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
9523500000001

第1章 序言

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由省政府金融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编写的《“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一书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该书以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内容、详实的资料,总结、展示了“十一五”时期我省金融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对全面认识“十一五”时期我省金融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推动“十二五”我省金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时期,四川省金融领域干部职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有力推动金融业改革与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全省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及其他金融组织等多种金融组织形式并存、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已成为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地方金融改革与发展纵深推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管理体制得到理顺,股权改造与优化取得阶段性成果,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健全,内部经营管理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各项业务安全、持续、快速发展。全省城市商业银行成功地实现了改制,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基本建立,资本充足率大幅度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显著改善,市场竞争能力有所提高,为我省城商行的进步改革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信托改革与重整取得成效,四川信托成功挂牌并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我省成为全国拥有信托公司最多的省份之一。新型金融组织以及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快速发展,村镇银行、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各类产权交易机构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机构中心建设、交易和市场中心建设、金融服务中心建设进展较快,西部金融中心初具雏形。金融监管不断加强,审慎、合规经营的理念得到认同和实践,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全省金融资产总量增长了近3倍,金融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度日益提高,已经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占全省经济总量、现代服务业产值总量的比重不断增加;各项金融税收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地方税收最重要的来源之一;金融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创造了大量高端就业岗位。同时,金融创新不断深化,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融资总量快速增长,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到“十一”末,间接融资总量、直接融资总量均排西部地区首位,在全国分别排名第7位和第6位。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我国金融开放将进一步深化,一些重大改革将进入深水区,金融业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将从根本上改变金融市场竞争的格局。资本项目逐渐开放,将带给我国金融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有利条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市场化,将拓宽金融机构业务领域。国内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面临调整,金融业将因此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矛盾。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大省,四川省金融业同样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等一系列战略性机遇,为全省金融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将给金融业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改革与发展,将为金融要素集聚和金融创新提供持续动力。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深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将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合作空间。

“十二五”时期,四川金融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伴随着金融国际化、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区域内金融机构的不断增加,同业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同时,中西部地区多个城市积极推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对四川省大力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形成有力挑战,四川省金融业将面临激烈的外部竞争。在深入研判形势的基础上,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大力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为重点,以引进和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及金融服务组织、壮大地方金融机构、推动金融创新、扩大融资规模和优化融资结构为抓手,以金融外包、金融后台和农村金融为特色,以加强金融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保障,全面提升四川金融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金融领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十二五”时期我省金融业发展必将实现新的跨越。

黄小祥(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