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9514200000029

第29章 嘉宾驾驭(2)

另外,一些重要节目,需要的嘉宾要有权威性、排他性,有时具有确定性,也就是非他莫属。在这种情况下,也就不可能有自发嘉宾,而只能请确定或指定的嘉宾来承担相应的任务。

一言以蔽之,当选题确定之后,那些不可替代因素也就成为必然嘉宾的特点。如邀请新中国的“第一”,那恐怕别无选择,这种嘉宾就成为“你是我的惟一唯一”了。

2偶然及或然嘉宾

“偶然嘉宾”是指由于特殊与偶然因素而成为嘉宾的,是可以替代的。比如游戏节目现场的观众可能因抽奖被“抽”成嘉宾的,比如从场外众多的参与节目互动的热心观众中随机找到一位或几位到节目现场做嘉宾,甚至不远千万里将他们从塞北或边陲请到电视台。这自然体现了尊重受众、鼓励参与的精神,是行之有效而且反响热烈的一种举措。不过,有幸成为这样的嘉宾机会不多。

“或然嘉宾”,就是说这个嘉宾有可能是但不一定能一以贯之地顺利闯关而成为“擂主”或所设奖项的获得者。铁打的座椅流水的嘉宾,有时候嘉宾的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又换了主人,“替补”、“备份儿”随时恭候。当然,不以成败论英雄,也不以“坐桩”论嘉宾,重要的是体现参与性。所以,或然嘉宾同样是嘉宾,享受嘉宾的“待遇”。如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北京电视台的《大冲刺》《星光大道》以及各地娱乐节目中都有这类嘉宾存在,嘉宾像走马灯一样轮换着。有些娱乐节目的歌唱打擂栏目的擂主境遇也大致相同。这其实正符合了现今竞争年代的特点,没有终身嘉宾的位置和荣誉,这样可以保证在节目运作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中,都是最强档的嘉宾阵容“在线”,活力、火力十足,时刻保持节目有着强烈的竞争态势和可视性,而非温吞水、糊涂汤。相比之下,那些勉为其难、惨淡经营的嘉宾就逊色多了,那些以次充好、盛名难负的嘉宾就无处藏身了盛名难副的嘉宾就无处藏身了。

应当说,必然嘉宾对于节目的心理准备要强一些。他们与节目成败的关系也更密切一些。所以,必然嘉宾常常是有备而来,但可能心理负担也随之增加。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些节目中普通观众的表现超过受邀请的嘉宾,也就不奇怪了。这就如同体育比赛中名不见经传的小卒会爆出冷门,成为黑马,将名将挑落马下一样,因他们在心理上的放松,反而使他们在参与节目过程中的表现超过了必然嘉宾。所以,必然嘉宾并非节目必然成功或必然保险的砝码,而偶然与或然嘉宾如果运用得当,则可能由于他们的超水平发挥,会使节目的满意度超乎想象。

(三)主动嘉宾与被动嘉宾

1主动嘉宾

所谓“主动嘉宾”可说是“嘉宾有约”,即事先媒介与嘉宦有约定、有策划,不是无准备之仗。这其中又有媒介主动和嘉宾主动之分。

媒介主动指的是媒介通过自身渠道获取相关信息,主动与嘉宾联系并邀请其为节目的嘉宾。有的是一拍即合,无须多费唇舌,属于说者有心,听者有意,二者情投意合,一见钟情,传枪递锏,煞是默契。因为时代的发展,很多观众敢于、乐于而且善于在媒体露面,展示自己,与大众交流。而有的观众基于各种原因和理由,则有些趋于保守,不便、不愿、不善在媒体露面。这时,如果媒体就此放弃,则一切作罢,但事情往往并非如此,媒体坚韧不拔,孜孜以求,终成正果。更有一些现在我们看来十分精彩的节目当时几乎胎死腹中。比如许多新闻访谈节目中,被访者有时会因处于某种心理上的顾忌或心态的变化,改变主意不想参加节目。这个时候,就需要节目组成员尽量与被访者商量,通过谈心、聊天。如果被访者是小朋友,还可以与其一起玩以建立信任感和亲切感,从而打消被访者的心理顾虑,消除心理障碍。比如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1997年8月16日播出的《父女之间》便是一例。节目中的父亲王东成在《“实话实说”与“有话好好说”》一文中说,“……由于琳琳(王东成的女儿)的一些情况,我们便不想参与制作这期节目了。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了节目组,他们与尚在昆明的我通过电话商量,并且派人亲自登门找我夫人和琳琳商量,跟琳琳谈心、聊天,带琳琳去玩。现在想来,如果没有执著,这个节目就流产了。”

