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艺术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用书·艺术综合
9650900000076

第76章 结构主义(1)

结构主义一方面继承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注重作品分析的科学主义传统,并将之发展到极致,另一方面又开启了解构主义的颠覆思想,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与其说结构主义是一个学派,莫如说它是一种研究方法,是关于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结构主义认为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的构造,然后又在它们之间感觉到的那种关系。

结构主义文艺理论的特征

第一、寻求批评的恒定模式。结构主义文论反对印象派一类的主观批评,要求用相对稳定的模式来把握文学,以达到有理性、有深度的认识。

第二、强调艺术研究的整体观。和新批评的细读法不同,结构主义把艺术看做一个整体,强调艺术系统和外在于艺术的文化系统对具体作品解读的重要性。比如皮亚杰就认为,对于个别实体的完全客观的感觉是不可能的,事物的本质不在本身,而在各种事物的构造以及相关的关系。单一的因素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在和相关情境的关联中才有意义。值得一提的是,结构主义所谓的整体乃是分解再组合的一种整体。

第三、探求艺术的深层结构。结构一词,通常是指事物内部的复杂关联,它是不能被直观,而是应凭借思维模式来挖掘、来建构的,这样得到的是文学的深层结构。美国结构主义理论家克劳迪奥·居莱恩在谈及文学史时认为,文学史也有一种系统或结构化倾向,在那缓慢然而又是不停变化的整个文学领域内存在的一种顽强、深刻的秩序意志,这就是文学发展背后的深层结构。

【列维·斯特劳斯】

列维·斯特劳斯,法国人类学家。他对土著人文化仪式和社会等级之间关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成就。在《热带的哀伤》中,他以亚马逊丛林的考察作为材料,分析原始文化仪式的心理机制。其中有个叫卡杜浮的印第安部落,他们在过一个怪异的节日时,妇女会在脸上画上一种线条复杂、图案对称的面饰图绘。这个怪诞仪式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符咒,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可以通过这些意味着平等的对称面饰图案加以象征性地克服。

【索绪尔】

费迪南·德·索绪尔,瑞士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对二十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引申出来的一些普遍性的结构原则,在日后成为结构主义思潮的一些重要方法论的基础,也就是说这些普遍性的语言学原则包含有结构主义的基本思想,这就是索绪尔对结构主义的最主要贡献。

索绪尔认为,声音和书写形式仅是传递意义的符号,任何符号如没有意义,它就不是语言。他的对于符号及其构成关系的强调,导致后人建立了“符号学”。在符号学家看来,现实中任何东西如穿戴、人的行动等,都可视为符号,因而都可以建立一个有关穿戴、人的行动等的符号系统。

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整个抽象的符号系统,言语受制于语言,并使语言具体化。语言是社会性的,是一种抽象记忆的产物,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一种规则的躯干;言语是个别性的,是创造的产物,是一种受经验控制的线性形式,是一个特定制造的事件。语言优于言语,言语的意义源于语言。

二者的关系就如同象棋的那套抽象的规则和惯例与真实世界中人们实际所玩的一盘盘象棋游戏两者之不同。象棋的规则可以说是高于并超越每一局单独的棋赛而存在的,然而,象棋规则只是在每一盘比赛中的各棋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才取得具体的形式。语言也如此,语言的本质超出并支配着言语的每一种表现的本质。因此,人们听说的都只是言语,它之所以能够交流,就在于它体现了语言的规定性,它是人们都共同认可也都明了的规约。人的言语行为尽管千差万别,但都有共同的内在结构(语言)。

能指和所指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作为能指的符号和作为所指的意义的结合。二者具有一种对应的关系,但这种对应关系不是必然的。一个符号可以表达不一样的意义,一个意义也可以由不同的符号来表达。因此,不是事物决定语词的意义,而是语词决定事物的意义。所以,语言是自我包容的关系整体,即结构。它可以自我调节、转换,以便产生新的语词和句子,去适应新的经验。于是,“结构在先”替代了“意义在先”。

共时和历时

索绪尔倡导的共时性观念,同传统语言学一贯以历时态的角度来看待语言有根本区别。传统语言学的历时性观点主张在时间顺序中展开联系,意义只有在符号的时间先后排列中才能呈现,语言被看做是一个命名过程及其产物。

而在索绪尔看来,这是一种误置,他将共时性引入语言学中,主张能指和所指共存于同一空间。如“树”这个词,它表达的是一个概念,即一种木本植物,语音是同概念相联系而不是同现实世界中的真实的树相联系。因此,在语言中是能指和所指发生关系,两者是同时存在的。他说:“可以把语言和一张纸相比,思想在前,声音在后,人们不能切断前面的而在同时不能切断后面的。同样,在语言中,人们也不能把声音和思想分开,或把思想和声音分开。”

事实上,后来的结构主义者正是把索绪尔的各种语言学原则泛化为一切事物的共同性特征,并且将能指与所指、语言和言语、共时性和历时性、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等一系列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对立概念上升为一种固定的二项对立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普遍的结构分析原则,并借用语言学的规则、术语去讨论一切社会—文化现象。而索绪尔关于语言的符号性质、语言符号系统的内部规律更被用来对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用语言学原理对文学的功能系统作出解释,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结构主义诗学和叙事学。

【阿尔都塞】

路易斯·阿尔都塞,法国哲学家,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孟德斯鸠、卢棱、马克思:政治和历史》《保卫马克思》《读〈资本论〉》《列宁与哲学》《自我批评》等。

阿尔都塞在艺术理论方面的主要成果是“意识形态”理论。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特拉西提出意识形态这个概念以来,该词在运用中一度被褒贬不一。马克思将上层建筑称之为意识形态,卢卡契则强调意识形态的否定性,认为它是与物化紧密相关的虚假意识,阿尔都塞则认为意识形态是对个体与其现实存在条件的想象性关系的再现,也多少承认了它的虚幻而非科学的性质,同时,阿尔都塞将意识形态与国家机器相联系,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概念,具有深刻的批判色彩。

阿尔都塞认为,正是意识形态提供了国家秩序的合法性和每个个体在国家机器中的位置,由意识形态给人描绘出一种具有抚慰人心作用的关于社会的想象性幻境。他认为,即使意识形态以一种深思熟虑的形式出现,它也是十分无意识的。也就是说,我们关于社会正义、公正,关于人的权利与义务等信念,看起来是有法学、伦理学、宗教、哲学等理论提供支撑,但其实是为了满足人“想象”需要而拟造的意识形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