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美德的种子:青少年美德教育的100个经典故事
9516300000020

第20章 征服世界,先学会自制(1)

世界上最难说的字

“波波——卡塔——佩特尔,天啊!这个词太难说了,再让我试一下,波波——卡塔——,我永远也读不准这个词。地理课上如果没有这个词就好了。”约翰说,显然他很不耐烦了,“你能教我读这座山的名字吗,爸爸?”

“哦,约翰,你是说这个音难发是吗?我知道还有比这更难说出口的呢。”

“唉,爸爸,这是我所见过的最难发的音了。”约翰答道,“但愿他们能把这名字丢进火里烧掉。”

“我知道这个词怎么发音,”约翰的哥哥简说,“波波——卡塔——佩特尔。”

“波波——卡塔——佩特尔。”约翰重复着说。“还好,但愿不要有更长的词了,读起来也没这么难。”

“我倒不这么想,”父亲说,“依我看,最难说的词是那些最短的。有一个只有两个字母的词,但只有少数孩子在想说的时候能说出来,连大人也不例外。”

“我想,那个词肯定是从德语或法语中转借来的,是不是,爸爸?”

“不,它是个英文单词。这个词在其他任何一种语言里都存在。也许你们会觉得非常奇怪。”

“两个字母的,能是什么单词呢?”两兄弟一齐说道。

“在所有的词中,我所见过的最难说的就是仅仅两个字母的‘NO’。”

“你在骗我们!”兄弟俩大喊,“这可是世界上最好说的词呀?”为了证明他们父亲的错误,他们说了无数遍“NO”。

“我可没开玩笑。我认为这是所有词里最难说的一个。你今天觉得很容易,明天就可能说不出口了。”

“我肯定能说出这个词。”约翰很自信地说,“NO,这就像呼吸那样容易。”

“好,约翰,我希望你能像想像的那样,当你在应该说‘不’的时候能轻轻松松地说出来。”

早晨,约翰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他很自豪,因为他能把那个难读的词读出来了。

学校附近有一个很深的池塘,冬天结冰时,男孩们常到那儿去滑冰。

一夜之间,池塘的水面成了美丽的冰面。早晨,当孩子们去上学的时候看见了那光滑、平坦的冰面就像玻璃一样。天气十分寒冷,他们想,到中午冰面就会被冻得足够厚实,那时就可以滑冰了。一下课,孩子们就跑到池塘边,有的想试一试,有的只是看看热闹。

“约翰,快来呀!”威廉·格林大声喊着,“我们可以美美地溜上一圈了。”

约翰却犹豫不决,他说冰面只是昨天晚上才冻的,还不够结实。

“噢,笨蛋,”另一个男孩说,“够结实了,以前的冰面也是在一天之内冻成的,不会有问题,是吗,汉森?”

“是啊,”汉森·布朗说,“去年冬天也是一晚上就冻成了,而且今年比去年更冷些。”

约翰还是有点犹豫,因为没有得到父亲的允许他不敢去滑冰。

“我知道他为什么不来,”汉森说,“他怕摔倒,他怕受伤。”

“或者他是怕冰发出的声音,”另一个男孩说,“那声音肯定会使他害怕。”

“他是个胆小鬼,所以不肯来。”

约翰再也无法忍受这些嘲笑了。自己的勇敢一直是他的骄傲。“我不怕。”他大声说,第一个跳到冰面上。男孩们玩得十分开心,他们跑呀,滑呀,想在光滑的冰面上抓住对方。

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几乎所有的人都很快地忘记了危险。突然,有人大喊:“冰裂了!冰裂了!”果然冰裂了,三个孩子掉了下去,在水中挣扎着,约翰也在其中。

冰面裂开的那一瞬间,老师听到嘈杂声,正要叫他们出来。他从旁边的一个篱笆上拆下几根木条,沿着冰面伸过去,直到水中的孩子能够抓到。过了一会儿,他终于把三个快要冻僵的孩子救出了池塘。

当约翰被送到家时,他父母担心极了,他们听说了儿子差点被淹死的过程。在约翰暖和过来以前,他们什么也没问,他们庆幸他完全脱险了。到了晚上,当大家都坐在壁炉边的时候,父亲问他为什么忘了他的劝告。

约翰回答说他自己并不想去而是其他的孩子非让他去不可。

“他们是怎样非让你去不可的。他们把你抓去的还是拖去的?”父亲接着问。

“不,他们没拉我,但他们想让我去。”

“那你怎么不说‘不’呢?”

