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9517200000037

第37章 自在浮沉:随缘自适烦恼去

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的果,也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无始,所以不必为现在的快乐洋洋自得,也不必为当下的痛苦悲愤欲绝。

随缘却不随便

随心随缘,但不随便。就好比虽然现代社会“厚黑学、潜规则”大行其道,但正直、厚道等品格仍是一个人称其为人的根本。自古以来,受人爱戴,被人传唱的依然是那些富有正义感,知道何事当为,何事不当为的人。如“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的文天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等,他们被称为中国的脊梁。

正直,意味着具有道德感并且遵从自己的良知。一个正直的人考虑别人多于考虑自己,他不会因为一些短浅的私利而违背自己的良知。

君子身处世间,心中应该有一个行事的准则,天下事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一旦遇到违背自己的良心与正义的事情,就算可以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财富和利益,仍然要坚决拒绝。

对于现代社会的人而言,在保证自己不受伤害、坚守自己价值观的前提下,还能保持正直的原则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处世圆润,而内心始终固守最初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表示他的人生境界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要做到这一点,佛家讲究清净随缘,也就是要做到“内直”。

但是,佛家的清净随缘,并不意味着为人处世毫无原则。那样的人只会沦为人们口中的“好好先生”。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好好先生”们做事情很小心,就怕得罪人,但正因为过分小心而变得畏首畏尾,毫无原则。

东汉末年有个叫司马徽的人,无论别人讲什么事,他都一律回答“好”。久而久之,别人送他一个“好好先生”的绰号。“好好先生”讲面子不讲人格,讲人情不讲原则,认为“坚持原则是非多,碰着硬茬麻烦多,平平稳稳好处多,拉拉扯扯朋友多”。他对任何人都恭恭敬敬的,别人问他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他从来都不会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而是以模棱两可的态度搪塞过去。

这种处世态度不但误己,还有可能害人。因为害怕得罪人,他们永远都不愿也不会指出别人的错误。这样的人,在职场中,领导说好,他们就说好;领导说不好,他们就忙于找出不好的理由,牵强附会,说领导的考虑实在英明。这样的人处世毫无原则,既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己的生活也将受到影响。

因此,人立于世还是要坚持一定的原则,随缘但也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力。为人须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可任意妄为,这样才能仰不愧天,俯不怍地,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了无遗憾地走一生。

随缘不是失去原则的纵容,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要有所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个房客见到房东正在挖屋前的草地,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草你要挖掉吗?它们是那么漂亮,而你又花了很多心血呀!”“是的,问题就在这里。”他说,“每年春天我要为它施肥、松土,夏天又要浇水、剪修,秋天还要再播种。这草地一年要花去我几百个小时,可谁会用得着呢?”

现在,房东在原先的草地上种了几棵柿子树,秋天里柿子树成熟的果实像一个个红彤彤的小灯笼,可爱极了。这柿子树不需要花什么精力来管理,房东因此空出时间干些他真正喜欢干的事情。

有选择的放弃,让房东得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亦是如此,我们强调要随缘,要随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失去所有的原则。我们还是可以在尊重自己内心的前提下做出一定的选择。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选择,但是我们不愿意放弃,例如感情。有些人选择了新的感情,却不愿意放弃旧的感情,因为不甘心自己曾经得到而又失去。但假如要放弃新的感情,自己又不愿意,于是不仅折磨自己,又折磨别人。人生总是有失有得,我们要坚持这样的原则,要选择新的生活就必须懂得放弃,不懂得放弃的人只能生活在旧梦里,而永远不会得到新的幸福。

人与人相处之道重在随缘,但在有利害得失之前,则要能不变随缘,凡事有所为,有所不为。随缘但又不失原则,能让我们在保持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既能坚持一定的原则,又能随性随缘地活着。

红尘禅语:星云大师常让世人这样问自己:“为了能够更有效、更简单地生活,我必须放弃哪些事情?为了使我的生活更加有意义、更有价值,我必须停止哪些事情?”当我们能够以这样的思考模式来转换我们的思想,改善我们的行动方案时,我们就会轻松地放弃很多不必要的事情,让自己过上一种轻松、简单、有意义的生活。

心晴雨亦晴,心雨晴亦雨

慧能法师在《坛经》云:“随所住处皆安乐。”这句话可以看做是佛家的人生哲学。这种人生哲学包含了不惧无常、随缘则心安的理念,即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怀有这种生活态度的人达观、豁达、胸襟广阔,亦是知足常乐之人。

