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9651200000032

第32章 人才与文化(3)

(二)关心员工状态,注重经常沟通

前任总编辑何崇元认为,如果员工压力过大,企业就不会稳定。报社领导注重给员工减压,经常与员工沟通,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工作情况、家庭情况、思想情况,对遇到的思想实际问题及时掌握、及时疏导,能解决的及时解决。有的员工家里比较困难,有的父母生病,有的刚来北京租不到房子等等,报社都想办法解决,帮助他们度过暂时的困难。员工休假、探亲,领导及时批准;员工生病,领导和同事们及时问候、探望;员工过生日,报社送去生日贺卡和蛋糕;报社还经常组织旅游、文体比赛、联欢会等集体活动,让员工劳逸结合。

(三)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真诚善待

环球时报提倡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领导和员工之间相互尊重,充满感情。在环球时报,员工称何崇元为“老何”,称现任总编辑胡锡进为“老胡”。何崇元离开环球时报担任人民日报副社长后,每到新年晚会,大家会问“老何会来吗?”无论是干了十几年的老环球人,还是刚加入的新同志,每一个人都热切期盼见到“我们的老何”。在人民日报大院里,称呼“老何”是环球人的专利。他们也曾问过老何,是不是当着外人该换个称呼,老何说:“不必不必,老战友了,这么叫着亲切。”

这些年来,环球时报进的人多,走的人少,队伍一直保持稳定,连因故离开报社的员工也对这里心存感激之情,始终与报社保持良好关系。有的去国外其他媒体做记者后,还常为《环球时报》写稿,有的去别的单位工作,换了手机号赶紧告诉报社,还有的经常上门拜访,体现了环球时报的凝聚力。

三、多重激励,鼓励创新

环球时报每年都评选优秀员工,编辑部评选首席编辑、首席记者,奖励成绩突出者。2008年首创“积极进取奖”,对编辑人员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积极心态和进取精神给予鼓励,还设立了好策划、好版面、最佳版式、好图片、好漫画、十大优秀报道、十大精品策划等多种奖项。发行部设立了征订工作优秀奖、优秀组织奖、信息反馈奖、征订能手、最佳表现奖等。广告部每年评选优秀广告人、服务之星、优秀新人,设立开拓创新奖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对记者的奖励更多。何崇元曾说,“为了维系好记者队伍,《环球时报》设立了‘好文章奖’,重奖独家的原创新闻;还为所有特派、特约记者设立积极供稿奖、现场报道奖和特殊贡献奖;同时要求编辑尊重记者的劳动。我经常叮嘱编辑们,向驻外记者约稿子,能早一分钟,就不要晚一分钟;对驻外记者的来稿要及时回复,不能‘约稿时,急如星火,稿到手,冷若冰霜’。驻外记者的来稿,如果编辑考虑不用的,必须送到我这儿来,由我来看,能抢救的就抢救,不能抢救的,酌情开资料费。要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驻外记者,如得知他们有什么困难,能帮上忙的尽量去帮。通过这些努力,《环球时报》的编辑和驻外记者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多种形式的奖励措施,激励着每一位员工不断提高自己,用更大的热情和精力做好报社的各项工作。

第三节培育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共同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的总称。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塑造企业形象、铸造企业品牌的最宝贵资产。

环球时报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活动紧密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推动了企业健康发展。

在环球时报内部刊物《环球人》创刊号的扉页上,何崇元写了总编寄语,题为《祝同志们快乐生活》,其中写道:

“一个好的企业,肯定有她的企业文化。我觉得,企业文化是维系员工的纽带,也是员工共同生活的氛围。就像鱼和水一样:一个充满养分的水塘里,鱼儿就活蹦乱跳;一个缺乏养分的水塘里,鱼儿就要死不活。同样,一个好的企业文化能让员工们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让员工们在回家的路上从心底里感叹一句:‘今天真好!’一个不好的企业文化,会让员工们郁闷、苦恼、迷茫,也会让员工们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突然冒出一句:‘哎呀!还是早点走吧。’但愿环球时报的员工都不要说这句话,都能高高兴兴地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生活。人能在一起工作是一种缘分,让我们都珍惜这种缘分吧。”

