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播音创作基础训练教程
9651000000036

第36章 停连(6)

训练提示:《从首次选拔女预备航天员说共和国女儿的骄傲》这篇评论文章通过我国首次选拔女预备航天员这件事,引出了建国60年,我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巨大改变。表现出了伟大祖国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

我们确定停连的位置、选择停连的表现方式,并不能单纯地根据一句话来确定,而是要结合上下文,结合文章整体的内容全面地考虑。文章第三、四段,通过举例讲述了60年岁月,我国女性地位的不断变化,列举了不同时期的不同改变,因此这部分要注意灵活性停连、并列性停连、区分性停连的运用。同时还需注意文章中小层次内部的抱团儿和层次间的区分。第二段段尾的停顿方式为落停,其他段的段尾停顿方式多为扬停。

从汶川到海地,我们用行动续写中国大爱

李天扬海地,一个远离中国的拉美岛国,这几日成了我国媒体的新闻焦点。

要说理由,可以说出许多:因为大地震,因为有我警员牺牲,因为人员伤亡惨重……我想说的是,这几天海地会成为新闻焦点,正说明:中国人的大爱在发扬光大。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汶川大地震。一次自然灾害,成为全体中国人大爱精神的集聚点和喷发点。“5.12”之后,新闻媒体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篇幅,将汶川的灾情和抗震救灾的场景,呈现在中国人面前,蕴藏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大爱,也被空前地激发出来。大爱,凝聚成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这笔宝贵财富,怎么好评都不过分。如果简单梳理一下这份大爱,那就是对生命的高度尊重、志愿者精神和公民意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众多媒体在纪念文章里,都谈到要好好珍惜这笔精神财富。

这几天,在以海地地震为焦点的新闻里,我们分明看到,中国人的这份大爱,在续写、在发扬、在光大。

海地为国人所知,恐怕正是因为我国曾向海地派遣过数批维和警察。为了世界和平,中国从2000年开始,向外派遣维和警察。截至今年1月,我国共派遣维和警察1569人次,目前尚有191名维和警察在外执行任务。他们,是中国公安民警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人民的和平使者。他们的出色表现,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赞誉。这一次,有8位烈士,牺牲在海地。他们的名字,必将载入共和国的史册。19日,他们的英灵回到祖国。他们,将接受祖国和人民的崇高敬礼。我们隆重悼念8位烈士,也是书写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大爱精神。

这次海地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和各级组织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1月13日,中国红十字会向海地先期捐款100万美元;14日凌晨,中国国家救援队抵达海地立即投入救灾;15日,中国政府向海地提供3000万元的人道主义物资援助;16日中午,首批1300万元的援助物资装箱启运……据新华社报道,中国救援队整整60小时不眠不休,与死神赛跑,为生机奋战,从生死边缘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他们发掘出了8位同胞的遗体,他们强忍悲痛,不停止搜救。联合国驻海地最高官员赫迪·安纳比的遗体也被中国救援队找到。中国救援队展现的,不光是高水准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也是书写中国人民尊重生命的大爱精神。

中国政府的行动体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敬重;而中国普通百姓对海地人民的爱心,也同样令人感动。中国红十字会和各地红十字会,相继开通为海地灾民募捐的通道,全国各地百姓自发支援海地的新闻,天天见诸报端。特别让人动容的是,来自四川灾区的消息。四川人民不光捐了钱,还有志愿者组织提出了赴海地救灾的申请。北川中学学生会和校团委,组织了一次千人签名送祝福活动,为海地人民送上我们最真诚的祝福。

我们送出的,不光是钱款和祝福,更是书写了中国人民超越国界的大爱精神。

这份大爱,将永续。

(人民网2010年1月19日)

训练提示:《从汶川到海地,我们用行动续写中国大爱》这篇评论文章有着很强的感染力,通过讲述我国政府和人民对于震后海地人民的无私援助,表达了中国人民超越国界的大爱精神。我们这种大爱的给予不分民族不分国界,对于需要帮助的人,都无私地付出这饱含深情的人类大爱。文章通过救援中的一个个具体实例,表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勇于担当。

