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9650600000049

第49章 灾难剧(4)

(二)崇高之美

崇高美又称为壮美或者阳刚之美,“其基本特征都是在体积上超乎寻常,或在强力上超乎寻常”。灾难剧中的崇高既不是指形体上的巨大,又不是指力量上的巨大,而是主要表现在人的道德品质的伟大上。

电视剧《抗洪英雄高建成》塑造了一位崇高的抗洪英雄高建成,这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这位英雄舍己为人,在生死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自己却被洪水卷走。《生命烈火》塑造了一批在“非典”时期的英雄,江萧回京后坚守在第一线抗击“非典”;警察丁捷负责的小区成了“非典”的重灾区,他既要与“非典”疾病做斗争,又要查找突然走失的江萧父亲的下落。《震撼世界的七日》中的派出所所长刘北川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首先想到的是中学生们还在上课,于是他迅速到达现场,忙于救别人的孩子,却没来得及将自己的儿子救出。当他走近儿子却去救别人时,儿子说:“爸,我恨你,但我更爱你!”在这里,平凡的人成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在与灾难的斗争中,他们迸发了崇高的人格力量。这里的“崇高”“具有广泛的、积极的社会意义,它们将影响到所有的民族或全人类的生活”。

同时,灾难剧对崇高英雄形象进行了艺术化处理。一方面,英雄的崇高行为具有集体性,其拯救是一种集体性的拯救,而非超级英雄式的个人拯救。与好莱坞灾难大片中的超级英雄相比,灾难剧中的英雄显得没那么神奇,没那么智慧超群,甚至那个拯救者还可能是社会的另类。譬如《一级恐惧》就塑造了一个傻里傻气的“英雄”,剧中瘟疫发生后国内都找不到治疗的有效药物,就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抑制瘟疫扩散的解药出人意料地来自一个傻子喝的茶中。一个整天唱着山歌,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一无所知的人却成为了这场灾难的拯救者。当然,这位“英雄”的横空出世还是建立在集体力量的基础之上的。在灾难剧中,一旦灾难爆发,走在最前面的是集结而出的军队,成群结队的警车、救护车和消防车,这些集体的力量是拯救受难者的基础与保障。《震撼世界的七日》中7天的救援行动完全体现了集体的力量,从一开始军队就从汶川的四个不同方向同时开挖,打通进入北川的生命线。不论救援者来自何方,都在集体的拯救行动中隐没个人化的自己,有的只是群体的力量。

同时,灾难剧中的英雄形象还具有符号化的特征,而符号化的处理又主要体现在服装颜色上。如“绿色”代表了军人和军队,他们是灾难救助的第一保障,有铁的纪律和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总是在最需要的地方及时出现。《震撼世界的七日》中蒋团长带领士兵摸着山路,徒步进入山区,为村民带去了急需物品,并把全村人从山里带出来送达安全地带。“白色”是拯救者中的医生和护士,他们就像天使一样,在手术台上把灾难中受伤的人从鬼门关里拉回来。“橙色”是消防员衣着的颜色,他们是灾难救助中的工兵,哪里有技术难题,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是救助中技术最好、设备最完备的人,无数的救援难题在他们手中被克服。还有“深蓝色”是警察衣着的颜色,他们就是灾难中秩序的维护者,有警察在就有秩序在。绿色、白色、橙色、深蓝色,这四种颜色构成一组英雄的符号,勾画出一幅感天动地的英雄图谱。

总之,灾难剧的悲剧美和崇高美“以其独特的审美形态表现着人类发展进步过程的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第三节灾难剧的现实意义与史料价值

一、灾难剧的现实意义

从上古时期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十日”、“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到祖先关于自然灾难的最早记录。由于当时科技水平不发达,人们无法对灾难进行正确的解释,只能通过神话的形式来表达对自然灾难的恐惧。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的力量在自然面前曾被无限放大,但是,面对地震、洪水、火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仍然恐惧无奈、束手无策。我们如何面对灾难?灾难来临我们应该怎么办?灾难未来之前,人与自然又该如何相处……无数个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而灾难剧的出现,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灾难方面无疑具有特殊的贡献。

