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9650600000010

第10章 青春偶像剧(3)

(三)偶像:梦的实现

弗洛伊德说“梦是欲望的满足”,而青春偶像剧的出现,就是我们对“身体”重新热切关注的标志之一。有学者这样为偶像分类,“根据偶像的外表和内在特质,可以简单地区分两类:身体偶像和精神偶像”。这也为我们研究青春偶像剧中“偶像”的因素提供了一个角度,我们不妨结合“身心关系”来重新审视青春偶像剧。

1.完美的“身体”之梦

如今,身体已经由“私有化的身体”转化为“公共的身体”,各类选美大赛、广告、影视剧作品始终都把“完美的身体”作为吸引眼球的亮点,“所以,‘性’在这里真正具有了公众性意义,而不仅仅是异性的‘性’”而青春偶像剧也是人们可以大大方方地欣赏异性身体的一种公开而便捷的方式。青春偶像剧正是用青春的身体,和城市的钢筋水泥抗衡,为观众制造一种从视觉到心灵的享受。《将爱情进行到底》播出后,我们记住了徐静蕾和李亚鹏剧中清纯美好的形象,他们的装束也一度成为很多年轻人模仿的对象。《将爱情进行到底》之所以可以成为一座里程碑,除了它是“第一”之外,的确在当时条件下打造了一批引领时尚的“青春偶像”;而之后的《红苹果乐园》、《星梦缘》干脆模仿台湾地区的《流星花园》,以五个花样美男做噱头,观众在其中可以欣赏到“身体偶像”的“青春之美”;《好想好想谈恋爱》中四个女孩子不断改变各种形象,这种刻意经营和展示的“身体之美”也收到了良好的回应,成为该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后天美女》光看片名就知道它是展现丑女孩如何变美的过程,在女主角陈美“变美”的过程中,很多观众也找到了变美的信心和小窍门;与之相仿,《丑女无敌》除了借其中一些俊男美女充分地展现“身体偶像”的美感外,更是借丑陋的“无敌”形象气质的改变为观众提供一些“美的资讯”;目前为止,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应该是湖南卫视与天娱传媒合作的《一起来看流星雨》和《一起又看流星雨》,这两部作品都请了港台方面的造型师,在形象设计方面不遗余力,为观众打造出了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

“以往我们进行艺术欣赏时,对身体的参与往往不以为然,而总是热衷于精神和心灵的享受,以至于将身与心当做两个不同的独立实体,这实在是一种误导。其实,身与心是如此的紧密,心智的生活依靠身体经验,决不会与身体脱离。”是的,我们无须回避“身体之美”,这也是“青春”最美好的一部分。没有身体,心也就无所归依。

2.完善的“心灵”之梦

“偶像”除了要满足普通人对青春“身体之美”的渴望,还必须要在精神层面上起到引导作用。“青春偶像剧和‘大众罗曼司’或者‘言情小说’在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是一种消闲的文化产品,是能够为大众提供心灵梦幻、精神安慰的新兴影视剧类型。”以青春偶像剧为载体,我们看到了西方文化、日韩文化对中国社会心理的影响。韩国菜肴的流行、日韩服饰的大行其道,这些都可以看做是日韩青春偶像剧对中国受众的影响。他们在出售“青春偶像剧”的同时,也在出售一种“梦想中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不过,这些现象也让我们反观我国内地青春偶像剧的影响力,暴露出了我们电视剧制造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尽快树立我们自己的偶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近两年内地青春偶像剧正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奋斗》中的男女主人公面对初出校园后事业的不顺,表现出的不是气馁,而是一往无前的冲劲。该剧为当代青年塑造了一群可供学习的“精神偶像”;《我的青春谁做主》则把三个坚持梦想、忠于爱情的女孩子鲜活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可以说,每一部青春偶像剧都是一个“造梦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灰姑娘嫁给王子,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正是这种“梦”的完成让我们在处处碰壁的现实中得到些许安慰,这也是青春偶像剧存在的重要原因。

