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导游实训教程
9630900000085

第85章 模拟途中导游(3)

离开成都市区,我们就走上成渝路。这条成都到重庆的高等级公路是1995年建成通车的。现代技术手段的路确实是“修”的,而不是过去所说的“世上本没有路,只是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但成都通往重庆的路,确实是经过了走出去的和修筑成的两个阶段。走出去的路是老成渝公路的基础。过去到重庆,出成都要翻龙泉山,龙泉山是成都东面极重要的险关要道,山高海拔近千米,山路一上一下30公里,翻山翻得人精疲力竭。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做小本生意的是靠肩挑背扛,骡托马运,既劳累,又不安全。直到龙泉设驿,有了“官道”、驿站,行人才略感方便,赶考的秀才、上任的官员、做生意的商人过往此路的渐渐增多,专业挣脚力钱的轿夫、挑夫、马帮也兴旺起来。这样经过说不清多少年月,直到1938年以后才有了公路,而且确实一截一截修的。又到全面抗战后中央政府迁都于重庆,才将一段段路连接起来,成了最早的成渝公路。老成渝公路在龙泉山完全是一条蜿蜒曲折的盘山路,路窄坡陡,加上路况、车况都不好,一路颠簸,十分辛苦。成都到重庆总共是450多公里车程,顺利的话也要走两天。现在的成渝高速,在龙泉山开一条隧道,免去爬山之苦,再加上一路上裁弯取直,里程大大缩短。单是我们今天要走的成都到内江段,缩短距离近130公里,节约时间5小时。据统计,这条路上每天运送客流量达2万人次,运送物资上千吨,有力地促进了四川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在我们行驶在龙泉区境内。龙泉地名的由来出自神龙吐水的民间传说。龙泉山多有泉眼,泉水流瀑出没山间,应了一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唐天宝年间曾建县于此,名叫灵池县,宋朝改名灵泉,明清时设龙泉驿,现为成都市的龙泉驿区。龙泉驿因是成都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张献忠在成都建大西政权,阻击清军的大本营就依山筑险于此。清末著名的红灯教反清灭洋武装起义,教主廖观音率领的神拳武装就以龙泉山为根据地,一度让整个四川的清朝政权和洋人教会惊恐不安,轻易不敢经过龙泉山境。

龙泉山在战争年代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时至今日却已是遐迩闻名的旅游胜地。这儿是中国三大水蜜桃种植基地之一,水蜜桃品种多达130余种,近百万株,年产600万公斤,果大、味好、脱皮、一咬一泡水,满口溢香,吃桃犹如喝饮料。每年三月,桃花红的深沉而庄重,往往会产生其它花开有点轻浮的感觉。龙泉桃花节吸引的车流人流之多令人咋舌,每天都要靠交警疏通,否则汽车会一排几十公里,让你等半天也进不了景区大门。

车过龙泉区便进入资阳市下辖的简阳市,简阳为县级市,建县的历史已有2100多年。大家可以看到这种以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海拔基本上在500米至1000米之间的地形,将伴随我们走到自贡、宜宾。这一线原也是鱼米之乡,由于几十年的大面积毁灭性砍伐林木,造成水土流失,气候异常;最近20年又因一些地方经济的盲目发展和城镇建设的无计划行为,而加剧了环境污染,城市“三废”严重,沱江也失去了昔日的明媚,连著名的美味“沱江鲢鱼”也成了珍稀动物。现在,人们已经重视环保,重视植树造林,但“十年树木”未必成林,需要付出的努力是很大的。

简阳市有人口140多万,原来是一个农业大县,主产棉、粮、生猪,解放后工业发展较快。旅游资源有三岔湖、龙泉湖景区,主要接待成都及附近地区的短距离休闲度假客人。

(2)途经资阳

现在已到资阳。资阳因资水而名,资水又因资子治水得名。这位资子大约是与大禹同时代的人物。资阳别称“雁城”,沱江流经资阳段也叫“雁江”,顾名思义,沱江流经资阳的平川河谷,古时候水清鱼多,水草丰茂,那时人口不多,环境安静,自然就成了候鸟迁徙的中途休息站。这种景色现在虽然是没有了,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已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愿不久的将来,资阳市会将设成一个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3)途经内江

