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基于资产价格的金融安全研究
9631500000021

第21章 中国的银行经营、资产价格与金融安全(2)

5.1.5第五阶段:开放型现代商业银行体系的建立

这一阶段为1999年至今。虽然之前,四大国有银行已经初步形成了商业银行运营机制,但在与股份制银行及其它银行的竞争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特别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国内广泛的关注与争议,也从侧面显示出国有银行大量的不良贷款及资本金的短缺,可能会给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隐患,也影响国有银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1999年,为减轻四大国有银行因历史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负担,国家先后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负责接收从四大国有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接受的不良资产达到了1万4千亿元。2001年底,经过长期的谈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并承诺逐步向外资全面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允许外资银行逐步在全国经营人民币业务,国内银行将要面对外资银行不断增加的竞争压力。这样四大国有银行的经营体制的转换就显得更加的紧迫。2002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了“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是这一时期整个金融改革的重点”,提出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造成治理结构完善,执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

2004年1月,国家决定首先在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试点改造,这拉开了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序幕。通过进一步剥离不良资产及补充资本金,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先后完成股份制改造,并于2005年和2006年分别在香港和内地成功上市。这三家国有银行的上市,标志着银行改革的重大突破。经过股份制改造,国有商业银行成为具有国际认知的大型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也从2003年末的2.11%增加到了2007年末的13.17%,不良贷款率从16.84%降为2.81%,平均资本利润率从——0.88%增至15.57%,达到了国际银行平均水准。

这样,以原有的四大国有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为主体的中国金融企业基本建立了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经营体制,与此同时,这一阶段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也加速推进,外资银行在国内的业务也有了相当的扩展。在此基础上,中国初步形成了开放的现代金融体系和银行体制。

第二节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发展路径及实证分析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银行业并不存在经营的效率或效益问题,因为其不过是国家计划资金分配的工具,是附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而银行所面对的对象——企业也是在国家的计划下获得资金、从事生产,再按照计划的价格卖给国家,由国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随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银行业也由计划的附庸逐步转为需要参与同业竞争的现代金融企业。金融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成果标志就是其实现的经济效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金融企业的经营效率。另一方面,金融企业在追求收益及提高经营效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承担必要的风险。但在某些经济条件下,银行企业在获取更高收益的行为驱动下,会将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投入高风险活动,如在股票价格持续上涨过程中,银行的信贷就会通过各种的途径流入,但这种投机收益是不可持续的,这增大了银行业的风险,引起金融体系的安全问题。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银行企业追求效率的过程和维持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之间需要建立某种平衡。这一部分,主要实证分析中国商业银行在建立现代金融体系过程中的经营效率变化特征,以期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5.2.1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主要方法及现有的一些研究

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反映了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投入获得相应产出的能力高低。目前,在银行效率问题研究中,主要考察银行的规模效率、技术效率、范围效率及成本效率等。这些研究使用的数量研究方法主要涉及参数和非参数模型方法两类,参数方法主要有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和自由分布法(DFA);非参数方法主要有数据包络分析法(DEA)。SFA方法界定了生产、成本及利润的函数形式,因此在研究中需要给出具体的函数表达式,涉及较严格的约束。DFA假定在所有时间内效率差别是稳定地,企业效率是其平均剩余和在边界上的行业平均剩余之间的差额,同样效率的确定依赖于具体的函数形式假定。非参数方法的DEA则不需要确定具体的生产函数形式,它是依据一组决策单元(DMU)的投入产出数据与理想企业(研究对象中的最优效率企业)进行对比,确定各个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DEA方法有多种模型,本文这里将要使用的模型是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的C2R模型。

国外使用上述方法研究银行效率问题的主要有Ferrier和Lovell(1990)及Aly et al.(1990)。国内在银行效率研究中较早应用这些模型的是张健华(2003)和姚树洁(2004)。张健华使用的研究方法是DEA,也是迄今国内研究涉及银行样本最多的一次,不仅包含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而且还包含了城市商业银行;他的研究重点考察了不同类型银行的平均效率,结论认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拥有最高的平均效率,四大国有银行次之,并发现四大国有银行的平均效率处于不断改善之中。迟国泰(2006)同样使用DEA方法、利用2002截面数据更进一步测算了4家国有银行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率,同时更详细的给出了低效率银行各投入指标的冗余率和产出指标的产出不足率,结论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率远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并认为企业组织方式的不同是导致效率差距的原因之一。姚树洁运用SFA方法研究22家不同所有制商业银行样本,得出与上述研究基本一致的结论。还有其它的一些类似研究的结论也大体相同。但是有些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论,庞瑞芝(2006)使用DEA方法研究国内银行的运营效率后认为国有银行的纯技术效率远远超过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远远高于国有商业银行,总体技术效率上两类银行差别不大,即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运营效率差别不大,当然这样的研究结论目前只是少数。