(一)警世意义

1.警示观众灾难的突发性

灾难剧中灾难发生的时间短、速度快,犹如在平静的水面上突然投下一枚炸弹,迅速激起人们的恐惧。以《一级恐惧》为例,剧中两个十八里坡农民误打误撞地打开了一个病菌瓶之后,瘟疫迅速蔓延,一夜之间就夺去了数条人命。随后瘟疫迅速扩散至整个村子,所有村民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原本平静的十八里坡变成了满是军队把守、能进不能出的“隔离村”;《唐山大地震》中,入夜前还是风平浪静的唐山,在震后很快变成了一堆废墟;《惊涛》中,学生在教室里复习功课准备高考,长江突发的洪水,其汹涌的水流迅速淹没了教室及整个村庄。在灾难题材电视剧中,“自然”往往化身为突袭人类的恶魔,不给人类任何反应的机会,短时间就制造出一片混乱。

2.引领观众认识灾难的巨大破坏力

一方面,灾难剧中的灾难对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唐山大地震》中地震夺去了26万人的生命,整个唐山城被夷为平地;《震撼世界的七日》展示汶川地震在7天中使10多万人离我们而去的悲惨场景;《惊涛》中洪水爆发、堤坝决裂以及洪水冲毁村庄;两集单本剧《抗洪英雄高建成》描写了1998年的长江洪水不断吞噬人类的家园,其所到之处都变成了汪洋大海,画面中的人们只能站在屋顶上等待救援。在灾难剧的叙事意象中,除了洪水和地震这样的灾难破坏力惊人,还有突发的疾病也对人类造成巨大威胁。譬如,2003年各地方电视台制作的《生命烈火》、《21天》等电视剧就描绘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非典”灾难。这些醒目的数据和震撼的画面足以体现灾难的巨大破坏力。另一方面,灾难还造成了人们的精神创伤。以电视剧《唐山孤儿》为例,片子开头佑杰、佑宁和佑聪三人都在父母的庇护下快乐地成长。但是,唐山地震的突然爆发,使他们失去了双亲,成了孤儿。从此,他们不仅要面对生活的困境,更需要医治地震所造成的精神创伤。佑杰在舅舅家常常要忍受舅妈的冷眼相对,独自承受孤苦伶仃的境况。她经常会跑到父母亲遇难的地方大哭一场,向父母的在天之灵祈求庇护;佑宁由于失去双腿行动不便,对那些四肢健全的人既嫉妒又羡慕,又因爱情上惨遭歧视,所以她特别怨恨命运不公;还有年龄最小的佑聪在外婆家承受成长的烦恼,同龄孩子耻笑他是一个没有爹娘的孩子,外婆外公又无暇照顾他,因此他的性格就在不断受到伤害中无序地发展。剧中佑杰、佑宁和佑聪三个孤儿的精神医治史其实就是活生生的灾难破坏史。

灾难,在人类的生命中留下一道重重的划痕,美好的爱情失去了依托,温暖的亲情只剩下寒冷,灾难剧中的灾难不仅摧毁了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可怕的是摧毁了人的精神。然而,正是因为如此,生命才显得愈加可贵。

(二)醒世意义

今天,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人们曾一度忽略自然规律的存在,过度开发自然资源,随意破坏生态环境,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多力量大”等人定胜天的论调影响下,“灾难”似乎成了一个禁区,直到1996年电视剧《一级恐惧》的出现,才让灾难剧出现在电视荧屏上,从而,在深层次上表达了“人未胜天”的思想,具有一定的醒世作用。

