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播音创作基础训练教程
9651000000018

第18章 内在语(3)

非对立型反语内在语

(1)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要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这一切反倒说明,马克思无疑是最伟大的人!)

(2)去小岗后,这样的时光再也没有了,一年只能见你几次,你没有时间陪我逛街、疯玩了。带我进书店,你只顾看感兴趣的经济类书籍,在博物馆,你一直用手机与客商谈项目,顾不上和我说话。

(3)妻子说:“2001年我们结婚时,喜志刚当连长,忙起来一个月都见不着人影,每次回来都夹着几本专业书。有时我也跟他闹脾气,嫌他陪我少,他总是笑嘻嘻地说,‘咱学历低,得笨鸟先飞’。”

(4)作为一个警察,他在犯罪分子眼中简直就是个“魔鬼”,因为任何小动作都无法逃脱他的法眼,他们从心里既恨他,又怕他。

(5)他外表普普通通。难怪有人说,在郭明义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你可能认为报告团中的某个人是他,结果最没想到的那个人才是他。

他的经历也没什么特别。1982年从部队退伍来到公司,先后做过驾驶员、宣传干事、统计员兼人事员、英文翻译等工作,1996年至今的15年,一直在茫茫铁矿山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

示例二

长江上游仍在砍树

熊小立黎大东新华社攀枝花8月19日报道(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长江上游地区大片森林仍在遭受数千把斧头和电锯的砍伐。记者近日随世界银行组织的14名生态、环保和人类学专家考察雅砻江下游的二滩水电站库区生态环境,(竟然)见到江面漂浮着上游漂运下来的上万根三四米长、脸盆般粗的木头,小舟左冲右突一个多小时后才驶离码头。(更让人焦急心疼的是)行出不到1000米,数万根粗木密密麻麻地塞满了几百米宽的江面。

攀枝花市一位林业干部告诉记者,这仅是雅砻江沿岸近期所砍伐树木的很少的一部分。由于二滩水电站关闸蓄水拦住了漂木的去路,大量木头在上面几个水运站捞上岸运走了,漂下来的只是“漏网之鱼”。(如果数万根只不过是“漏网”之鱼,那“大鱼”又是多少?)他说,仅沿江国有森林工业企业今年就至少砍伐了30万立方米的木材,相当于砍光了5万亩原始森林,而流域各县乡伐木企业的砍伐量更大。(这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啊!)

世行专家组成员、四川省森林科学院研究员刘仕俊说,四川宜宾市以上的长江三大干支流中、金沙江、大渡河两岸的森林早已所剩无几。雅砻江主要流经人烟稀少、交通闭塞的横断山脉,但现在,这条江两岸的森林资源也遭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情况紧急,必须马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

全长1517公里的雅砻江主要流经四川省甘孜、凉山、攀枝花等地市州。因水急谷深,沿江所伐树木主要以顺江漂流的形式运往下游,然后再装上火车经成昆铁路运出。

记者在几天的采访中看到,雅砻江下游两岸目前仅有一些残次林木,水土流失严重。当地老乡说:“每一场暴雨都造成洪水和滑坡、塌方。以前江水一年四季都是清的,现在变成‘黄河’了。”(多么辛辣的讽刺,再不制止,民之不幸!国之不幸!)

第三部分训练材料

一、文学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

海伦·凯勒我们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远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整日惦记着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瞎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能体会到声音的美妙。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只有失去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只有得了病才能体会到健康的幸福。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我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

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我要让我的学生知道,能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么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天?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训练提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19世纪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在训练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深刻了解海伦·凯勒传奇般的一生,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进而了解文章的语句本质。

第一段首句之前应有一个发语性内在语,段末有回味性内在语,以保证语气的连贯;第二、三、四段多为关联性内在语,如在第二段第一个句号后加入“但是”作为内在语,就能很好地表现出转折的意味;第三段的第一个句号之后加入“因为”作为内在语,体现出解释说明的意思;第四段在“奇怪的是”之前加入“然而”作为内在语,体现出海伦·凯勒对行进在光明中的健全人漠视美好的一切的不解与惋惜,劝诫健全人要珍惜幸福。最后一段是作者向健全人提出的三个问题,三句话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在语气上要很好地体现。另外在最后一段末尾可以有一句回味性内在语,给人以语已尽、情尚存的印象。

“友邦惊诧”论

鲁迅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报上不是说过,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吗?放下书包来请愿,真是已经可怜之至。不道国民党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横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的罪名,而且指出结果,说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罢,但这些事情,是无论那一个“友邦”也都有的,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摆什么“惊诧”的臭脸孔呢?

可是“友邦人士”一惊诧,我们的国府就怕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几句电文,说得明白极了:怎样的党国,怎样的“友邦”。“友邦”要我们人民身受宰割,寂然无声,略有“越轨”,便加屠戮;党国是要我们遵从这“友邦人士”的希望,否则,他就要“通电各地军政当局”,“即予紧急处置,不得于事后借口无法劝阻,敷衍塞责”了!

因为“友邦人士”是知道的:日兵“无法劝阻”,学生们怎会“无法劝阻”?每月一千八百万的军费,四百万的政费,作什么用的呀,“军政当局”呀?