这段充满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话语,让人领略到一个领导者对企业员工的拳拳之心。“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乃人生的一种境界。在工作和生活中享受快乐,有什么样的苦吃不了,什么样的事做不成?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企业家的文化、领导人的文化。有一个比喻:如果企业经营者是一只虎,他带领一群羊,能把这群羊变成虎;如果企业经营者是一只羊,他带领一群虎,会把这群虎变成羊。可见领导者在企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正是企业家把各种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技术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并通过不断创新改变其组合方法,才带来了企业的发展。而当他在进行这种组织和创新的时候,在过去常常表现为一种个人行为的信念、才能、素养,一旦被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接受时,就形成了企业文化。”

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人,在现代管理活动中不仅会看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自己的一份重要工作抓在手上,而且在企业文化的推广和弘扬中起到表率作用。环球时报正是在领军人物的带领下,把企业的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活动紧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

环球时报企业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具有明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对象对主体有用性的一种观念。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也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具体表现在企业对组织的目的、对员工和顾客的态度等问题的基本观点,以及评判企业和员工行为的标准等方面。环球时报的核心价值观是:

(一)办大报的发展目标

2004年下半年,报纸进行了报道风格上的一次大调整,提出“环球时报要有大报风范,环球时报编辑要有大报心态”,旨在进一步提高报纸的权威性、可信度。这在《环球时报》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办“大报”,具体来说,就是在三个方面把握好报道基调:一是摒弃冷战心态,在报道中不作非黑即白的判断,尤其要客观地看待中外矛盾;二是避免情绪化,文章的标题、内容和措辞要稳妥、平和、客观;三是消息和资料来源要真实、可靠。这些要求在日后的办报实践中得到了很好贯彻。

如果说创刊伊始,出一些错误,还不会引起多少人的注意,那么在报纸影响力日渐增强的今天,出现一些小的差错,可能就会引起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环球时报》“越办越认真,要求所有的报道非常客观,绝对真实。要维护国家的利益,体现出我们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你要不这样做,就会出问题,就会办不好,就走不下去。”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访谈资料。

《环球时报》确保报道客观性、真实性的具体做法是:一定找到新闻来源、对敏感消息尽可能多方求证、坚持多头采写、深入采访等。2006年6月30日,一位编辑在香港《大公报》上看到一则自称引用德国权威杂志《国际海军》的消息,说中国真正具备了二次核反击能力。他马上向领导报了选题。但在约稿时,经核实,发现德国根本没有《国际海军》这本杂志。这是一个假新闻!但当时,有媒体却把它当成真消息,还添油加醋放在头版。编辑部及时向领导汇报情况,准备对假新闻做出回击,由此策划出2006年7月7日刊登在头版的文章《军事假新闻缠上中国》。文章见报后在网上引起轰动,台湾的《中国时报》也做了部分转载。由于对新闻来源审核的严格要求,避免了一些可能出现的错误。

“大报风范”和“大报心态”的观念,渗透在每一位编辑记者的头脑中,增强了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为《环球时报》的长足发展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企业能否给员工提供一个适合发展的良好环境,能否为他们的发展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是衡量企业优劣的重要标志。环球时报企业文化价值观的突出特征是以人为本,以关心人、爱护人、教育人的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致力于为员工创造和谐的工作与发展环境,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报社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目标一致,学习成长。环球时报重视把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发展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在报社发展的同时,注重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让员工体会到报纸的进步都有自己的一份付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是无价值、无意义、无关紧要的,而是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而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动性、创造性。

