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9514200000013

第13章 自我驾驭(4)

比如早间时段的新闻播报节目,观众多以退休职工、家庭主妇、上早班者、和学生等为主。在这个时段收看电视的人们,不可能坐下来安安心心一条不漏地收看新闻,他们需要快捷简洁的了解昨夜今晨发生的大事、天气情况、生活知识,等等。那早间新闻主持人应该怎样把握播出心理状态与表达这个度呢?主要因为《早间新闻》的播出时间。由于主持人可能更往往要早起几个小时,主持节目的时候大脑的兴奋度与讲话的愿望可能都不是很强烈,这就要求早间主持人把心态调节好,把握整个《早问间新闻》的主脉,要使自己兴奋起来,要心里有观众,要激发自己的播讲愿望,这就是即表达前的心理播出状态。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老播音员林田同志,在一次早间节目播报时,突然接到父亲病故的消息,因当时找不到人替班,她克制住失去亲人的悲痛情绪,仍以工作为重,以党的利益为重,去热情讴歌先进人物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尽全力保证播出。过后当她向领导请假去办丧事时,同志们才知道她为控制个人的感情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人都有七情六欲,但到了镜头前,就只能以稿件内容、以宣传目的为准绳,来调节自己的心境,保持正常的心态,这对提高工作效率是很有意义的。

南宁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莫文冰结合自己的主持实践,在《塑造完善个性,造就成熟人格——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自我调适心理》一文中总结出一套操作性较强的方法:

第一,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应注意增强“喉舌”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与听众交流时,不仅仅代表着个人,同时也代表着媒体。主持人的态度和每一句话,都会在听众中产生影响,稍有不慎就会给形象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中注意遵守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积极地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优良道德风尚,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增强社会责任感,是保证节目顺利播出的重要条件。

第二,谈话节目开始前,主持人要留出一点时间来调整自我的情绪,如果遇有意外事情或不良的刺激时,要提醒自己:“这些事情等做完节目之后,有时间来慢慢处理。”切忌带不良情绪上岗。在节目的开始时,可以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或歌曲来稳定自己的情绪。

第三,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不要以教育者身份出现,而应以听众平等的身份和他们一同探讨他们的问题,你会感到更为轻松自如。

第四,要学会倾听和思考。听众内心有许多烦恼和苦闷需要找主持人诉说,他们一方面碍于面子,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脆弱,另一方面又担心主持人不愿意倾听他们的苦恼,常常会含蓄不露,欲言又止。主持人这时要注意不要急躁,也不要凭听众简单的叙述,过早地下结论,这样可以防止判断错误使自己处于尬尴处境这样可以防止判断错误使自己处于尴尬处境,要抱着极大的同情心和谅解的态度,诱导他畅所欲言,然后再慢慢将考虑好的一些看法说出来供听众参考。

第五,遇到与听众有不同意见时,不要激动或生气,应该认真思考并加以总结,可以想想笛卡尔的这样一段话:“反对意见在两方面对于我都有益,一方面使我知道自己的错误,一方面是多数人看到的比一个人看到的更明白。”

第六,面对主持节目出现的一些差错,要冷静,可以这样对自己说:“我也是凡夫俗子,出点差错是在所难免的,以后多加注意就是了。”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此事带来的负效应左右自己,以免在后面节目中,一错再错。美国一位电台谈话节目主持人,由于家庭破裂,情绪低落,在节目中表现失常,后来她调整自己心态后,在节目中向听众倾诉自己的忧虑,不仅得到听众的理解和帮助,而且使节目大获成功。

§§§第二节:主持人的情绪控制

一、情商理论

(一)何谓情商

为什么有的人智商很高,却不能成功,而有的人智力平平,却能获得成功?这是因为,前者的情商比较低。尽管他有很好的判断力,知道事情该怎么做,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因此一切只能落空。有的人虽然智力平平,但由于他情商比较高,善于了解自己,认识他人,协调人际关系,而且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便取得了成功。

