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富矿:大学生“军迷”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黄晓彤
[摘要] 军迷是军事爱好者的俗称,大学生军迷是军迷当中的主流群体,其爱国、团结与创新的特点蕴含着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近的诉求。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大学生军迷是一座待开发的富矿。善加运用,对军迷进行关注、引导和扶持将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军迷 大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军迷是当前网络或非正式媒体中的一个话题,谈及了军迷的构成及活动方式等内容,然而引起公众更多注意的却是军迷的“负面”报道。关于军迷的问题在学界至今未有专文进行讨论,军迷尤其是大学生军迷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亦无较全面的认知。既然军事爱好者被称为“军迷”,应属于思想层面的问题,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进行探讨,或可对大学生军迷恰当的定位作有益的探索。
一、大学生军迷的状况和特点
军迷一般主要指非现役部队的军事爱好者。作为一个群体,军迷大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社会的开放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军迷发展迅速,并为公众所关注。
由于军迷之间的互动增多,军迷逐渐由个体向团体发展。这在高校尤为突出,军事爱好者协会等社团组织成为活跃在不少高校的一道风景,其影响逐渐扩大,成为军迷的主流群体。大学生军迷承续了中学生军迷的特点,而经过入学时的选拔和大学期间的学习,前者的综合素质较后者有质的提升,但其行为能力和独立性与在职(即已经工作)的军迷相比又有差距,体现了自身特点。
(一)对军事的认知更为深入细致
对于军事的认知,大学生军迷承袭了中学生军迷的很多特点,最突出的表现是有较为集中的兴趣点,并以之为基础分为兵器迷、战史迷、军事理论迷及军模迷几类。不同之处在于,随着阅历的丰富,视界的拓宽,相比中学生军迷倾向于兵器的外观、性能等行为特点,大学生军迷则倾向于更为精细或成体系的事物。如兵器迷深入兵器的背景分析,对其使用的原因和环境进行关注,并解读政治和经济等情况。与在职的军迷相比,高校因有对各学科进行系统学习的条件和浓郁的学术氛围,大学生军迷有更多的机会去融通各门知识,加之动机较为单纯,对军事的兴趣往往能维系更长的时间。
(二)活动方式向团体化发展
高校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给了大学生追求个性和自由较大的空间,因而基于共同的兴趣而聚集起来的社团相当活跃。军迷也不例外,很多大学都成立了军迷团体,并成为他们活动的主要平台。大学生军迷团体的活动内容主要有两类,一是开展集会活动,二是进行户外活动。集会活动主要采沙龙的形式,或者开展演讲和讲座。户外活动主要的形式是参观军事博物馆或军营,战斗场景重现、军事对抗游戏和野外生存训练等户外军事游戏正成热点。与在职的军迷团体相比,大学生军迷的组织规模较大,体现了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然而社会阅历不足,尤其是经济能力普遍较弱,实践能力则难比在职军迷。
(三)蕴含着军人的优良品质
忠诚、团结、勇敢和灵活是军人必备的主要品质。 出于对军事的热爱以及对军人自觉和不自觉地效仿,此一对军人的要求无形中也或多或少地转移到了军迷身上。大学生军迷是一个充满激情和热血的群体,同时他们又身处知识的殿堂,各种思潮相互交汇碰撞的地带,因此他们思想激越亦不乏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国家和民族至上的理念。军事向来都是事关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虽不能说所有的军迷都是爱国者,但支撑他们大多数人对军事的一往情深还是那份对祖国强大和民族兴盛的强烈愿望。跨入大学校门的学子热情自信,富于理想敢于行动,通常以语言甚至实际行动来表达他们的爱国的情怀。2.讲求团结协作和不畏艰苦的精神。确保军事行动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军人的顽强意志和协作精神。大学生军迷在对这一要素有较深的理解,并乐于在各种模拟军事的活动中热心地实践。3.创新精神。军事斗争对于参战者的创新性思维要求极高。大学生军迷身处知识与智慧密集的高校,对于将知识创新性地运用于军事的行为有优越的条件和热切的心情。
(四)满怀激情但缺乏冷静
军迷的活动不仅限于满足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还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这种心理需求随着军迷跨入大学校门而变得更为强烈。在很多大学校园网中通常辟有军事论坛,大学生军迷在这里经常就各种军事话题进行热烈地探讨。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上传自己的“收获”。尽管这种热情通常渗透了浓烈而朴素的爱国情感,但有时也难免弄巧成拙。如有的军迷为了显示中国的强大和自己的见闻,挖空心思“曝光”中国军事动态的“猛料”以吸引观众眼球,却因此造成泄密。而有的军迷则捕风捉影夸大事实,或编造假消息。如“中国护航编队遭到某国潜艇追踪,成功迫其离开”、“中国海军与某国海军日前在某海域展开激战”等。真假难辨的消息有时也给国家的外交和军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些事例并非都是大学生所为,但肯定有大学生参与其中,以致惹来“无聊”、“哗众取宠”、“麻烦制造者”等诟病。
总之,大学生军迷既有成熟的体现,也有值得关注的弱点,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都不应被忽视。
二、大学生军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将党和国家对年青一代政治、思想、法纪、道德和心理方面的规范或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地影响和工作,使之转化为大学生的品德,将其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当代,培养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依然是首要的。 惟有如此,才能使大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等思想政治观念,并调动其积极性。 因此,爱国、团结和守纪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些诉求与军迷所体现出来的爱国、团结和创新等品质基本一致,如果能够对军迷善加利用,发挥其优势,对促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义。
首先,大学生军迷是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有生力量。
