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孩一生要结识的100位名人
954600000034

第34章 李嘉诚——儒商成长的曲

第三十三章 李嘉诚——儒商成长的三部曲

李嘉诚这个名字对年轻人来说虽然耳熟,但是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身份。他拥有众多国家的荣誉头衔,当然也有很多资产,但是最重要的是,他的影响力——他从香港开始发展,成为今天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富人之一,也是全球的风云人物。他被称为华人中的比尔?盖茨,是众多企业家的偶像。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样一位带着黑框眼镜,笑容可掬的老人,其实也曾是一个追梦少年。

少年“超人”

1928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安的一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结束了,两党从战友变成了敌人,各地有势力的军阀各自为政,全国没有统一的政府组织;在这一年,武汉大学成立,清华大学正名;起义和工人运动此起彼伏……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嘉诚出生了。

李家可以说是书香世家,家族的治学风气甚浓,父亲是一位小学老师,平时培养儿子读书习字。虽然世局动荡,但李嘉诚在家人的照顾下依然过得很快乐。

然而安宁祥和很快被打破了。1939年日本开始袭击我国。日本的飞机整日整夜对潮州地区狂轰滥炸,潮州城一片废墟。李氏一家在流弹硝烟中,步行十几天辗转到香港避难,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家里。祸不单行,这时候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家人的生活更加拮据了,两年以后,作为全家支柱的父亲撒手归西了。14岁的李嘉诚从此结束他的学业出来谋生,他知道自己是母亲和弟妹们的希望。

他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本来漂泊异乡、寄人篱下的打工糊口生活已经非常辛苦,他还依然坚持不懈地学习。他除了《三国志》与《水浒传》,不看小说,不看休闲读物。晚上收工了,他在昏黄的灯光下看着一本旧《辞海》,自己摸索教学,有模有样地给自己上课。

很快3年过去了,他跳槽到一家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杂役。有一天,老板需要人帮他写信,刚好工厂文书请病假,老板就问:“哪个人比较会写信,字写得好一点?”四五个职员都指着李嘉诚说:“叫他写,他每天都念书写字。”李嘉诚立即动手写了好几封信。信寄出去之后,老板的朋友非常欣赏,问他:“你这位先生是什么时候请的?比原来的要好。”这让老板对李嘉诚刮目相看,很快就把他从做杂役的小工提升为货仓管理员。 “知识改变命运。如果没有一点文学底子,写信慢,也未必通顺,后来也得不到那个职务。那个职务让我懂得货品的进出、价格,懂得管理货品。”

李嘉诚在货仓管理员的位置上并没有待多长时间,便转为走街串巷的推销员。为了省钱,推销时他很少坐车,“我17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易、生活的艰辛了。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公司内的推销员一共有7个,都是年龄大过我而且经验丰富的推销员。但由于我勤奋,结果我推销的成绩,是除我之外的第一名的7倍。这样,18岁我就做了部门经理,两年后,又被提升当总经理”。难怪后来人们称李嘉诚为“超人”,这样的速度和能力,不是超人是什么?

中年商人

开始创业的李嘉诚遇到过很多问题,但他受到母亲的影响,一直将诚实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根本。有一次,他经营的工厂亏损严重,作为领导人,他承认自己经营失误拖垮了工厂,他希望大家能共渡难关,一起谋求发展。紧接着,他又逐一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向他们道歉,并保证在宽限的日子里一定偿还欠款。他丝毫不隐瞒工厂面临的巨大危难,因为随时都有可能倒闭,他恳切地向对方请教渡过难关的方法。

他诚恳的态度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谅解,李嘉诚也获得了挽救企业的机会。1955年的一天,李嘉诚召集员工聚会,他首先向员工深深地鞠躬3次,感谢大家的精诚合作,然后用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宣布:“我们厂已基本还清各家的债款,长江塑胶厂已走出困境,将进入柳暗花明的佳境。”话音刚落,员工全部沸腾起来。散会前,每个员工都得到一个红包,由李嘉诚亲自发放,他要感激这些同甘共苦的“战友”。

李嘉诚的塑料花生产一直是国际领先的,但是在意大利“偷师”之后,销售成了李嘉诚的一大问题。为此,他四处奔波,终于找到一位批发商。对方非常豪爽,只是在最后提出的条件让李嘉诚犯难了:他要李嘉诚必须有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担保,才能完全放心。然而当时的李嘉诚正面临资金问题,也找不到这样的担保人。

第二天,他来到批发商住的酒店,默默拿出样品,放在批发商面前。样品一共3组,每组3种款式:一组花朵、一组水果、一组草木。批发商全神贯注看了十几分钟,尤其对那串紫红色葡萄爱不释手。随后,批发商将目光转移到李嘉诚熬得通红的双眼上,用欣赏的目光打量着眼前的这个人。批发商当时只想订购3种产品,结果,不到一天时间,李嘉诚就拿出样品,而每一种产品都设计了3款样式!

批发商告诉李嘉诚,这9款样品,是他所见到过的塑胶花中的极品,简直挑不出任何毛病,他们可以谈生意了。双方很快签了第一单购销合同,李嘉诚打开了欧洲市场。

“信誉,诚实,是我的第二生命,有时候比自己的第一生命还重要。”人如其名,李嘉诚用自己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构筑起了自己坚实的商业帝国。

晚年慈善家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李嘉诚得知灾区学校遭受严重破坏的消息后,第二天就向灾区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通过教育部帮助灾区学校进行灾后重建。不久,李嘉诚再以李嘉诚基金会、长江集团和记黄埔集团的名义捐款1亿元人民币,用于为灾区学生设立特别教育基金,加上此前李嘉诚教育基金共捐出的3000万人民币,李嘉诚的捐款已达13亿元人民币。

作为华人首富,普通人可能觉得13亿不算什么,但是李嘉诚在慈善上的投入,也绝对不止13亿。1980年,李嘉诚创立了基金会,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李嘉诚基金会及由他成立的其他慈善基金会对教育、医疗、文化及公益事业支持的款额达107亿港元。李嘉诚旗下企业集团也长期捐资,参与社会公益项目。李嘉诚自小喜欢读书,他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有条件上学读书。现在,很多孩子都可以在李嘉诚资助建设的学校读书上课,并且走出自己的家乡,到更广阔的地方求学、工作,可以说投资教育,就是在为社会减少一个文盲,多一个文化人。

李嘉诚不仅是积极捐款的慈善家,也是关心身边人的大好人。当塑胶花早过了黄金期,根本无钱可赚的时候,李嘉诚仍然坚持要运营塑胶花工厂。开发商对他的工厂垂涎欲滴,如果将工厂改造成商业大厦,无疑更有经济效益,但是李嘉诚不为所动。面对别人的不解,李嘉诚说:“以前的老员工需要生计,而且也已经习惯了这个厂,哪怕不赚钱,我也要将这个工厂办下去。”

李嘉诚从来不限制员工的出入,但是多年以来,他旗下的公司很少有人更换。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和他在一起?“有能力回报社会和身边的人,我感到很荣幸。”李嘉诚的慈善之心也许是最好的答案。

李嘉诚语录: 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画外音: 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是现在年轻人的通病。怎样能从改变自身来改变现状,才是我们最应该思考的事情。

李嘉诚小档案:

出生年月:1928年7月29日

籍贯:中国广东潮州

产业:长江实业集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