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学不到的153条人生经验
952900000104

第104章 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第103章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由于有了刚,那些先贤们才能独立不惧,坚韧不拔。柔是一种魅力、一种收敛。人也不可无柔,无柔则不亲和,不和就会陷入孤立,四面楚歌,拒人于千里之外。刚柔相济,方是成功之道。

子路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刚强,孔子说:“你问的是南方人的刚强,北方人的刚强,还是你这样的刚强呢?用宽厚温和的态度教育别人,不报复别人的蛮横无理,这是南方人的刚强,君子属于这一类。顶盔贯甲,枕着戈戟睡觉,在战场上拼杀至死而不悔,这是北方人的刚强,强悍的人属于这一类。所以,君子温和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刚强啊!君子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刚强啊!国家太平、政治清明时,君子不改变贫困时的操守,这才是刚强啊!国家混乱、政治黑暗时,君子一直到死不改变操守,这才是刚强啊!”

可见,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于刚强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也许在此地为刚,在彼地为柔。但是刚柔相济却是一种无往而不胜的方圆之道,它可使激烈的争论停下来,也可以改善气氛,增进感情。我国古代有许多刚柔相济的事例。

前秦时苻坚即位后,任用汉人王猛治理朝政,在近二十年的时间内,先后攻灭前燕、仇池、代、前凉等割据政权,占领了东晋的梁、益两州,把整个黄河流域和长江、汉水上游都纳入了前秦的控制。为了争取支持者,他对各族上层人物极力优容和笼络,如鲜卑族的慕容垂、羌族的姚苌,都委以重任。对苻坚这一做法,谋臣王猛曾多次劝说苻坚对那些异族重臣有所制约,甚至还不止一次利用机会,设法除掉这些人。但苻坚迷信自己对他们的恩义,阻止他这么做。

在鲜卑贵族慕容垂、慕容泓相继谋反后,苻坚仍对自己手下的原前燕国主慕容玮说:“卿欲去者,朕当相资。卿之宗族,可谓人面兽心,殆不可以国士期也。”在慕容玮叩头谢过之后,他又说:“《书》云,父子兄弟相及也……此自三竖之罪,非卿之过。”但是,慕容玮并未为苻坚这一套所感化,在暗中仍企图谋杀苻坚来响应起兵复国的慕容氏鲜卑贵族,后来阴谋泄露才被苻坚擒杀。苻坚这才后悔不听王猛的忠谏,但这时大局已无法挽回了。

这就是做人只知圆,不知方的后果,而历史上的智者则往往方圆并济,成就伟业。

公元214年,刘备夺取四川后,诸葛亮在协助刘备治理四川时,立法“颇尚严峻,人多怨叹者”,当地的官员法正提醒诸葛亮,对于初平定的地区,大乱之后应“缓刑弛禁以慰其望”。诸葛亮认为自己的做法并没有错,他对法正说:“四川的情况,与一般不同。自从刘焉、刘璋父子守蜀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奉承,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意为现在如果我用在他们心目中已失去价值的官位来拉拢他们,以他们已经熟视无睹的‘恩义’来使他们心怀感激,是不会有实际效果的。所以,我只能‘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

大凡刚烈之人,其情绪颇好激动,情绪激动则很容易使人缺乏理智,仅凭一股冲动去做或不做某些事情,这便是刚烈人的优点,同时又恰恰是其致命的弱点。俗语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有个成语叫:“四两拨千斤。”讲的正是以柔克刚的道理。俗语说:“百人百心,百人百姓。”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柔和,有的人性格刚烈,各有特点,又各有利弊。然而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刚烈之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为职者需善于以柔克刚。

但“柔”也要有一定的尺度,当你想施恩于对方,打算作出让步之前,首先考虑你的让步在对方眼里有无价值。若开始你就作出许多微小的让步的话,对方也许不仅不会领情,反而加强对你的攻势,因为他知道你作出这些小的让步有企图,而且他们并不看重这些让步。

可见,懂得该刚则刚、当柔则柔的人,才是深谙方圆之道的人,也才会使事情向最顺利的方向发展。

晚清重臣曾国藩说:“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做人应明此理:该刚则刚,硬如钢;当柔则柔,柔如水。刚柔相济,方能无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