灾难剧《抗洪英雄高建成》和《惊涛》中的洪水来势汹汹,冲垮房屋,淹没庄稼,卷走牲畜,甚至将人也一道冲走;《唐山孤儿》、《唐山大地震》和《震撼世界的七日》中的地震使建筑物大面积坍塌,许多生命骤然离世。《唐山大地震》中,虽然周海光等人已经预知到了地震的发生,但因无法计算出准确时间,结果唐山城仍然在地震后成为一片废墟;《生命烈火》、《让我们记住》和《21天》中的“非典”爆发,人们却对它无可奈何,那些每天都在不断增加的死亡人数、确诊人数和疑似病人人数恰恰说明了:目前仍然还有一些无法医治的疾病在威胁我们人类的生存。正如同2009年播映的好莱坞大片《2012》所展示的,影片中人类对神秘莫测的自然灾难仍无可奈何,只能建造现代的“诺亚方舟”来躲避灾难,延续人类文明。总之,灾难剧正是通过对“人定胜天”论的颠覆,警醒我们生活中还有痛苦,还有悲剧。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具有其自身的内在结构和发展规律,人类暴力式的开发和探索必然导致自然反常现象的发生,其中一部分灾难就是人类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灾难剧正是借对灾难题材的表现对人类敲响了警钟。

二、灾难剧的史料价值

灾难剧还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灾难剧中人们用手机、DV、摄像机等抓拍下来的纪录性画面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这是直接层面的;另一方面,灾难剧在题材开掘上填补了灾难表达的空白,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电视剧的创作类型。首先,无论灾难剧的题材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其拍摄的场景与布景基本上是在灾难现场,这些场景的选择本来就使画面具有了历史价值。其次,民众用手机、DV、摄像机等记录下来的灾难画面实现了对现实的完整再现,《震撼世界的七日》中就直接截取了央视报道中北川县城震后一分钟的手机视频,视频真实地记录了地震时的混乱场面。相同题材的国产灾难大片《超强台风》为了刻画台风灾难的历史时刻,运用了黑白影像来记录台风专家回忆1956年的那场台风:人们挑着担子,扛着沙袋,迎着凶猛的海水往海岸堤坝上冲,有的人冒着生命危险跳入海水中。突然一个大浪打过来,堤坝决堤,堤坝上的人都被卷入大海中。但是人们没有害怕,随着嘹亮的号角分批次地往上冲与台风进行顽强的斗争。这段黑白影像真实地记录了1956年沿海人民抗击台风的过程,这段视频完全可以作为研究抗击台风的历史资料保存下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主张电影是“对于现实的密切关注,并在电影作品中忠实于真实事件与人物的再现,使文学故事性消失在如同新闻报道的实际生活的虚实状态中”。众所周知,电影是胶片的艺术,电视剧是录像带的艺术,作为最接近于百姓生活的大众艺术的电视剧的本质也同样是最大限度地对物质现实进行复原,而物质现实的复原从本质上说就是对历史的最大限度的保存。

我们看到,与国内外已经比较成熟的灾难电影相比,灾难剧尚处于起步的阶段。目前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灾难剧多“急就章”、缺乏沉淀,大多数作品创作年份与现实中灾难发生的时间非常接近,自然灾难发生的年份往往是创作的高峰。当然,这与同步纪实反映方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好的作品需要沉淀,需要一定的“间离”。中国灾难剧往往艺术性较差,主旋律意识强于艺术表达,作品的宏大叙事盖过了个体形象的呈现,“高大全”式人物代替了大时代下小人物在灾难中的命运思考,灾难变成了宏大叙事的欲望对象和英雄人物的政治宣传,结果使作品的艺术性大打折扣。再如,对于灾难剧来说,灾难场面的刻画本来就是该类型的重中之重,但在作品里面却没有得到充分表现。虽然模型的使用、活动遮片和数字合成等技术已经在使用,但画面仍不够震撼,缺乏真实感。

灾难剧刚刚上路,未来的发展任重道远。唯愿灾难减少,而灾难剧可以迅速发展,可以让人们在虚拟的影像中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