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9653000000002

第2章 导论(1)

第一节研究背景、对象、目的和意义

从来没看过让人这么紧张揪心的剧!几乎不思茶饭了!最精彩的就是SCOFIELD(美国电视连续剧《越狱》中的男主人公)总是能够给人绝处逢生的超级感受!太期待第二季了!这么好的剧,看了以后,别的什么剧都看不进去了!中毒啊!

——摘自“伊甸园美剧论坛”上一会员(r88009715)的发帖留言

两年来的字幕组经历让我学到了太多东西,不仅是英语上的飞跃,还有做事上的专业态度。当然也见证了世界上最发达国家最顶级娱乐产品——美剧,在中国的发展(我承认自己是亲美派,不过全世界的主流视线都盯着他们看),从中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新电影》上有过这么一句话:“当好莱坞电影沦为儿童玩具时,美剧所提供的阅读快感将使它成为最后的成人读物。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美剧的确已经进入了最好的时代。我为美剧狂!”

——摘自“美剧迷论坛”上一会员(Petergy)的帖子

以上两段是国内比较著名的美国电视剧(以下简称美剧)论坛和网站上会员的留言和帖子,这两段分别代表了单纯爱好美剧的迷和参与美剧论坛实践活动的迷。他们对美剧的喜爱甚至是狂热从帖子的字里行间流露无遗。

1.研究背景

虽然美剧在大多数电视台收看不到,在中央电视台这样主流媒体上的播映也不是很频繁,但是我们依然发现它在中国青年人中传播得非常广泛,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网络在线或者下载收看。据网络数据显示网络数据统计时间截止到2008年11月27日 17∶00。,仅就网络上几个比较著名的美剧论坛和网站的注册会员人数而言,破烂熊美剧论坛的会员人数为53194人,美剧迷网站的RSS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式,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XML应用。RSS搭建了信息迅速传播的一个技术平台,从阅读者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方便的信息获取工具。RSS获取信息的模式与加入邮件列表(如电子杂志和新闻邮件)获取信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也就是可以不必登录各个提供信息的网站而通过客户端浏览方式(称为“RSS阅读器”)或者在线RSS方式阅读这些内容。订阅者超过了50000人,磬灵风软美剧影视论坛的注册人数达到365191人,而伊甸园美剧论坛的注册人数更是达到1072857人。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电视剧及其在中国网民中的收视情况初探”,Melodyli,2006年10月23日。从人数上来看,我国喜爱美国电视剧的网民绝对人数较大(三百万至两千万);从人群上来讲,我国网民中观看美国电视剧的主要人群为有较高文化程度、年龄处于19-40岁之间的青年人(以在校大学生为主)。通常大众接受影视产品都是通过电视台播放的各类节目和剧目,这是最便捷和容易实现的传播渠道,而且都是电视台播什么大众看什么,基本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而在各大电视台并没有被广为播出的美剧有如此之传播范围和受欢迎程度,足以证明美国电视剧在中国青年人中的影响力,这就是本研究的现实背景和基础。

2.研究对象

各种各样的美剧论坛和网站纷纷建立,喜爱美剧的迷们在这些论坛和网站上异常活跃,除了以个体行为获取信息之外,还形成了一系列有组织有规范的群体。这个群体是在没有任何物质利益驱动的情况下自发形成的,并且越来越具规模和规范。他们因为共同喜好美剧而聚首在网络空间,形成一个网络社区,并且有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实践行为和运作过程,这就是本书的研究对象——美剧在中国的网上迷群。本研究将在众多网上迷群中挑选一个比较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伊甸园美剧论坛作为个案分析和探究。

3.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和意义是一对共生的概念,制定目的是为了实现它,而只有实现了目的才会显示出本研究的意义所在,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以人类学研究中质化研究的方法,在受众研究领域中,以身份认同建构这种文化研究的取径切入,重点关注美剧网上迷群的媒介使用行为与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将具体通过对美剧网上迷群一系列实践活动的观察、描述和分析,试图在这些表象之下剖析他们在文化层面上的作为,研究他们在此过程中真正获取和生成的是什么,并以此深层次探究迷群这部分特殊的受众是如何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建构身份认同的。

另外,从这整个文化现象来看,它同时也属于大众文化研究的范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孙玮教授曾经说过:“在以前的大众文化研究话语中,媒介一直是受到极度关注的环节,但基本是以负面形象出场的,在这样的话语中,媒介代表的是市场力量,或者是市场与行政的合谋力量,压制民众的真实需求。特别是在90年代媒介以及大众文化的市场化之后,这种批判话语渐成主流,法兰克福学派因此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工具。”“后超女时代的知识分子”,孙玮、洪兵、杨击,《新闻大学》,2005年冬。而本研究关注的大众文化领域中受众的环节,正如费斯克在《解读大众文化》中的观点,“大众文化是从内部和底层创造出来的,是由居于从属地位的人们为了从那些资源中获取自己的利益而创造出来的”。如此看来,大众文化的主体应该是人,而本研究关注的正是这个创造性的主体,这也是与以前大部分的大众文化研究不同之处。

