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艺术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用书·艺术综合
9650900000014

第14章 戏剧戏曲基础知识与戏剧戏曲史(4)

【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是欧洲少有的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从人文主义出发,对封建衰落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这一历史过渡时期的英国社会做了广泛深刻的分析和描绘,并给予了痛切的批判,间接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情绪和愿望。他创造了一系列欧洲文学的著名形象,这些丰富的形象并非时代精神单纯的传声筒,而是活生生的、从生活中概括出来的有个性有发展的注入了人文主义理想的人物。莎士比亚善于推陈出新,利用民间戏剧传统和古典戏剧传统;他经常在一出戏里安排平行交错的情节,悲剧中插入喜剧的因素,抒情性和戏剧性场面相互交叉,场景随剧情需要而更迭,时间随剧情而压缩或延伸,因此戏剧情节是很生动的。吸收了人民语言、古代和当代文学语言的精华,按人物性格和剧情需要时而诗体、时而散文。早期语言流于华丽,后期日趋成熟,但始终生动而形象。

莎士比亚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1590-1600年。这个时期,他的基调是乐观的,喜剧宣扬爱情可以战胜一切,宣扬个性解放;历史剧反复批判封建专制和封建割据,宣传开明君主的理想,鼓吹资产阶级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对现实的深入而广泛的观察和对他所处的时代的探索,奠定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基础。第一个四部曲是《亨利六世》上、中、下篇加《理查三世》,第二个四部曲是《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加《亨利五世》。其他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

第二期:1601-1604年。这个时期的悲剧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作为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的人文主义者的软弱性和不可解决的矛盾。当他所提倡的道德改善不能解决社会矛盾时,同情人民疾苦,但不能把人民转换为斗争的力量,只靠个人作用,强调思考力量,这样的矛盾必然产生悲剧。他的悲剧创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批判性质,而且在当时可能达到的程度上最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他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他们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性格,也反映出作者的理想。他们被消灭肉体,但取得道义上的胜利。悲剧的矛盾也往往表现为主人公内心的斗争。人物性格更具发展的特点,往往是在外界斗争和内心斗争中随着复杂剧情的进展而揭示出来的。情节的安排、悲剧气氛的渲染、语言风格的变化,都和主题紧密配合。这时期创作了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其他有《雅典的泰门》《科利奥兰纳斯》《安东尼与克利奥佩特拉》。这个时期他的喜剧也有悲喜剧的性质,如《特罗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

第三时期:1608-1613年。人文主义者在封建王朝的压制下找不到出路,莎士比亚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作品有《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本·琼生】

英国戏剧家,作品有悲剧《希杰那斯》、喜剧《伏尔蓬涅》《炼金术士》。

【托玛斯·戴克】

英国戏剧家,代表作品有《鞋匠的节日》。

【菲拉斯特】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喜剧,由波门和弗莱彻合作而写。

【威伯斯特】

英国戏剧家,代表作品有《白魔鬼》《玛尔菲公爵夫人》。

【古典主义戏剧】

戏剧流派之一,在欧洲17世纪盛行的古典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下形成,到19世纪浪漫主义戏剧兴起后逐渐消失。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强调人物要表现人类的本质;悲剧与喜剧界限分明,不能混杂,提出三一律作为创作的金科玉律,强调结构严谨和语言的质朴典雅。古典主义戏剧在法国发展得最为完备,代表人物有高乃依、拉辛和莫里哀等人,代表作品有高乃依的《熙德》、拉辛的《安德洛玛刻》、莫里哀的《伪君子》等。

【三一律】

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也称“三整一律”,它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彼尔·高乃依】

法国剧作家,诗人。创作了法国第一部古典主义悲剧《熙德》,另有《贺拉斯》《西拿》《波利厄克特》等作品。

【拉辛】

法国剧作家、诗人。创作有《安德洛玛刻》《费德尔》等作品。

【莫里哀】

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善于运用民间戏剧传统,结构严谨,冲突鲜明,未受三一律的束缚,人物形象塑造丰满,集中、夸张、概括性强,人物的语言和性格吻合。多用亚历山大体,有时用自由体,吸取了民间语言。代表作品有《伪君子》《吝啬鬼》《丈夫学堂》《太太学堂》《唐璜》《恨世者》《屈打成医》。

【布瓦洛】

法国著名诗人、美学家、文艺批评家,最重要的文艺理论专著是《诗的艺术》,这部作品集中表现了他的哲学及美学思想,被誉为古典主义的法典。

【卡尔德隆】

西班牙剧作家,代表作品有《人生如梦》《隐居的夫人》《忠贞不渝的王子》。

【盖伊】

英国剧作家,作品有《乞丐的歌剧》。

【谢力丹】

18世纪英国最为著名的喜剧作家。作品有《情敌》《造谣学校》。

【启蒙主义戏剧】

启蒙主义戏剧开始于17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该流派主张自由地描写资产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打破古典主义戏剧“三一律”等法规;主张取消戏剧在体裁、题材方面的严格悲喜划分,创造出“正剧”这种新的戏剧类型;主张对话以散文而不再是诗体、韵文进行创作;强调戏剧的现实性和战斗性,把辛辣的讽刺和严密的说理相结合。代表人物有博马舍、哥儿多尼、莱辛、席勒等。

