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生必知的国学常识
9513900000032

第32章 古典文学,一字百解(7)

这部宏伟的长篇巨著是作者以晋代陈寿的《三国志》和南北朝著名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及一些民间传说为材料,经过自己的加工和思考,熔铸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观察创作而成。

《三国演义》以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开篇,以王浚平吴为结束,描写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时间跨度为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末期到西晋初期国家重归统一时期,历时大约半个世纪。作者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反映出三国时代尖锐复杂而又独具特色的矛盾冲突,既反映出了时代的风云变化,又塑造了诸多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形象。全书通过着重描写魏、蜀、吴三国纷争和兴衰的过程,实际上还真实地再现了战乱和分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现出对和平统一的渴望。

在这部小说的整个行文过程中,作者的思想倾向性较为明显,那就是拥护刘备集团贬抑曹操集团。这体现在作者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这个集团内的主要人物如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大加褒奖,而曹操等人的形象则被塑造得较为反面。作者这种“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作者的封建正统思想。对于作者的这种思想倾向,我们应将其放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与考量,辩证地看待和把握。

《三国演义》的主要特色在于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的刻画。书中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无数,构思宏伟,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对战争场面、环境、双方力量对比的描写及对战术运用等因素的刻画都很精彩。其中最有名的几次战争描写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写得波澜起伏,跌宕起伏,读起来惊心动魄、感人肺腑。

除此之外,全书还运用对比、烘托、渲染、夸张等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在这些人物中,现代人几乎家喻户晓的就有几十个,如既有雄才大略,又自私、奸诈的曹操,神机妙算、忠心耿耿的诸葛亮,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刘备,威猛刚毅、义薄云天的关羽等等。

在语言和结构方面,《三国演义》也是很有特色的。小说结构宏伟而严密,叙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小说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精炼畅达而较为通俗,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味。

现存《三国演义》的最早版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绎》,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240则。但我们今天在市面上常见的通行版本却不是这个,而是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进一步修订和润饰后的版本,定名为《三国演义》,共120回。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

曹操煮酒论英雄 节选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边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字公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字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刘表,字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孙策,字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刘璋,字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字公祺)、韩遂(字文约)等辈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是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水浒传》

《水浒传》概说:

《水浒传》又名《江湖豪客传》、《水浒全传》、《忠义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语言写成的长篇小说。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但也有学者认为作者是罗贯中,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应该是罗贯中和施耐庵合作写出的)。

《水浒传》的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可以说,它并非作者一人创作出的成果,还凝结了无数民间作家和文人作家的心血。全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这一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最初,由于宋江起义声势浩大,民间早有一些关于这次起义的奇闻传说,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有一些民间的无名作者对它进行了整理和润饰,到后来,施耐庵就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它写定成书。

《水浒传》从英雄好汉们被逼上梁山的英雄事迹写起,描写了一支农民起义队伍从无到有、由分散而汇合,以及后来又渐趋衰弱,直至最后接受招安、完全失败的全过程。书中通过对众多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肯定了农民革命斗争的争议性,讴歌了众多英雄人物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

可以说,这是一部特定历史条件下农民革命斗争的兴亡史。作者真实地描写起义的全过程,概括了一些农民斗争的可贵经验,倾注了自己的爱憎情感。而作者对梁山好汉接受招安、农民起义最终失败的描写也是富有现实意义的。这一方面反映出了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矛盾及农民阶级的思想局限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作者的思想矛盾。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水浒传》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中最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书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形象,如李逵、鲁智深、林冲、武松等,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有血有肉,仿佛跃然纸上。而且,作者塑造的人物,性格并非单一而是多样化的,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并写出了他们的性格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过程。同时,对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态等方面的细节描写也真实而到位。

在结构上,全书以串珠式的结构安排人物和情节,每组情节既有独立性,又紧密相连;既有单线发展,又有交叉之处。情节上波澜起伏、动人心弦。而在语言上,全书采用的语言实在民间口语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种通俗简练、生动而富于现实表现力的语言,明白易懂而又耐人寻味。

《水浒传》精彩片段:

武松打虎 节选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西游记》

《西游记》概说: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写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作者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唐僧取经的故事的基础上,经过丰富的想象和加工,创作出了这一独具特色的神话小说。作品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在明代时,《西游记》被称为“奇书”,这不仅是因为它开创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还因为它有着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作品在对师徒四人的取经故事的描写中,将自己的爱恨情仇、善意的嘲笑和辛辣的讽刺全部寓于作品之中,因而写得异常生动精彩,可读性强。

在现代,《西游记》受到了众多青少年的追崇和喜爱。这主要归功于本书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力、精彩的情节故事、生动形象的人物塑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