环球时报大力倡导学习之风,建设学习型组织。报社为员工提供各种培训和深造的机会,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业务研讨,编辑换岗轮训,开辟文化论坛,参加社会活动,组织出国采访实践等等,激励员工努力学习,相互切磋,钻研业务,提高能力,不断创造出新的不平凡的业绩,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

胡锡进在一次内部座谈会上说:“同事们聚到一起是缘分。大家年轻的时候来到一个创业中的集体,能够决定一些事情,敢与业内的巨人们竞争,这是一种人生经历,是一份宝贵财富。在企业从弱到强的壮大过程中,也实现了个人的成长,同事们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努力工作”。

事实上,当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存在协同关系时,个人实现目标的能力就会因企业而扩大,把这种“组合”转变成员工的个体行为,建立起对企业、对奋斗目标的信念,有利于员工形成事业心和责任感。“要相信自己,相信集体。做好今天的事,想着明天的事。为人生修一条大路,我们的未来都从这儿走过去。”报社领导这样鼓励员工。

——崇尚荣誉,尊重创造。环球时报注意在潜移默化中让员工了解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的历史和取得的成就,激发他们爱企业、爱岗位的热情,使员工对企业产生荣誉感和自豪感。在环球时报办公楼里,从二楼、三楼的楼道走过,可以欣赏到报纸创刊以来24期最有代表性的头版版面,以及国内外媒体转载报纸文章的情况。“报史展”让来访的客人了解环球时报的发展历程,让员工牢记环球时报的历史。

2005年一次工作心得交流会上,编辑部精心挑选报纸创刊以来的老照片,用它拼成了两堵回忆墙,照片中有何崇元、胡锡进参加报刊推广日活动的合影,有北京申奥成功后办公室里的兴奋场面,也有编辑部外出活动的留念……,老照片承载了编辑部12年来的奋斗和成果,见证了同事们在集体中的成长和成熟。前辈们在昔日的风景中看到了自己坚实的脚印,新人们在这里了解到集体的昨天,每个人从照片墙下走过,都有一种感悟和收获。

何崇元给大家讲“老照片”里的故事,即使那些离开编辑部多年的人,他也叫得出名字。在《环球时报》出版1000期庆祝活动的会场上,员工们极其珍视左右两面那巨大的“版面墙”,有人特意跟自己做的版面合个影,有人为《环球时报》曾经有过蓝色的报头感到新鲜。员工们从“版面墙”边走过,仿佛走过了报社的历史。他们感慨:环球时报像一列远方驶来的列车,我们上车的时间有早晚,但都希望她驶向更美好的未来。

——发扬个性,建设团队。环球时报每年都要组织演讲比赛、运动会、迎新晚会、旅游参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展示才华、陶冶情操,活跃企业气氛、激发团队精神。

演讲内容涉及信念、亲情、友情、学习、梦想、人生等多个方面,展现了青年人的胸怀和精神境界,一些精彩的语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最大的梦想就是做好你今天的工作”、“让学习也变成我们环球人的骨头”、“承受压力,不怕跌到,相信自己,你就是最棒的”、“环球人不求生如夏花,但求果香四溢”等,具有很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

每年的运动会,是团队最活跃的时刻。在田径、游泳、羽毛球、篮球等比赛项目中,环球时报的运动员身姿矫健,加油者热血沸腾,拉拉队表演助威。体育比赛不仅让员工强身健体,也让战斗的集体“百炼成钢”。

迎新晚会为员工展示形象提供了舞台,节目精彩纷呈。《今天,编辑部招聘》、《发行站长的一天》、《读者接待日》等小品,结合日常工作,颇具创意;舞蹈、舞剑、音乐剧、配乐诗朗诵、古筝独奏、歌曲联唱、flash动画等,展现了环球时报员工的多才多艺。

旅行路上,美丽的景色增进真诚的友情,热闹的卡拉OK大赛和保龄球大赛,也使员工们对这个温暖的集体充满了自豪和眷恋。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极大地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报社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