当然,媒介主动也有前提条件,即媒介认为选题基础不错,是可能出彩儿的作品,否则,如果所有的选题都费这么大的周折和心力,怕也是难以承受的。

嘉宾主动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自发嘉宾”,有些节目有意招贤,抛出“红绣球”,则可能一呼百诺。观念的变化,使得人们过去“讷言敏行”的框框渐渐被打破,开放的意识逐步深入人心。某内衣公司要招聘一位女性形象代言人,消息传出,便有数千人前去报名。与此相比,到电视上一展雄姿或芳容就更不在话下了。

在这种类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要算电视“直销爱情”类节目了。大家是带着一个共同的目的走到一起来的。到电视上面对着大众公开谈情说爱,哪怕不以谈成为目的,在观念上也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小的突破。而且,这些被精挑细选甚至精雕细刻的俊男靓妹,一水儿端的是灵牙俐齿一水儿端的是伶牙俐齿,能言善辩,有时简直令人怀疑,似乎国人一夜之间前进甚至前卫了许多。这类节目的嘉宾十之八九是不请自来的。

除此之外,还有当媒介就某一话题征集嘉宾时的毛遂自荐、在演播现场的积极参与以及提供线索等方式产生的主动嘉宾。

2被动嘉宾

所谓被动嘉宾是指当事人本不愿做嘉宾或成为节目构成的一部分,但因电视镜头成为不速之客,或媒介中人有不情之请,总之,在极不情愿的,J隋况下情况下,被动地成了嘉宾乃至活道具。

在演播室录制或播出的节目中,主持人手执话筒,在现场请嘉宾发表见解,说不准落到谁的头上。如果是谈话类节目,倒是不成问题,因为大家既然来就是为了一抒己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往往还跃跃欲试。而有些节目所请来的现场观众,并不善于表达或表现自己,不是晕灯就是晕镜头,谁知道怕什么来什么,主持人偏偏找上他,这时只剩下“晕菜”了。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有些为节目提供资助的厂家或企业的代表,他们不知是否情愿,反正得出镜言语,想来不论是他还是观众,都是挺不舒服的,真是勉为其难。

在街头巷尾,往往有镜头或话筒不知什么时候就伸到了你的面前,拦截路人,不为谋财害命,但如果干预了人家正常的生活状态或耽误了人家的时间,那便如同鲁迅先生所说,无异于图财害命。而不论你是否愿意,其实已经是一种态度和参与。

(四)台前嘉宾与幕后嘉宾

幕后嘉宾与台前嘉宾是相对而言的。这个“幕后”只是说明一种状态,而非职业属性,因为台前与幕后的位置和属性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就如同一个音乐制作人、作曲家真的要是觉得有作品爱不释手,于是,自己受用,不肯相赠,便也成了台前的歌者。而有一些歌者乃至舞蹈、影视演员,当台前风光不再的时候,也便转入幕后,所以,所谓台前与幕后,是个可变量,而非雷打不动。

幕后嘉宾转到台前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由于某期节目、某个栏目产生了轰动效应,或由于幕后嘉宾工作的优异与出色,或出于另外节目栏目定位的需要,让幕后嘉宾作为台前嘉宾出现。

比如,历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主创人员在节目播出前后的一段时间就成了热门人物,特别是在节目播出后,可能作为嘉宾出现在一些赏析节目中。又如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的子栏目《生活空间》在1995年5月29日至6月3日播出了连续节目《母亲》,引起了较大反响,播出后,节目的主创人员来到演播室,“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像焦乃积、阎肃这样在演艺界奋斗了几十年的常青树,因为优秀作品叠出,所以,也成了赏析栏目的常客,当然,有时他们也作为专家型嘉宾出现。最近几年的选秀节目,大多请作曲、作词的“幕后工作者”做节目点评嘉宾。全国各大电视台都会在一些娱乐节目中推出自己本台的幕后工作人员当嘉宾或选手,比如湖南电视台的一档刺激挑战节目《勇往直前》,有时就会请湖南电视台各节目的制作人、编辑等来参加。最后此外,最后,有些节目的定位就还是“走进(或走近)某某剧组、节目现场”,所邀请的嘉宾或受访对象,既有台前的也有幕后的了,在节目的天平上,砝码的重量是持平的。