这里在中国商业银行效率问题研究中的侧重点与上述研究有所不同,主要通过拓展DEA模型的应用范围,研究中国商业银行在1994—2005年的运营效率变化问题。在一些文献的研究中已经涉及到了一段时期内银行效率的变化问题,但这些研究的设计和思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使用截面数据(如某年)对不同银行单位的效率进行评价时,DEA模型给出的不同单位的效率评价值实际上是同一时间各个决策单位与组内最优效率企业(效率值为1)相比较的相对效率值,它反映的是各个决策单位在组内的相对位置及投入和产出的相对不足。因此,不同时间通过横向比较得到的DEA评价值,在描述不同时间同一个决策单位的效率变化时,理论上不具有完全可比性。例如,在时间t决策单位A的DEA效率评价值为R1,假如在时间t+1研究对象中的最优效率企业的绝对效率下降,但仍为组内最优企业,其它决策单位的绝对效率不便,那么t+1期决策单位的DEA评价值R2必然大于R1,虽然其绝对效率并没有变化。而一些文献的研究中,使用多期银行投入产出数据,借助各期横向对比的DEA评价值,反映一段时期内某个决策单位的效率发展趋势,必然会产生误差,尽管在短期内由于组内决策单位经营的惯性使这种误差不会很大。

本文在下面的研究中将拓展DEA模型的使用。DEA最初被发展用来评价不同决策单位的相对效率,即与理想企业(实际中使用组内最优效率企业)相比较的评价值,因此对于同一个决策单位,如果把每一时期视为一个决策单元,在理论上可以使用DEA模型与最优效率时期比较,得到其纵向的相对效率评价值,从而能够准确的反映其一段时期内的效率变化。同时下面的研究也将运用不同银行在不同时期的比例变化数据,对不同银行在一段时期的效率变化进行对比研究。

5.2.2C2R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DEA)最早是由美国运筹学家A.Charnes、W.Cooper和E.Rhodes在1978年提出的,他们的模型被称为C2R模型。其后,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C2GS2及BCC等多种模型,但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没有改变。DEA实际属于能够处理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它的优点是将非线性的效率评价问题通过等价变换转化为线性优化问题,从而可以使用线性规划工具求解不同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评价值,不需要像参数方法那样给出具体的函数形式,这大大的简化了问题的处理,也极大的提高了数据处理规模。DEA有投入导向和产出导向两种类型,本文采用的是投入导向的C2R模型。

5.2.3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变化

1)银行效率输入、输出评价指标的选取

银行是以资金为经营对象,因此其相对于实体经济的经营活动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而研究文献中对指标的选取也没有公认的单一标准。归纳起来,目前比较常用的有三种方法:生产法、中介法、资产法,生产法认为银行是通过客户开立的帐户提供服务的,包括贷款者和存款者的帐户数量反映了其日常经营活动强度,因此将帐户数量及与其相关的交易量作为产出,投入为资产及人员数等;中介法将银行看作资金需求方和供给方的中介,将人员、资本及存款视为投入,将贷款等作为产出项目;资产法则是依托资产负债表,将资产类项目作为产出,负债和权益类项目作为投入。这样在不同的方法中有些项目会居于相反的方面。本文通过综合分析,选定营业支出、固定资产净值和员工人数作为银行的投入指标,产出指标为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之所以没有象许多研究中将贷款作为产出指标,主要是考虑贷款只是获得利息收入的载体,包含利息收入的营业收入足以反映贷款的规模和效率。

2)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结果

本文选取的数据为1994年——2005年期间的商业银行相关经营数据,数据来源于1994—2006年的各期《中国金融年鉴》,个别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将1994年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起点,是因为在1994年国有银行的政策性业务被分离出来,交由专门的政策性银行处理,国有银行转变为具有自主经营权力的商业银行。在对不同银行效率改善进行横向对比时,将数据区分为1999年以前和以后两个区间,因为在1999年国有银行进行了大规模重组,剥离了大量不良资产。进行具体的数据统计时,由于考虑到在这段时期内银行利率变化巨大,如一年期利率从最高的11%左右降到最低的2%左右,这样包含利息支出的营业支出和营业收入无法准确反映营业支出和营业收入的变化。由于能够准确反应这种变化的是净利息收入,因此统计数据中的营业支出不包含利息支出,相应的营业收入中仅包含净利息收入,即在实际营业收入中剔除利息支出部分。

(1)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1994—2005年的效率变化

这里根据习惯将银行区分为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指的是工、农、中、建四大银行,股份制银行是不含城市商业银行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针对两类银行分别将其1994—2005期间的年度经营作为独立的决策单元,在纵向运用C2R模型对它们的效率变化进行评价,以反映中国银行业这个特殊发展时期两类银行的效率情况。由于除员工人数外的指标均为当年的价值指标,这样就存在不同时期指标的可比性问题,即理论上需要根据不同年份的价格指数,将各年的统计数据调整为同一年度的等值数据。假定j年度相比较于基期的价格指数为pj,这里再假定员工人数具有同样的价格指数属性。

考虑价格指数等价,因此采用银行当期的原始数据,并不影响各年度的DEA效率评价值,因此不必使用价格指数调整各年统计数据。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总体经营指标数据及将每一年度视为决策单元得到的两类银行自身纵向比较的DEA效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