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学不到的153条人生经验
952900000121

第121章 人舍我取,变废为宝

第120章人舍我取,变废为宝

西方有句谚语说:“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财富。”每件事物、每个人都会有其可取之处,正如李白所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关键就在于人们是否能发现其可用之处。愚昧者,会将别人眼中的宝,视为一文不值的草;聪慧者,则能将别人眼中的垃圾变废为宝,这全是人舍我取的智慧。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是战国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白圭首创的经商名言。

白圭提出了一套经商致富的原则,即“治生之术”,其基本原则是“乐观时变”,主张根据丰收、歉收的具体情况来实践“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规则。当时的贸易是以货易货,而白圭的高明之处就是准确掌握市场行情,在别人觉得多而抛售时,他就大量地吃进,等别人缺少货物需要吃进时,他就大量抛出。这样低进高出,必能从中获利,积累财富。

现代的李嘉诚是深谙“人舍我取”之道的大商人。李嘉诚正是通过“房地产低迷时买进,待后来高卖”之法,赚取了大笔利润。

1966年年底,低迷的香港房地产开始出现一线曙光,地价、楼价开始回升。银行经过一年多的“休养生息”,元气渐渐恢复,有能力重新资助房地产业。房地产商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场。

就在此时,中国内地的“文化大革命”开始波及香港,并各种谣言四起,香港人心惶惶,触发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次大移民潮。人们纷纷贱价抛售物业,司徒拔道的一幢独立花园洋房竟只卖60万港元。新落成的楼宇无人问津,整个房地产市场卖多买少,有价无市。房地产商、建筑商们焦头烂额、一筹莫展。

拥有数个地盘、物业的李嘉诚忧心忡忡。他不时听广播、看报纸,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此时香港“左派”的行动仍在升级。李嘉诚这时获悉,内地春夏两季的武斗高潮,自8月起,渐渐得到控制,趋于平息。那么,香港的“五月风暴”也不会持续太久。

作为投资者,最关注的莫过于“中共会不会以武力收复香港,在香港推行内地的共产主义制度”。

李嘉诚认为:“不可能。中共若想武力收复香港,早在1949年就可趁解放广州之机一举收复,何必等到现在?香港是内地对外贸易的唯一通道,保留香港现状,实际上对中共大有好处。中共并不希望香港局势动乱。”

他经过深思熟虑,毅然采取惊人之举:人弃我取,趁低吸纳。

李嘉诚逆同业之行而行,坚信乱极则治,否极泰来。大规模移民潮虽渐息,而移居海外的业主,仍急于把未脱手的住宅、商店、酒店、厂房贱价卖出去。李嘉诚认为这是拓展的最好时机,他把塑胶盈利和物业收入积攒下来,将买下的旧房翻新出租;又利用地产低潮,建筑费低廉的良机,在地盘上兴建物业。

不少朋友为李嘉诚的“冒险行动”捏了一把汗,同业的有些房地产商正等着看李嘉诚的笑话。

1970年,香港百业复兴,房地产市道转旺。有人说李嘉诚是赌场豪客,孤注一掷,侥幸取胜。只有李嘉诚自己清楚,他的惊人之举是否含有赌博成分。他是这场房地产大灾难中的大赢家,但绝非投机家。

取于人舍之时,可付出较小的成本;可避免与人争抢;可正中对方下怀,使对方心怀感激。然而,人舍我取也需要胆略和眼光。

行事、用人和经商一样,趁低吸纳,收益巨大,可惜的是,少有人敢这么做。然而正因为此,趁低吸纳之人才会“轻易”的成功。当然,能够做到“趁低吸纳”,需要非凡的洞察力和睿智的眼光,这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加磨炼。一旦发现机会,就要处之不疑,勇敢地将其变为现实,这既是一种勇气与魄力,也是一种创新的胆识与智慧。

中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废”与“宝”于不同的人而言,各不相同。眼中看到的垃圾,只是还未发现其可用之处而已,换个角度、换种思路,或许其立刻就能变成为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