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9632000000025

第25章 现代经济文化理论与社会经济发展探索(5)

若我们研究市场经济,讲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离开具体的文化历史与现实,必然离开了我国国情,其理论难免偏颇和不符合实际。因为,离开了中国文化和经济文化历史基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事实上是难以建立起来的,同样,研究市场经济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也不能离开我国经济文化现实,不能离开文化力的创造和调动,否则,经济的发展与文化发展脱节,经济文化发展与人的发展脱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发展将是不可能的。甚至,思维和视角的偏斜,将造成行为的短期化,片面化,带来巨大损失,不利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文化力”一词,首先表明了人类文化发展不是抽象的,它有具体的内容和表现形态;其次,它还表明“文化力”不是凝固不变的化石,它的变化要同一定的经济环境相结合,并与经济发展互动作用,文化力度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是充满生机与活动的。在“文化力”的研究中,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它有别于一些专门研究经济或文化学科使用的概念。将它作为现代经济文化的范畴,能引导我们研究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新问题,重视实际生活中现代经济文化的实践,还可以促使人们以综合的观念和新的理论思维去探索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复杂规律。若以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来审视,科学的发展基于趋势是交叉和综合化,科学的研究方法更重视从系统的整体的角度来分析自然和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力”的提出有利于我们从经济文化科技以及人的发展相结合来探索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无疑具有方法论和实践论意义的。由此,我们把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力定义为:市场经济活动中产生和蕴涵的,推动经济文化紧密结合发展、协调变化过程中,以人为主体,通过人的活动所显化出来的精神力与物质力的综合结合力。

3.当代社会经济理论应加强文化力研究

现代经济文化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地达成共识,文化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在驱动力。无论是世界历史还是中国历史,凡重大的社会变革,无一不是文化力的作用推动社会最终完成质的飞跃。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化将欧洲由奴隶社会推进到封建社会;古代中国先秦文化拉开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序幕;欧洲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成;若没有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人民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斗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将有更多的摸索。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高度发展,使人们陷入了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困境,不得不又一次地依靠文化力来解决问题,“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就是文化力的有形体现。近几年来,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都已注意到文化力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21世纪的经济赛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 “当今世界上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知识的较量。只有在知识上领先的国家,最终才能在新文明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今天,“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协调发展。这种一体化趋势引出的重要结论是,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价值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文化和教育,加强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开发,以构成推动社会发展的文化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的时刻,对文化力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加以深入研究,对于促进文化建设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二)文化力与社会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因素。文化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文化作为人的创造物,一旦形成就对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产生巨大的作用。文化通过对人的作用,提高人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首先,文化发展帮助人完成自己本质的实现。人的本质特征就是创造对象世界,改造自然和发展自身,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先是用木棒、石器显示自己与动物不同的本质和特征,接着用火、特别是弓箭的发明和使用显示自己特殊的智能;后来,人类学会了制陶术以及养植生物,提高了生成能力,再后来,人类掌握了铁器的制造以及由此而来的火器的应用和文字的发明,把自己推向一个文明时代,从而显示自己作为人的才能。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认为,“人类是从发展阶梯的底层开始迈进,通过经验知识的缓慢积累,才从蒙昧社会上升到文明社会的。”摩尔根所说的知识经验就是文化。

其次,文化具有塑造人的功能。人一出生,就处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特定时空约束下文化的状况,使人受到文化的熏陶。在文化氛围中普遍流行的价值观、伦理观、生活方式等都会在他身上得到充分体现,进而影响他的思维方式、价值标准、伦理原则和行为方式。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说:“个体生命史首先是适应他的共同体世代相传的方式和标准。从他出世时候起,他出入其中的风俗习惯就塑造他的经验和行为。到他会讲话时,他已经成为他所属文化的小小创造物,到他长大并且能参加它的活动时,它的习惯就是他的习惯,它的信念就是他的信念,它的不可能就是他的不可能。”作为历史的人可以创造历史事件,但他不能超越时代,特别是不能超越该时代的文化发展水平。对于一定时代的人们来说,由于受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制约,人的活动只能以当时当地的文化发展为内在动力。

再次,文化帮助人提高创造的能力和素质。文化的发展使人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不断挖掘自己的精神潜能,扩大精神视野,锤炼意志,提高自己各种素质。文化的发展是通过人的创造活动来实现,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才能、创造能力不断发挥和实现的过程。人的任何物质、精神文化产品,都凝聚着人们的创造才能和创造力量,因而文化的发展是人的发展能力的确证和表现。同时,文化的发展不断开拓了人的潜能,开拓新的创造领域。文化的“每一种功能都开启了一个新的地平线,并且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一个新方面。”

再次,文化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人的创造活动需要一定的生活资料作前提,需要一定的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以及提高劳动者本身素质的一些教育、服务设施作为手段和条件,如人创造的文化成果——科学、书籍、机器、概念等。“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的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续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所以,上代人创造的文化越发达,后辈们所面对的生活和生产资料会越丰富,手段、工具会越来越先进,进而推动了社会文化生产力的提高。

(三)文化力与社会经济发展

文化是经济发展内在力量,通过对人的作用推动社会经济变革,文化给予社会经济以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而通过文化的能动作用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

第一,科技文化是推动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的力量。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和水平,最根本的取决于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是指人们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属于知识形态;技术一般是指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泛指各种工艺操作方法、技术装备和生产技能等,最终成为物质形态,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无论科学还是技术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历史证明,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推动了新的产业革命,经济结构调整。近代社会,工业技术进步推动了大机器生产方式的出现。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阶段的生产力超过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21世纪后,一种以高科技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科技文化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经济发展一日千里。

第二,文化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的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创新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创新需要文化的发展与建设,文化教育是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来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通过创新促进社会经济迅速、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力量,人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决定着生产力的状况和水平。

第三,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是激励劳动者热情和创造精神的手段。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审美需要,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精神产品的极大丰富取决于文化力的推动,文化、艺术的生产,文化艺术活动的普及可以提高人们的修养,陶冶情操,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