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9514300000033

第33章 节目主持人的态势与形象(2)

§§§第二节主持人的手势语

节目主持人用有声语言和面部表情传递信息,辅之以必要的手势和体态能更好地表情达意。因电视画面较小,即使表现空间较大的场面,主持人也较多使用中近景特写镜头,动作以头部动作和手势为主。

手势会在许多情况下反映出人的心态,经过研究表明,正常人交往时的手势及心态关系有如下规律:

轻拍:成人之间用手轻拍手背、手臂或背部,表示默契、理解或安慰。而成人轻拍小孩子则是爱抚的表现。

以手触头:手被称为是最具破坏力的武器,而头则是人体最敏感易受伤的部位,因此,自己以手触头表明“自我亲密性接触”。

允许他人以手触自己的头,表明对对方信任以及彼此关系亲密,如恋人之间、夫妻之间、双亲以手触对方的头。而男人之间以手触头,表明向对方伸出援助之手或给予祝福或施予攻击。

用手指或笔敲打桌面、在纸上乱涂抹:表明不同意对方说法,借此来消除紧张感或不耐烦的情绪。

咬指甲:这是婴儿吮吸自己手指的延续,表明此人心理上、个性上尚未完全成熟。

玩弄物件:如打火机、手帕、头发、首饰等,表明心理紧张或为打断对方说话故意转移视线,或者利用手中玩物提高自己的气势(如将烟灰缸、茶杯等推向对方一边,侵犯对方的人际空间,扩大心理上势力范围)。

两手并拢成尖塔形置于颚下倾听对方讲话,表明镇静或震慑或高傲或自信。

两手垂于腹前:双手交握,表明宁静或虚心或女性化。

交叉双腕:表明解决手的放处或防犯对方。

握拳交叉:表明攻击或敌意。

四指交叉:表明不安或缺乏自信。

交叉双臂身体前倾:表明批判地听,多半准备拒绝。

手摸下颚:表示评价对方的人或所说的话。

从上到下摸脸:表明为难。

以手摸鼻:一般交谈时表示怀疑;求人时对方摸鼻,表示准备拒绝。

交谈时摸耳垂:表示准备插话或厌烦对方。

握拳:表示向对方挑战或增加自己的决心或自信心。

手指:在交谈或开会等场合,用手指或铅笔敲打桌面,或在纸上乱涂乱画,都是利用小幅度的手指动作表示对对方的话题不感兴趣、不同意或不耐烦的意思。

指尖:两手指尖并拢置于颚下的动作是在向对方传达自己充满自信的信号。

手掌:手掌意味着坦率和开放,手背意味着控制和封闭。与人谈话时,将手插人口袋,是为了隐藏“手的语言”,不让对方看出自己内心活动的表现,也是不信任对方的表现。

手指指点:谈话时,伸出食指向对方指指点点是一种很不礼貌的举动,表示对对方的轻蔑与瞧不起。西方人尤其忌讳别人的指点。

挥手招呼人:如果远远地向一个人发出召唤的手势,正确而有礼貌的做法应该是,高抬手臂,手心朝下,轻挥手腕。如果手心朝上,并拢的四指向内侧摆动,这种唤人的架势太容易让人想起一个颐指气使的警察,无礼而蛮横。

节目主持人手势语的运用,应该是丰富而适度的。

很多有经验的节目主持人面对镜头,双手自然分开、下垂或自然地相叠于身前,必要时辅之以单手或双手的动作,稳中有变,显得随意得体,落落大方。主持人运用手势的目的不外乎加强思想表达力度、帮助描绘事物性状、表示礼节或态度。如需强调自己某一思想观点、态度时,主持人会辅之以手部极具顿挫感的动作,用以传递强烈的情感;一些少儿节目主持人为小朋友讲故事时,经常运用手势来形容某些物体的大小、形状。因此有人称手势一半是符号,一半是指图。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另外,手掌是显示人的态度和性格的屏幕。一般说来,手掌的姿势分三种:掌心向上,掌心向下和手掌紧握、食指伸出。第一种表示诚实、谦逊和屈从。所以主持人应该有意

识地使用敞开的手势,这样对塑造美好形象大有裨益,它既使你显得文明有礼,又给人一种坦然和真挚的诚实感。而后两种则带有命令和强制意味,主持人通常不宜采用。

手势语尽管有诸多优势,但要用得适度。有些主持人“搬砖式”或“切瓜式”的动作单调刻板却又频繁使用,不但不能丰富其表达方式,反而影响了观众的收看情绪。因此适度是主持人手势语使用的原则,适应不同的节目情境,不同的节目内容、不同的收看对象,灵活运用,使之自然得体。