写此文后刚一天,就见二十一日《申报》登载南京专电云:“考试院部员张以宽,盛传前日为学生架去重伤。兹据张自述,当时因车夫误会,为群众引至中大,旋出校回寓,并无受伤之事。至行政院某秘书被拉到中大,亦当时出来,更无失踪之事。”而“教育消息”栏内,又记本埠一小部分学校赴京请愿学生死伤的确数,则云:“中公死二人,伤三十人,复旦伤二人,复旦附中伤十人,东亚失踪一人(系女性),上中失踪一人,伤三人,文生氏死一人,伤五人……”可见学生并未如国府通电所说,将“社会秩序,破坏无余”,而国府则不但依然能够镇压,而且依然能够诬陷,杀戮。“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训练提示:本文通过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电文中“友邦人士,莫名惊诧”的谬论的批驳,尖锐地戳穿了所谓“友邦人士”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野心,无情地撕碎了他们伪善的面具,揭露出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勾结,与人民为敌的反动本质。

本文反语式内在语存在较多,主要用来指导学生练习反语式内在语的分析与把握。文中大量使用了排比、重叠的句式,使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模拟的语气的运用,活化出“友邦人士”及国民党政府的丑态。

最后一粒子弹

佚名为打击一个犯罪团伙,大队长宣布了入选队员名单。但没有老丁。

是不是因为我明天就退休了呢?也许是吧,但老丁一再争取,队长勉强同意了。

追捕过程中,一条黑影其快无比地窜进小巷,惊魂未定,正大口喘息,仿佛正在暗自得意于又一次逃脱时,冷不防老丁从一个门楼旁边斜刺杀出,刚好挡在他的前面。

惊讶,愤怒……恐惧,庆幸……

就在老丁一愣神当中,罪犯闪身越过老丁,撒开两腿向前狂奔。

站住!站住!老丁大喝不停。罪犯并不停步,化作一条黑影“嗖嗖”前窜。

跑得真快呀!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老丁暗想。这小子从小学就开始了百米冠军的历史,却万万不曾想到,这双腿竟然从田径场跑到了逃亡路上。

鸣枪示警,黑影没有丝毫停顿。老丁定定神,深吸一口气。枪响了,黑影猛地扑倒在地,但马上又艰难地爬起,拖着右腿,拼命地向前挪动。

前方,七八米远处,一列火车正缓缓启动。

正是北方的深秋时节,那偶尔传来的隐隐鸽哨声,竟一直响到老丁的心尖上。北风乍起,似乎是沙迷住了眼睛,两行浊泪缓缓流出,沿着他那阡陌纵横的老脸四处爬动。手却不抖,举枪,瞄准,三点一线,击发。一颗子弹呼啸而出,刺入黑影的后心,倒地的刹那,中枪的身体下意识扭转过来,眼睛里满是茫然不解。老丁无力地垂下枪口,眼泪流得越发汹涌。

同事们赶上来的时候,老丁已折身慢慢回来。大队长将尸体翻过来,脸上的笑容倏地僵住,伸手止住了喜形于色的部下,声音颤抖着:“老丁,老丁……老丁的儿子……”

射出了警察生涯最后一粒子弹的老丁,身影渐渐溶入漫天而起的风沙中。明天该退休了,干点什么呢?对了,该马上写封信,一封以儿子名义写的信,可以读给瘫痪在床的老伴儿听。

训练提示:本故事讲述的是警察老丁在退休的前一天,在明知罪犯是自己儿子的情况下决然地履行了警察的职责,射出了他警察生涯的最后一枪。本故事的写作手法是层层深入、逐步揭示出主人公让人敬佩感动的行为。这一写作特点使得我们在播读时要特别注意提示性、回味性、关联性内在语的运用。

内在语的设置能够帮助我们在表达时更好地把握播读语气及节奏,想准确到位地把握内在语,就要设身处地地体会主人公在追捕罪犯时发现这个罪犯竟然是自己的儿子时的内心矛盾和心理变化。故事的最后一段是点睛之段,为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物内心世界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注意回味性内在语的运用。

感谢两棵树

凤仙草一个年轻人,从小就是人见人爱的孩子。上学时是三好学生、班干部,初二那年参加全国奥数比赛,获得一等奖。

17岁不到,他就被保送到某大学深造。命运在他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年的暑假,给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一次过马路时,一辆飞驰而来的车辆无情地夺去了他的双腿和左手。面对这飞来横祸,他没有被打倒,最终凭着惊人的毅力自学完全部大学课程,后来又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一家拥有上千万元固定资产的私企老总,并当选为市里的“十大杰出青年”。那天去采访他,问他如何克服难以想象的惨痛折磨,取得今天的成绩。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最想感谢的既不是给他巨大关爱的父母,也不是一直鼓动和支持他的朋友。面对我的提问,他极快地回答:我要感谢两棵树!

遇到车祸之后,对从小就出类拔萃、自尊心极强的他来说,不啻为世界末日的来临。看看自己残缺不全的身体,他痛不欲生,感到一生就这样毁了,人生再没有什么值得追求的目标和意义,一度想要自杀。即使在医院听到远远从街上传来的一两声汽车喇叭声,也能引起他的烦躁和不安,情绪极不稳定。为了让他散心,转移一下注意力,在他出院以后,家人特意把他送到乡下的姑妈家静养。

在那里,他遇到了决定他生命意义的两棵树。

姑妈家住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小村子,宁静、安逸,甚至有些落后。他就在姑妈的小院子里,每天吃饭、睡觉、睡觉、吃饭,一天天地打发着他认为不再宝贵的时光,人也更加灰心丧气和慵懒下来。一晃半年过去了。

一天下午,姑妈家下田的下田,上学的上学,他一人在家。百无聊赖的他,自己摇动轮椅走出了那个小小的院落。

就这样,似有冥冥中的安排,他与那两棵树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