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播音创作基础训练教程
9651000000055

第55章 节奏(2)

作者细微地刻画了在日常生活中吃饭、洗手乃至叹息的瞬间,时间就此“逃去如飞”。作者以拟人化手法,赋予时光的象征“太阳”以生命,说太阳在自己身旁悄声地挪移,伶俐地跨过,轻盈地飞去,作者为此而感到茫然和惶恐。表达本段时,注意作者情绪的变化以及句子之间的递进感、表达上的层次感,注意有声语言的对比变化。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作者全用设问句来追寻自己过去生命中“游丝样的痕迹”,显示了对生命价值的严肃思考和对生活执著的追求。这步步紧追的灵魂拷问,使最后一句在表达上到达一个高点,为这低沉的曲调添上了最高的一串音符。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作者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结,与开头呼应,表现了难以平静的心情。在上一段的高点之后,这一句带着苦闷、惋惜和惆怅之情,结束了全文,回到低沉节奏的起点。

四、高亢型

这是一篇散文诗,它融合了散文的描写性和诗歌的表现性的特点,刻画了勇敢的精灵——海燕的战斗英姿,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不朽的形象和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海燕

高尔基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第一段第一句表现的是一个远景,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紧接着镜头拉近,从形状、颜色、角度来表现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从行动角度表现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随着画面由远及近,声音表现要随之变化。这一段为本篇高亢型的节奏开始了前奏。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这两段承前面的“飞翔”而来,以瞬息交替的动作,写海燕的勇敢低飞,又迅疾高翔的矫健雄姿。而后从声音角度写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这迅疾的动作、这渴望的叫喊非高亢的节奏难以表达。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这些动物张皇失措的情态,正是资产阶级和改良主义者害怕革命、贪图安逸,只想保全自已这一心态的真实写照,真实地反映了1905年前后俄国资产阶级对待无产阶级革命的态度,表现了作者无情的嘲讽和蔑视。在第三段“胜利的信心”上扬之后,随后对海鸥、海鸭、企鹅的描写在音高上要降下来些,到“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这一句时,情绪、音高陡转、上扬。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唱歌,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水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咆哮怒吼的大海象征日渐觉醒的人民革命力量,暴风雨象征就要来到的革命红色风暴,太阳象征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海燕象征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光辉形象。作者满腔热情,赞美大海,赞美海燕。在乌云翻滚、白色恐怖猖獗的险恶环境中,与海鸥们的怯弱、惊恐形成鲜明对照。高亢的节奏如行进中战士的步伐,昂扬有力。风在狂吼……雷在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大海的主动出击,与雷声、闪电决一雌雄,海燕的兴奋活跃,热烈渴望暴风雨的来临,正是革命人民和无产阶级先锋战士革命坚定性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海燕的两次大声疾呼,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高亢的呼喊在文章的最后达到顶点,用尽全身心的激情与力量发出对革命的礼赞!

五、舒缓型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先生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老舍先生还善于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表达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

济南的冬天

老舍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温晴”是贯串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都是紧紧扣住这一天气特点来写的,这也决定了文章的表达是温和的、舒缓的。假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请闭上眼睛想”一句,引导读者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写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句,用商量的口吻,使人感到非常亲切,好像在面对面地征求意见,实则饱含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小摇篮”的比喻和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安静不动”是写神态,“低声”是写声调。这两个修饰语使人想起母亲轻抚摇篮低声哼唱的情态,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这一层的描写之中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舒缓的表达是最佳的表现方式。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一段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描写,把各部分的色、态、光展现出来。最后一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实际上是赞美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这如许的美在舒缓的节奏中娓娓道来。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这是远眺。在这幅画里,远山是背景。两个“卧”字用得尤为传神。悠然的笔触,舒缓的播读,为这幅画更添色彩。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

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先着力渲染“绿”,用“绿”来衬托水的清澈、透明。“冒着点热气”的“点”字用得十分准确。冒热气,但只是一“点”,这就是“温”。“水也不忍得冻上”是用拟人的方法,把水写得脉脉含情。“看吧”从天上到水面,由河水的清亮、水藻的绿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蓝汪汪。用空灵的蓝水晶来比喻,字里行间透出赞美喜爱之情。这一段轻快与舒缓兼有。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要表现得缓慢悠长,将无穷韵味在舒缓的节奏里体现得回味绵长。

六、紧张型

这是一篇新闻作品,所以不能像处理文学作品那样突出其情节的戏剧性,要重在表现对乘客安危的担忧。播读时,注意停连、重音技巧的运用,注意多连少停,不要拖泥带水。

四十名乘客命悬南京长江大桥

前几天,一辆满载着四十余名乘客的大客车,突然冲上南京长江大桥南堡附近的人行道,撞断桥栏后,半个车身探出了桥外,悬在半空……

导语部分就直接给出悬念,四十多名乘客命悬一线,播读时语速稍快,句末语势为“半起类”,进入紧张型节奏状态。据事故现场的目击者描述,当日正午时,一辆红色桑塔纳轿车沿着大桥由南向北行驶至南堡北侧时,司机突然朝左猛打方向盘违章在桥面上掉头。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使迎面快速驶来的一辆大客车始料不及,该车司机急打方向盘向桥东侧避让。然而,由于事情来得太突然,大客车司机虽然猛踩刹车,但客车还是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狠狠地撞上了违章掉头的“桑塔纳”。

究竟是怎么回事?受众心中很想知道原委,紧抓受众的这种知情心理,进入事情的起因介绍。两车相撞的一瞬必须以紧张型的节奏来表现,声音上扬,语速快,气较促,顿挫短暂,语言密度大。据脱险后的乘客介绍,撞击后,大客车在巨大的惯性作用下,腾身跃上高出桥面60厘米的人行道,撞断水泥桥栏,大客车前半部随即冲出桥外,两只前轮摇摇晃晃地挂在空中。突然身处险境的车内人员被这一幕惊呆了,他们大张着嘴,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每位乘客都保持原姿态,一动也不敢动,唯恐车子失去平衡,短暂的沉寂后,车内发出惊呼、尖叫声……

接下来怎样了?受众在紧张地等待着。这一段是一个客车悬在半空的特写镜头描述,紧张的氛围仍在持续中。巡逻至大桥南堡的该市交巡警九大队大桥中队副中队长张文俊恰好目睹了这一幕。他迅速向交巡警九大队队部发出紧急呼救信号。这时,车内的乘客有的惊恐地欲跳窗,有的吓得哇哇大哭。面对这慌乱的场面,张队长大声喝道:都别动,保持安静!现在危险,听我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