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探索与研究
9525700000015

第15章 企业文化精神及价值观的创新体现(3)

5.必须突出企业整体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就是人们(包括个人或组织)基于某种功利性或道义性的追求而对人们(个人、组织)本身的存在、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评价的基本观点。价值观念是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没有价值观念,则不可能形成员工的价值目标和追求行为。企业在长期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及其观念体系,表现在员工对企业发展存在的意义认知、经营目的、管理手段等多维性的价值评价,表现在员工追求整体化、个异化的群体意识之上,通过组合、聚敛、融合与创意等,产生全体员工的价值准则,衍化价值目标,明确价值走向,取得价值实效。突出价值观念的新态势,就是要敢于吸收新观念,敢于对文化体系进行不断改造,敢于积极体现员工的价值走向,而不是上传下效,以既定的观念来涵盖员工的观念,简单地用既定程序来覆盖企业文化精神。

6.注重以文化形态丰富文化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用丰富的文化形态的新举措突出文化精神,可有效克服不少企业文化存在“大精神小文化”的状态。在高标准、高起点强调企业文化精神的政治要素、理论要求的情况下,企业文化精神显然需要更多的文化形态来丰富和提炼精神。如通过积极倡导和提供相应的物质保证来促进员工的继续学习,有效提高员工的现代认知水平,以现代情商、智商、学识、包容与责任夯实文化精神的“素质基础”;通过营销培训和具化性指标来培养企业现代经营人才,扩充文化精神的“含金量”,等等。这些颇具新意的体现企业大文化、高风尚的具体做法,可以升华企业文化的精神,使精神不空不虚,表现更加丰富多彩,价值绩效更深入人心。

7.必须突出企业道德质量

从伦理关系的角度调整企业企业之间、本企业内员工之间关系和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就是企业道德。企业道德以相关的道德范畴和标准来对企业进行评价和规范,其中公私、善恶、荣辱、诚实、虚伪、真善美、假恶丑等的道德评价与规范最为明显。企业道德与法律规范和制度规范不同,不具有硬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但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一旦被员工认可和接受就具有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的意志力,形成的广泛的适应性和延续性,正是企业文化和员工的重要道德体现。企业道德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常常表现在社会公众、政府部门等对企业的各种道德评价上。如通常的“精神文明单位”、“××优秀企业”等。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真正突出企业自我形成的道德形态和道德活动的标准,包括企业的职业道德、行业道德、管理道德、经营道德等,表现出企业道德的规范特色。这样的道德特色祸形态必须更多表现在企业的具体的员工素质、领导能力、经营业绩、管理风范、产品质量、公众信誉等方面,可观可见,形象具体,才可能显现富有企业特色的精神范本与精神风貌。

5.突出团队意识以展示文化精神力量

团队即组织的一种表现形态。团队意识是指企业团队意识是企业内部形成凝聚力的重要心理因素,是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的再现。在团队意识作用下,每个企业员工会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融入企业发展目标,通过努力进取,推动企业发展,获得企业和自己的荣誉感,增加自我的归属感。要创新企业的共同效益,获取企业的共同荣誉才可能凝聚员工力量,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基于此,企业文化精神就要体现出团队精神,就必然要注重团队的组织创新和观念创新,必须要充分尊重每个成员的自我创新力和自我需求感,用各种团队活动或各种团队形态作为企业文化精神建设的“物质力量”,进一步影响和作用于提升精神力量,扩大精神引力,才可能异彩纷呈地彰显出精神价值。

6.突出制度建设以保障文化精神的影响力

企业制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实中所形成的,带有强制性以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物质文化的实现过程,处于文化建设的中间层次,地位极为重要。依据企业文化精神的实质需求,企业制度作为企业的根本行为准则或模式,作为企业内部或外部人际关系的协调模本,其基本目的在于体现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规范、共同取向,共同利益和要实现的共同目标。所以,企业制度建设质量对企业文化精神的构建质量具有特别的意义。制度建设保证文化精神影响力要注重三个关键点:制度必须与时俱进,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要高度反映文化精神内涵,使文化精神新颖别致,极富影响力;必须要高度重视制度所蕴含的人本精神,突出其普遍意义和人力资源特征,可以完美演变为文化精神的强大动力;必须考虑制度建设全面性和深入性,克服制度对下不对上的和利用制度管束,使人“零件化”、“模块化”的倾向,以制度实现真正的全方位的有效监督,保障文化精神的广泛影响。

7.以企业形象延续文化精神

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企业文化精神建设同企业形象建设一脉相承,关联密切。企业形象的塑造来自两个方面,即内部的形象塑造,如员工素质、生产进度、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资本实力、产品质量等;外部的形象塑造,如品牌宣传、广告手段、商标展示、徽记特征、服饰影响和销售环境等。利用企业形象延续文化精神,就要注意企业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塑造的基点,突出形象塑造与企业文化精神的紧密关系,在形象中进行创新与融合,有效地延续文化精神。

以企业形象塑造延续文化精神要注意形象的表层形象与深层形象的主次之分、组合构架和运作梯次,克服急于求成,重招牌、看门面、谋关系、增服务等表层形象的塑造,必须重视企业要以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经营实力作为表层形象塑造的根本,即运用深层形象主导于企业形象塑造,以深沉形象奠定表层形象,注重两个形象的互动,用两个形象塑造的综合优势来烘托企业整体形象,在形象中贯穿企业宝贵的文化精神。此外,还要注重企业形象塑造与文化精神塑造的平衡与交融性发展,克服重形象轻内质的形式主义做法,更要防止重此轻彼,企业形象与文化精神被割裂、置换或随意填充功利主义倾向。