“我想这样说,但他们叫我胆小鬼,还说我害怕不敢去,他们这样说,我无法忍受。”

“换句话说,你宁可不听我的话,冒着生命危险也不愿对人说‘不’,是吗?昨晚,你说‘不’最容易说,但你没做到,不是吗?”

约翰开始明白为什么“不”这个字那么难以启口了。不是因为它太长,也不是因为它多音,而是因为说“不”时需要真正的勇气,尤其是当你面对诱惑的时候。

从此,每当约翰受到去做错事的诱惑时,他就会想到他是怎样逃过那一劫的。他会想起说“不”的重要性,当需要说不时,他会毫不费力地说出来。

故事释评:

说“不”固然代表“拒绝”,但也代表“选择”,一个人通过不断的选择来形成自我,界定自己。因此,当你说“不”的时候,就等于说“是”。你“是”一个不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勇敢说“不”,这并不一定会给你带来麻烦,反而是替你减轻压力。如果你想活得自在一点,原则一点,就请勇敢地站出来说“不”。记住,你不必为拒绝不正确的事情而内疚,因为那是你的权利,也是你走向成熟必上的一课。

控制你的脾气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颗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颗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心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颗钉子。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许多时候,乱发脾气,就会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世上没有任何人生来脾气就很好,完全不用克制和改善;同样,也没有人生来脾气就很坏,以至于后天的修养都于事无补。可以相信,脾气是能够受到约束的。

罗格·谢尔曼原本出生低微,后来却当上了美国首届国会议员,他的观点还赢得了议会中那些知名人士的普遍认同。他成了自己脾气的主人,一生都很注重自身的修养。以下这件轶事就是关于他的脾气的。

在他已成为国会议员后的一天,他在会客室里阅读书刊。相邻房间里的一个顽皮学生拿着一面镜子,将太阳光反射到谢尔曼先生的脸上。谢尔曼将椅子移开一点儿,但那学生依旧不知趣地继续恶作剧。当他第三次移动椅子时,那男孩还是将阳光反射到他脸上。谢尔曼先生放下书,走到窗户前。很多旁观者都以为他会将这个顽劣的学生训斥一顿,但他却轻轻地打开窗户,接着——将百叶窗放了下来!

谢尔曼的情感原本十分强烈,但是他已经习惯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习惯于稳重、平静和自我约束。谢尔曼先生一直坚持在家中进行宗教仪式。一个清晨,他同往常一样召集家人一块儿祈祷。桌上摆放着陈旧的《圣经》。

他开始诵读《圣经》。坐在他旁边的孩子玩了些小把戏。谢尔曼先生停下来,叫他安静些。他接着读,可没过多久,又不得不停下来教训这个小调皮——小家伙非常好动,一刻也停不下来。这次,谢尔曼先生用手掌拍了拍他的脸蛋。这一掌——假如这也称得上是一掌的话——碰巧被他的老母亲看见了。她吃力地站起来,颤崴崴地穿过房间,来到他面前,当着众人的面扇了他一个耳光。“是呀,”她说,“你打你的儿子,我也打我的儿子。”

谢尔曼先生的脸顿时涨得通红。但他很快就恢复了常有的平静和祥和。他停了停,拾起眼镜,瞧了瞧他母亲,接着又诵读起来。他镇定地读着,没有读错一个字。他的这一举动为他家人树立了榜样。

故事释评:

能自如地控制自己的脾气,是一个人涵养的重要体现。为脾气所左右的人,必定没有豁达的心胸和过人的修为,这势必影响自己的前程。

征服世界,先学会自制

约翰尼·卡特早有一个梦想——当一名歌手。参军后,他买到了自己有生以来的第一把吉他。他开始自学弹吉他,并练习唱歌,他甚至自己创作了一些歌曲。服役期满后,他开始努力工作以实现当一名歌手的夙愿,可他没能马上成功。没人请他唱歌,就连电台唱片音乐节目广播员的职位也没能得到。他只得靠挨家挨户推销各种生活用品维持生计,不过他还是坚持练唱。他组织了一个小型的歌唱小组在各个教堂、小镇上巡回演出,为歌迷们演唱。最后,他灌制的一张唱片奠定了他音乐工作的基础。他吸引了两万名以上的歌迷,金钱、荣誉、在全国电视屏幕上露面——所有这一切都属于他了。他对自己坚信不疑,这使他获得了成功。

然而,卡特又接着经受了第二次考验。经过几年的巡回演出,他被那些狂热的歌迷拖垮了,晚上须服安眠药才能入睡,而且还要吃些“兴奋剂”来维持第二天的精神状态。他开始沾染上一些恶习——酗酒、服用催眠镇静药和刺激兴奋性药物。他的恶习日渐严重,以致对自己失去了控制能力:他不是出现在舞台上而是更多地出现在监狱里了。到了1967年,他每天须吃一百多片药片。

一天早晨,当他从佐治亚州的一所监狱刑满出狱时,一位行政司法长官对他说:“约翰尼·卡特,我今天要把你的钱和麻醉药都还给你,因为你比别人更明白你能充分自由地选择自己想干的事。看,这就是你的钱和药片,你现在就把这些药片扔掉吧,否则,你就去麻醉自己,毁灭自己,你选择吧!”

卡特选择了生活。他又一次对自己的能力作了肯定,深信自己能再次成功。他回到纳什维利,并找到他的私人医生。医生不太相信他,认为他很难改掉吃麻醉药的坏毛病,医生告诉他:“戒毒瘾比找上帝还难。”

卡特并没有被医生的话所吓倒,他知道“上帝”就在他心中,他决心“找到上帝”,尽管这在别人看来几乎不可能。他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奋斗。他把自己锁在卧室闭门不出,一心一意就是要根绝毒瘾,为此他忍受了巨大的痛苦,经常做恶梦。后来在回忆这段往事时,他说,他总是昏昏沉沉,好像身体里有许多玻璃球在膨胀,突然一声爆响,只觉得全身布满了玻璃碎片。当时摆在他面前的,一边是麻醉药的引诱,另一边是他奋斗目标的召唤,结果他的信念占了上风。九个星期以后,他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睡觉不再做恶梦。他努力实现自己的计划。几个月后,他重返舞台,再次引吭高歌。他不停息地奋斗,终于又一次成为超级歌星。

和卡特的经历有些相妨的是,世界球王贝利也曾经和不良的习惯斗争过。被人们称为“黑珍珠”的巴西足球运动员贝利,自幼酷爱足球运动,并很早就显示出他超人的才华。

有一次,小贝利参加了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累得喘不过气来。

休息时,贝利向小伙伴要了一支烟。他得意地吸起烟,嘴里吐出一缕缕淡淡的烟雾。小贝利有点儿陶醉了,似乎刚才极度的疲劳也烟消云散了。

这一切,全被父亲看到了,父亲的眉头皱起了一个大疙瘩。

晚上,父亲坐在椅子上问贝利:“你今天抽烟了?”

“抽了。”小贝利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红着脸,低下了头,准备接受父亲的训斥。

但是,父亲并没有发火。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屋里来来回回走了好半天,才平静地对贝利说:“孩子,你踢球有几分天资,也许将来会有出息。可惜,你现在要抽烟了,抽烟,会损坏身体,使你在比赛时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

小贝利的头更低了。父亲又语重心长地接着说:“作为父亲,我有责任教育你向好的方面努力,也有责任制止你的不良行为。但是,是向好的方向努力,还是向坏的方向滑去,做决定的是你自己。我只想问问你,你是愿意抽烟呢?还是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呢?孩子,你该懂事了,自己选择吧!”说着,父亲还从口袋里掏出一迭钞票,递给贝利,并说道:“如果你不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执意要抽烟的话,这点钱就作为你抽烟的钱吧!”父亲说完便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