此外,西方对于“迷文化”的研究开始得较早,而中国针对这样一个特殊并且新兴的文化现象只有一些面上的关照和分析,几乎没有系统的学术研究。而美剧在中国的网上迷群正在逐步壮大,并且占迷群中绝大部分的青年人又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研究他们的文化活动以及其在社会文化层面的作为是极具深远意义的。

第二节研究综述

任何一项研究,无论其缘起、对象、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如何,它一定有其理论前提,是一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向前的迈进,或另辟蹊径、或拾遗补缺、或向前发展、或填补空白,但无论如何,文献研究综述应该是每个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本研究是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对美国电视剧在中国的“迷(Fans)”和网上“迷群(Fandom)”做一个全面的关照,属于典型的“迷研究”,因此,国内外关于这个领域的文献研究对本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作为本研究的理论视角,“媒介使用与身份认同建构”也是文献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国外“迷研究”综述

一直以来,关于迷或者迷群的研究在西方文化研究,尤其是媒介文化研究、大众文化研究以及社会学研究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一些著名学者的积极推进下,在各种研究视角和理论框架下稳步发展。本研究者查阅了大量相关国外原版文献,从中梳理出了国外“迷研究”的三次浪潮和新的发展方向。

1.第一次研究浪潮

提到西方的“迷研究”,Henry Jenkins(下文称杰金斯)是一个不得不提及的学者,他在1992年出版的Textual Poachers(《文本的剽窃者》)也是一本不得不研究的著作。该书对一个特殊的“媒体迷(media fans)”群体进行了一次以民族志研究方法为主的叙述和描写,重点关注这些群体的社会机制、文化实践以及与大众媒体和资本主义消费者之间复杂的关系。杰金斯在他的研究中提到,“迷”有各种类型,如摇滚迷、体育迷、电影爱好者、戏剧狂热迷等,而在他的研究中只关注那些由有明确身份定位和电影电视狂热的喜爱者组成的群体,他们习惯称自己为“媒体迷群(media fandom)”。

在《文本的剽窃者》中,至少有五个关于迷文化中截然不同的研究面向被分析和确定:(1)它与一种特殊的接受样式之间存在关系;(2)它在鼓励和促进受众发挥主观能动积极性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它具有解释性或阐释性社区功能;(4)它具有值得注意的文化生产的传统;(5)最后,它作为一个互动的社会团体的现实状态而存在,在这五个方面问题的思路框架下,杰金斯在开篇对“迷”错综复杂的社会性和文化性状况进行了一个总体回顾,这样的回顾挑战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并且概括了可以为他的研究提供理论背景和支撑的一些那个阶段的文化研究;随后,杰金斯特别关注了迷群接受模式的一些特征,并且把文本的接近性、重读性和对媒介节目的翻译等因素当成是对话和绯闻的来源;进一步地,杰金斯把迷群批评性和解释性的实践活动作为其研究对象,其中包括选择媒体节目的过程、规范的形成、评价和解释等;在一些理论解释和分析的基础上,杰金斯还以一个特殊媒体文本“美女与野兽”的接受过程作为个案研究,提出了迷们在接受中产生了反对式(相对文本生产者)的解读;除此之外,杰金斯在他的这本著作中还检视了迷们在社区中的两种文化生产:迷的写作和迷对于原文本解释的视频制作,并且把迷群看作是一个新形式的社区、一个用消费和品味类型联系起来的社区,而迷文化是关于一种公共的展示和阅读性实践以及意义生产的流通,其中作为个体行动的迷的阅读过程是独自的,但迷对文本的消费却作为社区的一部分,迷在这个社区中利用意义的生成和建构来与其他成员沟通。

没有这种公共的展示和阅读性实践以及意义生产的流通,迷群也就不是迷群了;该著作的结论部分仍然回到了关于定义迷群的问题上,并且表明作者的研究对更大范围内理解媒介受众或多或少有些贡献。从整个研究来看,杰金斯是以一个兼具迷身份的学者的方式进入他的研究的,并且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这个群体中进行观察。然而,无论研究方法如何,杰金斯的研究是从迷们作为媒体受众是如何接受媒体文本的过程的角度展开的,重点探讨了媒体受众与媒体文本之间的关系,其理论基础非常清晰。他的理论源泉来自法国文化理论家Michel de Certeau(以下称德赛图)在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关于“消费者二度创作”中的“战术”、“战略”、“剽窃”和“游击战”等术语和观点,正如德赛图强调大众的抵抗一样,杰金斯研究中的迷群以其对日常规范和要求的抵抗在其文化实践过程中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