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9653900000072

第72章 从微观角度解读我国中文报纸的对外传播

——《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报道阶段性抽样

李鲤

《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于1985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最具权威的综合性中文日报。目前,已在海外设立11个印点,发行86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对外宣传的五大主要媒体之一和中国在海外发行量最大的报纸。2005年,海外版成功改版,以“世界每天用中文阅读中国”为目标,形式和内容皆焕然一新。一些驻华大使馆把海外版当成了收集中国信息的重要渠道,视海外版为反映中国对外政策的一扇窗。应该说,将它作为微观范本来考察我国中文报纸当前的对外传播特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一、样本选取和研究设计

新闻框架属于新闻报道意义的中心构成,报纸的新闻选择与组合(特别是头版新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其报道的框架结构。本研究选取《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8月1日—31日头版的259篇报道作为考察对象,进行框架分析,未将头版专栏“望海楼”收入其中。本研究设计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一)新闻主题框架

将新闻按主题的差异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和社会新闻,以此考察海外版在报道中的新闻内容选择和话题偏重。

(二)政党框架

将新闻按主体的差异分为政党新闻和非政党新闻,以明确海外版在报道中涉及的主体选择特点。

(三)倾向性框架

将报道按倾向性的差异分为肯定或有希望、中立或未表态、否定或悲观,用以分析海外版对报道中所涉及事件的态度偏向。

在分类统计中,将新闻分类上界定较困难的条目只归入趋向性较大的一方。

二、研究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报道涉及的内容

1.报道主题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8月份头版的259篇报道中,在新闻主题的选择上更侧重于对社会新闻的报道。

在《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份的报纸头版报道中,以社会问题为主题的报道占到近一半的比重,为49.8%;其次是政治新闻,占31.3%;经济方面的新闻所占比重最少,为18.9%。

2.政治新闻中的话题比例

本次抽样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有关政治新闻的81条报道中,53.1%的报道以“我国领导人的活动及会见”为主题,占大多数;其次是以“会议、节庆及纪念活动”为主题的报道,占39.5%;“政策实施、人事任免及其他”方面的主题报道最少,占7.4%。

3.经济新闻中的话题比例

本次收入样本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有关经济新闻的49条报道中,以“国内经济发展”为主题的报道与以“对外经贸往来”为主题的报道数量基本持平,各占51.0%和49.0%,国内经济报道略多。

4.社会新闻中的话题比例

本次调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有关社会新闻的129条报道中,以“文化、体育、旅游”方面的报道为最多,占31.8%;数量紧随其后的报道主题是“能源、环境和新技术应用”,比例为31%;以“自然灾害及应对”为主题的报道占22.5%;而以“就业、教育和医疗”为主题的报道最少,为14.7%。

(二)报道涉及的主体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8月份头版的259篇报道中,以政党为报道主体、直接有关政党信息的新闻为59条,仅占22.8%;以非政党为报道主体的新闻为200条,占绝大多数比例,为77.2%。

(三)报道中的倾向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8月份头版的259篇报道中,对于报道事件持“肯定、希望或建设性”态度的新闻为147条,占57.2%,比例过半;其次是在报道中显示出“中立、未表态”倾向的新闻,为93条,占36.2%;而在报道中显示出“否定或悲观”态度的新闻数量很少,仅占6.6%。

三、研究结论及讨论

(一)在新闻主题的选择上,《人民日报海外版》更注重对社会新闻的报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在海内外发行的大型综合性中文日报,主要读者对象是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中国在各国的留学生和工作人员以及关心中国情况的各国朋友,也供国内读者阅读。在我国的对外传播中,海外华侨华人社区有着独特的地位。一方面,他们是我国对外传播的对象,因为其中许多人长期居住海外,需要增强对中国最新发展的了解。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来自中国又已融入所在国的社会,外国人往往通过他们了解中国,这就使他们具备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了解中充当桥梁的独特条件。

面对这样一个独特的读者群体,《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以文化、能源、新技术应用等社会新闻为报道的重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海外同胞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但对于一些重大社会事件和敏感政治问题,我国外宣媒体的惯性失语和刻意回避,容易为西方媒体留下歪曲炒作的空间,从而使部分海外受众受到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言论的影响,对我国的国情和国内事务产生曲解甚至误读。因此,提高我国对外传播目标的针对性就显得适时可行,首先的出发点就是把宣传的重心放在海外受众误读最深、最易带来负面影响的内容上,即以政治主题为重点的新闻报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脱胎于《人民日报》,在政治话题的选择上不可避免地受其母体的影响,仍然存在着以较多版面报道领导人活动和政府行为的特点,而这并不符合海外受众的信息诉求。可以说,如何在坚持正确导向和报道立场的同时,针对敏感政治问题做出富于技巧性的正面回应,是当前我国外宣媒体需要给予关注和思考的一道待解之题。

(二)在新闻主体的安排上,《人民日报海外版》以非政党作为报道的重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同时它又是一张面向海外读者的“海味”党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国内外受众虽然都以华人为主,但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海内外读者的信息接受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只有淡化传播者的主体色彩,方能以客观公正的表达方式赢得最多数受众的信赖。《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新闻主体的选择上,注意适当减少以政党为主体的新闻报道的数量,突出对非政党主体的关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读者的接受心理,在提供读者欲知信息的同时增强了读者心理上的认同感。

美国传播学者霍夫兰在研究劝服理论时得出结论:如果受众一开始就倾向于反对传播者的观点,那么将正反两面的观点都提出来比只谈一面内容更为有效。在对政党新闻的报道中,我国媒体尤其是党报倾向于“只唱红脸不唱白脸”,以不出差错、不受批评为目标,进行官腔式报道。外宣媒体如果能够把握政党新闻中赞扬和监督两方面信息的适量均衡,受众会更乐于参考多方面的信息并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也是党报民主报道的一种方式。

(三)在报道倾向的偏重上,《人民日报海外版》多持乐观、正面的态度

一些外国友人说,看了中国媒体的报道,感觉中国似乎到处都是莺歌燕舞,其实哪一个国家都不会是如此的。但我国外宣媒体就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报道不符合实际,不符合海外受众心理,片面地强调“正面报道”却带来负面效果新华社“对外宣传有效性调研”,这无疑会直接导致海外读者对政府和媒体信任度的下降,而不管是对政府还是媒体而言,公信力都是其立身之本。同时,一味地突出肯定式的正面宣传,也容易使我国的外宣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上丧失话语的先机,陷入被动回应的尴尬处境,这是造成海外受众误读国内信息的一个关键点。

面对西方主流媒介对我国的大量曲解性报道,我国的外宣媒体在秉承“正面报道为主”方针的同时,还要树立“舆论不一律”思想和适度的观念,这对于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提高传播的有效性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如何在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中找准结合点?西方媒体经年积累的先进传播技巧,如用不带感情色彩的语言描述事态,避免主观评论或倾向性词语出现在客观报道中,将独白式的宣传灌输转化为与读者的平等对话,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持续快速增长,世界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多。“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强化国家整体对外宣传(传播)能力已经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必然选择。语言是信息传播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大小的重要指标。要想建立中国媒体在世界传媒中的主导地位,除了积极与世界接轨、采取多语种传播外,还要加强汉语本身在世界的地位,使汉语媒体成为世界主要媒体的组成部分。因此,提升我国中文媒体对外传播的有效性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对中文外宣媒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革新显得尤为重要。

〔李鲤:中国传媒大学2008级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