【伏尔泰】

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他的悲剧形式上是古典主义的,内容却贯穿着启蒙主义,作品有《布鲁图斯》《扎伊尔》《中国孤儿》。

【狄德罗】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教育理论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他反对古典主义狭隘的美学观点和清规戒律,要求艺术民主化,提出戏剧是反封建斗争的有力武器之一。他主张市民剧代替古典戏剧,创造了介乎悲喜剧之间的正剧,认为戏剧要有教育作用,反映现实。作品有《私生子》《家长》。

【卢梭】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百科全书》的撰稿人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伊丝》《忏悔录》等。他认为戏剧迎合观众爱好,刺激他们的感情,对社会风俗有百弊而无一利。

【博马舍】

法国喜剧作家,有正剧《欧也妮》《两朋友》,喜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又名《防不胜防》)《费加罗的婚礼》《有罪的母亲》。

【席勒】

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戏剧作品有《阴谋与爱情》《堂·卡洛斯》(标志从狂飙向古典主义过渡)、《华伦斯坦》三部曲(《华伦斯坦的阵营》《皮柯乐米尼父子》《华伦斯坦之死》)、《奥里昂姑娘》《威廉·退尔》《强盗》。

【莱辛】

德国启蒙戏剧的代表人物,有著名的理论著作《拉奥孔》《汉堡剧评》,在剧作上有市民悲剧《萨拉·萨姆逊小姐》、喜剧《明娜·封·巴尔赫姆》、悲剧《艾米丽·迦绿蒂》、诗体剧《智者纳旦》。莱辛要求戏剧要反映德国现实,提倡市民剧;号召向莎士比亚学习,多反映资产阶级的情感和想法;要求反映客观现实,刻画人物要合乎内在可能性;描写东西要区分主要次要,把注意力放在本质的事物上;关于历史剧,他认为剧作家不是历史学家,不要追究历史细节,人物性格要符合历史环境。

【歌德】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作品有悲剧《哀格蒙特》《伊菲革涅亚在陶洛斯》《托夸多·塔索》、诗剧《浮士德》。

【浮士德】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花了60多年心血完成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分五幕,二十七场。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第一部主要是知识悲剧和爱情悲剧,第二部包含了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表面上,浮士德的确是说了“请一刹那停留”而输了,但实际上,浮士德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纵使犯了很多错误,但从未停滞僵化。

歌德通过浮士德一生的发展,概括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进步人士不断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热爱生活的过程,描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内心和外界的矛盾,以及他们对于人类远景的想望,其实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幻景。

浮士德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它可以被看成一部欧洲文艺复兴以后三百年资产阶级精神生活发展史。它的悲剧意义反映出德国资产阶级和德国封建社会的鄙陋状况之间的无法调和的矛盾。

在艺术结构上,第一部紧凑而自然,第二部内容过于丰富广泛,有的地方庞杂、有的艰深难以理解。语言风格也是变化多端,严肃和诙谐、壮丽和轻松。这部悲剧既不是古典主义的也不是浪漫主义的,而是二者的结合。

歌德不仅是德国的,也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著作反映了他那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以及对于将来社会远景的设想。同时设想和现实的距离很大而产生的矛盾在著作中也常有表现。

【哥尔多尼】

意大利著名的启蒙主义喜剧家,他要求喜剧忠实地反映生活,反对三一律和盲目崇拜亚里士多德,提倡性格喜剧,强调正面和反面性格的对比,使喜剧起更大的教育作用。作品有《封建主》《女店主》《老顽固们》《乔嘉人的争吵》。

【冯维辛】

俄国剧作家,作品有《旅长》《纨绔少年》。

【浪漫主义戏剧】

戏剧的主要流派之一。作为特定的历史现象,它是19世纪前期在欧洲法、德、英等国兴起的戏剧流派。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续启蒙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进一步打破古典传统,张扬激情。具体而言,从产生的背景来看,它坚决反对、冲破一切古典主义的既定规则,是作为一种公然反叛的力量而崛起的;从创作思想来看,它崇尚主观,强调艺术家的激情、想象与灵感,既无视艺术程式的束缚,也不受生活真实的局限;从艺术形式上看,它常用强烈的对比和夸张,使舞台上色彩斑斓,自由多变,充满机巧和突转,处处出奇制胜。

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被认为是浪漫主义宣言,《欧那尼》则是战胜古典主义的标志,当然浪漫主义戏剧有很多不足之处,结构松散,不能持续长久等。

【雨果】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品有《欧那尼》《克伦威尔》《吕布拉》。

【大仲马】

亚历山大·仲马,人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写有剧本《享利第三及其宫廷》。

【小仲马】

亚历山大·小仲马,大仲马之子,法国著名文学家,社会问题剧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小说《茶花女》,后被改编为话剧,它赞颂了玛格丽特出自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话剧一上演,立即轰动了整个巴黎。小仲马从此后专门从事话剧创作,其他比较有名的作品有《私生子》《金钱问题》《放荡的父亲》《欧勃雷夫人的见解》《半上流社会》《阿尔丰斯先生》《福朗西雍》等,大都以妇女、婚姻、家庭为题材,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感情真切自然,语言通俗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