在有声语言的创作过程中,停连的运用要准确、自如,要随着思想感情的运动灵活地确定。同时要注意停连的多样性,比如第三段中的区分性停连、呼应性停连、并列性停连,第七段中的转换性停连等等,注意随着内容的发展变化的需要适当选用停连类型,使得文章在层次上有变化,在内容的表达上更准确,让受众深受感染与鼓舞,同时为我们的“中国大爱”而自豪。

三、专稿类稿件

“三栖尖兵”练就绝杀本领

记者:丁广阳通讯员:陈云他精通狙击步枪、微型冲锋枪等8种轻武器射击,在200米距离上指哪打哪,发发命中要害。

他具备爆破、深海潜水、悬崖攀登、伞机降等三十多种作战本领,多次圆满完成重大安全保卫警戒任务。

他就是被誉为“陆上猛虎、空中猎鹰、水下蛟龙”的“三栖尖兵”——南京军区某部六连士官何祥美。

扬眉剑出鞘丛林显虎威

2006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某部奉命抽调素质最好的6名狙击手参与安保工作,按狙击成绩,依次定为1号至6号。何祥美当仁不让地成为1号狙击手。

“在这里,最舒服的永远是昨天。”何祥美刚当上狙击手时,就在日记上写下了这句誓言。“战场上,狙击手扣扳机的机会只有一次。若不能一枪毙敌,牺牲的就是自己。”何祥美深谙这个道理,提高射击精度也成为训练中重点解决的难题。为了保证枪的稳定性,他把圆石子、弹壳放在枪管上,2个小时不能掉,掉一次自觉加练10分钟;为提高识别目标的能力,他进行盯手表秒针训练,做到5分钟不眨眼,迎风迎光迎沙不流泪;为提高场景记忆能力,他经常身处陌生环境,1分钟内判定风向、风速,目测距离和高低角,判断现场景物。为了增强训练难度,他还专门设计了方格靶,分成ABCDE5个区域,每个区域的靶心由原来的10厘米缩小成2厘米。

狙击手对射击环境格外敏感,风、雨、阳光、气温、气压、距离等稍有变化,便要对瞄准点进行调整,俗称“修风”。何祥美就把数千个射击参数写在小卡片上,一有空就掏出卡片背几个数据。如今,射程随你定、目标可大小,何祥美抬头一瞟,几秒钟内便能判定风向、风速,目测距离和高低角,得出正确的修正值。其结果多次与测量仪比对,误差接近于零。

2007年11月24日,东南某野外射击场。演习进入狙击歼“敌”阶段,不同距离的靶子相继竖起,又随着清脆的枪声倒下。此时,200米开外的山坡上,一个头像靶在草丛间缓缓升起。远远望去,还不及指甲盖的一半大。

天色渐晚,风速陡增,吹得草木哗哗作响。在场的人都为埋伏在丛林中的狙击手捏了一把汗。

“砰!砰……”几秒钟后,枪声响起,头靶应声倒地。

“打得好!”将军情不自禁地称赞。观摩的人群沸腾了:两发子弹,一发命中人中,一发打进眉心,相距不超过5厘米。

练就“百步穿杨”绝技的就是狙击手何祥美。200米距离外的头靶,他居然能指哪打哪,“枪王”的美名从此不胫而走。

神兵从天降长空砺雄鹰

闽南8月,正值台风肆虐。这天,部队组织翼伞首次试跳。某野外训练场,突然浓云密布、狂风大作,吹得地面尘土飞扬、沙石乱走。

“跳还是不跳?”部队领导心里没底,在场专家心里也没底。“我来试跳!”这时,何祥美挺身而出,响亮作答。已经取得军事跳伞证书的他,从空气动力学和机械平衡学等方面,论证了在极限条件下跳翼伞的理论依据。一番话,说得在场专家直点头。

