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世界极致之美100地
9522900000028

第28章 不可不知No.1世界遗产精华巡礼(1)

大蓝山山脉地区蓝光弥漫的山林世界

绝美指数/★★★★★

绝美位置

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新南威尔士州,距悉尼以西约65公里。

绝美季节

一年四季。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大蓝山山脉地区拥有103万公顷的砂岩平原,陡坡峭壁和峡谷,其间到处生长着桉叶植物。蓝山被分成了8个保护区,这里因为桉叶植物在冈瓦纳大陆分离后在澳大利亚大陆的典型进化适应和变异而出名。澳大利亚的物种多样性在大蓝山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这里有已发现的维管隐花植物的1/10物种,大量稀有物种和濒危物种,包括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进化了的古代遗留物种,这些物种现在只能在很小范围的地区寻觅到了。

大蓝山山脉位于悉尼以西65公里处,是澳大利亚南部新南威尔士州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它其实是一系列高原和山脉的总称,因为大蓝山上种植着许多桉树,桉树挥发的油滴在空气中经过阳光折射呈现幽幽的蓝光,恍如仙境,远看尤如披上了曼妙的轻纱,这种独特的景观,就是大蓝山之名的来历。大蓝山山脉地区共拥有103万公顷的砂岩平原、陡坡峭壁和峡谷,怪石林立、景色迷人。

公园占地约2000多平方公里,以格罗斯河谷为中心向外辐射,其中山峦起伏,涧谷众多。山上生长着各种树木,一片茂林翠绿。在这里可以看到由三叠纪块状的坚固砂岩积累而成的山区,它因为十分险峻,也成为了澳洲早期欧洲移民向西挺进的屏障。直到1813年,欧洲人布拉斯兰终于跨越了它达到内地时,就在入山处种下纪念树,现在仍有残干保存,成为澳洲的拓荒者遗迹之一。

蓝山城所在地早期实为流放囚徒的地方,1831年由囚徒在这里修建了哈特利法院,至今遗址还被保存着,里边有当年警察使用的徽章,通辑犯人用的公告,以及刑椅、绞架和牢房。时光流逝,事物变迁,现在的蓝山城已经成为了旅游胜地,建起了供游人观光用的高空索道和可以直达深谷的电缆车,游客再到这里,则是为了欣赏陡峭的悬崖,壮观的瀑布和幽静的深谷。

在山城卡通巴附近的贾米森峡谷旁边,矗立着秀美的山峰——三姐妹峰,它峰高450米,距悉尼约100公里。三姐妹峰险不可攀,为了使人们更近距离领略它的美景,在1958年修建了高空索道, 这也是南半球最早建成的高空载客索道。三姐妹峰形如三块巨笋,拔地而起,姿态俊秀,像三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并肩而站,故而得名。传说她们是巫医的三个女儿,为了防止歹徒加害,他们的父亲用魔骨把三姐妹变成了岩石,可惜的是,巫医在和敌人搏斗后便丢失了魔骨,无力把三姐妹再变回原样,所以她们就这样一直站立在峡谷旁。现在在峰下可以经常看到琴鸟飞过,传说这是巫医的化身,它现在还在不断地寻找那丢失的魔骨,希望有一天,能够与三个女儿重聚。

琴鸟是蓝山山脉特有的一种动物,是澳大利亚珍贵的鸟类,它们以尾部的艳丽羽毛著称。雄性琴鸟尾巴的羽毛很像竖琴,所以人们亲切地称它们为琴鸟。雄鸟还有着非常有意思的行为,在争夺地盘和吸引雌鸟的时候,它们会用林地上的废物堆成小丘来作为自己演出的舞台,雄琴鸟一边展开尾羽,一边清脆地啼叫,并且伴着自己的叫声,跳起“求偶”的舞蹈,一只雄鸟有时可以将地盘扩大到方圆200多米,它们是一种非常喜欢表现的动物,在“舞台”上,有时竟有10多只雄琴鸟你争我抢轮番表演的情况,好像一台大型演唱会。而雌琴鸟则会用树枝和苔藓来筑造圆顶的巢穴,内部再用树皮纤维铺就,最上边是一层羽毛,就像家居的地毯,十分舒适。

险峻绮丽的蓝山三姐妹峰,远处的平原上空呈现一片蓝色的光芒。

最美中的最美

蓝山山脉中有许多清澈的溪谷,现在已经成为溪降极限运动的集中地。因为这里的溪谷狭长,又经过溪流的长年冲刷,就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竖直缝道。很多溪谷的深度可达50多米,但是却有着不到1米的入口,抬头一望,便是一线天的美景,阳光从一条细长的缝中刺入,显得更为集中而耀眼。溪谷下边藏着瀑布、岩洞、深潭,还生长栖息着各种动植物。溪降运动爱好者们除了享受极限运动外,还可以饱览自然风光,在远离城市喧嚣之时,让心灵退去蒙尘,真切地来感触自然的博大。

大蓝山特有的琴鸟,如此美丽的鸟儿跳起舞来会是什么样子呢?

