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播音创作基础训练教程
9651000000014

第14章 情景再现(7)

训练提示:这篇文章展示了为国庆大典接受训练的人们齐心协力、刻苦训练,力争在新中国60年华诞那天,向全国、全世界人民献上中国最完美、最壮丽的表现。

在这篇评论稿件中,标题是评论内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它那极简短的语句以“醒耳”的形式提示受众,直接表明中心论点,表明态度和看法,引发受众兴趣,让他们获取强烈的第一印象。整篇文章围绕精确做文章,所以在表达时应根据文中的语句深刻感受为国庆阅兵、游行工作的人们为达到高度精确所付出的每一滴汗水、每一分辛劳。表达的过程当中脑海里还要有国庆大典上的一幕幕场景,才能使自己的形象感受表现为准确的语言表达,才能使表达洋溢着自豪感。

雷锋的纯真与善良不只属于一个时代

郝洪今年3月5日是******同志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47周年纪念日,近半个世纪过去,“雷锋”这个名字仍然如同灿烂朝阳,照耀着人们的心灵。雷锋没有随着一个时代的远去而远离,他始终站在我们的身后,用他清澈的笑容诠释着什么叫纯真与善良。

学习雷锋什么?这是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只要在网上搜索一下“雷锋精神”,你就能得到如下答案——公而忘私、言行一致、艰苦朴素、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是很习惯并接受这样的语言和句式的,而今天,如何让那些关注自我、强调个性化的年轻人,让那些在富豪排行榜、娱乐明星绯闻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理解并接受“雷锋精神”呢?

“雷锋精神”如何能跨越半个世纪屹立于新时代?依靠的恐怕不是每年的“学雷锋日”,纪念日只是一种提醒,唯有用超越历史时空,超越政治、文化的语言来解读“雷锋精神”,释放“雷锋精神”所蕴藏的人性光辉,“雷锋精神”才能真正长久影响人们的思想和心灵。

雷锋是那么善良的一个人,他坚信人与人之间需要互助友爱,所以,他将自己的手套送给在寒风中呵着手取暖的老人,他“好事做了一火车”却不留姓名。

雷锋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职业精神,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是社会大机器上的一颗小螺丝钉,只有把本职工作做好了,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职务岗位,所以,他爱岗敬业、公而忘私。

雷锋是懂得感恩的人,这个从贫穷苦难中走出来的苦孩子,对共产党、对新中国充满爱,这是他“时刻准备着为了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最宝贵的生命”的思想根源。

……

我们从人性出发,寻找到“雷锋精神”之源,这些美好的人性,是数千年人类文明演进的根基。当我们除却那些华丽的辞藻和激昂的口号,我们发现,雷锋之所以成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体现了人性的纯真与善良,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个“大写的‘人’”,还是“美好的‘人’”。

对美好人性的赞美与坚持,让“雷锋精神”跨越时代。

我们曾经报道过许多外国人学雷锋做好事的事迹,谓之“洋雷锋”。他们没有经历过“雷锋精神”光芒四射的年代,也不了解雷锋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没有接受过类似的道德说教,更不可能被组织参加一年一度“学雷锋日”活动,他们的见义勇为、义务支教的动力,来自对善良的坚守,对美好的坚持。

在今天这样一个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时代,人们仍然不会拒绝对人性美好的追求。正因为此,我们有手拉手组成人链舍己救人的大学生;有超越生命、接力送薪的“信义兄弟”;有7年来利用节假日义务在南京长江大桥巡逻,救助轻生者的普通市民陈思……

这些雷锋式的人物,他们没有响亮的口号,缺乏传奇经历,但他们的纯真与善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

怀念雷锋,愿曾经指引着他的纯真与善良,能继续指引我们芸芸众生。

(人民网2010年3月5日)