§§§第二节: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

如今,有很多电台、电视台在大板块的主持人直播节目中邀请嘉宾共同主持节目,凭借嘉宾的社会地位和权威影响,从而以出奇制胜的方式增强宣传效果,来扩大节目的社会影响力。但是有些节目只有嘉宾不断地在滔滔不绝、侃侃而谈,而节目主持人慑服于嘉宾的社会地位、名望和威信,唯唯诺诺,无所适从,完全居于从属地位,往往导致节目缺乏主线,嘉宾争相发言、大发议论、喧宾夺主,节目无人引导,沸沸扬扬,出现了混乱、离题和跑题的现象。还有一种情况是节目成了节目主持人大包大揽的独角戏,主持人天南地北、海阔天空、自我标榜、炫耀自己,让嘉宾在一旁坐冷板凳,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使嘉宾独特、积极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和发挥。上述两种情形都是没有正确处理好节目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关系而造成的,因此,处理好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一、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类型

节目主持人是节目方针的体现者、内容的组织者和节目的主播者,即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设计者、策划者、组织者、主播者,是话题的驾驭者、引导者,是节目的主宰和灵魂,在节目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中之友》节目主持人的徐曼说:“主持人参加了节目生产的全过程,从节目的主题确定,到节目的合成制作,成了节目的真正主人。”谈话类主持人直播节目中的嘉宾,是节目主持人为了提高节目的影响力,增强节目的说服力,特别邀请社会上的有关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以及行政领导参与节目,与主持人共同主持节目的非专业人员。按介人节目、参与组织策划的程度不同,嘉宾又可划分为两种类型:简单参与性嘉宾和嘉宾主持人。

嘉宾在节目中出现以后,主持人的作用会因不同情况而发生某些变化,我们首先来看针对第一种类型的嘉宾主持人的作田我们首先来看针对第一种类型的嘉宾主持人的作用。作为简单参与者的参与性嘉宾不可能也不应该是节目的灵魂和中心,他们自始至终围绕主持人的思路和意图,在主持人的激发、引导下,发挥自己独特的友邻部分的配合作用。

针对第二种类型的嘉宾看主持人的作用,要区分嘉宾主持人的两种情况,一是专业主持人与嘉宾主持人共同主持节目,另一种是嘉宾主持人单独主持节目。

第一种情况,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主要策划者、组织者,是嘉宾的引入者,是话题的引导者,是节目的概括和总结者。嘉宾的所说所述,实际上是专业节目主持人意图的展现。嘉宾作为非专业人员,必须依靠专业主持人才能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专业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中心和核心。如果节目当中嘉宾一直在长篇累牍地讲话,这时听众感觉主持人“消失了”,主持人“离开”了节目,从而会使节目单调乏味,导致节目的呆板和权威的损害。这种情况第一颠倒了主次,听众会有心理上的疑问:到底谁是主持人?第二破坏情绪:怎么一下子变成一个人唠叨?关键是第三,听众会觉得,主持人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难道不是个大傻瓜吗?在直播室里,主持人是主,嘉宾是客,主持人一刻不能忘记这个身份,不该“出让”的权利,决不能让,这也是主持人“不离开节目”的原则。在具体实践中,邀请到的嘉宾有时是专家、学者、有时是社会名流,知名度很高的“明星”,不论谁做嘉宾,主持人“不离开节目”的原则不能变。嘉宾只有在谈论那些按情理“天才的”节目主持人也可能不知道的内容时,或主持人理应不如嘉宾精通的内容时,嘉宾的讲话才能是较多的,但这当中也必须穿插节目主持人的问话、呼应态度,以示整个节目是在节目主持人的思路上展开。主持人决不是无足轻重主持人绝不是无足轻重、随时可以被撇开的角色,也不是“傻瓜”。曾经在一个新闻性的节目中发生这样广件事:一个嘉宾被请来陈述本市一件具新闻价值的突发事件经过,介绍结束后,这位嘉宾说:“好,听众朋友们,关于这件事,我就向大家介绍到这里,接下来的节目,还是由林涛主持。”俨然一个节目主持人。必须说,他说的很不得体。介绍是否结束,下面的节目由谁主持,这是主持人的权力,嘉宾反宾为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