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9524100000056

第56章 实 战 篇(49)

案例6:新规与新政100

材料一:深圳市改进会风的八条规定

2005年7月1日,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深圳出台了《进一步改进会风的八条规定》,明确提出: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并”、“缩”、“简”、“变”上下功夫,改变以会议和文件指导工作、落实工作的现象。其中:

“并”,就是将时间集中、内容相近的会,尽量合并到一起开。年初市委系统和市政府系统有关部门的会议合并召开,市主要领导集中讲话,分管领导简要部署,部门负责同志简短发言。

“缩”,就是缩短时间、缩小规模,开短会小会,改进文风、长话短说,坚决反对新的“党八股”。原则取消49项由市级部门组织的年度表彰和相关会议。除市委全会、市委或市政府工作会议外,全市其他工作性会议和市直部门业务会议不超过半天。

“简”,就是按照简朴、简单、简明的要求,删繁就简,从简办会。领导不陪会,除全市性重大会议外,一般不安排市主要领导出席。按照“谁分管、谁出席”的原则,专业性会议由市分管领导出席,其他市领导不出席会议。提倡领导站着讲话,讲短话。

“变”,就是打破常规,改变会议形式,多开电视电话会议、视讯会议。利用已经覆盖到各区的应急指挥系统以及部门内部网络,多开电视电话会议,参会人员就地就近参会。同时,坚决执行“无会日”制度,周一、周二不召开有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保障基层集中精力研究工作、解决问题。

出台这八项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切实改变深圳存在的以会议和文件指导工作、落实工作的现象,保障主要领导集中精力研究工作、解决问题。那么,规定制定后的效果究竟如何?从有关部门制定的《市领导同志公务活动安排预报(7月11 ~ 7月17日)》可见端倪:除了7月14日(周四)上午有一个“京、津、沪、渝、深国资工作交流会”外,没有任何大型会议。这一周,市领导的公务活动或是检查学校安全工作、或是调研重大项目、或是到社区调研,“调研”字眼在公务活动安排表上占到了80%以上。

据了解,深圳以往也对会风进行过多次整顿,但效果并不明显。然而此次不同以往,因为改进会风与节约行政成本联系在了一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写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铺张浪费、盲目攀比、急功近利等不良作风,节约行政成本,改进会风和文风,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

材料二: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

深圳是全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5个试点城市之一。继2004年出台《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对政府机构设置调整,推行“大处制”,重点加强综合性的部门,弱化专门分工后,2005年9月13日,一份统领深圳政府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推进行政管理创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公布,一场深层次的政府改革将在深圳全面铺开。

根据该《实施意见》,深圳市将从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行政决策体制、建设法治政府、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及提高公务员素质等五个方面,加大政府改革力度。其中,核心内容还是转变政府职能、合理划分部门职责,实现政府职能编制机构科学化、法定化,提高行政效能,建立一个职责清、任务明、交叉少、可考核、执行力强的现代政府。

为确保《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将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区、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明确工作目标、职责分工、工作步骤和进度安排。市政府每年底将对各区、各部门落实《实施意见》的情况进行考评。行政监察部门将健全公务员监督约束机制、行政首长问责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行政效能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全市所有行政许可和其他审批窗口的视频进进行监控等。

另外,《实施意见》在明确了此次政府改革的完成时间要求,提出到2006年末基本实现行政许可设定的法定化、实施的标准化;2006年内完成非行政许可类其他审批行为的管理办法制定工作;2006年开始推行非行政许可类其他审批的法定化和标准化工作;2006年,首先在环保、城管、交通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推行政策白皮书制度。

材料三:深圳公务员聘任制的试点工作进展

深圳从2007年1月开始了公务员聘任制的试点工作,目前已基本建立了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制度体系,并招聘了两批共53名聘任制公务员。从2010年起,深圳决定扩大聘任制公务员招聘规模,在有行政编制空缺的前提下,争取每年补充1000名左右聘任制公务员。同时,改革将把公务员原来“大一统”管理模式划分成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其中,69%的公务员将被划入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中,并通过职位分类和聘任制的实施,摘掉这部分公务员的“官帽”,变“铁饭碗”为“瓷饭碗”,以期激起聘任制的“鲶鱼效应”。此举能否推动公务员退出机制的完善,人们除了关注外,更多的是期盼。

目前,我国对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尤其是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这两类公务员的录用、培训、交流、晋升等仍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深圳这次利用自身的优势“先行先试”,进行了体制上的尝试和创新,为公务员创造了一个“宽口进”的机会,尤其是让一些从事专业技术、以往在综合考核中很难排上号的技术人员有了一个“凭技术说话、凭本事升官”的渠道,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聘任制公务员与传统的委任制公务员不同,前者实行的是契约化管理,后者是法制化管理。虽然各自在管理上互不干扰,但随着聘任制公务员的增多,当其在组织中占据了相当比例时,对委任制公务员难免会造成一种压力。从长远来看,这两类公务员的竞争,有利于保持机构的活力,提高工作效率。

案例分析提示与思考:

深圳市在提高行政效率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你如何评价?

