家荡产的人。

这些也导致在综合性日报中,收藏版的地位不容乐观:《北京晚报》在2008年取消了收藏版,《北京晨报》在2009年11月18日改版后也取消了收藏版,唯独《北京日报》还开设有品藏版。

综上所述,现今国内收藏报道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发展收藏版,对于已不再是小众化的收藏活动来说也意义重大。《北京日报》品藏版能够独树一帜,其版面内容特色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由于艺术品市场以每年的春拍、秋拍作为风向标,金融危机正式影响到艺术品市场也是从2008年秋拍开始,因此笔者选取了从2008年国内秋拍到2009年国内秋拍这一年的《北京日报》品藏版作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展现该版在收藏报道上文化价值的坚守。

二、《北京日报》品藏版版面内容特点分析

1.文章内容类型分析

该版在样本时限内常规出版33期,特刊8期(迎春物件特刊、年终总结、老物件特刊、紫砂壶特刊、博物馆特刊、鉴宝特刊、“捡漏”特刊、施禀谋玉石画特刊)。该版介绍收藏知识的文章居各大文章类型数量之首,共76篇,分布于《艺术图解》《今日视点》《行家观察》等栏目,有采访、散文两种形式,主要介绍各种藏品的特点和收藏要领等。收藏资讯以60篇居第二,主要为展览和拍卖的资讯,多由活动主办方提供,但文章基本只有几百字,条数虽多,所占位置多在版面下部,显示该版受市场活动因素影响较少。市场观察以25篇居第三,分布于《今日视点》《行家观察》中,数量不多,但其中有13篇文章为版面头条,字数也较多,是该版重要看点,且文章均出自业内人士之手或对其进行的采访,分量很重。收藏人物有21篇,分布在《收藏人物》这一专栏,主要介绍了收藏某一物品很突出的人物,在介绍人物的同时,对其收藏物品的知识和收藏理念也有所涉及。个人专栏共有19篇,其中叙述收藏心态的《收藏语丝》占9篇,介绍拍卖历史的《拍卖史话》占3篇(连载的最后3期),对个人藏品进行自我剖析的《案头把玩》占7篇,这些专栏短小精悍,是专家对于收藏拍卖的点滴感悟,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提升了版面的文化内涵。

2.头条的类型分析

头条是一个版面的关注重点,因此对该版头条的内容分析可以明晰该版的编辑理念。头条中介绍收藏知识的稿件数量居首位,再次说明该版最注重的是弘扬和普及收藏文化。收藏人物及个人感悟类的文章是对收藏知识的补充,给该版带来了很强烈的生活气息。市场观察和舆论监督则是对艺术品收藏这个门槛较高、鱼龙混杂的市场进行客观分析,显示出该版站在公众立场上对商业行为进行了理性分析,这类文章在该版出现不多,但地位显著。

3.收藏知识涉及的收藏品类型分析

笔者将北京三大拍卖公司(嘉德、保利、翰海)都开设的拍卖专场中的艺术品归为一类,其中包括中外油画及雕塑、中国书画、红色经典与当代艺术、瓷器、玉器、高端工艺品(黄花梨、紫檀、紫砂壶)、书稿、文房四宝。这些艺术品往往价格较高,欣赏门槛较高,真伪难辨,普通民众很难体会其中的文化价值,往往只能看热闹,得不到具体的文化熏陶。而不在此范围内的收藏品如唱片、自行车等是老百姓有购买能力进行收藏的,同时能够较容易地体图3收藏知识所涉及收藏品类型分布会出其中的文化价值。在报道这些收藏品时,不可能从经济价值角度入手,只能从其文化价值出发。如图3所示,该版对于非专场拍品就进行了大量报道,而财经类报纸的收藏版大多是关于高档艺术品拍卖的报道。相比之下,该版文化气息更浓,离读者更近,便于读者较容易地找到那些既有文化价值又能够负担得起的收藏品。

三、对《北京日报》品藏版发展方向的思考

如前所述,《北京日报》品藏版在坚守文化价值方面已经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笔者根据样本统计数据的分析,为该版未来发展方向提一些建议。

1.市场观察更加精练

如何准确定位收藏版?这是所有收藏版面临的首要问题。对《北京日报》品藏版而言,因其位于副刊,那么关于市场的评述文章就不能过多地出现,应更多出现偏文艺类的散文。然而,如今收藏市场火暴且混乱的现实,层出不穷的新闻事件,使得收藏版不得不考虑引导公众舆论的需要,帮助人们理性而健康地对待这项活动,这是党报这样的主流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另外,对市场的分析也是党报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毕竟财经类媒体在做市场分析时较容易受市场影响,而党报是能够站在公众立场上对市场进行客观评述的。因此,这种矛盾不能忽视或简单地解决,而应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调和。从数据上分析,《北京日报》品藏版关于市场观察的文章数量虽不算少,但有一半左右并不是头条。如果想要增强市场观察类文章的影响力,就应该少发一些关于市场类的短文章,多发头条和有深度、有分量的长文章。

2.新闻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北京日报》品藏版最能够体现新闻性的文章便是市场观察类文章。但目前这类文章侧重于介绍收藏市场的知识,新闻性和时效性还显不足。突出新闻性虽不是副刊最重要的任务,但考虑到收藏活动的现实,读者需要媒体第一时间对新闻进行解读,并且是有深度的解读,因此,任何有关市场知识的文章如果能找准现实切入点,及时进行编发,传播效果应更好。

3.加强内容策划与话题引导

在信息庞杂的现代社会,媒体策划能力的强弱是内容竞争的重要方面。作为副刊,因其新闻性较弱,专题策划的空间更大。因此,策划出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专版,是该版可以寻求突破的方面。从样本统计期间的8期专刊来看,其涉及面相当广,包括市场观察、生活休闲、收藏知识等方面,扩宽了收藏报道的角度。由于《北京日报》并没有生活周刊,而是有颇具特色的理论周刊,因此如果将生活休闲的元素更多注入收藏版,使其体现出都市性和地方性,将有助于《北京日报》在风格上进行平衡。另外,如第一部分所述,如今的收藏活动要真正健康地走向大众,需要媒体正确引导。比如,2009年10月25日该版曾有一个《离开专家我们还能藏什么》的头条,便提出一个新鲜话题:收藏可以“好玩不累”。这样的话题可以引导受众从“看热闹”走向真正的高品质收藏,避免资源的浪费。

4.注入国际元素

收藏活动和艺术活动密不可分,而艺术活动如今已经国际化,国际市场对于中国艺术品的推崇也成为了一种现象。那么,如果将国外艺术品向中国读者进行普及,不仅会对读者从事收藏活动有所帮助,也对读者积累艺术知识相当有益,是党报弘扬文化教育功能的一大表现。就目前情况看,《北京日报》品藏版介绍了一些国外博物馆和艺术展览的情况,对于收藏版可谓一大突破。那么,能否再介绍一些中国艺术品在国外的情况?从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可看出,中国民众对于这方面的情况知之甚少,还不懂国际艺术品市场的游戏规则。2009年11月22日该版介绍了一些英国《古董报》的情况,则是其走向国际化的一次尝试。

〔张浩:中国传媒大学2009级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