诚然,也有学者对青春偶像剧这种“梦”的特质不屑一顾,然而如潘知常所说:“大众正是通过这些东西实现了一种心灵的无言而诡秘的默契:灵魂的焦灼和骚乱被温柔地抚慰,埋藏在心中的早已黯然萎缩了的梦又一次不同寻常地上演,蒙尘多年、喑哑无声的生命琴弦突然间被一只冥冥之手拨响,内心世界中无数琐细、纤弱、难以启齿的东西,瞬间汇成愉悦的生命漩涡……苍白的生命因此充盈了绿色的希望。试问,这有什么不好呢?”。

(四)偶像:圆的向往

“圆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它与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如太极之圆、圆满之圆,中国人喜欢用诗意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一切。同样,我们可以看到,青春偶像剧自始至终也都在追求一种“圆”的完满与和谐。

1.偶像的“完满”

首先,就整体而言,我国内地青春偶像剧展现了一种阴阳和谐,女性不像日韩偶像剧那样对命运掌握能力那么差,男性也不像韩剧那样从外形到性格颇为“女性化”。我们看到,韩国偶像剧中的爱情多是女性处于主导地位,女性常常像“金三顺”一样勇敢、执著,而男性则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在两个以上的女性之间犹豫不定。而这样的情节就很少在我们的青春偶像剧中出现,因为我们的文化是强调阴阳和谐的,这是我们的民族心理所决定的。从开山之作《将爱情进行到底》中,我们就能看到,杨铮不愿意依附女朋友的家庭,从最初放弃文慧到最后选择若彤,都是杨铮自己的选择。他有决定自己命运的能力。

同样的,我们的青春偶像剧中女性从生理到心理大多都是健康的,几乎没有“病歪歪”的林黛玉,她们和男人一样有对命运的决断能力,但同时也并不像“金三顺”那么生猛。《奋斗》中的夏琳、《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的三姐妹应该是内地青春偶像剧中的代表人物,她们勇敢、独立,有担当,可与男人站在平等的位置,讨论共同的未来,真正地体现了四个字:男女平等。

2.故事的“圆满”

中国人讲究团圆之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说:“全本收场,名为‘大收煞’。此折大难,在无包括之痕,而有团圆之趣。如一部之内,要紧脚色共有五人,其先东西南北各自分开,到此必须会合。”“大团圆”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也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中一种传统的结局定式。人们喜欢看见善战胜恶,坏人遭报,这种心理放在爱情中,就是人们喜欢看到“有情人终成眷属”。青春偶像剧就是暗合了人们这样的心理。就目前内地已播出的青春偶像剧来看,除了《我们遥远的青春》外,其他都是以喜剧结局收场的。《将爱情进行到底》中杨铮虽然没能和“最爱”文慧在一起,但还是和“次爱”若彤走到了一起;《好想好想谈恋爱》中就连最喜欢游戏人间的毛纳也在云南遇到了真爱;《丑女无敌》中的林无敌虽然丑得“看哪儿毁哪儿”,但最终还是赢得了职场和情场的成功;《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虽然天生笨拙,但还是凭借努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士兵……我们看到,剧中的主人公会“经历风雨”,但最终必将“见到彩虹”,他们要么事业经历挫折但最终找到定位,要么爱情经历波折但最终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青春偶像剧的故事从整体上给人一种“祖国江山一片红”的喜庆完满之感。

二、青春偶像剧的故事类型

正如我们之前所分析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内地青春偶像剧不可能只以“爱情”为主要表现对象,它更多展示了青年人在青春时节的情感、生活、能力等各方面的“成长”。正因为这样,我们看到“中国内地式的青春”发生地一般集中在四个地方:纯净的校园、与校园环境颇为相似的军营、以“格子间”(办公室)为代表的简单社会环境和年轻人暂时的居住地,我们不妨以此为标准把内地青春偶像剧分为四种类型来研究。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以这四个典型环境划分内地青春偶像剧的类型,并不是说某一电视剧的故事只单纯发生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而是说,这类电视剧的主要故事情节多是发生在这一环境之中。