过去曾有一个沙弥,由于夜间回寺太晚,无奈下便露宿寺门外。他在静谧之中写下一首诗:“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没有罗帐,便以天为罗帐;没有床毡,便以地为毡;天空星月都是陪自己入眠的人;而自己晚上又不敢伸直双脚,只是怕“踏破海底天”。胸襟广阔,看透世事无常而知足常乐的人,才能妙见这样的。

人世间一切事情随缘而住、随遇而安,就会获得快乐。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有很多,我们一生很少有生活一帆风顺、海阔天空的时候。人的际遇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左右的,而在诡谲多变、不如意事常八九的环境中,唯一能使我们不觉其烦恼的方法,就是随遇而安。

许多人想禅修,不是在深山古刹,就是在山林水边,总之是离开人群越远越好,然而,这就是真正的禅吗?禅宗里有这样一则公案:

赵州禅师和弟子文偃禅师打赌,看谁能够把自己比喻成最下贱的东西,谁就胜利。

赵州禅师说:“我是一头驴子。”

文偃禅师接着说:“我是驴子的屁股。”

赵州禅师又说:“我是屁股中的粪。”

文偃禅师不甘落后地说:“我是粪里的蛆。”

赵州禅师无法再比喻下去,反问说:“你在粪中做什么?”

文偃禅师回答说:“我在避暑乘凉啊!”

为什么禅师能在世人所认为的最污秽的地方还能逍遥自在呢?因为禅师早已没有了差别心。禅宗说,心净则国土净,五欲六尘都是解脱的地方。这就是禅,是承担,是接纳,是自在,是物我如一。

环境和遭遇常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问题在于一个人面对拂逆和不顺,知道人力不能改变的时候,就应面对现实,随遇而安。与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恼,还不如因势利导,适应环境,在既有的条件中尽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发掘乐趣。那些安详忍受命运之否者,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当我们处于不可改变的境遇时,只有勇敢面对,从容地去开拓创新,才能求得快乐宁静。

红尘禅语:龙门清远禅师有一首偈语:“醉眠醒卧不归家,一身流落在天涯。祖佛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无论醉醒坐卧都不拘小节,天涯海角任逍遥即是禅者的人生观。什么都无法束缚他们,什么都不改其乐,即使是到地狱去也洒脱。“祖佛位中留不住”,有这种连佛祖都不做的胸襟,还有什么会成为他们的挂碍呢?

拥有而不负担,随缘而不着意

随缘是一种透析世情、了悟人生的智慧,能让人以平常心处世,“超然物外见真章”。保持平常心,保持真我,自然不会为种种情感所困扰,也不会郁结难舒,这样就能成就脱俗的自我,过得坦坦荡荡,活得舒舒服服。

“对境无贪,是名随缘。”这也就是星云大师所说的平常心。宋代的无门慧开禅师曾作《颂》诗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种怡然自得的心境,这种日日是好日的洒脱超逸,与星云大师所言的平常心不谋而合。

所谓的平常心,就是不管时空如何变化,不管人情如何转变,心情始终平静,不为琐事费尽心思,不去钩心斗角,每天都活得轻松自在,时时都像过节一样,兴致高昂。

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无为、无争、不贪、知足,保持对名利的淡泊心,对屈辱的忍耐心,对他人的仁爱心,做好每天应做之事,享受每件事情带来的快乐,自然会有足够的力量承担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与痛苦,也自然能够获得更纯粹的幸福。

曾会学士与珊禅师是多年的好朋友。有一次学士外出,偶然遇到了雪窦禅师,于是就写了封介绍信给雪窦禅师,让他到灵隐寺去找珊禅师,请求珊禅师照顾。雪窦禅师欣然接受,然后拜别学士,云游去了。

这一别就是三年。一次,曾会学士因为公事,来到了灵隐寺。他突然想起三年前曾介绍雪窦禅师来这里,于是便问珊禅师:“雪窦禅师现在怎么样了?”

珊禅师疑惑地说:“没有这个人呀!是不是搞错了?”

曾会学士说:“怎么会错呢?我亲自介绍他来的!”

珊禅师十分为难,派人在寺中上千僧众中找了个遍,可是找了一上午,也没有找到雪窦禅师。

曾会学士说:“你还记得拿我介绍信的那个人吗?”

