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9652900000024

第24章 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1)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新技术催生下迅速崛起,在推进人类信息资源获取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的同时,推进着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裂变。新媒体无时无刻不影响、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新媒体发展迅猛,成为“最令人振奋的传播手段”。

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媒体,透过新媒体的及时性、全球性及丰富性,其背后是不可或缺的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就技术本身而言,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各种高新技术,孕育和伴随着新媒体的诞生和成长。没有全球互联网浪潮及高速运转的芯片、迅速扩展的宽带,没有成熟的数字压缩技术和存储、检索技术,便没有今天的新媒体。

新媒体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也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和发展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总有一种或几种占主导地位的新媒体形态,但新媒体又不会终止在某一个固定的媒体形态上。从早期的报纸到广播,到电视,到今天的网络,媒体的时代变迁展示了媒体和时代的关系。媒体生态是并存、互补、融合和创新,即:新旧并存,功能互补,边缘融合,形态创新。媒体形态是并存的,而媒体变迁的一个趋势是报纸杂志化,杂志网络化,网络有电视,电视有网络,这属于一种形态创新。比如现在YouTube、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hone的媒体形态就满足了数字化时代用户对信息获取的需求,它们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更重要的是成为了一个信息终端和平台。

新媒体的传播功能和传播魅力,使信息传播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的速度、质量以及超时空和多样化,同步或异步传输、任意接收或选择,使传统的媒体阅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媒体,极大地突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我传你受模式。媒体和受众可以“面对面”交流,受众既是新闻事件的亲历者,也是新闻事件的报道者。“读者”可以把想说的事、想表达的观点写下来、传出去;受众可随时通过搜索功能检索信息、新闻,以往的受众由于技术的变革,变成了新闻的采集、编辑甚至传播者,并在信息传播中渐占主导。信息技术还带来受众需求的变化,从原来媒体的“自己生产”变革为加入“用户创造”的内容,从大众化到个性化,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

在新媒体演变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是最基本的“推动能量”。而未来的新技术将会使更多资源实现更有效的整合,受众与受众间沟通的广度与深度也将得以拓展,新媒体的传播格局必然更加多维度、多元化和多层次化。新媒体的发展使媒体具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所不能”等优势。各种媒体形态的整合使受众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获取媒体信息。媒体的交互功能给人们提供了各种可能,因为人与人之间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所有的行为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这种交互工作就是一种组织能力,能够把个体的行为变成一种群体的行为。媒体是人的延伸,不仅是感官的延伸而且是中枢神经的延伸。交互与共享成为了当今新媒体的重要传播方式,是满足人的参与的重要手段。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媒体传播形态变化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跟上传播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之后产生的媒介融合性趋势,如果跟不上这个趋势,就不能适应当前媒体的发展变化。对于国际传播而言,尤其应该重视基于互联网等传播技术的普遍使用所带来的传播方式的变化,如博客、微博、播客等等。正如赵启正先生所说,国际对话不只是政府间的对话,也需要各国公众间的对话。

公众利用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对话,也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传播方式。

通过互联网,可以整合官方与民间传播力量,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国外公众,增强中国国际传播的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利益。国际传播与新媒体之间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新媒体传播手段和方式为国际传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当前,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媒体形态不断出现,本章介绍的几种新媒体仅仅是与国际传播紧密相关的传播手段。

第一节 互联网

互联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20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生活和信息传播的变革。由于国际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并能产生相当的能量和影响力,因此被称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传统大众媒体之后新兴的“第四媒体”。

一、互联网是国际传播最有效的载体之一

20世纪90年代初,超文本电脑语言的发明和适合家用电脑使用的网络浏览器的出现使互联网被推到了信息革命的前沿,它实际上更是一场大众传播的革命。在信息形态方面,网络信息传播正从以文字形式为主向音频、视频和图片等多媒体形态延伸。目前我国网上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已占互联网流量的50%以上,这极大丰富了信息发布的表现形式。

通常来说,互联网指的是基于TCP/IP协议,通过网络互联设备把不同的多个网络和网络群体互联起来而形成的大型计算机网络,人们借助它可以随时随地把文本、声音、图像、影视等信息传递到世界上任何有终端设备的地方和个人。马克·波斯特把媒介传播分成两个时代:一是“为数不多的制作者将信息传送给为数甚众的消费者”的电视主导的“播放型传播模式”(broad cast model Of communication)时代,二是“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先期介入以及卫星技术与电视、电脑和电话的结合”而产生的互联网主导的“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的“第二媒介时代”。作为“第二媒介时代”的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互联网具有强大的交互性,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要求来决定浏览的页面,并且能及时地将意见反馈给信息提供方。BBS论坛、网上调查、网上聊天和网络评论等都是交互性的体现。在互联网上可以储存海量的信息,互联网借助其无限链接功能,其信息是海量的,且很容易得到扩展。互联网上的信息经过了数字化的处理变得极易传输,快速已成为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征,利用这一特征,互联网可以进行实时、实况报道。由于网络媒体的无疆域性,网络媒体可以克服传统媒体的传送障碍直接面向对外传播的国际受众进行跨国界的传播,使信息发布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最大的拓展。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网民数量迅速增加,网络已逐渐成为十分重要的传播手段。网络媒体的发展与网络时代的兴起,改变了国际传播领域的受众结构。从信息技术对传播方式的影响看,互联网几乎囊括了以往各种媒体的所有特质,不仅具有文字、图像、声音传播等功能,而且还具有跨时空、可检索、超文本、交互性等传统媒体并不具有的特点。人们的媒体接触方式从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发展到在电脑前的读、听、看甚至对话。对信息资料,可随时随地下载、录音、录像,甚至存储、梳理、评论和发送。