(一)校园民谣

校园环境简单、干净,校园生活轻松、美好,“校园”是“青春”最美的承载物。这无疑是一个妥帖的选择。以《北京夏天》、《红苹果乐园》、《星梦奇缘》、《恰同学少年》、《一起来看流星雨》、《一起又看流星雨》、《大女当嫁》等一批优秀电视剧为代表,这类青春偶像剧多以校园为故事的主要发生地,即使其中也会涉及社会环境,但只是作为点缀而已。这类故事演绎的是最简单的“纯情之爱”,最复杂的顶多就是“三角恋”,而其中多余的那个“角”往往也都是自作多情,结局都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整个故事都像《同桌的你》所吟唱的一样,是一首简单纯美的校园民谣。比如《红苹果乐园》、《星梦奇缘》的故事就发生在艺术表演类学校,主人公都是“美男”,再加上“灰姑娘”式的清纯少女,故事的纠葛也都是“你爱我、我爱他”式的简单故事,这类作品还都是“十六岁花季”一样简单明朗的故事。2009年由湖南卫视和天娱传媒合作的青春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再现了2002年《流星花园》的风采。该剧所有剧情都是在贵族大学“艾丽斯顿商学院”进行的,全剧围绕90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展开,讲述了慕容云海、端木磊、楚雨荨、于馨等这样一群年轻人之间的友谊与爱情故事。《恰同学少年》塑造了青少年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等一批偶像,以清新的风格、励志的主题为这种校园民谣式的青春偶像剧调入了亮丽的红色,为青春偶像剧的类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可以把《恰同学少年》看成是青春偶像剧和革命历史题材的一种成功嫁接。

其中,较有意思的是2010年播出的《大女当嫁》。与这一类型的电视剧主人公不同,该剧女主人公并不是在校的学生,而是一所高职学校的老师,而她的三段爱情中两位男主角都曾是她的同事,剩下的那一位也是学生的家长。同样是由于校园环境的单纯,“大女”姜大雁虽然身份是一位教师,但由于其心地单纯,与正在读书的大学生并没有太多不同。如果说,在《大女当嫁》之前出现的“校园民谣式”的青春偶像剧的主人公都是“同学关系”的话,《大女当嫁》的男女主人公则是“类同学关系”,他们是校园中的“大同学”。这类作品由于人物关系简单,故事情节也不复杂,故事结局又和童话故事无异。所以,它们就像一曲曲校园民谣,简单纯美,让观众想到的是情窦初开的美好年华。

(二)“格子间”神话

如果说有什么空间可以做现代白领的代名词的话,那么,非“格子间”莫属。格子间的出现拆除了传统办公室的围墙,也拆除了彼此之间的隐私,拉近了身体的距离,又隔开了心灵的距离。对刚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格子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事业的起跑线。《真情告白》比较典型,它讲述了大学毕业生许诺进入威臣广告公司后,经过艰苦的打拼赢得事业和爱情双丰收的格子间神话;《卓尔的故事》,不仅是卓尔,她的好友丁丁、桃子,三个女孩都独立坚强,在事业和情感上,不断创造着神话一般的奇迹;而《奋斗》里的陆涛,遇到困境了,天上就掉下个有钱的生父,让他一帆风顺地进了大公司,即使走投无路了,还有朋友提供给大家一个“心碎乌托邦”,用来疗伤;最夸张的自然是《丑女无敌》了:一个“看哪儿毁哪儿”的丑女孩,凭借自己的智慧赢得了友谊,赢得了事业,赢得了爱情,这恐怕是最大的神话了。

近年较为成功的作品当属《我的青春谁做主》以及《杜拉拉升职记》。《我的青春谁做主》把《奋斗》中很多虚无缥缈的口号式的台词风格剥离出去,代之以真实的情感和更为贴近现实的情节,是这类青春偶像剧的巅峰之作;而《杜拉拉升职记》中杜拉拉正直善良,在职场上更是积极进取,善于把握机会,面对困难甚至有一点“钻牛角尖”的劲头,正是凭借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杜拉拉的职场生涯一路上升,有观众甚至把这部电视剧称为“白领生存宝典”,“杜拉拉”更成为了年轻人心目中的“东方不败”。在这类作品中,我们看到主人公尽管也会经历“困难”,而不是“苦难”,但基本上都会在社会中取得成功,在导演镜头中的社会显然是一个被粉饰了的“乌托邦式的”社会。在这类故事里,社会是一个大的泳池,年轻人只管去扑腾就好了。真有危险了,自会有“救生员”从天而降将你打捞出水面。剧作者们可谓抒写了一个又一个的“格子间”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