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生必知的国学常识
9513900000037

第37章 华夏精神,侠胆仁心(4)

相传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时正值古印度社会极为动荡的时候。当时,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印度,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战争不断,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痛苦、失意、颓废成为了很对社会民众的普遍情绪。

身为一个小邦之国的太子,乔达摩?悉达多也深受这种情绪的影响,他觉得很苦闷,产生了消极避世的念头,他不愿意继承王位,选择了外出寻道。

刚开始的时候,他想从婆罗门教中悟出化解内心痛苦、解除人民苦难的方法,但最终未能如愿,便舍弃了婆罗门教,闭居山林静坐,冥思苦想了好几年。一天,他在一棵菩提树下终于悟出了解脱苦难之道,便宣布自己成了佛了。后来,他便到各地去宣传教义,慢慢地,信佛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僧侣集团,逐渐形成了佛教。

后来,佛教传到了世界各地,成为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东汉时期,佛教自西向东传入了我国。由于它与中国传统思想有着诸多契合之处,再加上统治阶级的重视与推崇,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佛教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也就是公元67年,佛教传入中国,其中还有一段故事。

话说有一天,明帝晚上梦见有个金人在宫殿中飞行,第二天早晨,明帝问群臣这个梦有什么含义。这时太史傅毅回答说:西方有一个大圣人,他的名字叫佛;陛下所梦见的金人,恐怕就是他。于是,皇帝就派遣十八个人去西域求佛。

一段时间之后,出使西域的人,用白马驮着两卷经书返回了洛阳,而且还带回了两位法师。明帝特为这两卷经书建立了精舍,并让西域的法师住在里面,称作白马寺。在白马寺里面,摩腾与竺法兰译出了《四十二章经》。

虽然佛教在东汉时期就已经传入我国,但此时佛教在中国并不兴盛,关于它的历史记载也是非常少的。一直到了西汉末期,关于佛教的记载才逐渐翔实,史料也逐渐丰富起来。而且,由于统治者的重视,佛教在中国也日益繁荣起来。西域的佛教学者相继来到中国,如安世高、安玄从安息来,支娄迦谶、支曜从月氏来,竺佛朔从天竺来,康孟详从康居来。从此翻译佛经的人越来越多,法事也越来越兴旺了。

但是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和过程,一些学者还有着另外的观点。这些学者认为,佛教在中国的始祖是菩提达摩,达摩大师是印度佛教第28代祖师,所以佛教在中国又称为“达摩宗”。

达摩祖师是在北魏末期,也就是公元五百年以后的那段时间里,在洛阳传教,以《楞伽经》授徒。相传他的传法弟子是慧可,慧可的传法弟子是僧璨,四传弟子是道信,然后到五祖弘忍,创立了东山法门,以上的这五位就是“禅宗五祖”。

在禅宗的弟子中,六祖慧能是门派的发扬光大者,慧能以后,禅宗广为流传,于唐末五代时达于极盛。禅宗使中国佛教发展到了顶峰,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佛教的基本精神与礼仪:

佛教的基本精神

全面地了解和评价一个人绝非易事,这需要我们经过长期的观察与接触;了解和评析一种思想就更困难了,一种思想的产生和传承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蕴涵意义,不经过长期的琢磨和研究是很难把握的。佛教的思想和精神更是如此。佛教深邃的精神和思想是一般人难以参悟的。别说常人如此,世界上不计其数佛教徒,也未必能真正能够领悟到佛的真谛。所以,在我们慢慢领悟佛的精神之前,还是先来看一看佛学大师对佛教精神的理解吧。

“佛”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不同人有着不一样的领悟。佛学专家林世敏教授说,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与大能的人。与其他宗教不同的是,佛不是万能,不能让信仰他的人解脱,只能教导信仰佛的人,最终,佛教徒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才能走出困境。佛就是一个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的人,他的智慧也可以让我们觉悟。

而对于佛教的理解,人们更是众说纷纭,甚至佛教内部也有着很多的分歧,这也就是当今佛教之所以分为诸多派别的原因之一。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八大宗派再加上小乘的俱舍,成实二宗,成为盛行的佛教十大宗派。

尽管如此,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佛教并不排斥别的宗教,它具有容纳的精神。而且佛法本是一味的,所有的佛教派别原本也都是一体的。这点从佛教的一些基本精神中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

首先,佛是人而不是神。与那些有点石成金的能力和创造奇迹的神仙不同,佛是一个普通人,他没有特异功能,也不能来无影去无踪。这一点可能会让很多不理解佛的人迷惑,孙悟空连佛祖的手都逃不过,佛祖怎是普通人呢?这是小说对人们的误导,真正的佛教中的佛祖,是一个普通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才智,才领会到人生的真理,并且拿出来与众人分享。

其次,佛教具有包容性,并且相信没有无可救药的人。佛相信每一个人只要用心体会,也能感受到佛的智慧和道理,即使是对那些犯过错误的人,佛也能以无私之心宽容和开导。佛语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教承认人性是善良的,做错了事情并不是出自罪恶的心而是由于无知,因而也是可以教化和影响的。

再次,佛教强调众人平等。佛祖本身也是一个普通人,因顿悟而成佛,所以他不是高高在上的主,而是每一个人的朋友。也因为如此,世间的每个人也都是平等的,都能通过自己的学习和领悟而成佛。

简单地说,佛教的精神内涵,与中国很多传统思想是一致的。宽容、仁爱、入世、平等、现实等,也正因为如此,佛教才能在中国广泛传播。

佛教基本礼仪

佛教有着自己独特的礼仪。如果信佛,对佛教的礼仪就一定要有所了解,如果没有这一信仰,多了解一些礼仪文化也是好的,在能让我们在去佛堂的时候少触犯禁忌。

一说到佛教礼仪,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拜佛烧香。我们常把在寺庙拜佛烧香的人,称之为“香客”。香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因为:

一方面,香能袪除一切臭气和不净,使人身心舒畅,轻松清醒,因此成为供养佛祖菩萨的圣品,佛经中就把香列为供养佛祖的必备品之一。

另一方面,香气也常被用来比喻修行者的品德和念佛的功德,越是功德无量的人,越能闻到奇香,他的身上也会散发出香味,因为他的品德高尚的缘故。

所以上香,既是表示对佛祖的尊敬,也是对美德的赞美和追求。

那么,烧香拜佛要注意哪些礼仪呢?