棉花堡视觉惊叹

绝美指数/★★★★

绝美位置

位于土耳其境内,距离伊兹密尔约200公里。

绝美季节

一年四季。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棉花堡以其神奇独特的自然景观创造出一个亦幻亦真的银色城堡世界。富含钙盐的温泉沿高原坡体下流,由此形成千奇百怪的钟乳石、瀑布和水池。罗马帝国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温泉进行治疗。许多温泉胜地以及海尔波利斯古城遗址都在高原之上。

光听名字,棉花堡给人软软的、蓬松松的感觉,甚至使人联想,这是不是一个以棉花著称的地方。倘若果真如此,棉花堡就没什么太特别的了,而事实是这里的美是让人惊叹的,在棉花堡面前,再妙笔的文字都显得乏力,这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美,唯有在图片面前,一眼你就能感受到那种无以言说的美。

之所以得名棉花堡,源自于这里层层叠叠的一片雪白,远远的望过去,整个山坡,白色叠着白色一层又一层,像童话中的城堡,这一团团状似棉花的白,就是城堡最“柔软”的“城墙”。只有走近了,用手摸一摸,才知道原来是坚硬结实的石灰岩。

棉花堡的形成,是地热温泉的杰作。这里原是一处古代温泉遗迹,大量富含钙质的泉水长年不息地自山顶往下流,流经之处经千百年的沉淀后发生了钙化,就像给整个山坡严严实实地涂上了一层白料,同时形成层层相叠的半圆形天然阶梯。泉水在各阶梯的平台处停下来,蓄而成池,便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棉花堡。从2000年前的希腊时代起,棉花堡就是温泉疗养胜地,如今更是声名远扬。

棉花堡泉水的温度终年维持在29℃以上,由于富含矿物质的种类繁多,被认为具有治疗皮肤病、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及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的功效。早年这里不向游客开放,只有当地医院出于治病需要才有权使用泉水,现在这一规定已经废止,即便是一般民众和国外游客也能享受到泉水的福荫。游客们或穿比基尼浸在一个小池里,或拎着鞋从山顶沿曲折的小径往下边走边泡,或把脚伸进一条条溢满温泉的小槽,体验泉水的涓涓溪流。身体被泉水环绕的同时,心灵也得到温柔的抚慰。

温泉之外,棉花堡附近还有许多值得参观的古迹。阿佛洛狄西亚卫城修建于2000多年前,至今残存着希腊风格的澡堂、拱门、横梁、石柱和长廊。指向天空的雪白石柱,全部由大理石雕筑而成,造型宏伟,柱身上还有各种花纹。而空地上孤独伫立的月女神殿,永远在月光下闪烁着清冷的光辉。希拉波里斯也是棉花堡附近的一座卫城,同样是希腊建筑风格,但在大地震中遭到毁坏,如今只剩一片废墟。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细致地挖掘找到了规模巨大的贵族坟场,傍晚时分,借着微弱的光线,天地间只剩几座房屋式的坟墓的剪影。

当人为的历史古迹在时间的蹉跎中变成废墟,而不远处的棉花堡却依旧绿水长流、丘岩如故,沐浴着众神的光辉,成为时间中的胜利者。

最美中的最美

看似软绵绵的“棉花”其实是坚硬的石灰岩。岩坑中的水就是可以治病的温泉。

日落时的棉花堡具有最不可抵挡的魅力,此时,它将与夕阳一同上演一出炫目而又变幻的舞剧。当太阳的的光芒一点点由金色变成绯红、殷红、桃红乃至玫瑰红色的时候,棉花堡会像一朵最迷人的白莲,舞动出令人惊讶的光影奇迹:雪白的岩面被阳光点染出淡淡的色彩,而岩坑中的绿水,犹如明镜般忠诚地记录下天空变幻的颜色。

若是运气好,登上棉花堡的山巅,你会有更意想不到的收获,毕竟谁会想到在这并不幽深的谷底竟然会有云海出现呢?虽然有想一探究竟的冲动,但那是万万不可的。因为这个看似云海茫茫的山谷,其实是一片迷幻的沼泽。而人们所看到的那一团团略带淡蓝色的物体并非真正的云彩,而是大量含有碳酸钙的温泉水流沉到谷底,形成的一种近似泥浆的沉淀物,在阳光的照射下,泛出蓝色的光泽,并经由光线的折射,让人产生云雾蒸腾的错觉,看上去与云朵漂浮在山谷中一模一样。而这一奇观的形成,与天气、阳光和时间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远远地望去,棉花堡就如披上了一件白色的羽衣。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永远流动的土地