美国领导者中心一份研究报告曾指出:一些高级主管无法正常展开工作,其重要原因是人际关系紧张,而不是“计划有误”等技术问题。该中心对美国及欧洲大企业总裁调查之后,列出管理人员九大致命缺陷,它们大多与个人“情绪素养”有关。例如,“工作关系处理不好”、“太武断”、“野心勃勃”、“常与上级发生冲突”等。调查认为:与在社交方面交往不灵、性格孤僻的天才相比,那些良好的合作者和善于与同事相处的员工,更可能得到为达到自己的目标所需要的合作。美国心理学家奥列佛·温德尔·荷尔姆斯以情商为标准,对美国历史上诸位总统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个二流智商、一流情商的政治家,但被公认为是美国历史上的卓越领导人。而尼克松总统拥有一流智商,但情商一团糟,故而黯然下台。研究结果显示,智商决定人生20%,情商主宰人生80%。由此可见,情商与智商相比,它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婚姻、工作和整个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程度,甚至影响事业成功与否。

情商理论的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沙洛维和梅耶把人们管理情绪的能力作为情绪能力的重要方面,认为它包括以下三种能力:(1)以开放的心情接受各种情绪的能力;(2)灵活地进入或离开某些情绪的能力;(3)有效地监督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其实,这三种能力的核心,就是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

每个人都体验过愤怒、悲痛、抑郁等不良的情绪状态,有的人能够很快地从这些情绪中摆脱出来,维持快乐的心境;有的人则在较长的时间内被这些情绪所困扰,并在某种刺激下出现行为失控。这一现象说明,不同的人调节自己的情绪的能力是有差别的。

人们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可分为下面三种水平:

1主动调节型

能够主动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一种稳定、快乐的心态。这种类型的人一般具有下面几个特点:(1)意志坚强,敢于坚持原则;(2)喜欢独立思考和工作,一旦确立目标,会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3)具有承受意外打击的能力。由于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这种人很少与他人交流感情和思想,容易给人留下冷漠、不爱交际的印象。通常认为,这是成熟人格的典型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达到这一水平的人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

2放任型

对情绪不加约束,将它们坦率、自然地表现出来。这种类型的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情绪易于冲动,经常感情用事;(2)心直口快,喜欢与人交往,常给人留下直率、开朗、活泼的印象;(3)敢想、敢说、敢干,容易得罪人;(4)办事容易受情绪影响,经常忽冷忽热;(5)意志力不够坚强,注意对象容易转移。在人群中,大部分人都属于这种类型,在青年人中尤其如此。

3压制型

过度调节自己情绪,压制自己的各种亢进情绪(如兴奋、激动、愤怒等),忍受各种低落情绪(如忧虑、悲伤、痛苦等)。这种类型的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性格温和,不惹事生非不惹是生非;(2)人缘较好,易于与别人合作;(3)缺乏原则性,不愿得罪人;(3)受到不公正对待时,容易退缩,有点阿Q精神。一项调查表明,大约有5%的人声称,自己从来没想过要改变哪一种情绪,因为任何一种情绪都是“与生俱来的”,不管哪种情绪,也不管它可能多么令人沮丧,都得体验。这些人是这种类型的极端例子。

(二)对情绪产生原因的理论解释

1阿诺德和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

情绪及其感受赖以产生的源泉在于客观情境事件,但它们又不是由刺激事件直接、机械地决定的。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指出,情绪刺激必须通过认知评价才能引起一定的情绪。同一刺激情境,由于对它的估量和评价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在认知评价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对以往经验的记忆存贮和通过表象达到的唤起。山林中的老虎是让人恐惧的,但是关在动物园里的老虎就不会引起成人的恐惧。因为以往的经验告诉人们,被牢固的铁笼关住的老虎无法对人构成威胁,这种评价决定了个体不会产生对它的惧怕情绪,反而会安心地观赏。

