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绅士法则 淑女定律
9516000000011

第11章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习惯是某种刺激反复出现,个体对之作出固定性反应,久而久之,形成了类似于条件反射的某种规律性活动。你可以遍数名载史册的成功人士,哪一个人没有几个可圈可点的习惯在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轨迹呢?看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周围,看看芸芸众生,好习惯造就了多少辉煌成果,而坏习惯又毁掉多少美好的人生!习惯一旦形成,就极具稳定性,心理上的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我们的待人接物;生理上的习惯左右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决定我们的生活起居。所以,巴金说:“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培养好习惯开始。”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如果我们对“习惯”下一个定义,所谓的“习惯”,就是人和动物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这是相同的场合和反应反复出现的结果。所以,如果一个人反复练习饭前洗手的话,那么这个行为就会融合到他更为广泛的行为中去,成为“爱清洁”的习惯。

习惯是某种刺激反复出现,个体对之作出固定性反应,久而久之,形成了类似于条件反射的某种规律性活动。它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即能够直接观察及测量的外显活动和间接推知的内在心理历程——意识及潜意识历程。而且,心理上的习惯,即思维定式一旦形成,则更具持久性和稳定性,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就成了性格特征。

美国学者特尔曼从1928年起对1500名儿童进行了长期的追踪研究,发现这些“天才”儿童平均年龄为7岁,平均智商为130。成年之后,又对其中最有成就的20%和没有什么成就的20%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他们成年后之所以产生明显差异,其主要原因就是前者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强烈的进取精神和顽强的毅力,而后者则甚为缺乏。

洛克认为:“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联系,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查尔斯·谢灵顿博士是脑生理学方面的专家,他坚持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神经细胞的活动模式与磁带录音相类似”。每当我们记忆起以往的经历时,这个模式便重新展示起来。如果你对失败习以为常,你将易于接受失败的习惯感情,这种感情色彩将在你所做的一切事情中留下烙印。同样,如果你能建立起一个成功的模式,你便能够激励起胜利的感情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变我们的习惯,也就改变我们命运的走向。我们是习惯的动物。心理学家相信,人类95%的行为是通过习惯养成的。

你可以遍数名载史册的成功人士,哪一个人没有几个可圈可点的习惯在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轨迹呢?看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周围,看看芸芸众生,好习惯造就了多少辉煌成果,而坏习惯又毁掉多少美好的人生!习惯一旦形成,就极具稳定性,心理上的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我们的待人接物;生理上的习惯左右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决定我们的生活起居。日常的生活本身就是习惯的反复应用,而一旦遇上突发事件,根深蒂固的习惯更是一马当先地冲到最前面,所以,当我们的命运面临抉择时,是习惯帮我们做的决定。

试想,一个爱睡懒觉、生活懒散又没有规律的人,他怎能勤奋工作?一个不爱阅读、不关心身外世界的人,他能有怎样的胸襟和见识?一个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他如何去和别人合作、沟通?一个杂乱无章、思维混乱的人,他做起事来的效率会有多高?一个不爱独立思考、人云亦云的人,他能有多大的智慧和判断能力?

因此,正如巴金所说:“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培养好习惯开始。”

好习惯培养秘籍

成功是从良好的习惯开始的,习惯成自然,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辈子受用不尽。因此,培养习惯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

怎样做才能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呢?

我们应该遵守下面这些原则:

原则一,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和创造一些形成良好习惯的条件。例如,要孩子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就应在他口袋里总装着手帕或废纸。虽然习惯是在无意识中形成,但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和培养的。

原则二,对一些良好习惯应坚持,多次重复,使它达到巩固的地步。例如,坚持要求孩子起床后就把被叠起来,不可借故改变,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要持之以恒,这样,起床后叠被的好习惯就会逐渐稳固下来。

原则三,应让孩子充分认识到一些良好习惯的积极意义,以及某一坏习惯的消极后果。因为只有明白了它的重要性,孩子才会有培养这个习惯的强烈愿望。只有有了强烈的愿望,他才能有坚强的决心。只有有了坚强的决心,他才能有坚决的行动。例如,不讲卫生、不爱护公物,不遵守公共场所纪律的坏习惯,不仅会使自己身受其害,甚至遭受处罚,而且也给他人带来危害。这样,便可使好习惯在大脑中得到强化,坏习惯受到抑制。

原则四,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渐进到突变,尤其开始时我们要宁少勿多、宁简勿繁、宁易勿难。先找一个比较容易做到、做起来有兴趣、让孩子很快能尝到甜头,而且能不断受到周围人激励的习惯开始,专攻这一个,其余统统不管。而下的工夫要大些,花的时间长些,这样就容易成功。

具体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两个。

方法一,影响力黄金表。此表中的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显著。

注意:

(1)“训练项目”是指孩子特别需要的某种观念、心态、习惯等。如,不说消极的话,准时起床锻炼,每天赞美别人,每天尽可能热情、幽默……

(2)此表每月一张,每个训练项一张,训练项目一月更换一次。

(3)表中每个方格左上角中,填上当月相应的日期。

(4)随时或每天睡觉前,在方格中用“√”或“×”记录一天的执行结果。“√”表示已做到,包括刻意做的与不经意做的。“×”表示未做到,包括没有做好的与没有做而事后意识到的。