训练提示:这是一篇思想评论,针对现代社会如何正确看待雷锋精神进行了论述。训练时,首先要想到雷锋精神的内涵是什么,雷锋都做了哪些好事,再想想现代社会某些人对雷锋精神是怎样的态度与评价,这些都要形成具体感受,这对明确播出目的是有帮助的。并且这种感受要准确、具体、真切、深刻,同时有具体的态度判断和评价,把感受上升为符合播讲目的的情感体验,然后再进行播读。

这是一篇有教育、警醒意义的文章,应该严肃庄重,在语重心长的感觉中把道理讲清楚。

无法想象,女童挤死在“校车”上

张东阳2月26日下午,江苏省如皋市郭园镇发生一起惨剧,该镇一私人幼儿园的校车(该车没有任何营运手续)在送孩子回家时,7座的微型面包车内竟被塞进了二三十个孩子。其中一名仅入学两天的4岁女孩吴一诺,因车厢内拥挤发生呼吸困难,虽经医院6个多小时的抢救却无力回天,不治身亡。

有关黑校车出事故并“杀人”的事件早已屡见不鲜,国家教育部门关于严禁“黑校车”的规定早已有之,在上述4岁女孩命丧黑校车的江苏省,也早在4年前就明文规定校车严禁超载。既然有这么多的规定,何以还会屡次发生类似悲剧?

原因很简单:相关禁令没有被有效执行。一是因为执法主体不明,这一点是该规定的最大软肋;其二,相关执法部门执行起规定来常常是“运动式”的而不是长效的。实际上,一个县城内公立、私立学校都是比较固定而有限的,相关部门只要经常“盯紧”这些有限学校的校车,这些黑校车就不会如此横行。

就在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专门规范小学生校车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该标准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还从一般要求、上部结构强度、坐椅、护板、出口等12个方面“全面规范”小学生校车的安全。

如此“全面”的管理标准,真的能规范校车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因为目前,就连黑校车或校车超载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何谈能够去如此“全面规范”校车?更何况,有民办学校校长对此还表示,一辆“符合规定”的新校车的成本开支一年就数以万计,而一所中等规模的学校一般至少也需要7~10辆校车,这对许多学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显然,如果相关部门一定要严格执行这样的校车新规,一些学校就有可能为节约校车数量和开支而搞超载。“校车”符合规定了,但是,车上所坐的学生数却是“灵活”的,相关执法部门稍稍放松一下执法力度,超载现象就会再次发生,这与黑校车问题同样严重和可怕。

由此看来,“4岁女孩命丧黑校车”决非“黑校车”或“校车”的罪,而在相关制度的决策者能否出台更符合实际、更有效的管理规定,相关执法者能否真正严格执法。否则,即使是国家相关部门有了新的校车管理规定,也注定消除不了类似“校车杀人”的悲剧。

(《新京报》2010年3月1日)

训练提示:本篇文章对黑校车超载导致孩子因呼吸困难死亡展开了一系列论述。第一段讲述的新闻事实就如一幅悲惨的画面刺激着人的视觉与内脏感觉,这种具体的感受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并用这种感受把思维引向情感,这对播读愿望的调动是有益的。

在训练中要注意形象感受与逻辑感受的结合,所以主体部分的播读要在结合国家政策与社会实际,加深感受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透过各层、各段、各句去理清整篇的序列和脉络线,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构思意图,将形象感受与逻辑感受统合为整体感受,服务于表达。

五、专稿类稿件

铁肩担道义柔肠爱人民——记云南女检察官杨竹芳

李倩吉哲鹏一位平凡的女检察官,在21年的职业生涯中,克己奉公、兢兢业业,承办审查批捕案件1800多件,没有一件超时限,没有一件错案,没有一件违法违纪案,也没有被举报或投诉。

她把检察事业视为自己毕生的追求,把法律公正和人民利益至上视为自己神圣的使命;面对家中接二连三的意外,她坚强地熬过难关,倾力顾全“大家”,尽情温暖小家;她不顾个人得失,用母性的关怀熨平失足少年的受伤心灵,用真情关爱着周围的人们……