互联网在文化传播中具有的功能,从深层次上来说,可以充当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散但具有同一文化背景的文化社区连接成一个大的文化圈的工具。

对于文化传播来说,网络媒体有望成为各民族文化超越地理上的区域界限在其文化群体中流传的有效工具。当然,信息内容及其吸引力对于这种潜力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离开了本国文化的信息内容及引人入胜的表达方式,光是网络技术本身是无济于事的。

在应用领域方面,我国互联网正从以信息传播和娱乐消费为主向商务服务领域延伸,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互联网开始逐步深入到国民经济的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据有关机构统计,2009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已突破4万亿元人民币,保持40%左右的高增长。这对于优化我国互联网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具有积极意义。在服务模式方面,互联网正在从提供信息服务向提供平台服务延伸。以博客、播客等为代表的WEB2.0服务模式使互联网的平台功能更加突出,网民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创造者和传播者。这大大丰富了网上的信息内容。在传播手段方面,传统互联网正在向移动互联网延伸。随着3G网络的发展,手机上网正在成为新潮流,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形态不断涌现,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超过117亿元人民币。

网络媒体的影响扩大,培养了大批受众,形成了新的传播格局。网络媒体的广泛应用,增加了新闻传播方式,形成了新传播环境。在互联网普及之前,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们已经不再局限在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内。在当今信息社会里,受众有自由和权利去获得一切信息,也有自由和权利选择获取信息的渠道,如果他们从本国的传媒中得不到所需要的信息,就会从卫星、空中电波、互联网络等渠道去获取。

网络媒体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促进了人们的思想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成为引导舆论的重要力量,对外宣传的有效载体。”新闻网站已经成为发布消息、引导舆论、传播文化、扩大国际传播的重要阵地。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是受众了解信息的首要媒介,特别是国外受众,能与国内受众在同一时间了解到同样多的信息。传统媒体发布消息的时间相对滞后,网络媒体成了国外了解信息的主渠道。网络媒体与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以其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传播面广、容量大、不受地域限制等优势和特点,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正在创造一种新的传播环境和新的传播理念。全球网络用户的迅猛增长,标志着网络媒体在开展国际传播工作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是新时期国际传播最有效的载体之一。

二、互联网在国际传播中有无比威力

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源头更多、传播速度更快、社会影响更广,是世界各国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积极主动利用互联网开展国际传播,有效影响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利用互联网发挥对外信息传播、文化传播的作用,营造有利的国际国内舆论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国际传播是国际传播工作发展的要求。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国际传播工作开辟了新的空间和渠道,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网络传播能够进一步丰富外宣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吸引力、渗透力,提高国际传播工作的实效。

通过互联网开展国际传播是网络媒体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已经没有一种传统媒体可以完全脱离互联网而继续发展壮大,网络媒体也不能脱离传统媒体而存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是国际传播的重要渠道和重要手段,要在激烈的国际传播竞争中保持优势,就要充分发挥其功能,拓展业务,开展对外文化传播,增加影响,吸引受众。

作为一种现代传播手段,网络媒体可以通过创建多种语言版本,针对不同语种国家进行国际传播。这些年来,我国网络媒体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之所以能飞速发展,除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外,客观上也是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英语强势有机结合的结果。此外,由于网络媒体是一个可以无限延展的空间,可以把即时性和稳定性、资讯性和服务性嫁接在一起,除了发布“硬”的新闻和言论之外,还可以包括许多关于国家的常规性介绍栏目。而这些软信息可以对推销中国形象起到很大的作用。由于网络的多媒体性质,它可以在信息传播的形式和载体上进行有效创新。

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革命”成为当今传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美国学者认为:“站在节目宣传方的立场看,互联网所产生的种种可能性当中,最为重要的是观众同娱乐节目的互动。每个观众的互动都是不同的、独一无二的……要传播互动的、‘浸入式’的宣传讯息,就必须有收集和储存有关接收者信息的能力,这种信息的最基本形式就是用户有效的邮件地址。”传播学者梅罗维茨在其代表作《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中指出,媒介的变化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电子媒介重新组织了社会环境并削弱了物质场所(自然场所)对场景的重要性,使人们的经验和行为不再受其所处场地的限制,也不受哪些人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限制。虽然梅罗维茨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电视广播一类的电子媒介,但是其理论成果对于今天基于数字技术的互联网研究同样适用。通过网络的远程互联,身处不同环境的人被纳入了同一片虚拟空间。传统的空间场景丧失了稳定感、归属感和凝聚力,物质上空间的分隔与断裂被网络打破。由于网络造成的虚拟空间是交流者主动选择加入的,而且这一空间允许匿名,有更大的表达自由,交流者往往更容易把这里视为梅罗维茨所谓的“后台”,即一个更能够轻松表达,更能够坦诚交流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