(三)用优质的动态性保证文化精神创新

动态性原则的创新是提升企业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方面。企业文化及其精神塑造总在不断地运行发展,需要用丰富的实践活动来检验文化及精神的质量与绩效。这样的动态性始终贯穿于整个企业文化发展过程。在实施文化精神建设的过程性和控制性基础上,强调动态性作用,可以进一步明确文化建设环境、精神建设主体和客体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观念、思维和方法,随机应变,利用反馈、调节原理,保持文化精神弹性,深化对精神的动态管理。动态性创新主要有三个基本形态,即权变原则、弹性原则和创新原则。

5.权变原则的创新

权宜应变就是权变原则。上世纪70年代,在西方形成并盛行的权变管理学派正反映了这一管理实践的哲学思想。权变原则能充分体现动态管理的原理,反映在企业文化的层面上,就是要求企业文化的管理者和实施者根据不同的文化管理的客观条件,选择符合实际的管理行为和方法,特别强调了对文化精神的任何管理行为都必须从具体实际出发,而不能凭主观臆断行事。依据这一原则特性,任何一种管理行为都只适应特定的管理条件,不存在能够同时解决各种管理条件的管理行为。它作用于文化精神的动态性创新有三个主要创新点。首先,要根据企业文化发展所处的内外条件进行随机应变,在应变中选择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创新文化精神,以新的模式对文化精神进行创新管理;其次,要充分发挥这一原则在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具有的普遍指导意义,扩展文化精神的创新路径、实施方法和绩效考核的体系建设,运用权变原理的动态优势增加创新形式与内容,使精神建设在创新运动中具有更多的新空间和新动力,推出更多的精神创新性行为和创新绩效。

6.弹性原则的创新

弹性原则是保持企业文化精神创新富有弹性和运作空间的一种方法。利用弹性物体受外力作用变形后,除去作用力对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的原理,弹性原则要求文化精神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在进行决策和处理问题时,尽可能地考虑到多种精神因素的客观作用,注重文化精神的管理和通常的运作中富有弹性地进行选择,为自身的发展留有余地。企业文化精神的活动纷繁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管理者和实施者在处理特定的精神要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都会考虑到所有的要素及这些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变化情况。因此,文化精神利用弹性原则进行创新的时候,就要考虑从实际出发,对精神要素的构建与组合,都要按照实际需求,分清主次,注意取舍,以主要的带动次要的,以核心的影响外围的,构成文化精神的多样性表现,并进行多元性管理;要运用弹性原则,随时对现有的精神内容进行调配,加大精神层面的设计以适应精神建设多元性的组织或环境变化。通过弹性选择,及时去除滞后的精神模式、精神风貌和精神内涵,在结构、层次、片段、内容等之上进行择优选择,对文化精神进行富有弹性的创意,能够对企业风貌的要素进行诠释、组合,进一步增加文化精神的活力和生命力。这里特别要注重加大弹性自由度,突出弹性原则选择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可选性,突出创新,敢于创新,善于标新立异,善于为我所用。

3.创新原则的创新

创新原则,就是使组织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都不断地革新、变化以适应新的变化的原则。企业文化精神的创新原则贯穿于企业文化的全部活动中,多指思想认知、精神产品、精神表现、精神管理等的创新。这样的创新与权变和弹性原则不同。它可以打破文化精神及其建设的墨守成规,促进文化精神建设的竞争势态,改变精神建设和管理的组织与环境,避免了例行的、缓慢的和重复的决策、选择、运作和管理,对文化精神常常进行有一定规模的质换,往往引发精神的新面貌,促进精神的更新性代换。如利用文化精神建设的预测原理,可以增加精神构建的预见性和容置率,并利用人本管理,结合不同时期或阶段的精神要求,推进文化精神的创新结构和创新内容。考虑到企业文化精神外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文化精神的创新要从容面对不同的精神建设环境和不同的新热点、新课题进行原则性创新,还必须要注意文化精神创新所依靠的企业人、财、物等潜质的充分发掘和利用,通过对精及建设的创新性开拓与管理,实现企业文化精神的日新月异,长久不衰。

企业文化精神及价值观的创新体现源于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精神需求的日益扩大。它必须要在社会大势态的发展环境中来不断深化自我文化精神建设的内置要求,突出精神的科学与先进,显示精神的优越性、可信性、可选性和包容性。对整个企业文化进行积极引导和创新性开发,是企业文化精神实质与价值的最好体现,也是时代对企业的根本要求。因此,对企业文化精神及价值观的课题探索与研究,将关系到企业文化形态演绎和精神创新的方方面面,势必会深刻影响企业的文化建设,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美]彼得斯,沃特曼.追求卓越,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2.[美]特伦斯·E·迪尔,艾伦·A·肯尼迪. 新企业文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美]托马斯·彼得斯、小罗伯特·沃特曼.寻求优势.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

4.[美]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著.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5.[美]威廉·大内.Z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6.[美]埃德加·沙因.组织文化和领导.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7.鲍健生.追求卓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8.刘光明.企业文化世界名著导读.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9.罗长海.企业文化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