(5)每一个“√”或“×”都会有一个故事,最好另加注明,以便强化。

方法二,十天心理挑战(这个方法主要适合于孩子自己训练自己)。此方法由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所创,在此一并推荐给大家。

游戏规则:

第一,一连十天不可有消极的念头、情绪,自我问话不使用如不可能、失败、挫折、遗憾、

难过、可怜、太难了、不行、做不到、完蛋这类的消极字眼。

第二,一旦出现上述字眼请你立即意识到,而且要转移注意力,即把注意的焦点转为向自己提积极的问题。

第三,每天清晨起床之前和晚上入睡之前,各向自己问六个积极的问题,并明确作出回答。

早上你要自问的问题——清晨六问:

(1)我今天的目标是什么?

(2)我的核心大目标是什么?

(3)我今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

(4)我今天准备学到哪些新东西?

(5)我今天准备在哪些方面取得一点点进步?

(6)我今天如何更快乐些?

晚上你要自问的问题——静夜六思:

(1)我今天是否完成了目标?

(2)我今天是否更接近了大目标?

(3)我今天又学到了些什么?

(4)我今天在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5)我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6)我明天的目标是什么?

第四,一连十天把注意力集中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而不在问题的本身上兜圈子。

第五,若你一不小心掉进了消极的念头、情绪、问话、字眼里的话,千万别着急,立即改变它。但如果你在这种状态中待了五分钟以上,那么你以前的努力暂且一笔勾销。第二天早上游戏将重新开始,即从第一天开始继续再连做十天。

这个游戏的重点是,一连十天你都不会在消极的、负面的状态中。

游戏非常简单,但开始你不得不从头开始几次。许多人第一次在做这个游戏的时候,就连着做了六七个“第一天”。不过没有关系,坚持到底,最终你一定会成功。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一种好习惯可以成就人的一生,一种坏习惯也可以葬送人的一生。孔子在《论语》中提到:“性相近,习相远也。”“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意思是说,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但由于习惯不同便相去甚远;小时候培养的品格就好像是天生就有的,长期养成的习惯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应该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再小的坏习惯也不能放纵

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和惯性。我们大多数的日常活动都是习惯。我们几点起床,怎么洗澡、刷牙、穿衣、读报、吃早餐、驾车上班,等等,一天之内上演着几百种习惯。然而,习惯还并不仅是日常惯例那么简单,它的影响十分深远。如果不加控制,习惯将影响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小的不恰当的动作或行为,小到啃指甲、挠头、握笔姿势以及双臂交叉等微不足道的事,大到一些关系到身体健康的事,比如,吃什么、吃多少、何时吃、运动项目是什么、锻炼时间长短、多久锻炼一次,甚至与朋友交往,与家人如何相处,等等。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父母不能充分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听之任之,认为“树大自然直”,这些不良的行为一旦习惯成自然,那它势必将成为束缚孩子身上的无形枷锁,严重地阻碍着他们的进步。

因此,家长千万不能忽视那些小小的坏习惯,而是应该再小的坏习惯也不能放纵,防患于未然,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那么,当孩子出现坏习惯的时候,我们该怎样纠正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第一,要让孩子了解坏习惯的坏处。

习惯所以形成,是因为潜意识把这种行为跟愉快、慰藉或满足联系起来。潜意识不属于理性思考的范畴,而是情绪活动的中心。孩子只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习惯的强大力量,才能在意识中因为“害怕”放弃而一向令他得到安慰的习惯。

有些家长总是喜欢禁止孩子做这做那,比如不让读不健康的书,不让早恋,不允许玩游戏、网络聊天,等等。但是一味地严厉禁止,却不讲明利害,就容易产生“禁果效应”,增加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甘冒风险去尝试那些也许并不甜的“禁果”,这反而使教育走向了反面。

第二,马上纠正,事不宜迟。

要想改变孩子的坏习惯,就要在发现孩子的坏习惯的时候立即纠正,而不是希望再找恰当的时间进行教育。例如孩子不洗手就吃东西,发现后可一边给他讲病从口入的故事,一边督促其洗手,如果下次吃东西时孩子先洗手了,就及时表扬。

第三,对孩子要求不能过高。

要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家长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不要指望孩子在一个短时期内发生奇迹般的转变,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拟订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切合实际,善于利用目标的“吸引力”。如果目标太大,就把它化整为零。达成一项小目标时不妨给孩子小小奖励一下,借以加强目标的吸引力。如果孩子的坏习惯总是“屡教不改”,家长也不能认为这个孩子已经是“不可雕的朽木”了。

第四,家长不要暗示或强化坏行为。

在孩子出现吮手指、咬指甲的行为时,家长就叫嚷:“看,他又在咬了!”这样做,不但不能使他克服这种毛病,有时反而变本加厉。因为孩子听到叫嚷时会感到紧张,越紧张,越是不由自主地咬起来。因此,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家长不要神经质地老盯着他。

总之,只要家长能正确对待孩子的坏习惯,就一定能改掉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且还不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任何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