100米、200米……直升机很快升到了1000米高空。“哐当!”舱门刚打开,何祥美第一个跳了出去。1秒、2秒、3秒过去了,主伞居然还没打开!此时,何祥美就像秤砣急速下坠,耳边只有狂风呼啸声。“不好!主伞收口绳打了结!”何祥美用力拉动两个操纵带,可怎么拉主伞还是不能正常张开,下坠速度越来越快。“打开备份伞,打开备份伞!”地面指挥员通过对空广播,急切地不停呼叫。但是,如果直接打开备份伞,很可能与主伞缠在一起,那样危险性更大。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何祥美一边暗示自己沉着冷静,一边回想着空中特殊情况处置方法。就在下降了八九秒的瞬间,何祥美作出了一个明智的抉择:先拔掉飞伞把柄,飞掉主伞,再拉开备份伞手拉环,打开备份伞。“嘭!”备份伞终于打开了,他又飞了起来,白色的伞花在空中徐徐下落。

2002年4月,何祥美凭借过硬的素质,实现某飞行器试飞成功,成为该部的“首飞尖兵”,也因此当上了该专业的教员。

一次飞行训练中,一名队员驾驶的飞行器出现险情,两翼不停抖动,难以控制。何祥美果断叫停了飞行训练,并引导他安全着陆。

“飞行器有问题!可是问题出在哪呢?”何祥美陷入沉思。为了摸清问题的成因,何祥美翻阅了大量该飞行器的参考教材,冒着生命危险,先后两次驾驶飞行器上天验证。一番“问诊”后,他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飞行器的主梁弯曲变形。

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唯一的办法是更换主梁,可是,新装备拆装起来手续烦琐、零件繁多。对于接触新装备不久的官兵来说,难度可想而知。攻关刚开始,大家就有了畏难情绪,可何祥美信心十足,他相信,只要肯钻研就没有过不了的坎。经过不懈努力,何祥美带领攻关组仅用了4天,就完成了主梁更换任务,飞行器获得了新生,经检验各方面性能均达到出厂标准。

深海砺精兵蹈浪赛蛟龙

2003年11月,潜水集训队进行海底潜水考核。

何祥美穿戴好装具,第一个跳入冰冷的海水。他按照教员的要求,一米一米慢慢地往下潜,每下潜两米都会进行一段时间抗压。当他潜到水下7米的时候,胸口发闷呼吸困难,耳膜和鼻子几乎要爆炸,温度极低的海水让何祥美感到渐渐要失去知觉。

“那种感觉简直就像到了地狱,可是作为一名‘三栖尖兵’,只有经过炼狱般的考验,才会有脱胎换骨的改变。”靠着这种坚强的信念,何祥美不断在水下做着加压训练。剩下的3米距离,他每下潜1米停留的时间就更长了,后来一直潜到12米。待他上岸时才发现,所在小组只有他一个人完成了10米海底下潜的训练任务。

“对于‘三栖尖兵’来说,大海是最严格、也是最公平的考官,只有经受大海的洗礼、经历大浪的锤炼,才能实现从陆上猛虎向海上蛟龙的转变。”采访中,某部部队长田伟东告诉记者,万米泅渡是每名战士必须完成的科目,作为班长的何祥美在保证个人完成的前提下,还要带领班里人员全部到达终点。

风更大了,海面上波浪开始剧烈涌动起来。“救我,快救我啊……”离何祥美不远的小苏,时而下沉,时而上浮。此时此刻,何祥美过硬的水上功夫显现出来。他潜水穿过5个连环浪,迅速趴上即将扑向小苏的急浪,一把抓住他的头发,将救生圈拉给他……

从狙击手、伞机降到潜水,何祥美在蓝天和大海里遨游,不言难与苦。通过考核,何祥美获得了有关部门颁发的某飞行器飞行证书、军事跳伞证书和军事潜水证书。如今,何祥美成为了某部名副其实的具有“三栖”作战本领的佼佼者。

(《法制日报》2010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