进门的时候,要选择正确的门进。寺庙建筑都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入都有讲究的。我们在入寺进门时不能从中央直走,因为中间的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从此出入。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步子要大而轻,而且还不能踩在门槛上。入殿门以后,随身的物品不要放在佛案或者佛座上。

如果在庙堂中见到僧人,一般要称“法师”或“大和尚”,不要直称为“出家人”、“和尚”。与僧人见面,行礼的时候两手合一,微微低头,而不要握手、拥抱、摸僧人头,这些行为是不礼貌的。

烧香的数目和动作也是有讲究的。一般进到寺院需按寺规上三炷香,烧香时,应该左手拿香,如果是左撇子的话,则相反。然后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烧香后再叩头。拜完要将三炷香按顺序插入香炉。

拜佛的时候,一般不要用大殿中央的拜垫,因为那是寺主用的,一般的人宜用两旁的垫凳,并且按照男左女右的顺序来礼拜,如果有人礼拜,就不要从他的头前经过。

而且,我们在寺庙中一定要保持安静、讲究礼貌。要注意:佛寺中的钟鼓鱼磬,不可随便敲,锡杖衣钵不可拿来玩耍;听经的时候,要保持安静,也不要随便乱动,如果不能听完,就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

§§§第七节 道教在中国

道教概说:

与佛教不同,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中国的古人信仰神,上到玉皇大帝,下到灶王老爷、土地公公,都是古时人们崇拜的神仙。后来,人们将由神仙崇拜而衍生的民间巫术、神仙方术等,加上《老子》、《庄子》之类的道家著作的附会引申,便形成了以长生求仙为根本宗旨的道教教义。而后,随着信仰道教教义的人越来越多和道教传教士的频繁活动,在距今约1800年前的东汉时期,道教就正式形成了。

道教以“道”名教,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派生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依“道”而行。道教的名称的由来,既与中国古代的神道之说相关,也与《老子》的道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

中国自古就有神仙崇拜情结,也有学仙之风。到了战国时期,神仙信仰已经相当广泛。从战国后期到西汉初期,在一些悟道学仙的神仙家与帝王将相的鼓动下,民众相信人能长生并寻求长生不老之药的人数规模越来越大。这一思想也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道教信仰的核心内容。

汉武帝后,方仙道与黄老结合,转向黄老道。东汉时期,张道陵创立了五斗米道,也就今天道教的定型化。道教徒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称之为天师。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的政治风气及魏晋玄学的盛行,信奉道教之风在当时也是非常兴盛。到了唐宋时期,尊道成了国家大事。道教在唐宋皇室的尊崇下,宫观大兴,信徒也增加了,道教的发展到达极盛。在随后的历史时期,但凡社会动荡,各种宗教就会兴起,道教就是其中之一。

一般认为,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出现,这可以算作是道教的第一次有组织的活动,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

道教的第一部经典是完成于东汉的《太平经》。从这一道教经典可以看出,道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崇拜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的信仰习惯。道教崇拜的至上神是“委气神人”,其下是一个由神人、真人、闲人、道人等组成的神仙世界。它认为世间之所以有福祸的差异是与我们先人的所作所为相关的,先人的功过会影响到子孙。此外,它还把道家关于气的学说神秘化,将道家的养生论引申为长生说,主张通过修身养性的方式达到长生的目的。

虽然道教与老庄的道家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但却是无法完全等同的。道家所讲的道学不是宗教,也不主张立教派。而且,虽然道教教义中有道学的成分,但却不能完全传达出老庄的道学思想,也不足以代表道学精神。

道教五术:

我们经常从电视剧里面看到道士画符降鬼,或者炼丹成仙,或者拿着八卦给人看相、给房宅看风水。似乎道士总是和一些神神叨叨的事情联系在一起。这些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是的确存在于道教的道术当中。并且成为传统文化中比较神秘的一部分。

道教所从事的道术很多,如内丹、外丹、占卜、符篆、禁咒、仙药、服气等,由于方式众多,最后被分为五大类,也就是道教“五术”。

1.山

“山”主要是采用食饵、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充满身心的一种学问。

食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治疗疾病的方法;

筑基是利用禅、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增进体力的一种方法;

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而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

拳法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法;

符咒是一种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的一种方术。

2.医

“医”主要是采用的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络、气血循环的原理,刺激患部,来治疗疾病的方术。

灵治是利用掌握人的心理状态来治疗,也就是现所称谓的“心理治疗”。

3.命

所谓“命”就是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有一点像后来的算命求卦。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的生辰八字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根据一定得原则来计算。

4.相

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以观察世界和规律。

印相就是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印章在中国,曾是权力的凭证。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展的一种方法。现在还有为了转运而改名字的做法,而改字就是依据的五行平衡。

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的一种方法。有的道士就善于观察人的面相和手相。

家相也就是阳宅的风水,以观察其格局,进行分析来推断对人类所居住的吉凶。

墓相也就是阴宅,过去安葬祖先要找到合适的位置,这样后代子孙就会得到荫庇,在当时又叫做风水,但是后来风水就不论阴阳了。

5.卜

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

占卜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