这位被称为“杨检”、“杨大姐”、“检察官妈妈”的人,就是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副科长杨竹芳。

杨竹芳眼中的大案与小案

杨竹芳的相貌不像人们想象中的检察官那般威严:个子不高,红扑扑的宽脸,短发微卷,说不到三句话就要笑。她的言谈让人感到蕴含的凌厉,却不咄咄逼人。穿上检察官制服,杨竹芳总是神采奕奕。

谈到这些年所办的案子,杨竹芳总强调:“工作中没有小案子,凡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案件,凡剥夺他人自由与生命的案件都是大案子。”

近年来借安排工作之名骗人钱财的案件屡屡发生。犯罪嫌疑人朱某在2006年以找工作之名诈骗了赵英(化名)数万元现金,但由于案发后未妥善保存证据,公安机关无法立案。

为了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杨竹芳和公安干警连夜赶到近700公里外的香格里拉县寻找汇款凭证。

“从非常绝望到问题解决,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去感谢杨检,可她说这是我们的职责,法律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纵任何一个罪犯!”赵英说。

对于严重伤害公民权益和社会稳定的案件,杨竹芳无一例外地显现出铁骨本色。1999年1月至2002年7月间,犯罪嫌疑人孔某某、曾某某纠集了20多人组成犯罪集团,私藏枪支、管制刀具,在昆明市四区范围内杀人、抢劫、绑架、敲诈勒索、聚众斗殴。

在公安机关将这个犯罪团伙摧毁后,案件的13册卷宗转到杨竹芳手上。案情复杂、人员众多,当晚,杨竹芳办公室的灯光亮了一宿。

提讯,是一场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的较量。面对老练、狡猾的主犯,杨竹芳沉稳冷静,步步为营,终于让事实水落石出。

事后,一名被害人激动地对杨竹芳说:“谢谢检察官!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党和国家依法治国的决心!”

杨竹芳心里总是绷着一根弦:批准逮捕或不予批准逮捕,关系到法律的尊严和个人的命运,这个权力太大,大得让她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办公桌上的卷宗堆得比她还高半个头。杨竹芳说,每册卷宗都是一份尊严、一份人心。一想到错捕、漏捕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命运,损害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稳定,心里的责任感就由不得人喊累了。

“不管多晚,杨大姐都会接我们的电话,研讨案情从来没有不耐烦。”西山区公安分局禁毒大队一中队队长马俊对此深有感触。

和她朝夕共处的侦查监督科科长王霞说,正是这份认真、执著,成就了杨竹芳始终不渝追求维护公平正义的精神品格。

杨竹芳心中的大家与小家

2004年昆明市行政区划调整后,西山区检察院的案件数量急剧增加。最多那年,每名检察官人均年办案数达到190件,而杨竹芳则达到了248件。

西山区检察院检察长景迎宾说,这等于杨竹芳平均1.2个工作日就要办结1件案子。难能可贵的是,她办理的1800余件批捕案件,保持了“四个无”的记录——无错案、无超时限案、无违法违纪案、无被举报或投诉案。

谈到家庭,杨竹芳沉着的眼神顿时柔光四溢。她承认,繁忙的工作会冲淡家庭生活。很多时候,她不得不舍弃一些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应该享有的家庭乐趣,放弃一些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

2008年4月,杨竹芳家中突遭大变。丈夫段建民不幸摔断了四根肋骨,随后又遭遇车祸,两脚骨折,全身多处受伤。

当医生给丈夫下达病危通知书时,杨竹芳号啕大哭。她想起昆明最冷的一个春节,她接手了一起案情复杂、涉案犯罪嫌疑人达16个的色情抢劫杀人案,大年初三在看守所连续提讯了十多个小时,而丈夫和儿子在家里把饭菜热了几遍,亮着一盏明灯等她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