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如此纠结,你要内心强悍
9516600000014

第14章 吾日三省吾身——谈自省(3)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是做工作、干事业,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过失、错误。问题在于,怎样对待已经出现的过失和错误。一种态度是,实事求是,问题是什么就承认什么,有多大就说多大,决不故意掩饰和歪曲;另一种态度是,报喜不报忧,用虚伪的言辞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即文过饰非。后一种行为——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很容易放大错误,带来重大灾难。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事例。

南朝陈后主“性愚,恶闻过失”,他所重用的大臣也多是文过饰非之徒。其中他最宠信的都官尚书孔范,虽然形容举止文雅,善写五言诗,但实为曲意承欢的狎客,后主“每有恶事,范必曲为文饰,称扬赞美”。就是这样一群文过饰非的君臣,导致了陈朝的灭亡,统统成了隋文帝的俘虏。

因为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陈后主最终失去了江山,也害了自己。如果人们羞于面对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对其百般掩饰,也终将毁灭自己。相反,如果人们能坦然面对并努力修正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这些过失和错误就会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财富,为我们赢得成功和幸福。

事实上,过失和错误往往是成功的开始。正如美国一位大企业家所说:“年轻人需要多犯错,因为错误是事业发展的最好燃料,错误可以让你懂得如何扭转逆境,我们只要学会如何不再犯同样的错就可以了。坚持这样的(自省)原则,你会比那些保守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1886年5月的一天,在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药剂师约翰·潘博顿在自家的院子调制出一锅能提神解疲、减轻头痛、镇静心神的饮料。潘博顿将这锅液体带到药房,指示他的助理魏纳伯倒出一杯饮料来,并加入一些糖浆和水,然后添加些冰块,他俩尝过后觉得味道好极了。

当调制第二杯饮料时,助理魏纳伯误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当做普通水加入了杯中,却使得饮料更加美味。因此,潘博顿没将饮料作为“头痛药”,而是当做一般解渴的饮料来销售。因为里面含有古柯叶和可乐果,他们将这种饮料取名为“可口可乐”。如今,可口可乐已在一百多个国家畅销,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

正是魏纳伯的一次过失成就了饮料界的巨星“可口可乐”。由此可见,过失和错误不只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也有其正面价值。如果人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就能够凭借过失和错误的正面价值获得成功。

然而,大多数的人自省时都只看到过失和错误的负面影响,忽视了其正面价值。他们害怕犯错,希望自己做的每件事都是正确的,以至于他们只想避免做错事,而不敢去尝试一些新东西,不去接触新的技术,不去接受新的事物,总是试图掩饰自己的弱点而不是去勇敢地克服它,因此,他们总是在原地踏步,甚至越来越糟糕。正如王阳明所认为的那样,既然错误已经发生了,就坦然面对,努力去改正;如果竭力去掩饰错误,就好像补已经破碎的饭甑一样,白白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对自己的发展也没有益处,这才是自省的真谛。

过而改之,良知自然会豁然明亮

夫旧习之溺人,虽已觉悔悟,而其克治之功尚且其难若此,又况溺而不悟,日益以深者,亦将何所抵极乎!

在王阳明看来,能够认识到自己做过的错事或者是错误的习惯而悔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悔悟了,要想战胜习惯的力量,改正这个错误更加不易。人是不怕犯错误的,怕就怕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都是不完美的,总是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因此,古人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知错能悔、能改,就是“致良知”的表现——去除遮盖住良知的尘埃,恢复良知的豁然明亮。

尽管人们经常把“对不起”挂在嘴边,然而又有几个人能够真诚忏悔呢?孔子所说“三省吾身”的“省”含有忏悔的因素。有悔才能有改,不断地改正才能成为真正的圣人。

在西晋时期,有一个名叫周处的人。他自小没了父母,又不听长辈的管教,到处惹是生非,打架斗殴,横行乡里,当地的百姓都很讨厌他。当时,百姓们将村子旁边河中的蛟龙、山上的白额虎和周处并称为“三害”。

后来有人就周处:“既然你这么有本事,何不去杀死蛟龙和猛虎,证明一下你的实力呢?”周处听了,为了证明自己比蛟龙和猛虎更厉害,决定去和蛟龙、猛虎搏斗。他上山击毙了猛虎,又下河斩杀蛟龙。经过了三天三夜,终于将蛟龙杀死了。周处三天没有回来,乡亲们都以为他已经死了,高兴地互相庆祝。周处提着蛟龙的脑袋回到村里,看到乡亲们互相庆贺,这才明白,自己已经被大家痛恨到了极点。于是,他痛改前非,最后终于成为一个清廉的好官,被家乡的人们称颂。

周处能够正视自己的过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很大的勇气。王阳明曾告诉自己的学生:凡事要懂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在别人身上找原因。倘若我们能将这种反求诸己的忏悔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忏悔将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相反,它会是一种享受,你可以在忏悔中思考,甚至可以用苛刻收容你过去所有的过失,让这一切通过时间的作用变成神圣的永恒。

忏悔能洁净我们的灵魂,在忏悔中,我们能认识并改正已犯下的过错,并且在此基础上防止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不断地改进并完善自身。

西汉时期,汉中有个叫程文矩的人。他的妻子不幸去世,留下四个儿子,之后他又娶李穆姜为妻,也生了两个男孩。程文矩死后,繁重的家务和教育孩子的责任都落在了李穆姜身上。作为后母的李穆姜对程文矩前妻所生的孩子无比慈爱,甚至比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还要好。但是,这四个孩子却一点都不尊敬她,还处处为难她,认为李穆姜是假仁假义。

久而久之,有邻居劝李穆姜不要再管这些了。李穆姜却说:“我要用礼仪劝导他们,不让他们走向邪路。”有一次,程文矩前妻的大儿子程兴重病在床,李穆姜十分难过,她不仅到处访求名医,还亲自熬药,将程兴照顾得无微不至。在李穆姜的精心照料下,程兴慢慢痊愈。而李穆姜的行为也深深感动了程兴,他不仅向李穆姜道歉,还对三个弟弟说:“继母仁慈,我们兄弟却置她的养育之恩于不顾,真连禽兽都不如。虽然母亲并不怪我们,对我们越来越好,但我们的罪过是不可宽恕的。”四兄弟感到非常悔恨,便跑到掌管刑罚的官员面前请求治罪。事情传到了汉中太守那里,太守不仅表彰了李穆姜,还让四兄弟改过自新。在李穆姜的严格教育下,四兄弟也都各有建树。

程文矩前妻的四个孩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改过自新,才有了后来的建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也有很多人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却缺乏改过的决心,知错而不能改过。的确,承认错误只需要几分钟,改正过错却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没有毅力是做不到的,虽然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却因为无法持之以恒,终究难逃重蹈覆辙的结局。

人的一生总是难免会犯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错误,问题的关键在于该如何面对我们的过错。首先是知错,若连自己的错误都不承认,又何谈改错,其后果也必定会是一错再错。但若能正视、承认自己的过错,并且能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改正,那么,错误对于我们而言便是一笔财富,我们的良知也就能保持豁然明亮,从而轻松应对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