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9630800000009

第9章 融合的含义(8)

能谦让才能进取,雨果说:“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得多。”谦让需要付出,谦让意味着可能的失去,但谦让能回收比荣誉更大的财富。很少有人知道,“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当年却想把这一巨大的荣誉让给别人。1839年春天,达尔文已经对进化论的观点进行了系统而成熟的论证,并陆续写出了手稿。但是他知道科学容不得丝毫纰漏,所以并没有急于将手稿拿去付印发表,而是继续找更多更充分的论据来验证自己的观点。这一论证竟然延续了将近20年,1858年夏天,达尔文觉得一切都成熟了,决定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他把自己几十年来的手稿整理好后,交给了英国自然科学家赖尔博士,让他帮助付印发表。就在达尔文把手稿交给赖尔博士的第二天,他收到了在马来群岛从事研究的另一位科学家华莱士所写的论文——《记变种无限地离开其原始模式的倾向》,论文的内容跟自己的研究成果一致。在这个关系到谁是进化论创始人的重大问题上,达尔文选择了谦让。他对赖尔博士说:“我宁愿将自己的手稿付之一炬,也不愿使华莱士或其他人认为我达尔文待人接物有市侩气。”赖尔博士说:“我可以为你证明,这是你几十年的心血,你是进化论的创始人,这当之无愧。”达尔文说:“没关系的,只要科学有了进步,是谁推动了这进步又有什么关系?”达尔文决定把进化论创始人这一巨大的荣誉让给华莱士。但是深知达尔文研究工作的赖尔博士坚决不同意达尔文这样做,在他的坚持和劝说下,达尔文才同意把自己的手稿提纲和华莱士的论文一起送到相关机构,同时宣读。华莱士得知达尔文先于自己20年就有了进化论这项科学发现后,他对外界宣布说:“达尔文是一个耐心、下苦功夫的研究者,他勤勤恳恳收集论据,以证明他发现的真理,这项发现本来应该单独归功于他,我只是由于偶然的幸运才荣膺了一席。达尔文才是当之无愧的进化论创立者,让我们向他致敬!”达尔文的谦让,换来了华莱士和人们对他的尊敬。赖尔博士感慨地说:“在某种意义上,达尔文的谦让比得到进化论创立者这一荣誉更值得我们尊敬。”

在巨大的荣誉面前,达尔文依然懂得谦让,当代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是不是也应该多些谦让呢?表面上看,谦让也许会让我们受点损失,其实,因为谦让,我们获得的东西却是无法衡量的。当你对别人谦让,成人之美的时候,别人也会感激你,为你提供方便和帮助。因为谦让,你赢得了友谊、爱和尊敬。

4、诚实的科学精神

有这么一个画杨桃的故事:一位老师把一个切开的杨桃放在讲台上让同学们画,坐在正中的一位同学很快就画好了,老师把这名同学画好的杨桃向同学们展示,却引来了大家的哄堂大笑,原来这名同学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后来,老师走到这位同学的座位,审视了一下讲台上的杨桃,再让大家轮流到这位同学的座位上观察杨桃。大家看到的杨桃确实是五角星的样子。最后老师告诉大家,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诚实的科学精神是指大学生把诚实作为前提和基础表现的科学精神。