前面快到内江了。内江原属资中,东汉时始建县,先称汉安,后叫中江,意思是沱江从城中穿过,清朝以沱江在城内穿过改名内江,1951年改县为市。由于自古盛产甘蔗,制糖技术全国领先,“内江蜜饯”远近闻名,又有“甜城”的别称。内江人值得骄傲的是这里曾经出了一个孔夫子的少年老师苌弘,孔圣人曾经向9岁的苌弘请教,对他来说,是“不耻下问”的美德,对资阳来说,有了这位神童是无上的荣光。这不!天下的文庙只有资阳的文庙孔夫子是站着的。老师在此,学生就该侍立嘛!内江在四川的地位,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提升的。随着重庆的开阜,自贡的盐业发展和宜宾的军事地位的确定,内江逐渐发展成四川腹地的商贸、交通枢纽,往来的车辆、船只,使内江热闹非凡。由于四通八达,人们广见博闻,内江产生了不少风云人物。有一个说法叫“内江出大官”,唐有状元范金卿,宋有状元赵奎、国公赵雄,明代有宰辅赵大洲、礼部尚书张潮、都察御史高公韵、三边总督梅友松、大司马阴武卿,清代也出了状元骆成骧。据说内江出状元、大官跟风水有关,内江东兴镇有一山叫“挂榜山”,山上有七个眼孔住着七只金鸭子,保佑内江人才辈出,官运亨通。骆成骧中状元后,他的邻人望子成龙,想把金鸭子捉回家,黑夜上山,掏遍七个山眼孔,惊飞了金鸭子,一个也没有再飞回来,内江从此不出状元了。这个故事当然全是传说。内江以后虽没出状元,但有民国大将军喻培伦,国画大师张大千、张善孖,以及新中国的上海市长曹荻秋,新闻界名人范长江等,仍然是名人辈出。

(4)途经自贡

内江到自贡,早在20世纪的30年代就修通了公路。与当时杨森以省政府名义修建成灌公路不同的是,内江到自贡的公路是商人的纯商业行为。抗日战争爆发后,自贡盐商获得历史上第二个飞跃发展的机会,促进了自贡向外发展的进程。自贡一个大家族的后人李星桥打通了自贡通内江的这条陆路交通,一时间,运盐的、走私枪支鸦片的人越来越多,使内江与自贡之间的这个地带热闹非凡。而说到枪支、兵匪、盐业,最值得说到的就是前面我们要经过的三多寨。

三多寨之名,就连自贡人也在争论到底是哪三多?一般人想,是井多、灶多、枧多,或钱多、小孩多、富人多,或是牛屎多、炭花多、乞丐多。成都解放前也流行三多的说法,诸如茶馆多、茅厕多、闲人多之类的,层出不穷。自贡的三多寨是一个城堡。当年自贡的盐业发达,富商云集,造反的穷哥儿们都想打打这个金窝窝的主意,所以自贡的盐商中有远见者李、颜、胡三大家族,提前看中了三多寨这个地势险要之所,投放巨资经营这个安身立命的富人后院。三多寨三面为悬崖,背面靠大山,只一条陡险的小路上山,修建有厚实的城门和连成一线的城垛,城内驻民团,能打造枪械,山后有良田万亩,饮水蓄积丰富,集军事、经济、农业、商贸于一体,俨然一个独立的小王国。清咸丰十年(1860年),农民起义军李水和、兰大顺策应太平天国运动,率领声势浩大的几千人进逼三多寨,居然围困了几十天无损于城寨一毫毛。由于久攻不克,而朝廷的援军又在逼近,这支义军不得不弃阵而逃。这次军事对峙,不仅造就了三多寨显赫的名声,更造就了一个百年家族的显赫人物:王朗云。

在自贡的四大家族中,王郎云是“王李颜胡”四大家族的领袖人物,王三畏堂的掌门人。当年,自贡分东西两个盐场,分别由王、李两个家族把持。民间有这样一说:河东王,河西李,你不姓王就姓李,老子就是不怕你。这河就是指纵贯自贡市区的釜溪河。釜溪河流域早在中古时代就已有产盐的历史。相传一牧羊女发现了自流盐泉,以泉筑井,始有自流井之说,这是自贡的前身。此后人工凿井在北宋庆历、皇祐年间已十分普及,在众多盐井中独有一井的盐卤堪称上上乘,所熬制的盐被朝廷指定为贡品,故以此井为核心,周围的整个盐场称为“贡井”。而今,自流井和贡井分别是自贡的两个行政区,当年是两个大工厂。可以说,自贡是因盐而生,因盐而兴,因盐而荣,因盐而名,到1939年,就因盐设市了。

现今的自贡市大抵是这样建成的:先是分布不均匀的打井工人,在经营井业的一帮投资商的管理下,围井作息,成为一个点;一盐井陶成功后,或就近建“灶”(熬制盐的作坊),或修建“枧”管(输卤输气的);“枧”将“井”与“灶”连接起来,纵横交错,布成一张大网,将所有工作、生活在这个区域的人们“一网打尽”,逐渐就有了房舍、小巷、商铺,城市的轮廓也逐渐凸现,最终经千百年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工业城市。城市中的街道大都以井命名,所以在自贡游玩,不管你提不提防,反正是一不小心就掉到一个“井”里。