珊禅师摇摇头说:“没有啊!我从来没有收到过你写的介绍信呀!”

珊禅师看学士那么着急想找到这个人,便又和学士一起去找,可是找来找去,就是不见雪窦禅师的踪影。直到天快黑的时候,他们才在一个很破的屋子的角落里找到了正在打坐的雪窦禅师。

曾会学士大喜地喊道:“雪窦禅师!”

雪窦禅师见是曾会学士,也感到十分惊喜,他与珊禅师各自作礼。珊禅师一见雪窦禅师,就看出他将来一定有不一般的造化。

各自寒暄了一阵,曾会学士问道:“三年前我亲笔写的介绍信你给丢了吗?为什么不给珊禅师看呢?害得你住这样的房子!”

雪窦禅师从衣袖里取出原封未动的介绍信还给曾会,说道:“我只是一个云游的和尚,没有什么渴求,为什么要请人介绍呢?”

雪窦禅师保持着这样的平常心,保持着最本真的自我,也在这种平静与坦然中成就了非凡的人生价值。在雪窦禅师心中,自己只是一名云游僧,他无欲也无求,挣脱世俗的诱惑,抛却名利的纷扰,虽默默无闻却终成正果。

很多人在春风得意时沾沾自喜,从而迷失自我。而那些保持低调行事作风的人,他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显山露水,往往能在不显不露中出头,这才是智者的幸福哲学。

生命是一种缘,是一种必然与偶然互为表里的机缘。有时候命运偏偏喜欢与人作对,你越是挖空心思想去追逐一种东西,它越是不让你如愿以偿。这时候,痴愚的人往往不能自拔,思绪万千,越想越乱,以致陷入自己挖的陷阱里;而明智的人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们顺其自然,不去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红尘禅语:禅悟禅师说:“终日随缘,终日不变。横遍竖穷,当体无外。弥陀净土,总在其中。”生活中有太多东西是不能强求的,那些刻意强求的东西或许我们终生都无法得到,而那些不曾期待的灿烂往往会在我们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因此,面对生活中的顺境与逆境,我们应当保持随时、随性、随喜的平常心,顺其自然,以一种从容淡定的平常心来面对人生种种悲欢离合,这也是对我们生命的最大尊重。

动静沉浮皆乐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佛门中也有类似的训诫,就是《缁门警训》中佛眼禅师著名的“三自省察”:

“是身寿命如驹过隙。何暇闲情妄为杂事。既隆释种须绍门风。谛审先宗是何标格。

“道业未办去圣时遥。善友师教诚不可舍。自生勉励念报佛恩。惟己自知大心莫退。

“报缘虚幻不可强为。浮世几何随家丰俭。苦乐逆顺道在其中。动静寒温自愧自悔。”

第一项自省是说,我们的生命宝贵而短暂,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要把握生命,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要为无聊的事情耗费生命。既然入了佛门,就要弘扬佛法。

第二项自省是说,佛法修行艰难,想要解脱进入极乐世界,就要重视良师益友的教诲,勤加学佛,不可懈怠。

第三项自省是说,无论是我们自身还是境遇,都是虚幻不实的,不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是苦还是乐,都应该随遇而安,因为这些都是因果循环。要心地清净,做到无动无静,无寒无暑,否则就要生惭愧之心。

弘一法师很重视“三自省察”,对第三条尤其经心,专门将其记录进《晚晴集》。在这三条中,也以第三条最为重要。需知心下清净,不为环境所左右,正是修行的秘要。

富日子有富日子的过法,穷日子有穷日子的过法。法师真正做到随缘、随心,不因为家庭的变故而在心态上不平衡,或是觉得自己一介富家公子做了和尚就要搞特殊,而是将自我完全投入当下的生活,心在莲池,纵使有风吹过,也不会惊起涟波。正是这种坚持修行严苛的律宗,弘一法师终成一代宗师,与其“苦乐逆顺道在其中,动静寒温自愧自悔”的信条是分不开的。

红尘禅语:庐山天然禅师说:“随缘现世间,如镜花水月。当生实不生,当灭何曾灭。”行看流水坐看云,一切随缘,凡事不必搁在心上,让自己活得舒适泰然,自然会想到解决一切困苦的方法,找到让自己更幸福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