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9652400000010

第10章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论(5)

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为克拉克的构想提供了现实可能性。1957年10月4日,苏联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被送入轨道。1960年,美国发射了“信使2号”通讯卫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主动式的通讯卫星在1946年,美国海军无意中发现,他们发射到月球上去的一个雷达信号竟然被反射回来。于是后来美国海军利用月球作为连接华盛顿和夏威夷之间的通讯中继工具。那么,像月球这样单纯反射却无控制能力的卫星被称作是“被动式卫星”,月球被称为最原始的被动式通讯工具。而人类后来发射的各种通讯卫星都是可以实行严格控制的“主动式卫星”。即它既能够接收又能够发射无线电讯号,由此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远程传播。1962年6月1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合作发射了“电星一号”通讯卫星,这颗卫星首次成功转播了电视讯号。在此之后,美国相继发射了“同步2号”、“同步3号”等通讯卫星。其中,“同步3号”是第一颗固定的可以从事洲际电视转播的通讯卫星。1964年10月举行的第18届东京奥运会便是经过“同步3号”卫星实况转播至美国和欧洲各地的,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卫星来实况转播体育比赛。

1964年8月20日,国际通讯卫星组织成立。次年4月,该组织的第一颗国际商用同步卫星——“晨鸟”发射成功,标志着世界进入国际卫星传播的时代。尤其是在电视新闻传播领域,过去国际新闻的影片或者录像带必须利用飞机传送,时效性差,有了“晨鸟”之后,重大的新闻事件就可以同步传播了。

直至今天,我们依旧依赖通讯卫星给我们带来及时、便捷的电视新闻服务。

接收卫星的电视信号需要专门的卫星天线,价格昂贵,安装也比较麻烦。所以,在世界很多地方,包括我国在内,通讯卫星频道传送的节目一般通过线缆进行分配,这就是有线电视。卫星和线缆相互结合的有线电视,是电视信号传播的主要方式。

有线电视是以同轴电缆或光导纤维传送节目并进行放大分配的电视系统。我们知道,早期的电视微波发射不稳定、信号微弱,再加上山脉、高层建筑的影响,一些偏远地区的人们无法稳定地收看电视节目。有线电视的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上述状况。线缆电视其实是模仿广播的做法,英国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它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产生了有线广播。在使用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了有线电视的诸多优势,主要包括:不受各种干扰,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频带宽、频道多,选择范围大。重要的是,有线电视可以进行双向交流,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服务,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电视光缆和互联网的光缆可以合而为一,进而有可能开辟崭新的人类传播格局。

第三节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发展

技术是广播事业诞生的基础。但是,广播事业的发展仅仅依靠技术是不够的,它还需要社会制度和各种政策的支持。在此,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技术的本质是客观、公正的,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因素,然而,运用技术的人和组织人的社会制度是千差万别的,这才形成了世界各国面貌各异的广播电视事业。

在现代社会,一种媒介技术要演变成社会系统,或者说演变成一种媒介事业,一般需要经历如下历程。首先,社会对这种技术的普遍需求引起了商家注意,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相应的媒介生产机构和媒介产业率先形成。随后,媒介的广泛影响将引发政府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的关注,相应的政策法规慢慢出台,知识精英阶层会从社会公益、伦理道德的角度对媒介的社会影响进行批判,促使形成相应的媒体道德。最终,媒介变成了社会一个不可或缺的“领域”或“装置”。

一、广播事业的发轫

20世纪20年代,广播的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当时,很多一次世界大战中受过无线电通信训练的人成为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他们组装的矿石收音机,让一些商业公司意识到广播媒介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1920年,西屋电器公司一位名叫弗兰克·康拉德的工程师开始了自己的广播试验。他在位于匹兹堡的一间车库中播放唱片、朗读报纸,受到矿石收音机听众的热烈欢迎。这一现象引起了西屋电器公司高层的关注,于是决定制造收听效果更好的品牌收音机投放市场。为了扩大销售量,西屋公司在匹兹堡最高建筑的顶层修筑了演播室,从此,康拉德在专业的演播室里播音了。这个演播室就是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它的呼号是KDKA。目前,这家电台还在播音,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广播电台。

KDKA电台证明了广播市场的存在。很快,西屋电器公司又在芝加哥等其他城市相继开办广播电台,通用电器等公司也不示弱,紧随其后。截至1922年底,美国的广播电台达到570家,到了20年代末,几乎半数的美国家庭拥有了收音机。

广播也在欧洲大陆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发展起来。1919年,马可尼公司获准建立实验性的广播电台,拉开了英国广播事业发展的序幕。1922年,经邮电大臣授权,英国6家大电器制造商以及数家小电器公司合伙组建的英国广播公司即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正式成立,这是英国乃至欧洲广播事业早期发展的代表。而在日本,1926年8月6日,东京、大阪、名古屋等三家社团法人广播电台在中央放送局的协调统率下,共同组成了日本广播协会,即赫赫有名的NHK,它与BBC的性质相近,都是国家授权经营的非盈利组织。

总之,20年代是世界各地广播电台纷纷诞生的年代,这一新生事物为政府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当今世界通行的广播电视管理机制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电视诞生以后基本上延续了广播的管理机制)。

二、广播管理体制的形成

当今世界上存在的三大广播电视体制都是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

首先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型广播电视体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并不是单纯地实行一种商业化的广播体制,也有国营的广播事业,如“美国之音”,或者公共机构型的广播事业,如美国教育电视网。但是,商业化的广播电视机构是它的主流。