没有哪个城市的街道像自贡这样充满着往昔生活的气息。比如自贡有一条小巷子叫“牛屎巷”,取名不雅,但意味却非常。因自贡是山城,而牛是自贡城市崛起的大功臣。当年盐场作动力的牛多达几万头。牛在盐场享受比普通百姓家高一等的待遇,能吃鸡蛋(防牛中暑)、胡豆等上等食物,干完活以后还有放松肌肉的“桑拿浴”,浴盆就在釜溪河。放牛娃赶着一群牛从釜溪河爬上岸回“推”房,中间经过一条巷子,这个巷子就叫牛屎巷。倒不是因为满街牛屎之故,照老年人的说法,牛屎不可能掉到地上,因为刚见牛尾巴翘起,牛尾巴下面就已经有一个撮箕候着牛屎了。牛屎里面还有一些未消化的胡豆,捡牛屎的人拿回去以后要从牛屎中巴他们选拾出来,淘洗干净做饭菜吃;而牛屎,是极好的天然燃料。放牛娃一般要垄断这个产业。冬天的时候才让牛屎掉在地上,光脚丫的放牛娃要先踩进牛屎里去烤烤脚,取暖以后才收拾牛屎回家,而糊在脚上的牛屎无疑等于穿了一双鞋了。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从地底冒出的一个个刺破青天的大木架了。这在盐场称为天车,实际上就是井架。一眼泉淘成以后,必须借助这个井架才能提捞井底的卤水。井架越高,说明井底越深。之所以叫天车,是因为井架上下两端有一个车轱辘似的定滑轮,靠着两次力的方向的改变,井上的人才能将地底深处重达千斤的卤水提捞出地面。从事这项工作的职业商人叫“推户”,为“推户”干活的人叫“推工”。由于推工这个行业太辛苦,早期的推工编着口诀骂黑心商人,叫“天辊子转么,地辊子圆,老子推水么,儿赚钱”,以泄心头之愤。推工们成天像驴子一样围着一个轴心的大盘轮,背上背纤,双手合在胸前抵住推棒。沉重的卤水筒要从1000多米深的地下绞上来,推工们就得走上1公里,累得精疲力竭,浑身冒汗。汗毛孔还在大张旗鼓地出气,冷不防绞盘又得逆时针旋转,嗖嗖冷风在推房刮起,只穿了一条裤衩的推工们冷得瑟瑟发抖。长年累月如此,大多数人关节疼痛,干不了几年,都患上风湿病甚至终身残废。这个残忍的工作逐渐没人愿干,推户只好养一群牛来代替。但盐场后来闹了两次牛瘟,养牛有大风险,所以晚期也有租犯人来干这项工作的。

自贡盐场四大产业:井、灶、枧、号,以井最复杂。关于这些,我们下午参观盐业博物馆时再看图解说。至于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参观,我们的安排是在返程时再去,届时我将在途中向大家先做一番介绍。(在自贡午餐)

在用午餐时,不知大家注意到四碟凉菜中的那盘金丝牛肉没有?四川有张飞牛肉、麻辣牛肉、灯影牛肉……等品种,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一切都源于自贡最早的火边子牛肉。自贡盐场的牛多,牛瘟病死或牛老无力了就只有宰杀吃肉,如果牛肉多了就弄来腌制。在清代曾发生两次牛瘟,盐场被迫将所有的牛宰杀,弄得牛肉滥市,四处推销,仍然不能在短时间内消化。有心人一边腌制牛肉,一边开始精研牛肉的腌制法。所谓火边子牛肉,就是专选牛大腿的腱子肉,用锋利的薄刀向解绷带一样将腱子肉片成薄透如纸的肉片,片长可达一米余,对灯一照可见光影,将薄片放在土缸中,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腌制,放入本地的晶盐、花椒、胡椒、辣椒、八角、山奈等香料,腌制三天后取出,放置在蔑竹片编成的栅片上,竹篾下面点燃牛粪火。由于牛粪火是文火,牛的食物结构为草食,在燃烧过程中的薰烟是一种植物的清香,烟火温度渐渐烤焦竹篾,摊在竹篾上的薄牛肉片慢慢烘干、烤熟,最后火尽篾焦,牛肉也烘烤熟脆,放入口中即化成渣,无牙的老太太也随便吃得。由于做工是用文火,选料剔削成片,所以称为火边子牛肉。解放以后,人们根据其工艺对牛肉进行加工,香料虽越加越多,但味道却始终纯正不起来。老年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不是牛粪烤的。

(5)抵宜宾前

宜宾是川南重镇,扼三江汇聚之咽喉,控川、滇、黔交通之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经济上,也是三省物资集散地,有“西南半壁”之誉,又因金沙江与岷江在此汇流后始称长江,因此,又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