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生必知的国学常识
9513900000027

第27章 古典文学,一字百解(2)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四节 宋词

宋词概说:

说完唐诗,很多人立马就会想到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中,这二者似乎总是紧紧相随的。一些学者归纳说,诗的繁荣在唐朝,而词的兴盛则在宋朝。宋代的文人是聪明的,既然唐诗这座高峰已经无法超越,何不另辟蹊径,创造属于自己朝代的辉煌呢?于是,他们想到了词,用词来树立自己的标杆,彰显自己的才华与风格。

宋词有着与唐诗迥异的风格,但相同的是,二者都在中国的历史中闪烁着熠熠光辉。

词原本是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的一种合乐的歌词,属于通俗艺术。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其实,词在唐代时就出现了,晚唐五代时期的《花间集》中就已经有了词作的身影了,只是当诗歌大放异彩的时候,它还隐匿在民间,一直被视为一种“思想觉悟不高”的艺术形式罢了。

宋词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词主要产生于由唐入宋的过渡时期,它承袭了唐代“花间词”艳丽浮华的风格,主要的代表作家为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第二阶段,由于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宋词出现了多种风格,而且呈现出了创作繁荣的局面;第三阶段,宋词渐趋深化和成熟,出现了周邦彦这一在宋词创作上的集大成。

宋代初期,词沿袭了艳丽浮华的风格,辞藻华丽、情感细腻。此时的词多流行于民间,主要是一些声色场所,宋朝有很多艳妓,她们也是懂得欣赏词曲的人,因而宋词的流传和推广,也有她们的功劳。柳永早期创作的词就属于这种风格。早年时期,他曾因写“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一生郁郁不得志,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当时的词还只是下流的文学,不登大雅之堂。除他之外,晏殊也常常创作这种风格的词,早年时,晏殊多流连于舞榭歌台,所以就写了很多吟咏花前月下、宴饮娱乐、歌颂闲情逸致的词作,这些词笔调闲婉、词语雅丽。后来,当他当上宰相之后,碍于身份,对他以前所做的词都矢口否认。由此可见,早期的宋词在人们的印象中并不是什么高雅的艺术形式。

后来,随着词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上升和词坛新风的兴盛,词的内涵也不断地充实提高了。除了吟咏生活闲趣的婉约词之外,还出现了边塞词、豪放词等等。“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正是这种边塞词的出现,使只闻歌筵酒席、宫廷风情、脂粉相思的世人一新耳目。到了苏东坡时,首开豪放词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大气磅礴的作品,让宋词不仅是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的工具,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从苏词之后,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巢窠,成为可与唐诗相提并论的艺术。

与唐诗不同,宋词有着自己独具的特色,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它由词牌。这是因为词最初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牌,即曲调。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比如《木兰花》、《雨霖铃》、《菩萨蛮》等,这些词牌的由来已经无法确切考证了,后人一般都是袭用。在结构上,词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如果按音乐来分,又有令、引、近、慢之类,“令”一般比较短,如《十六字令》、《如梦令》等。“引”和 “近”一般比较长,如《阳关引》、《祝英台近》等。而“慢”是其中最长的,盛行于北宋中期以后。

除了词牌外,宋词还有一大特色,那就是它有韵脚。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但词的押韵不如诗歌严格,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

后来人一般将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在内容侧重儿女风情,内容窄小,但结构细密,语言绮丽,重视音律谐婉,有一种委婉之美。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秦观等。豪放派的词内容广泛,视野开阔,喜欢运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云以丰富,不拘守音律,代表人物为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

宋词名作: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破阵子(其一)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第五节 元曲

元曲概说: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能与唐诗宋词鼎足并举的一种文学样式,恐怕要算是元曲了。元曲指的是创作于元代时期的戏曲。

元朝是由蒙古族统治者忽必烈于1271年创建,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这一时期,民族间的融合加强,人们在文学创作中也体现出了多种风格融合的趋向,元曲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产生的。

元曲最初只是在民间流传,后来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开始流传,最终在中原广阔的大地上流传开来。它是元朝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也是当时最有特色的文学形式。

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合称,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杂剧则是专为舞台上演出而写的剧本,包括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但由于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