美国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念都是反对政府对自由实施任何形式的限制。因此,这种理念也反映在政府对广播的态度上。但是,广播的频道资源毕竟有限,为了占领收音机市场,众多的商业电器公司纷纷设立自己的电台,这就给广播听众的收听带来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不同电台之间的干扰。因为可以获得较好收听效果的频率就那么几个,那么多电台挤在上面,相互干扰,听众不胜其烦。加上在泰坦尼克号事件中,众多无线电爱好者的广播频率严重干扰了泰坦尼克号和外界的救援联系,这使得对广播进行体制上的规范和约束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

与后来商业化广播电台大行其道不同的是,早期的广播倾向于施行公共机构型的广播体制。这是与美国的自由主义精神相吻合的,即要建立一种能够让公众自由使用的广播体制。直到1922年,情况发生了改变。这一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建立了WEAF电台,率先将广告业务引入广播经营,并提出了商业化的广播经营理念:人人有权进入广播,付费即可进入广播。虽然这种方式引发了社会尖锐的批评,但却得到了当时负责管理广播的美国商业部部长胡佛的支持。同时,为了减少因电台众多而造成的频道混乱,他还采取了三级分类的电台体制:具有最大发射电力和播出范围的清晰频率的电台,中等的区域电台,以及服务于小地区、被限定在日间播出的地方电台。WEAF凭借这条法令成功地说服了决策者,它服务于最广大的公众,所以理应获得最清晰的电台频率,而其他的非商业性的广播频率只获得了低一级的广播频率。商业性的广播电台开始在美国处于支配性的地位。

1928年,FRC发布“第40号总命令”,大规模地分配广播频率。它宣布,空中的频率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思想、宗教、政治、经济等学派建立空中喉舌的要求。但是,如果这些团体需要某一方面的信息,它们就能够通过市场意见表达出来,然后,商业广播电台就可以在全方位的节目中以播出部分意见的形式播出这些材料。这条法令意味着,公共意见表达的渠道是商业化的广播媒介。FRC的频率分配,大大加强了商业广播电台的地位。其次,我们来看以英国BBC为代表的公共机构型的广播电视体制。

与美国相反,英国最先致力于建立的是商业型的广播体制,然而最终却成就了BBC这样世界闻名的公共机构型广播电视机构。虽然英国广播公司顺应潮流,将自己的体制改变为公共服务和商业经营并行不悖的“双重体系”,但是“公共服务”的广播电视理念却就此深入人心。

在广播发轫之初,英国最大的广播机构是6家无线电器材公司,它们办广播的目的不过是促销收音机。为了最大化地利用市场资源并避免垄断,6家公司需要建立一个以统筹事务、协调发展为目的的联盟机构。1922年12月15日,经英国邮电大臣授权,6家大无线电器材制造商和数家小电器公司联合组成英国广播公司,简称BBC,开始了广播服务。政府特许BBC收取收音机执照费,但不得播出广告,只可以播出厂商赞助的节目。可以说,这个时候的BBC是一个完全商业化的广播机构。

BBC商营的特性招致了英国社会的广泛批评。这里面既有印刷媒介的出版商和经营商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大肆攻击BBC的商业垄断性质,也有社会公众对BBC沦为商业工具的担忧。于是,1923年4月,政府成立了由赛克斯爵士为负责人的咨询委员会,检查商营BBC经营的合理性。这个委员会通过调查和广泛征求意见后作出如下判断:电波频率是公共资源,因此在授权时应慎重考虑公共利益。广播是对公众生活具有巨大潜在影响的媒介,因此应当由国家授权的公益团体来经营。这样的观点和时任BBC总经理的约翰·里思一拍即合,那时他正欲摆脱收音机制造商对BBC的控制。于是,约翰·里思开始制造舆论,极力提倡应使广播免于商业机构和邮电部的控制,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社会性的、宗教性的和民主性的节目体系,使广播服务不仅仅以利润和娱乐为目标,更要兼顾社会公众的教育、思想、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内容。这就是“公共服务广播”的理念。1926年,商营的BBC改组为公营的BBC,即company改名为corporation,简称不变。公营的BBC垄断英国广播界超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它的公共服务理念(拒绝播出广告也就是拒绝商业的控制,所有的节目播出都是对公众利益的负责)和健康、严肃、高雅的节目获得了普遍的社会赞誉。

再次,我们来看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主义)的广播电视体制。

苏联的广播电视体制是在以列宁为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逐步确立的。当时,苏维埃政权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媒介的主要功能是为新政权鼓与呼的社会动员功能,因而形成了社会主义广播体制的鲜明特色:媒介为国家所有,采用国营型的媒介经营方式;强调执政党对舆论宣传的引导作用,提倡正面报道,媒介要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进行相应的社会动员。这种体制一直延续到苏联解体,并广泛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国家所采用,比如朝鲜、古巴、阿尔巴尼亚、“文革”时期的中国等等。

总之,广播诞生之初,就已经显示了自己对社会的巨大的影响力,政治、经济等各个社会领域都力图在这一新兴的媒体中占有权力。因此,不同的国家根据国情的不同,分别形成了自己管理广播的机制和方法,这使得同样的广播媒介技术在不同性质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广播电视文化,世界各地的人们也就此形成了五花八门的广播接受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