§§§第三节主持人的目光语

在人们相互交谈过程中,两个人的目光相互接触的时间如达到交谈总时间的50%至70%,就可以形成比较融洽的感情交谈,建立起和睦友好的关系。基于专家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节目主持人应该学会用目光进行交流,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电视里经常出现特写镜头就是为了突出人物的面部表情,以衬托出入物瞬间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而眼睛往往是这种特写所展示的对象。因为它是最为传神的面部器官,即使是人们不可名状的思想意识,也会经由它流露出来,将其喻为“心灵之窗”正是这个道理。

现代人体语言将人的凝视分为公事凝视、社交凝视、亲密凝视和侧扫视四类。公事凝视,凝视区域以双眼为底线、上顶角到前额的三角部位,凝视这个部位显得严肃认真;社交凝视区域以两眼为上线、嘴巴为下顶角,即双眼和嘴之间的三角部位;亲密凝视部位为对话者的双眼和胸部之间的部位,凝视该区域有一种特殊的亲密感情;侧扫视是一种用来表示兴趣、喜欢、轻视或敌意态度的凝视形式。

陆锡初先生指出:熟悉并掌握以上四种凝视方法,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而言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主持人的凝视形式,最终要根据节目的性质和内容而定。如内容严肃的新闻节目,则应用公事凝视为宜;内容轻松、抒情的服务性节目、娱乐性节目,应用社交凝视为宜;经济类和知识类节目,采用介于两者之间的凝视为宜。”①

①(陆锡初《主持人节目学教程》)。

以此为基础,不断有学者和节目主持人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并提出了目光语的“虚实说”,现将其理论概述如下:

节目主持人目光所及之处为其视点。这一视点实质上有两层含义:实视点和虚视点。实视点指镜头前主持人眼神光实际着落的位置,这个位置是客观存在的;虚视点指镜头前主持人眼神光在想象中着落的位置,这个位置狭义上指“对谁说话”中的淮,广义上还包含了主持人在面对镜头时,根据所传信息的需要,对自己的身份、立场、心态、情感等,在心理上的准确把握和自我规定。

主持人与观众的“面对面”是隔着一层屏幕的,交流是在“假定”和“虚拟”的条件下进行的,是一种虚拟交流。主持人的任务正是使虚拟交流具有人际交流的效应,使之人际化,具有人际交流中的情感传导。镜头前的视点正是在人际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是由视点的两个基本功能决定的。

一是视点是促成情感传导的关键,促成主持人与观众达成精神上的沟通、心灵上的感应和意念上的融合。语言和其他非语言符号都能表达一定的情感色彩,但惟有视点才能准确、真切地流露出内心想表达的情感,给观众以真实的亲和感,促进情感传导。

二是视点是缩短传受双方心理距离的关键。有些主持人,形象端庄,表情也不死板,声音甜美,可就改变不了观众与冷冰冰的屏幕漠然相对的状况,视点把握不当造成与观众心理距离拉远,观众对你的接近认同与有意关注,可通过有声语言、化妆、服饰获得,但要观众喜欢你,缩短心理距离、产生自己人效应,就必须与观众取得态度上的一致,有声语言和一些非语言能表达你对信息的态度,而惟有视点能真实地流露出你对观众的态度和对自身所处传播位置的态度,这种内心态度将决定观众是否接纳你、期待你。

视点流露的情感,让观众喜欢你,视点表露的态度,让观众对你产生自己人效应。因此,视点是增强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实践中把握视点时,一定要注意虚实视点的相辅相成,尤其不可忽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一,缺乏虚视点的视点是空洞无物、目中无人、缺乏交流的。把视点当成一个纯粹的位置,忽视其丰富的内涵,使视点流于表面化、形式化。这种只有实视点的视点容易形成屏幕内外交流的死板与僵持。

其二,忽视虚视点是形成实视点的内在驱动力,将视点简单理解为视象。

一般而言,实视点的把握主要是技术上的问题,如技术操作:机位高低,镜头的安置、主持人自身位置的高低远近。还有外部技巧:看提字器的哪一行,或镜头的下缘、中部等。这些都因人而宜,要具体分析。但有时位置对了,但力度不足,仍不能落到观众心上,那就是内在驱动力不足。主要由于虚视点这个先导作用不到位,“意”不足。在视点把握时,要注意让“意”在“视”先,以“意”导“视”,据“意”定“点”,这个“意”,就是内部技巧和心理依据。以实视点为基础,以虚视点为先导,才能准确把握视点。

对传播任务和对观众的认识了解是准确把握视点的先决;处理好个人与栏目的关系是准确把握视点的关键;形成良好的心态是准确把握视点的基础;处于积极的状态是激活视点的动力。

在准确生动把握视点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根据人际传播的特点,据信息内容需要,运用一些技巧,驾驭视点,达到人际效应:

第一,恰当使用模糊视点。人际交流中,如目光接触的时间超过50%,气氛就会趋于融洽渐至友好。但并非连续50%的时间视点都准确清晰,中间要运用不稳定、随意性强、甚至无意义的模糊视点,使之在人际交流中自然随意,否则会让观众有被盯住的不自在感。这可据所传内容的变化和个人态势的改变上下左右前后虚实地变化,给观众一个喘气思考和接受的时间,更显出交流的真实性。

第二,调整视点力度,辅助信息传达。视点力度指视点落人观众眼中的力量与能量的强度。力度的调整,靠注意集中来实现。注意高度集中于某一种情绪,就会由集中的视线表现出来,冲击观众的心灵,这时力度就增强了,反之则减弱。

第三,处于交流状态,抓住视点内涵,一看到位。《晚间新闻》的海霞,《中国新闻》的徐俐,《环球》的王雪纯,《焦点访谈》的敬一丹等,常常能一眼抓住观众的心,立刻引起观众的注意,这是因为他们使自己处于“正在交流”的状态,抓住视点内涵,知道看什么,表现什么,达到什么效果,心中有数,自然流露,从而一看到位。

恰当的凝视区域、虚实结合的视点,正确的目光运用会使主持人顾盼生姿、尽展美好形象。

§§§第四节主持人体态与举止的谬误

节目主持人体态举止应落落大方,舒展自如,这是总体要求。配合不同宗旨、不同内容、不同对象的节目,还应有体态举止方面不同的要求。如专家型的主持人一招一式都应显示出成熟稳重的风范,而演员型的主持人则可以洒脱一些,甚至可以用夸张的动作来烘托节目的气氛。但无论怎样,作为一名公众人物,节目主持人都不应放任某些不良的习惯损害自身的形象。

以下是主持人在工作中或社交场合应注意避免的不良举止:

一、缺乏诚意,强装笑脸

生硬的笑容看起来更象肌肉在抽搐,“痛苦”异常。主持人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应以“大众情人”的身份待人接物,与群众保持“亲密接触”,不能高高在上似的强颜欢笑,或是笑容稍纵即逝,更不能只把笑容留给少数人。

二、谈话时不够专注

当对方谈话时,也许你很注意地摆出了倾听的姿态,但缺乏真诚的勾通欲望,体态举止会在不经意间暴露你的伪装:

1.手上不停地拨弄着笔、衣角或小饰品;

2.不停地眨眼睛,或故意眯眼睛;

3.目光空洞、迷茫,或左顾右盼;

4.不断地改变姿势(坐姿或立姿),摇腿晃脚;

5.抚下巴或撇嘴。

以上这些无意的小动作表现出了主持人的真实心态——对谈话对象的漠视或不关心。节目主持人在工作中应特别注重修正自己的小动作。也许自己习惯了,浑然不觉其对他人的伤害,殊不知同时伤害的还有主持人自身的形象美。

三、手势步态轻漫无礼

主持人伸出手的食指向对方指指点点,表示出对对方的轻蔑与瞧不起,是一种很不礼貌的举动。

挥手招呼人,手心朝上,并拢四指向内侧摆动,这种架势使人感到无礼而蛮横。礼貌的做法是手心朝下,轻挥手腕。

不要轻易地使用“捻指”来表达你的感情,特别是在正式场合。因为这是很随便的举止,显得轻浮。

站立的原则是收腹挺胸,而歪斜着或依靠着墙脚、桌椅上,则影响你的姿态美;与人站着交谈,不应站得太近,以免侵犯别人的身体领域。

通常,对男女坐姿的要求有一些差异。

坐时用脚钩住椅子腿,入座之前左顾右盼,用手拉裙子,起立时借助椅子的扶手或膝盖等动作,对女性而言显得笨拙,很不美观。

对男性的坐姿要求上,则一般认为翘“二郎腿”时抖动,坐在沙发上把脚一伸,或躺或坐,斜摊在沙发上都是不美的。

行走,是站立姿态的发展。因此,保持站立时的挺胸收腹姿态是前提。

那种走起来上摆下晃,左扭右歪,弓腰腆肚等姿势都是不美的。

一提起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形象,人们脑海中反映出的必然是他们悦耳动听、富有“磁性”的声音。的确,“只闻其声、不见其面”,虽受广播传输手段的局限,但并未限制它的发展,适度的遐想空间为广播节目主持人“以声塑形”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形象美的认识应该有两个层面,一为内部形象的美,二为外部形象的美。声音形象也不例外。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思想认识、生活阅历、精神品格等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在你的言谈之中,你的声音中刻着你的曾经过往。美好声音形象的塑造必须是由内而外的,因为高尚的人格力量具备无穷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当然声音的外部美也同样重要。广播节目主持人通过声音这张名片进入听众的耳际,乃至心田,“美观’’的第一印象会让人一“听”钟情,从悦耳到怡情,听众便被那声音吸引着走进节目之中。

本章主要讲述声音外部美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