元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阶段是从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才刚刚从民间进入进入诗坛,口语化特点明显,整体上显得质朴自然,代表作家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第二个阶段是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此时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代表作家为郑光祖、张可久等。第三个阶段是从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此时出现了一些以创作散曲为业的专业化作家,比较典型的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元曲继承了诗词艺术的清丽婉转特质,并将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元曲中的散曲在形式上与词很相近,也有曲牌、也用韵,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而且在格律上,散曲也不及词的格律要求那么严,相对要自由一些。

元曲有严密的形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有比较灵活,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

元曲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与当时“八娼九儒十丐”的文人地位相关。读书人不再像宋代那样得到重视,因此他们留落到民间,加上政治专权,元曲便带上了战斗的光彩。“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相比于唐诗宋词,元曲的风格更加接近老百姓,也成为普通人喜欢看的一种表演方式。

作为“一代之文学”,元曲有着自己独具的特色,他不仅内容丰富多样,创作视角宽广,语言通俗易懂,对生活现实的反应程度也是非常深刻的,可以说,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又一瑰宝。

元曲名家:

关汉卿

关汉卿是元曲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曲圣”。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且位于“四大家”之首。贾仲明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是无人可及的。

关汉卿不是一个酸腐的文人,他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也说自己“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著名的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这些都被后人编成不同的剧本和不同的剧种来表演。

关汉卿的剧本有强烈的战斗精神,他很少写风花雪月、才子佳人的故事,而是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剧本中既有皇亲国戚、又有童养媳,反映了生活中的各种角色。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是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关汉卿笔下有众多普通女子,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有性格。她们大多出身微贱,但是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懂得反抗。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著名的《秋思》,就是马致远的作品。

马致远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是北京人。年长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中年中进士之后,曾在江浙、北京当官。但是到了晚年,由于不满时政,隐居于田园之中,衔杯击缶自娱。

马致远早年参加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当时的文人墨客都有来往。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有“曲状元”之誉。

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哦啊《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这几种作品,其中以《汉宫秋》最著名,讲的是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和故事。但是中间加了很多他自己的创造。另外《青衫泪》,是写的名人白居易与妓女之间的故事,从“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首《琵琶行》中找到的灵感。

“神仙道化”剧是马致远的强项,如《岳阳楼》、《陈抟高卧》、《任风子》以及《黄粱梦》,都是演述的全真教的故事。这些道教神仙故事,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晚年马致远隐居,也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马致远在散曲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被誉为“秋思之祖”。

§§§第六节 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概说:

现代的很多人都喜欢读小说,什么武侠小说、职场励志小说、玄幻小说……简直是读得不亦乐乎。在中国古代时期,就有小说这种文学艺术形式了,只是小说的兴起和繁荣却比诗歌要晚一些。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开始,小说渐渐繁荣起来,到了清代,小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小说原来只是街谈巷议之说,它是伴随城市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宋代前后,城市开始繁荣,出现了很多大都市,民间说唱艺术就有了较多的观众,这时候就出现了话本。

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就像现在的演讲稿的底稿一样。这种话本就是小说的雏形,它的内容丰富,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社会轶闻、名人趣事等等。后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摸索,一些人还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创作,再加上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纸张使用的普及以印刷技术的发展,这些物质条件都为小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到了明朝中期,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了文学的舞台。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逐渐成熟,它开始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学价值。在明朝时期,文人创作的小说主要包括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大类。

短篇小说的篇幅较短,这个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白话短片小说是“三言二拍”,“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作者为冯梦龙,书中收入宋、元、明话本及拟话本一百二十篇;“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作者为凌蒙初,书中包含着有很多有趣的典故。

根据内容,长篇小说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世情小说、历史演义小说﹑神魔小说和公案小说等。世情小说主要刻画现实生活中的世态人情,主要以现实事件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比较有代表性的如《金瓶梅》等。历史演义小说就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融汇野史杂说民间传说等写成的小说,《三国演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神魔小说的内容涉及鬼神魔怪,主要的特点是充满奇异的幻想,《水浒传》、《封神演义》等就属于此类。公案小说则主要描写冤狱诉讼,像民间流传的《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就是这类的代表