绝美指数/★★★★

绝美位置

位于非洲东部、东非大裂谷以西,阿鲁沙西北偏西130公里处,一部分狭长地带向西伸入维多利亚湖达8公里,北部延伸到肯尼亚边境。

绝美季节

一年四季。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在广袤的塞伦盖蒂平原上,有150万公顷的大草原和数量众多的食草动物——羚羊、瞪羚和斑马。每年,当它们为寻找水源而迁徙时,总有食肉动物伴随它们同行,向人们展现了另一个时代,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景象之一。

关于野生动物与非洲大陆,有一种说法是它们之间有条坚不可摧的纽带,人类在这条纽带面前,有一种无法介入的无奈。塞伦盖蒂就是这一说法的最佳代表,野生动物与茫茫草原成了这里理所当然的主角,环环相扣的生物链维系了这里的生生不息。在塞伦盖蒂的众多野生动物中,尤以羚羊、瞪羚和斑马著称,每年,这些群居食草动物都要为了寻找足够的水源和草料迁徙很远,这个过程中,凶猛的食肉动物总是伴随在它们左右,一场浩浩荡荡的关于生存与搏杀的大剧持续上演,成为世界上最壮观的景象之一。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是坦桑尼亚最著名的国家公园,也是非洲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在这个巨大的生态系统中,有着300多万只大型哺乳动物,总体植被以开阔草原型植物为主,但各区域又略有差别。公园北部的大部分地区被丘陵植物和茂密的林地以及一些长廊林覆盖,中部为一整片的金合欢林地草原。公园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态计划中“塞伦盖蒂-恩戈罗生物保护区”的一部分得到国际公认,于195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马萨伊语里,塞伦盖蒂是“永远流动的土地”的意思,这个名字的由来大概正是受到了这里动物大规模迁徙的启发。

每年七八月份,草原上成千上万的动物居民便由塞伦盖蒂草原西部迁移到北部水草丰足的地方。无数动物漫游在热带草原平缓的丘陵上,千百万只蹄子踩踏着这里的青草,当最后一批动物经过后,这里就只剩下灰尘和干旱。然而雨季过后,植物又会重新生长起来。于是,动物们又一批批赶回这里,开始新一轮的迁徙。漫游动物就这样整年在草原上转着圈子,维持着自身和草原的生生不息。

其实,这种迁徙的生态方式相当容易被人理解。由于动物数量众多,但凡停留在一个地方一段日子,这个地方的草就会被吃光,草的生长速度赶不上被消耗的速度,于是,食草动物只能迁徙到其他地方。但是,动物的迁徙并不是随意和杂乱无章的,据说食草动物的迁徙方向是由牛羚和斑马共同决定的。牛羚具有敏锐的嗅觉,它担当侦察兵的角色,首先嗅出雨水的方向,接着由斑马回想前一年的迁徙路线。为了确保食物寻找过程的万无一失,塞伦盖蒂的食草动物们还极精确地掌握了一套规律:在塞伦盖蒂巨大的生态系统内,各个地方的雨量分配并不均匀,其中雨量最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部。因此,每年1~2月间,食草动物都会先在其他地方把当地特别肥美的草吃光,然后赶在雨季到来前,从各个方向,以不同的线路朝北部或西部迁徙。

最美中的最美

牛羚一年一度大迁徙的场面是塞伦盖蒂最壮观的景象。牛羚,也叫角马,是一种大型羚羊,它们过着群居生活,而且常以大群见多,以野草和灌木为食。每当一个地方的食物吃完,它们就会到下一个地方寻找,所以迁徙是它们一生不变的生存方式。每年6月来临的时候,就意味着牛羚的迁徙活动要开始了。每到这时,它们就汇成浩浩荡荡的大军,跋涉约160公里的距离,历时4天左右,到达位于北部和西北部的湿润草原。然后在那里待到11月雨季来临,这时,千千万万的牛羚又开始不远千里回到最初的地方。

在规模庞大的迁徙大军中,同牛羚一路作伴的还有斑马。斑马也是群居性动物,在迁徙过程中,它们往往会形成数十个方阵,推进向前,所到之处,沙尘滚滚,响声震天,霎时间,大规模的流动将塞伦盖蒂彻底引爆,无论场面还是气势都令人叹服。

然而,在寻求生机的迁徙中也无可避免的要面对部分的死亡,但是,整个草原的流动不会因为部分成员的消亡而终止,一直向前,或许这就是生命的本质。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内生活着为数众多的野生动物。

骑着大象游览塞伦盖蒂草原,旅途中更添乐趣。

黄石国家公园公园建设的里程碑

绝美指数/★★★★★

绝美位置

位于美国西部北落基山和中落基山之间的熔岩高原上,绝大部分在怀俄明州的西北部。

绝美季节

6~8月是旅游的高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