相关知识链接:

深圳市政府2005年9月13日发布的《关于推进行政管理创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第一项就是“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提高行政执行能力和行政效率”,具体内容如下: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和政企分开。推进政府公共事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将可以通过市场解决的公共服务以适当形式推向市场。积极培育、发展、引导和规范行业组织与中介机构。按照《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理顺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均不得承担或变相承担任何政府职能。

(2)优化政府机构配置,建设职能清、责任明、能力强、效率高的政府。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原则和提高政府行政执行力的要求,理顺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实现职能、机构、编制的科学化和法定化。解决职能交叉重叠、责任不清和事权分离等问题,做到部门职能和处室事项不重叠。理顺市、区政府的职责权限,实现社会管理重心下移,探索社区管理的新方式。创新公安、城管、工商、劳动等执行部门内部的人员配置结构,减少中间平行管理层次,显著提升一线执法人员比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处置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抗风险能力。

(3)进一步大力改革创新行政审批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建立经常性的审批事项审查机制,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成熟一个取消一个。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对依法设立的行政许可,要严格规范许可标准、程序和时限。至2006年末基本实现行政许可设定的法定化和实施的标准化。加快完成清理非行政许可类其它审批行为,2005年内完成非行政许可类其他审批行为的管理办法制定工作。2006年开始推行非行政许可类其他审批的法定化和标准化工作。加强对审批事项和行政许可事项的监督管理,任何行政部门不得擅自将本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委托其他组织实施或增加初审、预审等许可环节。在四届政府任期内,要实现对涉及多个部门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统一办理、联合办理和集中办理,并积极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方式。

(4)强化职能部门责任制。实行主办部门责任制,精简议事协调机构。全面推行公共政策、部门责任白皮书制度。2006年,首先在环保、城管、交通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推行政策白皮书制度。每年向社会公布部门职责、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列入人大、政协民主监督及行政监察考核内容。全面加强对各职能部门的行政督察,严格按照《深圳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办法(试行)》的规定解决各职能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产生的争议。

(5)推进行政管理工作方式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政务信息化水平。不断创新方便企业和市民办事的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为市民和企业提供新的服务产品,为社会提供更为便捷、经济和有效的服务。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政府重大决策向人大政协报告、通报制度;进一步创新与企业、市民沟通机制,加强政府部门与企业、市民的交流和沟通。对企业、市民提出的有关政府政策、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意见应当及时研究处理,并给予反馈。

案例7:从市政府发出的三件表扬通报中你看到了什么?

2006年12月中共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栗智新到任1个月发出了3件表扬通报:

一件是华凌市场管道破裂,当时报告需停暖36小时。栗智书记把正在召开的市委常委会停了下来,市长和管城建的副市长一起到现场,请维修方提出加速解决的几种方案。从凌晨2点到下午1点,仅11个小时就恢复了供暖,缩短了2/3的停暖时间,有关方面均获得了表扬。

第二件是解决了天山区、达坂城区农民长达40年久拖未决的上访问题。栗智书记知道了之后,就请市长责成两城区在5天之内解决,并把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反馈回来。结果这件事已经拖了有40年没有的问题,在两个城区政府的沟通和努力之下,实际只用了半天时间就解决了。于是获得了表扬。

第三件是对一封上访来信的处理。反映情况的是一对50年代支边来疆的温州夫妇,他们早些年将儿子的户口转回了温州,现在老两口退休了,生活有困难,儿子虽在新疆打工,户口却在温州,很不方便。所以,请求政府同意把儿子的户口从温州转到新疆来。但这件事拖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落实,因此,他们希望上级领导能够帮助解决。看了来信之后,栗智书记将此信批给了市政法委,政法委仅用了3天,就顺利实现了这对温州支边夫妇多年的心愿。

案例分析提示与思考:

1. 这三个表扬通报反映出新任市委书记怎样的工作作风和管理理念?

2. 这三个表扬通报同时也反映出乌市政府以往管理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3. 你认为民族地区政府公共管理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

案例8:电子政务101

一个低保户需要带5~19种证明,15天才能走完申办程序;一个房地产建设项目有38个审批环节,需要提交422份材料,盖122枚图章;注册一个企业需要几十个部门的审批——这是几年以前上海办“政事”的真实情景。

最近两年来,上海以信息化为支撑,合理配置和整合行政、社会资源,实行网络内各类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协同的电子政务后,这一切都成为过去。

2005年,全国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现场会议在上海召开。上海作为地方代表,交流了在积极推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以电子政务促进上海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

上海市信息委乔副主任介绍道:“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存在着‘纵向应用充分,横向协同不足’的问题。比如说注册一个企业,到工商局办理完执照,对于工商局而言,它完成了自己的职能。但是对于业主来说,还必须向其他部门申办,其实登记的是差不多的信息。这就造成市民多头跑、重复报,造成基层重复采集、重复输入,管理部门信息不对称,难以支撑属地化管理。”

从2003年开始,上海提出“资源共享、工作协同”为核心的网络化管理理念。一是推进信息共享,着眼于解决政府信息分散、不一致、重复采集、重复输入等问题,建立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信息资源库体系,支撑社区属地化管理和服务,形成存量信息的“一次采集、多次使用”和增量信息“一口采集、多方使用”的机制。二是促进业务协同,着眼于解决市民多头跑、部门间信息不对称,造成管理漏洞的问题,选择市民关注的跨部门事项,通过流程优化和系统整合,提高行政效率和质量,形成“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处理”的行政处理模式。

根据上述要求,上海市在自然人、法人和城市建设三个领域分别在黄浦、松江和徐汇三个区试点。经过两年的建设,三个区的试点都取得很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