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9631100000058

第58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9)

随堂话题讨论,形式很多,其中案例分析的效果比较好,尤其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新的社会现象等进行的案例分析。这种形式的讨论,一般是教师先从案情介绍开始,然后结合课程内容提出话题供学生讨论。需要注意的是,案例与话题的选择应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课堂案例讨论中,教师最好能引出学生中的不同意见,使讨论变得激烈一些,以便培养学生多元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讲授洋务运动时,可就“中体西用”问题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西化”现象作案例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以结合社会中的诚信缺失、道德失范、腐败滋生等现象讨论职业道德素质问题。

2.自学自讲。自学自讲,就是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次老师,对其自学内容在课堂上做简短讲授,单个学生或几个学生组合都可以。自学的内容,学生可在教师划定范围内根据自身专业和兴趣决定。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可针对不少大学生意志比较脆弱,承受逆境能力较差的问题,可专门安排学生收集、讲述有关历史人物如孙中山、毛泽东等遭遇挫折后的行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可以设置“道德问题之我见”话题,每次课教师请几名同学讲述、分析他们观察、收集到的相关社会生活事例,从而引起大家的深思。

3.情境教学。“情境”是指与学习主题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在“创设”的“情境”中所进行的教学。情境教学的一般形式有: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情境和角色的选择,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特长决定,既可以个人表演,也可以组合表演。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概论》课上,可让学生制作课件来解说、展示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和先进分子探索国家出路情况,展示“新中国辉煌60年”,展示“改革开放30年我国在经济、金融、贸易方面的成就”等;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根据教学内容开设课堂模拟法庭,让学生模拟扮演法庭中的不同角色处理有关经济案例。

总之,在实施课堂实践教学时,我们应注意到,所有的形式和内容都需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不应该只是为实践而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问题研究

河北经贸大学马列教学部 刘彦平 郭建

[摘要]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受重视和被边缘化,已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首先需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环境,其次需要我们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边缘化 表现 成因 对策

在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公共课,它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思想政治理论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地位被 “边缘化”,是目前许多高校不同程度存在的普遍现象。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边缘化”及其表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边缘化”现象突出地表现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整个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受重视。其具体表现是:

1.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投入不足。在不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被认为是“务虚”的课程,实用价值不大,专业课才是“务实”的,因此,在思想认识上,主张淡化、削弱乃至取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有人在的;在课程经费投入上,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折扣”,向专业课倾斜,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地位被“边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许多人,包括不少高校领导眼里,是一种政治说教课,不认可其教学价值,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都难以和专业学科相提并论;在师资配置上,没有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特殊性,而是认为什么人都可以来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其结果,必然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校中地位的边缘化。

3.课时难以得到保障,时间安排不尽合理。无论是过去的“98方案”还是现在的“05方案”,都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做出了硬性规定,但许多高校总以各种借口显性或隐性地删减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有的高校甚至连规定课时的一半都难以达到。不仅如此,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时间安排上,也总是被安排在学生和教师精力相对较差的下午甚至是晚上。更有一些高校在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实行连排,一次就上半天课,丝毫不考虑学生的感受与接受程度。

4.“超大班教学”现象普遍。现在,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规模是越来越大。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少则上百人,多则几百人,甚至还有上千人被放到一起学习,同上一堂课。如此庞大的授课规模,不仅使许多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根本无法实施,也使许多授课教师无可奈何,难以适应。有的授课教师把这种课形象地比作是“放羊”。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任务巨大,客观上沦为了“授课机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边缘”地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授课教师严重超负荷的工作量。据了解,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周学时甚至超过20学时。如此巨大的教学任务使得授课教师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客观上沦为了“授课机器”。同时,严重超负荷的工作量也使得授课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

6.在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存在着把学生的思想问题都归结为心理健康问题的倾向。学生一有问题就从心理学上找根据,只讲心理健康教育而不讲思想政治教育,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包治百病,以为解决了心理问题就可以万事大吉。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的成因分析

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层面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价值观多元化造成的冲击。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必然表现为文化多元化。多元文化带来的多元价值观念造成了人们在对同一社会现象的认知或评价上,追求“价值中立”。追求“价值中立”的直接结果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从唯一的价值标准地位“边缘化”为一种价值标准。

二是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很多人认为社会主义不行了;另一方面,虽然改革开放已经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但毕竟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技、管理和人民生活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之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的重大曲折。所有这一切都使不少人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持怀疑态度。自然,作为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也成为受怀疑的对象。

三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既定目标。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的的确确极大地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要看到市场经济具有的趋利性价值导向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情感方式、是非观念以及基本的认知判断已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种价值导向的影响下,不少高校的管理者,把高校看作是一个变相的经济实体。这样,不能为学校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仅自然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出于降低教学成本以提高办学经济效益的考虑,缩减课时、采取“大班教学”的措施也就成为“合情合理”的事情了;而对于学生来说,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客观现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授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和理想信念相比似乎更具有说服力,这使他们在价值取向上更乐于选择前者。

从微观层面看,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学校管理层面认识上存在偏差。目前,有不少高校的管理者不仅看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同为一般的公共课,而且还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地位上与专业课程是不能相比的,因而,没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不可或缺的工作重点,而是将其置于边缘位置,认为只要能完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学生没有太大的意见就可以了。在这种指导思想支配下,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管理、改革、考评关心不够,对学科建设、学术交流支持不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行“差别”待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够重视。

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自身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1.乏现实性和针对性。教材内容本身滞后于社会发展,僵化的教学体制又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封闭,新理论不能得到及时的体现,一些大学生广为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在教材中或者没有提及,或者是一带而过。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使许多学生感觉味同嚼蜡,很难激起他们求知的兴趣和欲望。2.学方法、手段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满堂灌,注入式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方式、方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则很少采用。这其中,既有教师本身对于教学方式、方法研究较少的主观因素,也有大班教学活动难以组织的客观原因。3.核方法、手段机械呆板。一般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都是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平时考核所占比重小,期末考试所占比重大。而考试内容往往都在教材之中,死而不活。学生只要把教材和笔记死记硬背一番,考试及格就算完成了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这样的考试,表面上看学生是通过了,实际上这种考核很难说能够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对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的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几乎能考满分,却并不信仰共产主义,有些学生甚而至于还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4.教学不受重视,流于形式。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延伸。目前,许多高校日益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专业课的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重甚至达到1:1。但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却持不支持的态度,不是借口课时少想方设法取消实践教学,就是借口资金短缺,使实践教学名存实亡,流于形式。

三是教学实效性不强。教学实效性不强,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痼疾。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教学实效性不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地位“边缘化”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教学实效性越是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越没有人重视;反过来,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地位越是被“边缘化”,其教学效果就越是差强人意。

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知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是意识形态教育,也是科学知识教育。这两者本身并不矛盾,但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现实做出科学的解释,需要我们的教师既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又要有很高的政策水平和很强的理论功底。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不能满足课程教学所提出的素质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价值观取向模糊,缺乏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信念,教马列但不信马列,“以己昏昏”,岂能“使人昭昭”?二是不少教师理论功底不够,缺乏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知识面狭窄,学术视野不开阔,对中外相关最新的理论动态不敏感,不能针对现实社会问题有效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无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学生解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教学中缺乏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深刻认识,往往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简单地当作政治理论的灌输,只满足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的对策建议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的现状是每一个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认为,要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的现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