以下是摘自《海外文摘》2005年第4期的资料:公元1726年,德国出版了一部古生物专著《维尔茨堡化石石版图集》,轰动一时。但是,这部著作给作者贝林格尔带来的并不是名利和荣誉,而是伤心和破产的悲剧。贝林格尔(1667—1740)是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教授,这位哲学和医学专家是一个“化石迷”,他不仅收购各种化石,还亲自到各地去采集。化石是生物进化史的忠实记录,研究化石在当时是非常时髦的学问。可是,贝林格尔对化石的爱好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妒忌。他的两位同事——一个是图书馆馆长,一个是地理学教授,就存心要捉弄他。他们经过一番策划之后,便把雕刻有昆虫、青蛙、鸟类、怪兽等各种图形以及古代希伯来文字的假化石,雇人埋藏在城郊的采石场里并把消息透露给贝林格尔,引诱他去采集。这位对地质常识十分欠缺而又非常相信“化石是上帝创造出来的”教授到了采石场,当他发现如此丰富多样的“化石”时,欣喜若狂,他先后采集了2000多块化石标本,并花费了数年的工夫,从中整理出200多种化石石版,于1726年秋天出版了上面所说的那部轰动一时的著作。后来,他在继续采集化石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块“化石”上刻着自己的名字,他感到奇怪,“真不可思议,我还没有死呢,怎么会有化石?”他越想越觉得蹊跷,便立即重新检查了过去研究的成果,经过认真仔细的观察以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他辛辛苦苦采集来的化石不是真的,多年的心血白费了,他非常伤心。这位诚实的科学家在愤怒之余深感责任的重大,为了不让假化石流传,他下决心要收回并烧毁那部轰动科坛的著作。贝林格尔为此耗费了数年的时间和精力且濒于破产,最后,终于在穷困潦倒中默默地告别了人世。为了纪念这位诚实的科学家,维尔茨堡大学的同事们特意将他安葬在维尔茨堡城郊的采石场,还为他立了一块墓碑,墓碑上刻着:“贝林格尔是一位诚实的科学家!” 据说,在这位科学家逝世36年后,收藏他那部著作的人改换书名重新出版了那部著作,做起了欺世盗名的罪恶勾当。

诚实的科学精神是最接近科学精神本来面目的一种人文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本来面目就是“求真”,诚实是一种道德要求。真正的诚实应该建立在“真”的基础上,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尊重客观事实,平实地说真话。说真话是科学认知的要求,也应该是道德伦理的要求。不尊重客观事实,不讲实事求是,就会好坏善恶难辨,使道德评价标准潜藏着一种不确定的可以任意解释的倾向,影响诚信道德的实践。不讲诚实的科学精神可能是慑于权威的结果,比如“指鹿为马”的故事就是慑于权威,放弃真实,甚至颠倒是非的典型。对上级、对长辈的愚忠和盲目遵从也是慑于权威。这说明不尊重事实之真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严重地践踏大学生人格的独立和尊严,形成唯上是从、奴性十足的特点,这使诚实从根本上失去了人格的支撑。

以爱国、民主、谦让和诚实为条件的科学精神构成了人文的科学精神的全部内容。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只有与以上的条件相结合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才符合科学发展。

综上所述,的融合就是要培养科学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的科学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得益彰。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为大学生两种精神的融合创造了绝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大学生应该好好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培养科学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的科学精神,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达到完美的融合。

三、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现实意义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它们是贯串在科学探索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 。二者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两种产物或结晶,在人们认识世界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它们就是我们观察世界的一双“眼睛”。科学之眼与人文之眼都有自己的内在构造,正是这种内在构造的不同,形成了它们视野中世界图景的差别,以及科学方法、科学观念与人文方法、人文观念的差异。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二者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相加。任何孤立地将二者重叠在一起就认为是它们的融合的想法都是错误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人们观察与认识世界所不可少的,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精神,人们对世界的把握才能更全面,人们的实践活动才更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

(一)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这个群体是全面发展还是片面发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大学生要在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这是一个人的灵魂,决定人发展的大方向,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恰恰为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有利于社会的安全稳定

当代大学生,在学会做人,培养人文精神的同时,也在学会做事,培养科学精神。大学生一方面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不断探索科学规律,另一方面要扩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以人民、国家的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做到这一点,社会就能稳定发展。

(三)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当代大学生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坚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放在首位,深刻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内涵。但发展是有条件的,是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大学生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价值观,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最主要、最崇高的价值观。有了这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大学生就能牢固树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人生观,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集体、社会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矛盾。个人利益的实现和个人的发展有赖于与他人的团结、协作,有赖于集体、社会的发展。集体、社会的利益是人们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的代表,包含着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它高于个人利益,是个人利益实现的保障。同时,社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个人,尊重、保持个人的正当利益,调动个人通过正当途径实现个人发展的积极性,又是实现集体、社会利益,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大学生只有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才能在当今形势下得到健康发展。

的融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融合强调的是科学的规律指导人文实践,要求大学生在认识、协调和变革自然科学技术活动中受到两种精神的指引,而不是用一种精神去消解另一种精神或者说去统帅另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