与其他同学相比,军迷是关注军事的先行者和自觉的爱国者,因此可发挥其积极主动性,运用其对军事有较深认知的优势,在高校形成关注国防热爱祖国的良好风气。人们对于事物的关注往往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关注度的大小与外界影响的强度、方式有较大的关系。在战时人们对军事的关注度也许较大,而在和平时期的关注度则要小得多,如何使普通民众关注军事和国防,保持居安思危的思想一直是一个难题。而军迷可起到义务宣传员的作用,影响周边的同学和其他民众,提升整个民族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军迷关注国家利益民族安危的言行就是唤起其他同学爱国热情的重要方式。只要一进到大学校园网的军事论坛中,就能体会到一种奉国家、民族至上的情感热力。虽然不免有唐突的言语甚至相互冲突,但他们几乎都毫不例外地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评论其他各国军事能力,分析别国策略,为政府“出谋划策”。呼吁捍卫领土主权,希望祖国强大。很多军迷还不满足于只作议论者,而是用行动和勇气践行爱国主义,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如乌鲁木齐7·5事件后,在德国勇闯疆独老巢的军迷。 还有近期独自探访藏南地区的军迷。 这种实际的爱国行为,不仅是普通大学生所缺乏的,也是当前社会最缺乏的。 他们的举动对于安于现状,惯于纸上谈兵的人无疑是一种鞭策。
其次,大学生军迷是促进集体主义教育的有利因素。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原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之一。协作精神是确保军事斗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恰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突出表现。对于军事的热爱使军迷对协作精神的意义有较深的感悟,并促使他们自觉地讲求团结协作。军迷成立众多军事爱好者团体的行为就是集体意识一种表现。再则,和平时期虽无战争行为,但军迷乐于开展的各种军事游戏也锻炼和培养了其集体意识。因而,确立和弘扬集体主义精神,除了集体主义的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团体实践中培养对集体主义的理性感悟,并使之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而这正是学校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板。
因此,为加强高校的集体主义教育的实践性,可组织大学生开展一些军事训练或仿真的军事游戏。军事活动的团体性和军事斗争的对抗性是军事领域的显著特点。团体性有利于培养集体意识、协作精神,激发集体荣誉感和强化集体主义精神;对抗性有利于培养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体互助精神。 在开展这些活动时可发挥军迷的积极作用。例如可由军迷牵头开展军事游戏。2008年10月,由北京十所高校军事爱好者协会联合发起及其他同学参与的“兵棋推演”活动,是一项以“军事国防”为主题的电脑模拟竞赛活动。参赛者在虚拟的环境中模拟战争的场面,达到“不是战争,胜似战争”的效果,增强了同学们的国防意识和忧患意识,促进了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形成。
第三,大学生军迷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有力推动者。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备的素质。军事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孕育了军事思维的创造性特点。出于对军事的热爱使得军迷在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方面显得“早慧”。军迷的创新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兵器发展的关注。军迷热心兵器的研制状况,甚至借助电脑等手段绘制各种兵器图表。其中不乏天才的设想,未来“两弹一星”式的兵器专家蕴藏其中也是极有可能的事。军迷的创新行为还表现在对战略战术的关注上。他们时常探讨各场战争的得失,勾画未来的战争态势,为应付未来的战争设计各种方案,执着而专注,从中应该也可以看到未来军事家的影子。因此,可以说军迷是培养创造精神的温室和国防的后备人才的摇篮。
创新精神是对大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军事科学的途径,发挥军迷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可对其他同学创新精神的培养起到良好作用,不仅有利于他们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而且有利于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此外,以军事教育为途径发挥军迷的积极性,可尝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界面。
一方面,以军事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能够取得军迷的深度认同,使学习易于进行。例如在开展近代史课程教学的时候,关于战争的内容,军迷同学总是兴趣浓厚,反应积极。在开展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形势的课程教学时,也是如此。因为国际之间的竞争中军事力量的竞争是主要的形式之一。而其他虽不直接关涉军事的思想政治教学也可借军事主题引起军迷的兴趣,因为军事竞争的背后是经济、科技及体制的竞争。因此,以军事作桥梁,贯通历史、政治和经济等课程,将为军迷同学打开一扇透彻理解历史、现实和未来的门。
另一方面,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军迷的热情可起到感染其他同学的效果。例如在开展近代史课程教学时,关于战争的内容,军迷的积极和热情往往能够感染其他同学,课堂气氛显得活跃,此时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可以使军迷成为好的学生,也可以引导其成为好的老师。让军迷走上高校国防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讲台,将极大地发挥其示范作用,既能激发军迷的热情,也能激起其他同学的兴趣。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别开生面的气象,对于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简单粗放、形式呆板等问题应有所改善。
基于以上理由,可以说大学生军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富矿。但这还仅仅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需要对大学生军迷进行关注、引导和扶持才能将之转化为现实的能量。
三、关注、引导和扶持大学生军迷
发掘大学生军迷这座思想政治教育富矿并非易事,需妥善处置才能从这座富矿中提炼出可用之才。
1.正视问题,关注军迷
尽管军迷自身的活动热火朝天,然而外界对军迷的认可度并不高。近来关于军迷见闻日增,然而却是负面的多而正面的少,例如描述军迷泄露军事机密的报道就常见于各种媒体,甚而成为教育人们遵纪守法的“反面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