美国情绪心理学家拉扎勒斯发展了阿诺德的理论,将“评价”扩展为评价、再评价过程。他认为,这个过程由筛选信息、评价、应付冲动、交替活动、身体反应的反馈以及对活动后果的知觉等环节组成。情绪产生是生理、行为和认知三种成分的综合反应。对认知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心理结构,即信仰、态度和个性特征等。社会文化因素是对情绪影响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影响着对刺激情境的知觉和评价等。

2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的情绪认知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认为,情绪是在生命进程中分化发展起来的,它包括情绪体验、脑和神经系统的相应活动及面部表情三个方面。他提出了一个情绪认知运动反应模型,认为在激活情绪的过程中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其间个体内部认知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有机体的自主活动是它的基础。认知、运动系统和情绪的相互作用经过认知整合导致了一定的情绪、体验、反应。

在重视认知等因素对情绪重要作用的同时,伊扎德又充分认识到,情绪的适应价值在于,它使有机体对环境事件更敏感,激起机体的活力。伊扎德指出,情绪对认知的发展和认知活动本身起着监督作用,它激发人去认识、去行动。例如,兴趣激发人去学习、研究和创造。在对情绪作用进行了充分探讨之后,伊扎德还强调了情绪对人格整合的动机功能。他认为,人格是由知觉、认知、运动、内驱力、情绪和体内平衡6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组织,它作为整体组织了人的心理及现实生活,这一整合是靠情绪的动机作用来完成的。

3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唤醒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与前人迥然不同的情绪认知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生理唤醒和认知评价间的密切联系与相互作用决定着情绪。他们认为,各种情绪状态的特征是交感神经系统以一定形式的普遍唤醒。人们通过环境的暗示和认识的加工对这些状态进行一定的解释和分类,即认知对刺激引起的一定生理唤醒的引导和解释就是产生了情绪。他们做了下述著名实验来说明这个观点。

给3组大学生均注射肾上腺素,这是一种对情绪状态有广泛影响的激素,它使人处于一种典型的生理激动状态。给被试者注射这种药物,但并不让他们知道,只是告诉他们:注射的是一种维生素,其目的是研究这种维生素对视觉的影响。然后,实验者向3组被试者做了3种不同的说明来解释该药可能引起的反应:告诉第一组大学生,注射后将出现心悸、手抖、脸发烧等肾上腺素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对第二组被试者说明,注射此药后,身体发抖,脚有点麻,其他的反应不会有;对第3组被试者不做任何说明。再将这3组注射完肾上腺素的大学生各分为两部分,让他们分别进入预先设计好的两种实验情境中休息,一种是引人发笑的愉快情境,能看到一些滑稽表演;另一种是惹人发怒的情境,有人强迫被试者回答繁琐的问题,并强加指责。对引起的情绪反应结果,可以预测如下:如果情绪是由刺激引起的生理激活状态所决定,那么这3组被试者在同种同量的药物作用下,应产生一致的情绪反应;如果情绪是由环境因素决定,则各组被试者的反应就应该是在愉快的情境中愉快,在愤怒的情境下愤怒。但是,实际的结果却是:第2组和第3组被试者在愉快情境中出现愉快的情绪,在愤怒情境中出现愤怒的情绪,而第一组被试者的结果则没有相应的愉快和愤怒情绪的表现与体验。即第2、3组的情绪反应的结果证实了生理唤醒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实验者预先准确地告知被试者药物会引起的身体反应,使被试者有了思想准备,对后来的真实生理反应有了一个正确估计和解释,并将环境对他的影响也进行了认知解释,因而就能平静地对待了。这个实验说明,情绪状态实际上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脑皮层将外界环境信息、内部生理变化信息以及对经验、情境的认知信息整合起来,产生一定的情绪。

二、情绪自控

(一)情绪自控的含义及依据

情绪心理的自我控制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特点之一。情绪的自控,指调控主体通过锻炼与修养,对自己的各种情绪进行主动的掌握,调动其积极的增力情绪,抑制和熨平消极的减力情绪,进而驱动或者纠正自己某种行为,用最好的心理状态实现工作职能和生活目标的一种心理调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